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霞與候鳥齊飛,林海共波濤一色。
走進剛剛入列國家首批森林康養基地的黃海森林公園,放眼望去,水杉挺拔高聳,翠竹迎風搖曳,風揚整齊排列,銀杏冠蓋如雲,林下各種花草更是爭奇鬥豔;側耳細聽,林濤陣陣,鳥鳴唧唧,流水潺潺;舒臂深呼吸,一股清流滋潤心脾,倍感愜意。
今年6月,一支西歐攝鳥團隊來到世界溼地「非遺」——東臺條子泥,追尋候鳥倩影,飽覽黃海森林公園綠色。當聽說半個世紀前這裡還是一片荒無人跡的海邊荒灘,攝影師們紛紛稱讚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間奇蹟。
植綠——激情追逐綠色夢想
「唯有植樹志常在,敢叫荒灘變綠洲」,這首鐫刻在公園展示館門前的豪言壯語,讓人們感悟到黃海森林公園的昨天和今天,與其說黃海森林公園是我國東部的森林康養勝地,不如說她是一座綠色豐碑。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這裡「 大風一吹滿天沙,太陽一曬冒鹽花」,在場長巴益宏的帶隊下,被譽為「十八勇士」的首批林場工人和數百名幹校幹部們來到黃海之濱,義無反顧地改鹼拓荒。這群「黨叫幹啥就幹啥,定叫荒灘換新顏」的硬漢子,「吃三睡五幹十六」,挑河挖溝、墾荒栽樹,用兩年時間,在開墾的沙地上栽活了刺槐。
七十年代,大批東臺本地和上海、蘇南等地知青來到東臺林場參與建設。沒有交通工具,每天步行幾十公裡;沒有床鋪,在草地上營宿;沒有淡水,每天飲用泥塘裡的渾水。他們櫛風沐雨、披星戴月、含辛茹苦,用青春和激情在黃海之濱追逐綠色夢想。
海灘鹽份重,常規樹木難以生長, 作為先鋒樹種的刺槐生長慢、成材率低、經濟效益不高。林場人苦苦尋覓適應性的好樹種,從蘭考捎回的泡桐苗立不了根、漆樹苗讓人過敏難耐……他們又盯上了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水杉。首批苗栽下去,沒幾天就被鹽鹼「燒」死,林工們就用水杉枝條扦插,小心翼翼澆水漫灌、放水再灌,用柴簾為幼苗遮陽,終於培育出適應當地生長的水杉苗。竹子、意楊、銀杏……林場人一路探索、苦幹實幹,讓越來越多適生樹種在鹽鹼地上紮下了根。
海邊植樹造林的接力棒,一代一代地傳遞下來,從不懈怠。如今,這裡已成為我國沿海地區最大的平原森林,擁有6.8萬畝森林資源,森林覆蓋率達90%。享有「江蘇最美風景道」美譽的水杉、銀杏長廊穿梭其中。園內動植物資源豐富,各類植物628種,鳥類342種,獸類近30種。每年有上百萬隻候鳥在此過冬,其中包括有「鳥中大熊貓」美稱的勺嘴鷸等珍稀鳥類。如今黃海森林公園,銀杏大道成為「網紅打卡地」。半個多世紀以來,十任書記和場長,一代又一代林工,把青春、夢想與希望深植荒灘,用篳路藍縷的苦樂年華,成就荒灘上的遼闊綠蔭。
護綠——堅守林業國有紅線
國家林業部門的一位負責人得知黃海之濱有一片6萬多畝人工平原森林,感到十分驚奇,實際考察後給予「兩個不容易」的評價:「在鹽鹼地上栽種這麼大的人工生態林不容易,將這麼大面積的森林保護住更不容易。」
林工們對親手栽植的成樹林片懷有特殊感情,視為自己的生命倍加珍惜。60年代末的一個秋天,一位割草工在林地周邊挖土灶做飯不小心,引起草蕩火災。微風一吹,火苗就有燎原之勢。偏偏附近無處取水!場領導帶領全體員工趕往現場,顧不得火勢烤炙,脫下衣服,腳踩手撲。徐同生索性躺下身子,從燃燒的茅草上滾壓過去。接下來人們紛紛效仿,終於被撲滅。被煙燻火燎的徐同生身上灼灼作痛,衣服殘破不堪,同事們要送他去醫院,他咬著牙堅持和大家一起為林木築起一道防火牆。
