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物化:完美女性的定義就應是各美其美,不受定義

2021-01-08 鳳凰網

從身材到頭腦,都為了取悅他人而定製,

從誕生到反覆返修,都是為了愛與和平。

被需要,就要做完美付出者,

被傷害,就要做完美受害人。

「我叫小愛,我是完美女孩2020,型號是Novo300080,我從各個方面都是完美的,皮膚,體重,三圍。」

昨日,楊冪出演的《完美女孩》正式上線,她扮演的機器人小愛是科技的產物,是為了迎合他人需求而產生的服務型機器人,自己最大的幸福就是為他人帶來愉快。24小時任勞任怨、隨叫隨到、且完全不會反抗,這樣的「犧牲」了自我的個性,完全是作為他人附屬品而存在,是為了討好與迎合而產生。

完美的外形與絕對服從的性格造就了男性眼中的完美小愛,她是男性心中完美伴侶的標準,是物盡其用的典範,是手掌把玩的新寵。

作為影視作品中創造的角色,小愛的出現看似是荒誕的,但她的背後卻站著無數有著相同經歷的女性。

生命不息,PUA屢禁不止

因去年北大女孩包麗為「愛」自殺一事而飽受爭議、遭到屢次禁封的PUA又再次進入人們視野。

12月初,有記者經臥底調查發現,市面上仍有部分打著「戀愛指導」名義的機構,收費教PUA課程,將男女之間從「邂逅」、相識到發生性關係,變成一套可以快速複製的標準化程序。

女性被稱為「獵物」,將女性「TD(推倒)」是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各類交友軟體是導師和學員的「實訓基地」。「教學」過程中,大量學員與女性聊天記錄截圖發在學員群裡,回給對方的一句話,往往經過百名學員和導師集體討論。這些截圖未打馬賽克,對方的聊天內容、帳號頭像、暱稱敞露在群中。

此外,部分機構更是直接教授曾多次被曝光的「五步陷阱情感操控術」,將男性和女性的交往分為「天堂周期、瘋狂榨取、自殺鼓勵」等階段,鼓動學員為了完全「榨取」女性,故意離開讓女性產生自殺的想法。

然而,正如前文所述,這種使人毛骨悚然的言語與行為已經是第無數次被爆出了。

長期關注PUA領域的公益組織所做《中國PUA認知概況與婚戀價值觀》顯示,青年群體是學習PUA的主力軍,28歲以下樣本接觸者比例是83.8%,未成年樣本比例6.7%。從學歷分布來看,大學本科的PUA學習者佔比64.4%,為PUA文化學習的主要受眾。

公安部曾在「淨網2018」專項行動中要求各地對網上兜售違法違規PUA教程開展清理整治,但因此類案件在法律適用和取證等方面存在爭議和困難,公安機關在清理相關信息、關停相關網站的過程中,一直未能對發布者開展有效打擊。

2019年5月,江蘇省、市兩級公安機關網安部門成功查處一起搭建網站兜售不良PUA教程,傳播涉及實施詐騙、淫穢色情等違法信息的案件。該起案件是全國首例查處發布違規違法PUA信息的行政案件。

去年7月的「淨網2020」專項行動對傳播PUA等不良信息的「戀愛學院」網站予以註銷,並責令百度貼吧、新浪愛問、抖音等網站刪除涉PUA等不良信息內容。

「傳播這類教程的人大多善於打擦邊球,因此需要法律進一步明確這類行為是否觸及法律、觸及哪項法律。」江蘇省公安廳網安總隊管理科科長宋勵曾這樣解釋道。

換句話說,不良PUA只有涉嫌構成譬如強姦罪、騙取錢財、非法拘禁罪等等罪行,才能追究當事人相應的法律責任。此類行為到底屬於道德層面還是法律層面,目前仍有爭議。

面對不良PUA,《半月談》刊文指出,由於隱蔽性強,不良PUA組織長期活躍於線上,並且因其雖助長犯罪卻未真正實施犯罪而難以打擊。

當未成年女生正被凝視與物化

就在近日,#初二女生為減肥一天催吐5次#的話題衝上了熱搜榜,公眾在憤怒與愕然的同時,開始反思我們的社會究竟在為當代未成年人灌輸怎樣的審美取向。

初二女生小玥因身材問題遭到同學嘲笑,進行節食減肥並陷入催吐。隨後她被確診為進食障礙,現休學在家。小玥因過度節食導致暴食行為,曾一天催吐5次,導致其食道受損、脫髮、月經失調。

