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森林」「黃海溼地」「候鳥天堂」是江蘇鹽城東臺熠熠生輝的金名片。12月16日,滬蘇合作的長三角(東臺)康養小鎮項目正式落戶東臺。上海市副市長彭沉雷、江蘇省副省長趙世勇、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常務副主任阮青、鹽城市委書記戴源在南京見證項目籤約。
據悉,該項目由鹽城市政府、東臺市政府和上海地產集團合作共建,選址在東臺沿海經濟區,總佔地17.1平方公裡,其中一期9.7平方公裡,規劃人口15萬人,總投資700億元,定位於長三角區域康養服務一體化示範區、跨行政區康養政策協同試驗區。
「長三角康養小鎮項目是推進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的重大舉措,也是一體化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基本公共服務便利共享的重要載體。」阮青在致辭中表示。
選擇在江蘇東臺建設長三角康養小鎮得益於該市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和區位優勢。位於黃海之濱的東臺,是一座神奇生長的城市,85公裡的海岸線每年向大海延伸150米,年新增土地1萬畝以上。作為鹽城「南大門」、接軌上海「橋頭堡」的東臺,大力踐行「兩海兩綠」發展路徑,推動生態環境不斷提升,成為世界自然遺產鹽城黃海溼地核心區,擁有獨一無二的生態「金名片」。東臺兼具溼地、森林、平原、水網等自然稟賦,沿海330萬畝的生態溼地、6.8萬畝的平原森林四季如畫,空氣品質位居江蘇前列,先後獲評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生態示範區、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東臺是長三角城市群北翼中心城市,隨著月底鹽滬高鐵的開通,進一步拉近與上海的距離,同城效應更加凸顯。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要打造健康長三角,大力發展健康產業,建設一批國際知名的健康醫療服務、養生養老基地。應運而生的長三角康養小鎮,作為典型的「內循環」產業,屬於大健康、大旅遊、大消費範疇,將推動上海與鹽城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可以將鹽城「沿海溼地」「平原森林」「候鳥天堂」與上海的高端資源完美結合,加快實現價值轉化,讓高顏值的生態環境與高水平的項目建設統一於高品質的美好生活,在提供高質量消費供給、培育新發展格局上積極探路、爭做示範。
長三角康養小鎮堅持「高端引領、全鏈發展、集約融合」原則,實行「三產引領、二產聯動、一產協同」,以健康服務業為核心,科學布局「醫、養、遊、健、學」五大功能。「醫」,率先導入上海瑞金醫院,打造高水平的健康管理綜合體;「養」,導入華東療養院,吸引高消費群體入駐;「遊」,導入上海自然博物館,發展生態旅遊、研學旅遊;「健」,圍繞運動健身、健康管理,發展特色運動;「學」,引入上海協和教育集團等優質學前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機構,設立專業分院和實訓基地。所有功能項目都面向全社會開放,不設地域門檻,通過蘇滬兩地政策疊加,實現醫療、教育、療養等優質資源共享。經初步測算,項目實施後將產生「12333」效應,即每年可新增100億消費,200億健康產品銷售,30億旅遊收入、30億工資性收入、30億農副產品銷售收入。
鹽城市委書記戴源表示,康養小鎮項目是共同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重大實踐,鹽城、東臺兩級黨委政府,將以此為契機,緊緊圍繞共建、共享和共贏的總體目標,秉持「政府支持、政策聚焦、國企搭臺、市場運作」的原則,為項目建設提供有力的要素支撐、完善的配套環境、優質的營商服務,搭建高效快捷的綠色通道,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康養小鎮項目正式落地,為更高水平推進綠色發展、加快實現綠色跨越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東臺市委書記楊雪峰說,將以最高的標準、最強的班子、最優的服務,竭盡全力做好工作,紮實推動康養小鎮項目快速建設,積極打造康養產業的新標杆,努力創塑健康經濟的新模式。(孫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