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慧法師:誰有權決定「安樂死」?

2021-01-18 手機鳳凰網

編者按:佛教如何看待臨終救治?如何看到「安樂死」?2018年7月5日,臺灣地區舉行安樂死公投聽證會,在出席聽證會的4位學者中,3位都支持開放安樂死。臺灣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教授釋昭慧則持反對意見,她認為人的本能與意願常衝撞,她看到許多個案雖然強調自己想死,但展現出來的每個動作卻是求活。昭慧法師會後寫下這篇感言。全文如下:

昭慧法師發言(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7月5日下午在中選會討論安樂死公投案時,除了相關部會政府官員與提案人外,連同我共有4位學者專家應邀發言,除了我是倫理學者,其他都是法律專家。

安樂死可依其被動或主動程度而再作分類,由於《病人自主權利法》已可允許醫師被動撤除維生設備,因此本項公投案,目的是進一步推主動安樂死──包括醫師對病人施打致命藥物,以及醫師提供病人以致命藥物或致命設施。

我發言時表示:過往曾同意,讓一隻誤食毒餌而每一秒都活在劇痛中,且已無法醫治的狗狗,由動物醫師注射針劑,讓它提早離世,以免它在劇痛中「延長死亡的過程」。而由於個人是「眾生平等」論者,認為「生命求活的本能無分軒輊」,應予平等尊重。因此,動物倘若可以安樂死,人就可以考慮安樂死;人若不應安樂死,就不宜動轍為動物安樂死。準此而言,我算不上是任何情況下絕無例外的「反安樂死論者」。

然而就自己陪伴病患的經驗,發現病患即使是死意甚堅,但是在病苦極深之時,依然會依本能的求生欲而奮力求活。由於終結生命的「自主意願」,經常與延長生命的「求活本能」強烈衝突,作為非當事人的我們,可以僅接受病患的「自主意願」,而不尊重他們的「求活本能」嗎?這是我非常遲疑,也不免質疑的焦點。

個人比較重視的是,應盡全力讓患者免除一切「無意義的疼痛」。例如:導致病患痛苦的侵入性治療,若已毫無治癒可能,只是無謂地延長著他的死亡過程,這難道是必要之惡嗎?還有,假使病患寧可自然死亡,也不肯接受帶來極大痛苦的侵入性治療,我們能尊重他「拒絕醫療」的意願嗎?

然而,這方面的問題,依於即將實施的《病人自主權利法》,應該已可解套。依於該項法令,病患或家屬已可明確表達放棄治療的意願,甚至已可要求撤除維生設備。然則本次提案的「安樂死」,已是由醫師與醫務人員為病患「加工助殺」,可惜的是,作為未來可能被要求執行此一「助死」任務的醫界,竟無一人參與此次聽證會。

即使是《病人自主權利法》,有關「容許摘除維生設備」的規制,在倫理上還是很有爭議的。以美國的泰莉(Terri Schiavo)個案而言,她因持續性植物狀態,而被插管餵食長達15年,後經法院判決,準予撤除餵食管。然而在摘除營養與水分的維生系統後,泰莉是經過13天才死亡的,這表示她是在13天後,活活地饑渴致死。這樣緩慢而痛苦的死法,真的就會比「一針畢命」更為人道嗎?

而這依然是前端的「過度醫療」,所導致的後端問題──當初在泰莉無法自主進食之時,假如不插入餵食管,到後來就不會有活活折騰15年,最後依然面對「拔管」的悲劇。

今天的聽證會,四位學者專家中,除我之外的其他三位,都贊成人工助殺式的安樂死。這應該只是巧合,而非官員有意為之。但是在聽證會結束前,我還是誠懇地建議主席,未來召開這類聽證會時,宜應求取正反雙方人數與專業領域的平衡。否則我擔心,聽到贊同方過於「一面倒」的說詞,卻聽不到反對方的充分理由,會讓參與審定公投案者因信息過於片面而產生誤判。

例如,座中某位資深法律專家,竟然一再將「安寧療護」直接稱作是「安樂死」。其理由是:注射嗎啡終究還是會致死。「安寧療護」與「加工助殺」其實都是「同意殺人」,其差別只在於,前者分多次注射嗎啡,後者是一次到位。

這樣粗糙的說詞,讓我非常難以接受,雖然不足以為安寧緩和醫療代言,依然忍不住反駁他:

1. 安寧緩和醫療的目的,根本就不是「同意殺人」,而是為了減輕或免除末期病人的痛苦,增進尊嚴、無痛的生活質量,這怎麼可與加工助殺的「安樂死」混為一談?

2. 就我過往的照護經驗,因癌末而接受緩和醫療的患者,最後還是會因癌症或併發症而死,怎麼可以將所有緩和醫療患者的死因,都歸結到嗎啡注射?

