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蔚小暖
引子
九月來襲,各大綜藝的熱度依舊不減。
音樂類、選秀類,從小姐姐們看到大姐姐們。
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最近簡直是看了一臺又一臺。
看多了假笑、假哭,還有&34;,以及溫情&34;。
《明日之子樂團季》裡的少年們,簡直就是清流一股。
原以為,這是一檔&34;的選秀節目,然偶,看完後才發現,這是一檔虐到少年們,產生各種迷幻行為的成長紀錄,比如:
錄製到中途,突然暴走。
為了不繼續被虐,贏了居然也請求退出。
為了不拖累隊員,拒-絕-機-會。
導師們,不僅要提高大家的樂隊成團水平,更是妥妥擔當起了,心理輔導師的職能,感覺又挖掘了自己的新才藝呢!
在又愛又虐的過程中,觀眾們在不停期待著他們的選擇。
一邊不斷為他們的選擇&34;,另一邊又為他們地選擇深深&34;。
仿佛他們每邁出的一步,都是自己在走。
這部綜藝,或許沒有那麼按套路出牌,但是這部綜藝,教會了我們如何成長。
Part One
成長,需要接受別人的愛
一般看這類綜藝,一開始就衝著導師去的。
有人為了周震南,有人為了的鄧紫棋,我為了樸樹。
對樸樹的喜歡,源於他身上那種無法言語的少年感,滄桑和少年這麼矛盾的兩種元素,怎麼可以在他身上相處的如此和諧。
加上他是個綜藝節目落跑專業戶,本來參加的綜藝節目就少,半途而廢的綜藝節目,更是每一次都能讓他奔上熱搜。
就想著,這次看他可以撐多久。
沒想到,樸樹這次參加《明日之子樂團季》完全不一樣了。
錄製之前樸樹對龍丹妮說,不知道哪一期他就會走了,醜話已經說在前。跌破眼鏡的是,他不僅錄了,而且居然一期又一期的堅持錄下去。
節目裡的樸樹,儘管一開始,還經常不開口的保持&34;,導師們為了讓他多點評,經常點名Call他。
可是跟三年前,在舞臺上唱《告別》,一度哽咽,痛哭失聲,感嘆生活如煉獄的那個樸樹,完全判若兩人啊!
看到自己喜歡的少年鼓手,他點評的時候,毫不掩飾。
&34;
他轉身又對周震南說,&34;
臺下採訪的時候,又手舞足蹈說:
&34;
鼓手走下來了,他又忍不住說:&34;
毫不掩飾的直白喜愛,簡直溢出了屏幕。
這還是樸樹麼???
他的輕鬆與自在,聽到開心的時候,直接站起來跟著律動一起搖擺。
樸樹說自己失眠了,在想哪個孩子可以跟誰搭檔。晚上睡不著覺,因為孩子們進了他的心。
他願意打開心門,讓少年們進去,他也願意走進這些孩子們。因為單純只是因為熱愛。
莎士比亞說:&34;
成長需要愛,前提你得把門打開。
拒之門外的要求成長,就如同堵上的鎖眼兒。你喊著,沒找到鑰匙,實際上,明明是不給鑰匙機會啊!只要你打開心門去接受,即便是萬年的冰山,也能融化。
Part Two
成長,需要把握機會
看過《明日之子》第一季的人,對廖俊濤一定有印象。他是唯一一個,讓薛之謙在節目中,因為他的一個選擇,放聲痛哭的大才子。
那一年的廖俊濤23歲,對於藝人來說,這是一個不算年輕的年紀。這次選秀的機會,對他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
毛不易說:&34;
這個被第一季冠軍最認可的歌手,最終止步9強。只因在11進9的那次PK,他明明可以選擇比他人氣低的選手,但是他沒有。
他選擇了感情。
那個夏天,廖俊濤成為了太多人心中的&34;
轉身的三年後,再次看到廖俊濤,初選舞臺上,他講述自己當初的選擇,
他還是那樣可愛的娃娃臉。談起之前但這次,我看到了他的企圖心。
拋開了佛系,直接了當的說出來。
