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認為婚姻不是一個必需品,直到我遇到了陳先生,他讓我相信了愛情。我們想用一段婚姻來證明,真正的愛情是可以跨越和突破年齡的界限……」
在眾人扎堆的十一假期,一場婚禮和一段新娘的告白火了。
如果說出這段話的是普通人,大眾可能會為這忠貞不渝的愛情熱淚盈眶。可當婚禮的新郎是63歲的超級富豪,新娘是比他小25歲的模特時候,這段愛情卻成了一條熱門新聞。
新郎叫陳景河,在業界他被稱作有色金屬的李四光。同時,他也是福建省總商會副會長、福建市人大代表,中國黃金第一股掌門人。1957年,陳景河出生於福建一戶普通的家庭。在中國恢復高考後,陳景河通過發奮讀書、下海經商一步一步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35歲那年,陳景河放棄了鐵飯碗的工作,轉手接管了福建一所默默無名礦產公司。在他的帶領下,只是經過了短短八年,公司的年利潤便從3萬元飛速增長到4億人民幣。之後,這家更名為紫金礦業的企業,更是搖身一變成為了國家最大的礦產金企業,位居中國500強企業第151位。聰明、果斷、沉穩……
媒體曾用過很多正面的詞彙去讚美那個在商界翻雲覆雨的他。
與此同時,陳景河和結髮妻子間相濡以沫的愛情也時常被人提起。
陳景河的前妻叫賴金蓮。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在陳景河的日記裡,他曾這樣形容自己和賴金蓮的關係。
我與金蓮是永定高陂中學高中同班同學。那時,因為學習成績都比較好,我們彼此欽佩,互有好感,高二時,我還曾給她寫過詩,隱晦表達愛慕之意。高中畢業後,我們各自回鄉務農。為了不被人發現,我們以「筆名」有不太頻繁的書信往來。男同學中有金蓮的近親,我常常以探望男同學之名悄悄去看她,通常只是為了見上一面、打打招呼而已。即便如此,都足以讓我愉悅上好些天。回想起青澀年華,金蓮常以此「取笑」我,笑得前仰後俯,我知道這是因為這些回憶是她生命芳華中最為芬香的片段。可能沒有人會相信,在我與金蓮彼此愛慕、熱戀,直至我大學二年級,連手都沒有牽過。而且在有人情況下,我們連走路都要前後拉開距離,不敢並排走在一起。回想起來,那時的愛情真是十分純真。作為恢復高考後首屆大學生,當時是天之驕子,也有條件不錯的女孩來找我,我不為所動。畢業這一年,我就向金蓮的家長提出婚媒,並詢問聘禮。金蓮的母親雖然沒有上過學,但善良賢德,勤勞能幹,對我非常好。我至今仍然字字句句記得那天她說:「你剛畢業出來,還沒有賺錢,家裡也不富裕,聘金就不要了,一切從簡,沒有任何要求,只要對蓮蓮好就可以了」。
很多人說,愛情是脆弱的。很多夫妻可以共苦,卻不能同甘。但是在陳景河的描述裡,他和妻子的愛情是忠貞的、不渝的。婚後,賴金蓮陪著陳景河住在遠離市區的廠區,她見證了丈夫走向成功的每一步。日子越過越好,賴金蓮依舊保持著她艱苦樸素的生活方式。沒有買過奢侈品,剩飯剩菜也不捨得倒掉。不願意請保姆,家中大小事親力親為。
丈夫守著礦山,她就守著家和丈夫。
原本以為,等到陳景河退位了,他們兩人就能安安穩穩地過好餘生,再也無人打擾了。但2015年,賴金蓮生病了。肺腺癌晚期骨轉移。這八個字猶如晴天霹靂摧毀了這個家。為了她,陳景河捨得。他用了最好的藥,找了最好的醫生,他花了很多錢延續著妻子的生命,也希望有一個奇蹟。遺憾的是,奇蹟沒有發生。在患病三年後,賴金蓮遺憾離世,留下了陳景河一個人。去年三月,經歷了喪妻之痛的陳景河在網上寫下了這麼一篇名為《憶愛妻金蓮》的文章。
我為能夠娶金蓮為妻感到驕傲和自豪,這是我一生中做的最正確的決策。如果另外一個世界有天堂,我衷心希望她在天堂沒有病痛能夠愉快生活,當有一天我也要進入那個世界時,我還是要找她再續夫妻緣。
這些言語,至今看來依舊感人至深。可是呢?正是因為與前妻這段感情太過於浪漫和耀眼,他幾天前這場聲勢浩大的二婚婚禮,才引發了諸多的質疑。
網友說:說的再好聽,一生陪伴的糟糠之妻還是敵不過貌美如花的年輕女性。
網友說:摯愛剛剛走了一年,你便轉頭滿臉堆笑迎娶新婚。網友說:男人果真易變,人性也比想像中涼薄。尤其當那張婚禮全家福的合影在網絡上瘋狂傳播的時候,很多人都在猜忌著照片中每個人的想法。
不過歸根結底,網友爭執的,只不過是情感與理智。
從情感上來講,沒多久之前,丈夫還在緬懷思念自己大半生廝守的戀人,可轉眼間,他卻又在公眾面前誦讀起與另一個人繼續一生的誓言。尤其相比於前任,他的第二任妻子年輕、漂亮、身材好……這不得不讓很多人再次斷定,男人是下半身思考的動物,容易深情,也更容易放下。從理智上來說,他似乎也並沒有什麼錯。斯人已逝,生活卻要繼續。一個單身的人,他是有權利去尋找愛情和姻緣的。不管那個人是二十八歲,或者是八十二歲。若陳景河是在婚姻存續期便和現在的妻子曖昧有染,那他是應該被抨擊的。
可從各種報導來看,似乎還沒有人找到他出軌或不忠的證據。既然他是坦蕩的、清白的,即便旁觀者無法去祝福,至少不必須把他批判地一無是處。
熱鬧地八卦完了男主角,對於年輕的新娘,輿論更是不願意放過。嫁給這麼一個老頭,圖什麼?