3. 「多次少量注射」與「一次大量注射」,怎麼可以劃上等號?假如一次灌入三公斤咖啡會讓人致命,這也絕不表示,人們不可每天喝一杯咖啡吧?

看來法律專家即便深諳法律,依然可能會在醫療領域信口開河。然則這類事關民眾「生死大事」的聽證會,涉及「安寧緩和醫療」與「人工助殺」的異同分辨與利弊得失,還是以邀請安寧緩和醫療專家出席為妥。

歡迎關注鳳凰網佛教官方微信公眾號「覺悟號」,做智慧的傳播者!

相關焦點

  • 慧開法師︱「安樂死」其實是非常愚蠢的死法!
    「生、老、病、死」本來就是有情眾生的生命常態與自然機制,理想的生命歷程是「其生也自然,其死也自然」!「死亡」本身也毫不例外,「理想的死亡」──亦即「善終」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可以經由個人的精進修持以及家人的護持而達成。任何人想要「善終」──也就是「死得有尊嚴、有質量」,真正能夠「瀟灑走一回」的「不二法門」就是「回歸大自然的生命機制」與「虔誠精進的靈性修持」!
  • 「慈悲沒有敵人」——聖嚴長老與昭慧法師會談記
    主編陪同昭慧法師上山拜會長老,一方面是因為,長老法體違和,我們都非常關切他的近況,但又不敢上山打擾他,趁此難得因緣,可以驅車上山,向長老禮座。另一方面,也想要攝取一些歷史性的鏡頭。是日,長老請昭慧法師與悟因長老尼分坐在他的左、右側,並於座談會上輕鬆地談述他與昭慧法師之間極其特殊的法緣:「印老把她當成小知音,我把她稱做小諍友。
  • 荷蘭最高法院:醫生有權對重度痴呆前同意安樂死的患者實施安樂死
    2002年,荷蘭通過立法率先在全球確立了安樂死的合法性。只要病人因病處於「不能減輕」和「不能忍受」的痛苦狀態,經病人書面請求並經醫生證明,醫生和病人之間達成安樂死是唯一選擇的共識,醫生就可以通過藥物手段幫助病人死亡。但對於智力障礙的患者,如晚期痴呆症患者,要求他們在實施安樂死時提出書面請求是不可能的。
  • 一個叫奈子的女人決定安樂死
    對待死亡,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看法,不管我們是恐懼它還是正視它,它都是我們的終點,這是無法選擇的事情。但是,當生命要走到盡頭的時候,我們卻可以選擇有尊嚴的死去。前段時間,日本NHK電視臺播放了一個關於死亡的紀錄片,讓我們不得不去思考生命的意義。紀錄片的名字叫《她選擇了安樂死》。
  • 「安樂死」是犯罪嗎?
    一,安樂死是生命的釋放和解脫嗎?近日在香港的基督日報上刊登一則新聞,是關於比利時天主教醫院堅持安樂死的消息。其實比利時2002年通過法律批准安樂死,從而繼荷蘭之後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安樂死合法的國家。其實天主教廷對於該機構的做法是在表明一種信仰立場,因為一次的妥協很有可能就造成了真理上的錯誤影響力。天主教廷的態度很明確,是堅決反對安樂死的,因為他們看中基督教信仰觀點遵守生命不可侵犯的原則,大過了與某些機構之間的關係連接。比利時精神病醫院對於可以接受安樂死的定義人群為「健康狀況沒有希望的群體」。
  • 「安樂死」寫入民法典恐為時尚早
    4月2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分組審議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時,列席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李傑、馬一德建議,「安樂死」寫入民法典人格權編,「經醫學界定,無法救治且無法減輕病痛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有權依法自主決定實施安樂死」。李傑認為,應該有安寧療法或者是姑息療法,人的最終尊嚴應該受到保護。
  • 西班牙將成全球第六個安樂死合法化國家
    」患者實施安樂死和協助自殺。圖源:西班牙《國家報》)值得一提的是,這也將讓西班牙成為繼荷蘭(2002年4月)、比利時(2002年5月)、盧森堡(2009年3月)、加拿大(2016年6月)和紐西蘭(2020年10月)後,第六個實行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也是第四個擁有該權利的歐盟成員國。誰可以申請?申請者必須是成年人,具有西班牙國籍。
  • 沈德詠:推進安樂死立法,才能減少濫用風險
    沈德詠:在安樂死的定義中,有兩個核心概念,分別是自主和尊嚴。安樂死的大前提是生命自主權。自主就是指是否採取安樂死以及採取何種安樂死措施,都需要由本人選擇和決定。此次頒布的《民法典》1002條規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權。
  • 沈德詠:推進安樂死立法 才能減少濫用風險
    沈德詠:在安樂死的定義中,有兩個核心概念,分別是自主和尊嚴。安樂死的大前提是生命自主權。自主就是指是否採取安樂死以及採取何種安樂死措施,都需要由本人選擇和決定。此次頒布的《民法典》1002條規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自然人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尊嚴受法律保護。
