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縫
via 迷妹
為什麼在一周之中幸福感最強的周五晚上不好好珍惜這春宵一刻,還選擇回憶數十天以前低落、無助、像一座孤島一樣的那兩三天呢?因為我知道,那種情形在未來某刻一定還會再次襲來,毫無預兆就淹沒頭頂。人溺在裡面,無聲地嘶吼求救,卻沒有另外的人聽得見。
這種無聲是自己下意識選擇的,因為太痛苦,所以連說出來也是一種對剩餘生命的消耗。內心太痛苦的人,說話聲音不會很大,和別人交流時,聲音總是輕輕的。
我此刻努力回想內心覺得孤立時,如何下意識自救。
是一些文字,像一束光,照亮那些迷霧——慢慢給你分析你覺得悲傷的原因,然後給出一些建議,像清理傷口膿液,然後溫柔地給心上藥。
我在覺得生活幸福時,不太有耐心看得進那些長篇心理分析文章。覺得啊,生活這麼美好,哪有這麼多心理問題。但是當我「發現自己的心下起大雨,有一隻溼狗一跛一跛哀哀在雨中哭」(《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時候,我卻視其為救命稻草了。
這一次不過十幾天前,所以我還依稀記得那種感覺。全盤地否定自己,無論觸發點是什麼,人際關係或者工作、學習上的不順心,突然覺得自己是最不受歡迎的,給別人帶來無盡麻煩, 並在所做之事中找不到任何價值存在。
試圖做自己喜歡的事,卻被腦海中的灰色情緒攫住,一遍一遍回憶當下最讓自己痛苦的事情,又想不通自己怎麼這麼不受歡迎。一遍又一遍地想,好像就能想出解決方法來一樣。
「活下去怎麼這麼難呢」,就這樣無聲問自己。
更殘酷的是,要以微笑面對他人,以免自己成為更令人討厭的存在。所以我那時十分理解,「微笑抑鬱症」為何會存在。
那個時候會更加敏感,別人的一個眼神,都可能如同核爆。但同時,別人的一個擁抱,一個微笑,一句問候,會像最強有力的呼神護衛。我在有一天上午被另一個部門的女同事抱起,腳離地轉了半圈,是那一天最撥雲見日的時刻。在另一天早上,門衛大叔只是微笑並禮節性問我,「上班去啦?」,我也獲得了很大的鼓勵有勇氣去上班。寫到這裡自己都有點不敢相信那時為何會如此敏感脆弱,何況他人。
給自己有意識地建立一個規律。規律給人力量。每天固定看半小時書,看一集喜歡的劇,鍛鍊一會兒,身體到了那個時間就自發去做什麼事,也會積累一定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以前看到建議,說要跟朋友多敞開心扉聊天。因為不太想說出負能量來,所以並沒想用這個方法。但發現最接近抑鬱的時候和朋友待在一起時,換個角度看TA們的生活,會發現,原來我不用這麼緊巴巴地用力生活,把自己無數次逼到死胡同。
是太用力地生活,太想做到完美,所以一旦現實與自己的想法有所偏差,心理就承受不了。嚴於律己是好的,但是容易突然就覺得「I』M A COMPLETE FAILURE」。這種時候,聽同齡人講講TA們生活中的心動時刻——追星或看綜藝,買了個新包或想買那件新衣服——就好像生活從未如此斑斕,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豆瓣歡樂分裂老師廣播中曾給出她幾年前日記裡這樣一段:「以為熬過了那段時間就好,其實人生的苦難永無盡頭。每段時間都不可複製,每段記憶都不可複製。我知道自己永遠在重蹈覆轍,性格裡的缺陷和弱點,註定我永不安寧,幸福只是鏡中花,幸福只是片刻間閃過的念頭,幸福只存在別人評判的眼光裡,而自己幾乎從未真切感受到它的存在。」
深受震動,也覺得心安,也為老師有勇氣如此光明正大地「喪」而感動。我們都不是能夠一直開心快樂的那種幸運兒。「上帝是一道裂縫」,「當她開口笑時我才知道她說那句話是什麼意思。」人生的苦難永無盡頭,悄悄地給自己留一道裂縫啊。
via Van
情緒低落的時候,我多半會選擇聽歌。那麼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這些歌曲吧。
「I'm just a little person
person in a sea
of many little people
who are not aware of me…
…And somewhere, maybe someday
maybe somewhere far away
I'll find a second little person
who will look at me and say
『I know you』」
這是電影《紐約提喻法》裡的片尾曲。這部電影我相當喜歡,情節相當致鬱,但片尾曲一掃陰霾,只留下很輕盈的悲傷,反而讓人更平靜地去面對平淡瑣碎的生活。
(上面貼出來的是這首歌的另一個版本)
△電影《紐約提喻法》海報
「……其實我並不是機器人
不會一直都陪著你
等到世界都毀滅
沒有誰和誰在一起
就算說得太多
你也不會相信
讓我再說一遍
我願意……
……誰都不能隨便被相信
每個人都可能會騙你
誰都可能隨便被拋棄
包括我和你」
很多人說這是首喪氣滿滿的歌,但我更贊同另一個說法:結局難料,但至少現在的承諾是懇切的。
「You're my type
I'm your nightmare…
…But there you stand here I melt
I'm what you saw you're what I felt
and the whole world it spun around your face