小玥表示,節食減肥的風氣在中小學校園中十分盛行,很多女同學會選擇不吃晚飯、一天中多次稱體重,模仿社交網絡上流行的「鎖骨放硬幣」」反手摸肚臍「等展現身材的視頻,追求「白瘦幼」審美。

青春期正是心智不全最容易受影響的時期,許多女生的極度自卑就和中學時代相貌羞辱有關。網友們也紛紛表示,身邊有很多孩子都在節食,怎麼勸都不吃飯,盲目追求「白幼瘦」。

各類博主荼毒式的瘦身教程、商家的不良宣傳、明星與媒體效應等混雜在一起,形成了不良的價值導向,「胖就是醜,瘦就是美」成為了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使孩子們成為了受害者。

一邊是對變胖的恐懼,一邊是對飢餓感的難以忍受。催吐,讓夾在中間搖擺不定的年輕人找到了解決辦法。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在先前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談到:「她們在網上購買了催吐管,自己插到胃裡,將吃下去的食物吐得一乾二淨。有時甚至還會出血。壓力越大吃得越多,催吐的時間也就越長,有時一晚上幾個小時都在做這個事情,身體因此變得非常虛弱。她們自己也知道這樣不好,卻停不下來。」

自我覺察是擊退物化的必修課

包麗一案中,受害人包麗本人已於2020年4月11日醫治無效死亡,而造成這一慘劇的嫌疑人牟林翰也於同年6月10日被逮捕,涉嫌罪名是「虐待罪」。在為包麗感到憤慨與不平時,我們不妨重新回顧一下物化女性的概念。

物化女性一詞本來具有雙重含義。

一是指社會和男性把女性當做物來對待,即注重女性的「生育價值」與「性感的身體」。

二是女性的自我物化,失去獨立自主的選擇權。比如過度凸顯女性特徵,符合男性審美;期待著被他人拯救,迎合、討好;為了某人而存在,活在別人的認知裡,將未來寄予他人的計劃裡;活在定義裡,被釘上性別的標籤和刻板印象。