  • 安樂死在我國合法嗎?回顧中國安樂死第一案
    安樂死分為積極(主動地)安樂死和消極(被動的)安樂死。積極安樂死指主動採取促使病人死亡的措施,結束其生命;消極的安樂死,即對搶救中的病人如垂危病人不給予或撤除治療措施,任其死亡。在當今中國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安樂死問題,如果對病人進行安樂死,有可能以故意殺人罪或協助殺人罪被公訴方起訴。那麼為什麼王明成和醫生被無罪釋放了呢?
  • 安樂死在中國立法還需要多久?
    因此,無論是此前在病床上躺了若干年的植物人,還是王敬熙殺妻案,都不能適用條例中的拔管「安寧死」。誰贊成安樂死?「臺灣走到前面了,希望大陸也能早日立法,讓安樂死合法化。」「呼籲安樂死立法聯盟」的創始人李燕對時代周報記者說。「再說,大陸和臺灣同文同種,有共同的道德傳統,臺灣地區能立法,中國大陸為什麼不能立法呢?」
  • 昭慧法師:從佛教倫理學看器官移植問題
    昭慧法師:從佛教倫理學看器官移植問題 一、緒論 二、淨土宗的看法 三、生死分際的判定—阿陀那識執受根身
  • 他從安樂死找到安樂了嗎?| 析體育名嘴留下「客死他鄉」哀歌
    他向總統求死,希望賜《安樂死法》,未獲圓滿回應。於是他向名曰「尊嚴」在瑞士的安樂死機構「求救」——讓他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站。去年11月,他轟轟烈烈來到蘇黎世,卻忽然覺得人生挺美。但受病魔的折磨,加上有104歲無病無痛的「前輩」的啟發,他決定選擇在6月的一天實現理想。
  • 慧淨法師講演集 編者序
    《慧淨法師講演集》是結集中國淨土宗導師慧淨上人最近數年間的法義開示講演整理成書的。慧淨上人早歲出家,志在自利利他的成佛之道,起初經由數年禪、密、淨修行之後,即決志棲心淨土。一日七日專稱佛,命斷須臾生安樂。一入彌陀涅槃國,即得不退證無生。念念時中常證悟,十地行願自然成。
  • 臺灣名嘴安樂死最後畫面曝光,遺言惹人淚奔!在維州,他們也能決定自己的生死了
    他原本是希望能死在家裡,有家人的陪伴。但是由於維州的安樂死法案還沒有正式生效,而且即便生效,還沒有走到疾病末期的Thornton也不符合安樂死的要求,所以他只能到瑞士去赴死。 在安樂死前一天召開的記者會上,老人家說,對於這個決定,「我一點也不後悔」「一個人到了我這個年紀,真的希望能夠自由地決定什麼時候死去
  • 快評丨「安樂死」合法化被重提,網友為何針鋒相對
    新聞報導稱,4月2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分組審議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時,列席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李傑、馬一德建議,「安樂死」寫入民法典人格權編。「經醫學界定,無法救治且無法減輕病痛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有權依法自主決定實施安樂死,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欺詐、利誘、脅迫自然人實施安樂死……」  「安樂死」這個敏感詞再次觸動了公眾的神經。
  • 自己決定?醫生誘導?ALS患者安樂死的背後究竟是什麼?
    前段時間案件有了新的進展,警察調查發現兩名醫生大久保愉一、山本直樹涉嫌收受總額為130萬日元的囑託殺害死者,兩名醫生則主張是應患者林優裡女士的要求對其進行安樂死。
  • 安樂死 ,「安樂」之路如何走?
    然而過了這麼多年,柏拉圖的主張仍然只是一種理想,因為絕大多數國家仍將安樂死視為非法。法國的近鄰荷蘭、比利時除外。前者是第一個將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比利時則緊隨其後。本月初,41歲的比利時男子洛倫佐,在安樂死前完成了自己最後的心願——看一場主隊的足球比賽,度過生命裡「最後的90分鐘」。
  • 狗狗安樂死是否人道?什麼情況下可以對狗狗進行安樂死?
    這個決定可能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評估是否所有的治療選擇都已用盡,以及狗是否仍然生活質量良好。安樂死的決定應由與您和您的獸醫等親近的人作出,但是最終決定權在您身上。[1]一 評估狗的健康1 評估您的狗的身體狀況。您可能需要考慮對一隻正在枯萎且正在失去活動能力的狗實施安樂死。行動不便和體重過多減輕是狗的身體正在關閉的跡象。
  • 羅點點 「尊嚴死」不是「安樂死」
    受訪者供圖前不久,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民法典,其中人格權編提出「自然人的生命尊嚴受法律保護」,將「尊嚴死」概念帶入公眾視野。什麼是「尊嚴死」?跟「安樂死」之間是什麼關係?對此,開國大將羅瑞卿之女羅點點接受了新京報記者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