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嵐圖肩負著集團更大的使命。「嵐圖在東風內部有兩大任務,一個是品牌向上,另一個是自主品牌體制和機制的創新。」盧放這樣表示。
文/騰訊汽車 張翠翠
最新的10月銷量數據顯示,上險數2610輛的蔚來ES6和交付量3692輛的理想ONE分列純電動SUV和新能源SUV車型銷量排名第一位。這也意味著目前高端新能源SUV兩大技術路線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而今年6月剛剛成立的嵐圖品牌,同樣定位在高端新能源車型,決定在增程式和純電動之間不做選擇,兩個技術路線「全都做,而且首款車將同時推兩個版本」。
11月17日晚,在嵐圖汽車首個技術開放日上,嵐圖汽車CEO兼CTO盧放在一張發言PPT中非常直觀的告訴大家,嵐圖要做的就是覆蓋蔚來和理想兩家車型的全部市場,全方位解決用戶裡程焦慮。
「增程是一個可以解決目前用戶充電難、裡程焦慮的解決方案,增程和純電、插混都是主流的新能源方案。我們嵐圖會推出純電,增程電動兩個版本。」盧放毫不掩飾的表示,其實原本開發的是純電動平臺,加了增程器主要就是為了解決現階段充電難的問題。
同時,他表示技術其實大同小異,「一切應以用戶需求出發」。而這個備受關注的央企首個高端電動汽車品牌,並不會讓大家陌生太久,因為很快嵐圖汽車將在12月初迎來首款車的全球首發。
蔚來+理想=嵐圖?「將焦慮留給自己」
在盧放最初的規劃中,全新的ESSA智能電動架構是一個完全基於純電動車開發的平臺,但在考慮用戶使用場景的時候,嵐圖還是增加了增程器的版本,並對技術人員提出「駕駛感受要與純電動車一樣」的要求。
據了解,嵐圖增程電動車採用「1.5T+四缸」發動機,搭載額定功率60kW發電機,不僅能達到傳統大排量燃油車的性能,還具備更出色的燃油經濟性。
同時,首款中大型SUV車型將搭載前雙叉臂+後多連杆獨立懸架、空氣懸架等高端配置。底盤經過嚴苛調校,官方表示實測舒適度優於奧迪Q5L30%。前後懸架均採用鋁合金材質,質量更輕、強度更高,空氣懸架可自適應調整底盤高度,帶來更佳通過性和舒適性。
盧放表示,增程式可以將高性能、低油耗很好的結合。「這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個挑戰,車的重量不一樣,但是要同樣的駕駛感受。」
而對於嵐圖來講,挑戰在於如果開發純電動和增程式兩個版本的車型就意味著技術人員要同時開發兩個底盤,這在國內車企中並不多見,對於時間和技術的考驗都不小。不過,嵐圖汽車CBO雷新肯定的表示,明年上市的首款車型將同時推出兩個版本,給消費者更多的選擇。
「我們把零焦慮留給用戶,把開發的焦慮留給自己。」盧放指出,除了增程式之外,嵐圖也在考慮氫燃料電池技術的開發,具體規劃合適時候才會透露。
目前,首款新車目前正在快馬加鞭的投入量產,在11月初下線白車身之後,下周將迎來整裝車的下線,而12月6日這款車型將迎來全球首發。
事實上,ESSA智能電動架構也是一個模塊化的柔性平臺,既能滿足純電動和增程式車型的開發,同時又可以為用戶定製化開發,以更敏捷的方式滿足用戶對產品快速迭代的需求。
在嵐圖的規劃中,從2021年開始將每年向市場投放不少於一款新車。未來3-5年,嵐圖汽車產品將涵蓋轎車、SUV、MPV等多個細分市場。而從盧放對於增程式的考量來看,未來5年內嵐圖的車型恐怕都將推出純電和增程式兩種版本。
「在目前的情況下,純電動的續航裡程、充電設施等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而增程式可以把電動車的性能和燃油車的優勢做一個有效結合,是當前較好的解決路徑,或者說是不錯的方案,尤其對於大型車的電動化而言。」此前,盧放在回應大眾與理想汽車對於增程式技術路線的爭論時,也這樣表示過。
嵐圖的「央企速度」背靠大樹好乘涼
除了兩大技術路線全覆蓋之外,嵐圖給人的印象還有「快」。