Life begun with your smile
Baby you're my sundial…
…But there you stood so refined
and I lost all track of time」
年輕的聲音,相似的思緒。中醫學有一種治法叫「火鬱發之」,因勢利導,宣而散之。
最後一首:《賈宏聲,堅持住》
△家鄉的雲 cr:Van
via fancy
回想自己的經歷,2016年夏天之前,我整個人的身心都還是很輕盈的,從不會覺得「抑鬱」這個詞跟我有一星半點的關係。
但16年夏天,接連經歷幾次大的打擊(其實說大也不大,不過是一直生活在「象牙塔」裡的人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情況),加上那個時候面臨人生方向的重大抉擇,又暫時無法從沼澤裡掙脫出來。所以,那大概是目前為止的人生裡最黑暗的一段時期。
也就是那個時候,我發現了自己的異常——不想動彈,對一切都失去了興趣,哪怕是自己曾經最為之興奮的事(比如旅行和電影)。會毫無預兆地因為一些小事觸發自己情緒的開關,感覺不到自己生活著,只有無盡的失落和空虛。沒有人和事能讓自己的情緒稍微高漲起來,沒有力氣也不想跟任何人講我的情況。只能任由黑暗的吞噬。
彼時還在醫院實習的我,會因為每一個毛孔的抗拒,而常常踩著點去;工作的時候也是無精打採、行動遲緩(還因此挨過不少罵,苦笑)。任何時候都沒有辦法抑制自己想哭的衝動,每時每刻都可以飆出淚來。
也不知道我到底是怎麼一個人熬過那段時間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明白跟醫學打交道的日子是有期限的(因為那會兒已經決定好轉專業,並說服了父母),心裡有個盼頭,才不至於徹底瘋掉。還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恰逢創建了個人微信公眾平臺而找回了寫字這種調節方式。混亂的思路、瀕臨爆發的情緒通過一點點地想,一點點地寫,可以把它理清,自我探討,自我排解。
(p.s.那個時候的幾篇文章,點擊橫線處可直接跳轉:
我們所理解的「自由」
是誰偷走了我們的時間?
爸爸媽媽,有些話我不能對你們說······
我們都有病,要來治一治
THE REAL YOU IS SEXY)
「抑鬱」這玩意兒,好像一旦來過,就不會輕易離開。雖然明白了不能任由自己陷入情緒之中,也學著自我調整,但可能還是會因為一些具體的困難而突然情緒低落,接著什麼事都不想幹。
現在的我在遇到類似的情形,一般怎麼辦呢?
誒,我發現化個妝就突然又有勁兒了。雖然平常並不化妝,也不是很會,就自己瞎搞一下,然後那種活著的感覺又回來了,就又有繼續在既定的軌道上學習或者工作的欲望啦。
總結一下,大概就是把例行事項的時間適當縮短,做一些常規活動之外但又不太麻煩、不怎麼需要動腦的事。因此帶來的新鮮感會讓自己覺得,生活還是有很多樂趣,內心便能充盈起愉悅。學會取悅自己很重要呀~另外比較重要的一點是,狀態回來之後,還是得接著該幹嘛幹嘛,不能完全偏離既定的軌道,否則會因為「該做的事情沒有做」而焦慮自責,並不會更快樂。
李健在《嚮往》中唱道:
我知道 並不是 所有鳥兒都飛翔
當夏天 過去後 還有鮮花未曾開放
我害怕 看到你 獨自一人絕望
更害怕 看不到你 不能和你一起迷惘
多想你在我身旁 看命運變化無常 體會這默默忍耐的力量
當春風掠過山崗 依然能感覺寒冷 卻無法阻擋對溫暖的嚮往
我知道 並不是 耕耘就有收穫
當淚水 流幹後 生命還是那麼脆弱
多殘忍 你和我 就像流星滑落
多絢爛 飛馳而過 點亮黑夜最美煙火
多想你在我身旁 看命運變化無常 體會這默默忍耐的力量
當春風掠過山崗 依然能感覺寒冷 卻無法阻擋對溫暖的嚮往
連嶽曾在他的公眾號裡寫——
「別人給壓力,這是實情,你做任何事,都有別人不同意。但人生,是你自己放棄的,因為,你覺得滿足給壓力的他人,比自己的人生,更重要。
你要愛自己,沒有人比你更珍惜自己,你是你最後的防線,你是你不能破產的企業。
你不是他人的工具,你是你自己的目的。」
一個研友曾寫——
「在理性推演所有可能的結局之後,我們要努力成為一個知情的、審慎的樂觀主義者。
直面那些情緒崩潰、身體疲乏的時刻,學會抽離出情緒,而著眼於解決問題;學會對互相傳導的負能量保持警覺與距離;學會對未知的恐懼猶疑達成和解,甚至對自己的窘迫狼狽保持自嘲;也學會尊重別人的時間與情緒, 保持適當的人際距離,高效得體地去溝通,並克制自己傳遞負面情緒的衝動。
如果情緒也是生產力,那就讓我們通過情緒管理,擁有一顆強大的心,如果過程難免艱辛而孤獨,那就好好享受其中,在與自我的對話中收穫成長。
在所有可期或是正在經歷的困難面前,自我感動或是外在期許,都將統統褪去玫瑰色的外殼,真正的動力永遠來自於清醒的自知與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生活。保護好自己的初心,她將永遠是我們最堅韌的動力。」
各位加油,我也在背後無聲地聲援你。❤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Van fancy | 統籌
fancy | 策劃
Van fancy | 編輯
如果你也有共鳴,歡迎給FANSAYer賞飯吃▼
長按識別小程序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