但是,一個人的人生是否完整,在於這個人本身對於自身人生的看法,而不是由他人評頭論足。

對於女性來說,不論大環境如何,如果自我意識不覺醒,很難逃離「被物化」的命運。低價值感的人,當其自我價值完全依附於他人之上時,必然是中空的、脆弱的、無力的。

每位女性都是單獨的個體,擁有單獨的人權,她們想要擁有什麼生活,便可以依靠自己的雙手來度過什麼樣的生活。

完美女性的定義就應是各美其美,不受定義。

相關焦點

  • 究竟是誰定義了美的標準?
    也正如「齊溪」一樣,容貌焦慮、身材焦慮幾乎是現在每個女性面臨的問題。不要說普通女孩了,就連我們眼中「完美無缺」的女明星們都少不了被抨擊,被議論,被定義。圍繞女性的話題永遠不會變少,女明星更甚。大眾不是盯著她們的顏值,就是她們的胖瘦。胖了要被說,化妝濃了要被說,曬黑了也要被說。
  • 是誰在定義美?
    由此可以看到其缺乏自信和自欺,內心實際地沒有衝破規則的勇氣。這種風潮也暴露出這個社會,太多的浮躁和太多的關注表相、太多的虛榮、太少的關注心靈。社會在定義美醜的標準,老闆、上司或老公在定義遊戲規則,但並非是說,你就沒有了自己的內在標杆。
  • 「催吐減肥」盛行,美的定義不能只有瘦
    我們可以看到電視節目中活躍的永遠都是年輕的、幼態的、可愛的年輕女性,卻很少看到關於女性成熟、知性、豐腴、有能力的宣傳報導,審美宣傳的單一也極易讓人走入誤區,即只有瘦女孩才能被人關注,被人喜歡。除此之外,將女性不夠瘦等同於不自律的言論更是甚囂塵上,此類言論也使女性逐步被身材焦慮綁架,一步步走入盲目減肥的陷阱之中。
  • 美從未單一,自然無需定義
    無論「美」有多少定義,我們都應該承認:美是多樣的而非單一的,美是由感受而來的並非因定義而來的。在近日熱播的綜藝《青春有你2》《創造營2020》中,充滿個性與魅力的女孩們進入大家的視野,大家紛紛pick自己喜歡的小姐姐。但與話題熱度一同到來的,還有鋪天蓋地的非議與質疑。「為什麼蔡卓宜都離過婚來還來參加女團選秀?」「秦牛正威這實力來參加節目也是一種勇氣。」
  • 美的定義是什麼呢?
    什麼是美?美的標準是什麼?是誰定義了這個標準?世界上有千千萬萬種美,但是在現在,大家對美的定義好像越來越具體,越來越細節,具體到某一個人,某一風格化的美。美到底是什麼?是近些年來清一色的雙眼皮,大眼睛,長睫毛,高挺的鼻子,尖下巴。還是網際網路上頻頻出現的熱搜挑戰?A4腰,耳機線腰,筷子腿,九頭身嗎?
  • 沒有哪個標籤能定義女性的美
    葉曾駿曾撰文批評到: 「我國女性不弱不病不能為美,要美必先弱先病,病與美根本不能分離,這是中國一班文妖所提倡的女子美,無聊的文人這樣提倡,無知的婦女這樣跟著做。最初不過求美裹須帶點病,後來愈趨愈弱,病中竟尋不出美人了。」傳統文化中對女性柔、靜、孝、貞的標準,嚴重限制了女性追求健康美的思想,「大家閨秀」這樣的限定詞,給我們的印象除了恭順謙卑,還有易感風寒易推倒。
  • 拒絕被定義,女性應獨立思考
    女性不論在社會、職場還是家庭上都仍然面臨著巨大壓力,她們的自我與女性魅力就這樣被掩蓋了,沒有被看到。社會輿論對女性的人格自由依然缺乏尊重;在職場上,女性員工更容易遇到天花板,甚至於很多女性不敢結婚,不敢生孩子;在家庭中,上到子女教育,下到柴米油鹽,女性的操心程度都遠遠高於男性。
  • 美不應被傳統定義,港姐何泳芍遭嫌棄,轉行做「人生導師」
    可惜一直以來傳統被定義的美與之相反。但一直沒有放棄的她,直指「雖然健康膚色的女生很難得到大眾認可的美,但是我要努力做第一個打破被傳統定義的人」另外何泳芍透露其他幾位「是非精」也有安慰她,甚至合作過的導演也有慰問,令其感覺到十分窩心。
  • 不要讓大眾審美定義的你獨特的美,做自己就是美的
    ,這是討論自由,我相信每個喜歡演員的也好,喜歡原著的也好,每個人心裡都各有定論。所以現在人們對自己的要求越來越苛刻,對於原相機裡的自己拒絕接受,我們開始越來越拒絕真實,拍照要p掉皺紋,贅肉,拉長雙腿,瘦臉磨皮開到最大,看不見任何瑕疵
  • 乘風破浪的姐姐,告訴我們美是由自己定義的
    隨著節目的播出,一方面關於女性美,自信,不懼怕年齡的話題層出不窮,另一方面是不是只有一直保持年輕的狀態,才是正常呢?因為大家好像只關注乘風破浪裡面的小姐姐哪個身材更好,皮膚更好,看著更年輕!直到楊瀾姐姐的出現,一句關於女人味由誰來定義?直接引爆話題。
  • 美是什麼?美的定義
    作者張祥前交流微信zhxq1105974776美是什麼?美的定義是什麼?