&34;
他很認真的說:&34;
他這麼說,也這麼做了。在音樂中,強勢表達,不會只做妥協。
畢竟在他心裡,曾經覺得感情是勝過一切的。
這次,真心看到廖俊濤走到最後的決心,也感受到他願意抓住機會去成長。
成長需要機會,機會不是隨便來的,要爭取,才有快速成長的可能性。
很多人說,是金子總會發光。可是歷史長河中,死後才被人們所知的天才們,比比皆是。
張愛玲說:&34;
這不是功利,當你一所有的時候,你沒資格去期待被發掘,你要抓住機會儘快讓別人看到你。時間寶貴啊,你往前一步,才對得起自己的才華。
千萬別等到無法選擇的時候,才被逼著成長。
Part Three
成長,要面對誠實的自己
不得不說這次《明日之子樂團季》中,優秀的男孩子太多了。他們對音樂的赤誠與追求,對夥伴的真誠與珍視,讓人感動。
其中一位少年,名叫沈鉦博。履歷金光閃閃:考入伯格利音樂學院,鋼琴彈得很好,會編曲,改編。初次登場,一首《Creep》驚豔了鄧紫棋。
他從小因為臉上的胎記,自卑。遇到音樂後,音樂讓他釋放內心,於是他愛上了音樂。
這是一檔樂團節目,當導師們問他想跟誰組隊?沈鉦博說:&34;。這樣的回答,自我又被動。
鄧紫棋說,&34;
鄧紫棋說這句話時,仿佛直戳到這位少年的心底,讓他的表情有一刻動容。
表面的強勢下,掩蓋著內心的自卑。長相的不完美,讓他覺得自己是一個異類。
他在節目中,被採訪的時候,講到自己的故事。他走在路上,一個孩子指著他說:&34;
這個怪物就住進了他的心裡。他一直都說怪物也是他的一部分,他接受。可是內心充滿著各種糾結與口是心非。
沈鉦博像個孩子一樣,在音樂中牢牢抓住自己的領地,無法與隊友們融合。以至於頂著強大光環,卻一直被各位老師們,認為不夠好。
作為團隊的&34;,如何改變這個局勢?是沈鉦博成長中的一道必答題。
在以父母為主題,進行音樂創作那一期,他的媽媽來到現場。
在對父母表達感情的時候,沈鉦博表示不會對媽媽說,我愛你。
可是在最後結束的時候,他眼含熱淚,說出,&34;
這句話猝不及防,讓他終於告別了,內心那個假裝不在乎的自己。
畢竟,再多的假裝,在愛與成長的渴望中,都會灰飛煙滅。
解開成長困擾的,有時候,真不是物質與財富,也不是才華與能力。而是我們所缺少,卻又不敢承認的那部分。
成長,是一個不斷自我完善的過程,
首先,你要誠實面對自己的心,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口是心非,與不斷壓抑渴望,並無法解決困惑,那只是一種自欺欺人。
結 尾
優秀的少年們,在這檔節目中,還在成長。
不論是主動,還是被動。
既然,成長,是我們一生都在經歷的旅途。
那不如我們就選擇,自己最想過一生的方式,去成長吧。
成長是會上癮的,特別是嘗到甜頭的時候,
不成長也會上癮,特別是習慣了懶散以後。
所以千萬停留太久,這可能會讓你某一天,就找不到方向。
如果旅途中,我們經歷的是一路美景,那我們就欣然接受,愉快享受。
如果旅途中,我們經歷的,既有山川河流,又有沼澤險灘,那我們就在順境中成長,積攢智慧,再去戰勝逆境。
如果旅途中,我們經歷的,是傷害、背叛,還有絕望,那也保持希望,去與自己的同伴取暖。依靠團隊和愛的力量,走出希望。
與其抱怨外界的不理解,環境的不公平,還有各種各樣你無法跳出的規則,不如我們自己,把成長的主動權抓在手上,爭分奪秒。
就像節目裡,那首少年們創作的歌詞:
&34;
誰都不想與苦逼和壓力共舞一生,那就野蠻成長,脫胎換骨吧!。
(文字原創,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