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請來蘇運瑩演唱宣傳曲,一下子也讓這部青春片變得與眾不同起來。至少在林林總總的青春片裡,因為蘇運瑩的歌聲,會讓《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充滿了一種辨識度很強的生機。這,也是音樂於之電影的意義。
蘇運瑩
蘇運瑩
蘇運瑩
蘇運瑩
網易娛樂7月11日報導 作為華語樂壇最亮的「新」,新這個字對於蘇運瑩來講,既是新人的新,也是新意的新。即使不用天才天賦這些可能看起來有些誇張、甚至讓人緊張的形容詞,但至少蘇運瑩有一個特點是必須承認的,那就是真正的與眾不同。這種與眾不同,不是唱片裡的文案、也不是宣傳時的用語,而是切切實實讓人感受到的那種耳膜不同的震顫,以及演唱上不斷充滿的驚喜與可能性。這,大概就是天賦。
而這次《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請來蘇運瑩演唱宣傳曲,一下子也讓這部青春片變得與眾不同起來。至少在林林總總的青春片裡,因為蘇運瑩的歌聲,會讓《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充滿了一種辨識度很強的生機。這,也是音樂於之電影的意義。
蘇運瑩這次為《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演唱的宣傳曲,也是劉若英的經典作品《後來》。但其實,《後來》同樣並非是劉若英首唱的作品,這首歌曲是改編自日本女子雙人組合Kiroro的作品《未來へ》,創作者則是這個組合成員之一的玉城千春。而劉若英的版本,則基本延續了原作那種衝繩民謠的味道,即使是著名詞人施人誠的填詞,也是根據原作的改寫,可以說是一首《未來へ》的漢化版。
當然,劉若英的演唱還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雖然唱的是《後來》,但劉若英那種愛過、痛過,有遺憾、有傷感,但終究雲淡風輕的感慨,也賦予了這首作品以曾經滄海的回首感。這其中關於愛情、關於時間和關於命運的重量,因為劉若英具有痛感的聲線,而讓無數擁有同樣經歷的人無限唏噓和感慨。
原唱難,翻唱更難,這幾乎已經成為了一個樂壇的公識。即使翻唱可以躍過作品原創這個關,看起來省事了不少,但對於歌手、編曲和製作人來講,其實反而會面臨一個更大的難題。保持原味,則會被說成因循守舊、不思進取;改頭換面,又會被說成糟蹋傳統、暴殮經典。總之,左右都不是人。
但歷史上,還是有很多經典作品被成功翻唱的例子。而總結下來,這些成功的例子,往往都需要兩個條件,歌手本人具有超強的音樂辨識度,以及音樂製作人能夠審時度勢地挖掘歌手和作品之間的平衡氣質。蘇運瑩版本的《後來》,就做到了。
蘇運瑩的這首《後來》,也由華語樂壇才子型音樂人李泉在幕後操刀。作為學院派音樂人,李泉並沒有簡單粗暴地運用顛覆性的改編方式,甚至因為想讓翻唱呈現新意,所以為推倒前作而推倒前作。其實一個優秀音樂人和一個音樂匠人的區別,就是兩者可能在技術上都沒問題,但前者對於音樂的理解,則要比後者多了一種理解力。
李泉就以他的經驗,為蘇運瑩創造了屬於她的《後來》。原作那種略帶憂傷的慢版衝繩民謠,也因此改編成了輕快的夏威夷色調。青春正當時,後來還未來。節奏、調性、色彩的不同,也讓一首明明旋律一模一樣的歌曲,竟然變得各有各味,甚至年輕了十幾歲。
而蘇運瑩對於這首歌曲的演繹,也並沒有跟隨熱帶節奏的起落而撒潑,相反倒是根據歌詞的內容,為自己注入了一些沉吟般的心緒。當然,青春的年紀還是擋不住蘇運瑩年輕的律動,比起劉若英回首曾經般的《後來》,蘇運瑩的《後來》,也像是一種處於未知狀態的未來,而她盡情展現的,也是青春的現在、青春的愁懷,處處有著一種生機盎然的活力。
蘇運瑩在這首歌曲的細節把握上,也同樣出色。由於這首歌曲在節奏上,用的是類似牙買加雷鬼樂的那種切分型節奏,所以很多華人歌手,也會因為節奏的一上一下,以及中文本身的頓挫感,所以讓字句跟著節奏走。但蘇運瑩在這首歌曲裡,則依然表現出她聲線的強勢,還是用她獨特的小技巧、小顫音,和聽起來不太學院的聲線起伏,串聯出一種極其連貫的旋律線,也有了一種用英語演唱才會有的那種效果,與鏗鏘的節奏相對比,經常會有一種錯拍的立體感。
從五組藝人參與的「I Do致青春」大型演唱會,再到王錚亮和劉亦菲演唱的主題歌,以及這首蘇運瑩的推廣曲《後來》,音樂作為娛樂IP中重要的一環,也越來越多起到作用。但在這種玩法已經遍地開花時,有時候就需要玩出獨特的花樣。就像製作人李泉和歌手蘇運瑩對於新版《後來》的理解一樣,《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請到這個音樂組合創造這首電影推廣曲,也讓營銷也變得藝術起來。至少,聆聽蘇運瑩的《後來》,你就能清楚的知道《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是一本正當青春主題的青春片,而不是懷舊的青春電影。這,大概就是音樂於之電影的意義。(文/愛地人)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 責任編輯: 楊明坤_nk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