春種樹、夏管護,四季防火防盜,這些都是護林人的職責。夏天早晚氣溫低、風力穩定,適合噴撒農藥。每天天蒙蒙亮,還沒吃早飯,林工們就出發治蟲。八九點鐘的時候肚子餓了,便就著礦泉水啃一塊油餅充飢。為了這片林子,林工們對毀林的人特別較真。2008年春節前的一天,護林工馮坤喬巡林到一處偏遠地段,發現有人偷偷設置捕獵電網。在切斷電源之後,馮坤喬埋伏在附近,專等前來「收穫」的人,這一等就等到了深夜零點。隨著幾道越來越近的手電光,馮坤喬和前來增援的幾位民警將不法分子制服,使其受到應有處罰,也讓周邊群眾受到了教育。
2002年冬,在巨大的利益驅動下,有人把視線瞄向林場,欲借「開發旅遊」之名,行毀林漁利之實。當時的黨總支書記、場長陳存觀頂住壓力,果斷收回新東區已轉讓出去的林地。帶著300名民工「上前線」,用鋼釺撬開凝成塊的沙土,50萬口土塘、50萬株樹苗,僅用11天,8300畝林地一次性全部栽植結束。
本世紀初,國家全面推行企事業單位改革,沿海一些縣市的林場實行『事改企』,將產權賣給個人,或將所有權承包給個人。東臺林場何去何從?市委市政府堅守紅色底線,充分尊重場長沈邦勤的意見,堅持保國有林地、保林木資源、保職工利益,有了這「三保」,才保住了今天的森林公園。
描綠——放大康養基地生態效應
春來嫩綠滴翠,夏至蒼翠濃鬱,秋起奼紫嫣紅,冬臨銀裝素裹。在湧動開發大潮的東部沿海,遊客們紛至沓來,飽覽綠色勝境,稱其為「天然氧吧」,這裡的負氧離子每立方廠釐米4000以上,在此一天呼吸到的負氧離子等於在大城市一年呼吸的總量之和,「到東臺深呼吸」成為長三角遊客的高頻詞。
2015年,林場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開啟了林場發展的新徵程。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東臺精心擦亮黃海國家森林公園這張生態名片,圍繞「綠色、生態、養生」主題,精心打造森林康養基地。因地制宜建設的木屋群落、空中棧道、溼地長廊風光帶、竹島、浪漫森林等一批風光景觀項目,五顏六色的花草,配上兩岸整齊劃一的樹木和河中形成的倒影,組成一幅幅精美畫卷,成為遊客打卡地。智慧科普館、森林課堂等一批科普體驗項目,讓遊客了解森林、享受森林、愛護森林。木屋群落裡,各種現代生活設施一應俱全,遊客住在其中,遠離城市的喧囂,盡情享受大自然帶來的靜謐與安詳;按照五星級酒店標準建造的黃海森林溫泉酒店,集餐飲、住宿、溫泉、健身、會務等多功能於一體,聯合全球知名品牌「風之湯」溫泉打造富有森林特色的優質溫泉度假休閒中心;演繹都市主流文化、世界時尚元素的森林休閒餐飲模式,讓森林與音樂、西餐、啤酒、咖啡相遇,在全木質結構的烏託邦驛站,隔開喧囂之塵,慢慢體驗清涼森林、藹藹樹影。
「賣風景」與「秀文化」水乳交融。精心推出「森林生活節」「森林馬拉松」「森林瑜伽節」「森林音樂節」等四大活動品牌,奧運冠軍、央視名人、知名歌手、網絡大咖傾情助力,打卡、刷屏、點讚各式互動精彩紛呈。常態化開展暑期夏令營和研學活動,舉辦文化藝術演出交流等國際國內活動,不斷提升影響力,短片《水杉語》入圍坎城電影節短片單元展映,打造獨特的水杉文化IP。目前,東臺立足高起點規劃,呼應長三角一體化戰略,面向廣大遊客多元需求,全面啟動黃海國家森林公園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讓世人共享這份彌足珍貴的生態綠色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