圖他年齡大?圖他不洗澡嗎?婚禮上,新娘錢冰說是為了愛情。她認定了這個人,就一定會嫁給他,不管別人怎麼想,怎麼說。對她這樣的犟脾氣,看了她的履歷之後,我是相信的。錢冰出生於1982年。她出生的這一年,陳景河剛剛大學畢業。從小,錢冰就特別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且,她願意為了自己要得到的東西付出多倍的努力。因為熱愛體育,她從初中就開始玩賽艇。想要獨立,從高中時她就開始勤工儉學。讀大學、出國留學、讀MBA、創業……這一路走來,她愣是沒有問家裡要過一分錢。
有頭腦,上天還給了她優質的外表。
身材高挑,眼神犀利,長相姣好,人又自信。讀書的同時,錢冰還成了一名曾在國內模特圈小有名氣的女模。見多了世面、聽多了讚美,錢冰更難受到周圍人的影響。對她來說,她只想做更多的事,看更遠的天空。
這樣有野心的女性,我們都曾聽說過很多。有人佩服、有人嫉妒,當然更多的是質疑。尤其當終於有一天,錢冰宣布她要嫁給紫金礦業的董事長、比自己矮、比自己丑、年齡差大、剛失去深情表白的妻子的陳景河的時候。為了錢?為了利益?為了遺產?反正為了什麼,網友都不相信錢冰在婚禮上說的是為了愛情。
到底是不是為了愛情才結婚,這是一件很難證明的事。時間不到盡頭,就找不到答案。就像楊振寧和翁帆的故事。2004年,當82歲的楊振寧突然宣布迎娶28歲的翁帆時,媒體用到了駭人聽聞這個詞來代表大多數人眼中的震驚。
在這段年齡相差巨大的戀情裡,翁帆承受了更多的輿論壓力。
正常的女性,怎麼會嫁給比自己爺爺還要大的老人呢?翁帆說是因為愛,也是因為崇拜。沒人信。似乎大家都在等待著陰謀論最終發生。十六年過去了。今年,楊振寧老先生已經98歲高齡,翁帆也早已邁過了不惑之年。雖然他們的婚姻時不時還被別人提起,可他們依舊生活的溫馨平靜。
如果是彼此貪圖對方的錢財、美貌,既然能一起走這麼久的路,作為旁人又有什麼可指摘的呢?的確,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選擇婚姻的人,一定是想從對方身上圖點什麼。有的人圖的是愛情。有的人圖的是經濟。有的人圖的是外表。有的人圖的是家庭、是子嗣……只是圖的那樣東西,最終也會成為婚姻的軟肋和籌碼。圖愛情的人,分手的原因是不愛了。圖錢的人,離婚鬧不和也都和財產有牽扯不清的關係。為了外表結婚的人最後最怕老去。看看香港豪門就知道,多少所謂豪門太太的地位都和是否能生出男性繼承人有關。錢冰可以圖錢,陳景河也可以圖外表。
一個是運籌帷幄商場多年的富豪,一個是獨身闖蕩江湖的年輕女企業家。大家能夠想到的那些小心思,他們想必能看得更清楚。就像在與錢冰結婚三個月之前,陳景河便發布了聲明稱,他已經把紫金礦業5100萬股,價值3.14億的股票轉讓給了他和前妻的兒子。錢轉走了,婚也結了。到底這場姻緣是為了什麼,時間終會給一個答案。作為這場婚姻的旁觀者,並不用忙著下定論。
與之相反,如果並不著急著邁入婚姻,不論男女,倒真的可以拋開利益權衡,為愛這個字痴情瘋狂一把。讓荷爾蒙和直覺替自己做一次決定。若這樣的愛情可以衝破所有的阻礙走到婚姻那是再好不過的。可即便未來無疾而終,曾有過那麼一個人能讓你大笑、大哭,倒也使得青春無悔。
曾經,九十歲的外婆說過這麼一句話:女人如果真的想要邁入婚姻,如果不是為了愛情,就要找一個經濟上有實力的。婚姻裡總要得點什麼的,但是不能憧憬二者兼得,那樣的機率,太小了。這樣的婚姻觀,放在現在可能會引發爭論。但是從這句話裡卻能學到這麼一點:當做人生中任何的選擇的時候,都應該自私一點,尤其是女性。大多數女性天生都帶有母愛的。並不是說女性都像母親,而是相比男性,女性更甘願於奉獻。就像在與伴侶離異或者伴侶離世後,男方再娶的機率要比女方高得多。男人太冷漠、太狠心。每次聽到這樣的消息,很多人都會這樣批判。其實,有時候這正是女性需要學習的地方,單身也好、結婚也罷,每個人都不是另一個人的附屬品,也不需要為任何人放低自己的底線。把自己的需求放在首位,明確自己的目標,先豐富充實自身,也不要太過於在乎別人的想法和評判,才會過得更快樂,更輕鬆一點。
至於別人的婚姻,無論別人怎樣不看好,但既然他們選擇這條路,就一定從中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魚有魚道,蝦有蝦路。一個人到底幸福與否,除了當事人能體會,其他人永遠不懂。如果婚姻真的是一場交換,希望你的婚姻,交換的是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