據說這種紋身是用鴿子血混合白酒、硃砂一起作為紋身的顏料。硃砂是一種天然礦石,磨成粉後呈暗紅色,有殺菌解毒的作用,用於殺滅鴿子血中的細菌。
據說這種紋身平日裡沒有顏色甚至看不出來你紋了個啥,而喝酒或者運動之後便會顯現出紅色,所以又稱為」隱形酒後紋身「。
鴿子血紋身之所以喝酒前是」隱身「的狀態,原因是鴿子血中的含鐵血紅素逐漸被人體分解褪色了,不過紋身的圖案依稀可見。
在喝酒或者運動之後就會變成紅色,這是由於血液循環加速導致的,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般神奇邪乎呢。
動物的血液可能攜帶病原體(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和寄生蟲)讓人感染各種疾病,例如禽流感,輕微的還會導致皮膚過敏,甚至過敏性休克。嘗試鴿子血紋身是對自己的身體極不負責的做法。
白色的紋身,顧名思義就是用白色的紋身色料扎出來的紋身圖案。
可能很多愛好者在網絡上看見白色紋身的照片,覺得很美很好看,而且又不是那麼明顯,就有了做白色紋身的想法。
大家不要被網圖騙了,網絡上白色紋身的圖片大多是調了色之後的效果,而且有很多是扎在白種人的皮膚上所呈現的效果。
我們亞洲人大多是黃種人,恢復後的白色隨著時間的推移是會慢慢發黃的,時間久了看起來就像是一個疤痕,與想像中的美感相差甚大。
白色紋身通常都是用來作為圖案裡的高光,不會單獨在一塊乾淨的皮膚上,有了周圍黑色或者彩色的映襯,白色才能顯得更白。
所以白色是通過對比顯現出來的,紋身師通常不會選擇大面積的做白色。
就像小時候寫作業寫錯字用塗改液一樣,是為了遮蓋那些已經改了再改,直至無法修改,或是不想擁有的紋身,才會選擇做黑臂全部塗黑,這是最後的退路。
由於大面積的黑色覆蓋,一般我們都不會說「紋黑臂」,而是更形象的用「刷黑臂」來形容,因為這種紋身形式就像拿著一把刷子蘸著黑色顏料刷上去的。
刷黑臂其實對於紋身師的刺功和耐心程度要求很高,因為想要黑的徹底黑的均勻,首先要保證針刺入皮膚的角度深淺一致,皮損控制的很低,否則可能會出現有的地方很黑,有的地方不夠黑,甚至嚴重的會有的地方掉色,有的地方增生。
如果再給不夠黑的地方補色又可能會造成和上一次做的黑顏色不一樣的情況出現。看起來就像漆刷的不均勻的牆面,斑斑駁駁,你們自行腦補吧。
而且說到底,黑臂紋身本身就不是很有美感,如果你不是藝術行業的工作者,實在是不建議做這種一次性斷了自己後路的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