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余光中日前病逝,臺灣「獨派」人士王奕凱在臉書先是公開貼文「死好」,接著又改口說余光中是「白色恐怖」幫兇,「對他一點敬意也沒有」;昨又公開稱「余光中就像最近凱文史派西的事件,不管文學造詣多高,不管多會演戲,就是無法掩飾犯罪事實」。
王奕凱(左) 包正豪(右)
淡江大學全球政經學系系主任包正豪透過臉書憤怒批評:一個對逝者口出惡言的「人」,基本已經喪失人性。而沒有人性的動物,他通常簡稱畜牲。「殊不知一人的死好,可以是卑劣者的不得好死。」
王奕凱昨天還再次上包正豪的臉書響應表示:「我想我們標準不同,教授認為對已經逝去者不可以罵,只能夠隱晦的說,這就是一點不同」。
王奕凱也不同意包正豪說他是因為政治立場不同而去汙辱人,說這也是誤會,他對於支持「統」或「獨」或其他主義的人都沒有意見,他對於餘的批罵,最主要來自於餘是「白色恐怖加害者」,他對於白色恐怖的加害者,生前跟死後的批評都是一樣的。
這話就說得誅心,作為「獨派」人士,王奕凱並非對「統」沒有意見,相反他可謂中「獨」頗深:
在去年所謂的「世界人權日」,臺灣「人權文化協會」在臺中的市民廣場舉行了一場表面在訴求環境和兒童人權的嘉年華,實際上卻是一場陰謀分裂中國的「獨派」大聚會。這場大會的主辦單位「臺灣人權文化協會」就是一個「臺獨」團體,他們勾搭了「港獨」、「疆獨」等其它「獨派」團體,成員王奕凱當天就在會場招呼各方「獨派」分子,王奕凱曾是「臺獨」組織「基進黨」的成員。
其二,對於已故逝者,公開貼文「死好」,又再狡辯栽贓「有犯罪事實」,你既然掌握「犯罪事實」為何不在其生前提告,而在其逝後辱罵?
因為沒法還嘴啊
所以,包正豪的回應是:我們確實沒有交集,「裡有殯,不巷歌」,這是他個人認為作為人最基本的道理,從這個角度出發,在人家去世後說「死好」完全違反人性。
一個人的歷史功過可以檢討,如果余光中「真的」是白色恐怖的加害者,當然可以批判。只不過這個「真的」到底要如何判斷定論?如果沒有客觀證據,就武斷主觀的判定別人,才是真正的恐怖。
逝者已矣,用侮辱性言詞來「評斷」一個不可能進行反擊的逝者,是懦夫的行為。包正豪表示,所謂「轉型正義」,追求的應該是歷史真相的重現,而不是侮辱和追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