  • 楊冪《聽見她說》揭露女性被物化血淋淋的現實:大家都叫我完美女孩.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看過《聽見她說》。《聽見她說》是趙薇擔任發起人的女性獨白劇,脫胎於 BBC 製作的《她說:女性人生瞬間》。節目找來八位女演員 —— 白百何、郝蕾、齊溪、王智、奚美娟、楊紫、詠梅、楊冪演繹八段女性故事。講述當下社會女性所面臨的不同困境,包括原生家庭、重男輕女、容貌焦慮、大齡單身、全職主婦、家庭暴力、中年危機、物化女性等等。
  • 楊冪《聽見她說》揭露女性被物化悲慘的現實:大家都叫我完美女孩
    #楊冪演技#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看過《聽見她說》。《聽見她說》是趙薇擔任發起人的女性獨白劇,脫胎於 BBC 製作的《她說:女性人生瞬間》。節目找來八位女演員 —— 白百何、郝蕾、齊溪、王智、奚美娟、楊紫、詠梅、楊冪演繹八段女性故事,講述當下社會女性所面臨的不同困境,包括原生家庭、重男輕女、容貌焦慮、大齡單身、全職主婦、家庭暴力、中年危機、物化女性等。今天上午把楊冪的《完美女孩》單元看完,久久回不過神來。劇中楊冪出演機器人小愛,一個短短的獨白劇,明明是機器人冷冰冰沒有感情的話語,卻讓我震撼不已。
  • 手箋|趙薇力作《聽見她說》——憑什麼那樣定義女性?
    又是多年的蟄伏,其擔任監製的全新力作《聽見她說》,刻畫了當下社會中女性面臨的困境的群畫像。儘管打上了綜藝的標籤,但是已經上映的《魔鏡》、《許願》、《失眠人的夢》大受好評。今天,我想討論的是就是有關"女性"的話題。不知道為什麼,現在社會對於女性的定義仍舊充滿狹隘。
  • 除了「以胖為美」外,你還知道哪些古人對美的奇葩定義嗎?
    這種極高的評價,說明在白居易所處的時代,楊貴妃堪稱是「美人的標準」,其傾國傾城的容貌,讓唐玄宗深陷其中……自古有「英雄難過美人關」,孔子也說:食色性也。那麼,不同的朝代對美女的定義是什麼樣的呢?歷史上出現了哪些美女,她們又美在何處呢?在上古的母系氏族社會時期,由於女性佔主導地位,所以其能夠生產勞動,繁衍後代就是美的體現。
  • 「聽見她說」燃爆出圈:做「不被定義」新女性
    從容貌焦慮、原生家庭、全職主婦、大齡單身、物化女性等議題出發;八位具有代表性的女藝人,以每一集一個主題,一種立意的方式,撕開了當代女性的生存現狀與殘酷。再一次把飽受關注的女性議題推到大眾面前!*圖來源於網絡從「獨白」到「聽見」,女性渴望被關注的路還有多遠?
  • 一面美麗一面強大,紐西之謎攜手抖inCity定義女性之美
    抖音是時下最受中國網民喜愛的短視頻平臺,一直以來都以身體力行的方式,和大眾「玩」在一起,傳遞「多元之美」。抖in City作為抖音重磅城市項目,也延續了抖音的多元化精神。作為美妝護膚品牌,紐西之謎從未停止對多元「自然之美」的探尋與追求,一直致力於喚醒女性對自然美的追求,通過多種跨界告訴更多人,每個人的每一面都不應該被隱藏,自然而然,美出強大。
  • 44歲林心如近照曝光,女性美的畸形定義,是對她們最大的PUA
    在所有人看來,女性就應該是作為一個「美」的代名詞,而這個美僅僅停留在表面,讓所有人覺得女人必須要年輕貌美,其他都變得不重要了。而男性,當他擁有一份不錯的事業,有不俗的學歷,就會被認為是一個優質男性,而女性不同,當她不在意自己的外形時,就會被所有人唾棄,她身上發生的一切厄運,都會被冠以外貌的原罪。
  • 44歲林心如近照曝光,女性美的畸形定義,是對她們最大的PUA
    在所有人看來,女性就應該是作為一個「美」的代名詞,而這個美僅僅停留在表面,讓所有人覺得女人必須要年輕貌美,其他都變得不重要了。而男性,當他擁有一份不錯的事業,有不俗的學歷,就會被認為是一個優質男性,而女性不同,當她不在意自己的外形時,就會被所有人唾棄,她身上發生的一切厄運,都會被冠以外貌的原罪。
  • 定義娛樂生活發現美
    隨著《浪姐》的火爆熱播,背後的女性訪談節目《定義》也廣泛被討論。尤其是揭開伊能靜大齡美少女的真面目後,那期節目火速安排下架。此番「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做法,立即點燃了劇主對這檔30+女性深度訪談節目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