從6月16日正式註冊公司,到7月17日東風正式發布嵐圖品牌、7月29日發布品牌戰略和首款概念車iLand,再到9月發布量產概念車iFree,11月首款中大型SUV白車身下線,全部時間加起來也就不到半年。
「為什麼大家覺得我們發展的快,因為我們把一天當作兩天用,996都不算什麼,內部應該叫715,每周工作7天15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盧放指出,整個團隊近期都在為了達成目標「開足馬力」。
不過在嵐圖成立之前,東風內部已經從2018年就開始醞釀高端電動汽車的項目,當時內部稱為「H事業部」。
除此之外,母公司東風公司對於嵐圖的助力不言而喻。他認為嵐圖充分整合了東風公司超50年的造車技術和優勢資源,同時東風此前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有超過19年的研發經驗,再加上供應鏈和渠道方面的優勢,都將賦能嵐圖汽車。
而此前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也表示,嵐圖正在探索「成熟車企+造車新勢力」的發展模式,這才造就了嵐圖速度。東風公司將持續從技術、資源、人才、資金上全力支持嵐圖汽車的發展。」
在資金方面,東風集團近期加速登陸A股創業板,這也是其過去15年來首個再融資計劃,目的之一就是為了給嵐圖融資。
從項目招股書中可以看到此次上市所募集資金主要用於全新品牌高端新能源乘用車、新一代汽車和前瞻技術開發以及補充運營資金三大方向,其中,嵐圖汽車將獲得110億元投資。
同時,招股書顯示,東風集團股份計劃在2021年至2025年開發7款新車型,實現在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全面布局。
面面俱到之下 新品牌的「放手一搏」
事實上,東風這幾年正面臨營收下滑的困境,一方面源於市場大環境的整體下滑和放緩,另一方面自身品牌向上乏力,也制約其更好的收入表現。
數據顯示,2018年和2019年東風的營收分別為144.21億元、135.20億元,同比下滑21.20%和6.24%。而2020年東風的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營收為64.61億元,同比減少4.45%。
嵐圖在此背景之下誕生,肩負著集團更大的使命。「嵐圖在東風內部有兩大任務,一個是品牌向上,另一個是自主品牌體制和機制的創新。」盧放這樣表示。
他將嵐圖定位於「中國的造車新實力」,希望可以將傳統的造車經驗能與市場上經過驗證的新勢力做法做融合,做嘗試和探索。
從今年的市場表現來看,高端車型和新能源車的結合是市場大趨勢。「汽車市場在任何時候都競爭非常激烈,很多是在政策驅動和法規驅動。目前看,不管是從政策方向還是技術法規上,國家都在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雷新對媒體這樣表示。
對於一個新品牌而言,嵐圖仍然存在很大的市場空間。他指出,今年是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增長非常快的一年,除了特斯拉銷量的爆發外,蔚來和理想等新勢力車企也在銷量和資本市場上有很好的表現。
除了車型準備之外,嵐圖在銷售和渠道上也將會考慮新零售模式,線上線下結合。「繼官網和小程序之後,未來我們獨立的app也會上線,與此同時前期由嵐圖直接經營的體驗中心也會陸續開業。」此前,盧放曾這樣透露。
不過,除了東風內部的兩大任務,盧放還希望嵐圖可以與國內的新能源車企一道,為推動產業向新能源目標「轉型」。
「我們與國內車企不是競爭對手,我們在共同完成一個課題就是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轉化,後面會有越來越多企業選擇跟我們一樣的路線,共享我們的底盤、增程式系統等,我們並不排斥這一點。」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