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司馬懿變成了好人?

2021-02-22 作文通訊

多年以後,曹操仍記得那年那天的那個下午,他仍然記得司馬懿的那個眼神,雖然那天下午曹操和司馬懿相視而笑,但心裡的震驚只有他自己知道。

「你們知道什麼叫『鷹視狼顧』嗎?司馬懿這人就是。」曹操某天對自己的兒子曹丕說。「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沒想到啊,沒想到,司馬懿你竟然是這樣的人!

確實,司馬懿是這樣的人,曹操沒想到,諸葛亮沒想到,張春華沒想到,能想到的只有一個人——吳秀波——因為他在《軍師聯盟》把司馬懿的另一面演出來了。

1

諸葛亮:神馬?司馬懿成了主角?

在《三國演義》中,司馬懿只能算一個排名靠後的配角。即使是一個「大後期」,多次成功阻止諸葛亮的北伐,他依然被塑造成被「戲弄」的「奸角」,最後還有「死諸葛嚇走活仲達」這樣的橋段。

沒想到,這個傳統的「白臉奸臣」在《軍師聯盟》裡智勇雙全,簡直是《琅琊榜》中梅長蘇那樣的人物,絕對主角光環。

這部劇開播半個月,豆瓣評分已經升到8.4分。有熱度,話題也高,很多三國迷都有疑問,以前的三國故事都是劉關張、諸葛亮當正面人物。這次司馬懿來了個大翻身,真實情況到底怎麼樣的?

正在追這部劇的歷史專欄作家張明揚的回答是:「對司馬懿肯定有美化,但這個劇的歷史大框架還是靠譜的。以前司馬懿的人設就是諸葛亮北伐的手下敗將。其實正史上的司馬懿,是和諸葛亮同一級別的人物,甚至他的重要性要遠遠高於諸葛亮。」

他表示,站在司馬懿的視角重新敘述三國故事,《軍師聯盟》是第一次,剛好可以重新認識一下這段歷史。

2

「鷹視狼顧」之相是什麼?

曹操後來應該很後悔沒有把司馬懿像楊修一樣「拉出去斬了」?特別是他發現司馬懿竟然有「鷹視狼顧」之相。

所謂的「狼顧」,這是歷史上帶有「神話」色彩的說法。什麼是狼顧之相呢?

狼顧的意思是指在肩頭不動的情況下,頭能180度轉,因為狼和狗都能做到這一點。相傳有此面相之人,都為人狠戾,且有帝王之志。

說句題外話,歷史上和這個詞相關的人物有司馬懿和袁世凱。

很多人對《軍師聯盟》中司馬懿「鷹視狼顧」之相印象深刻。

曹操知道司馬懿軋斷腿騙他,叫他去養馬,司馬懿離開大殿時回頭看了一眼,兩個人四眼相對,曹操看到司馬懿的眼神,笑了。

司馬懿狼顧之相史書上只有短短幾句話,這個鏡頭吳秀波演繹得很精彩。

3

司馬懿的人品究竟怎麼樣?

司馬懿拒絕曹操是因為忠於漢室?張明揚認為,一開始司馬懿的確拒絕了曹操的徵辟,時間應該是在建安六年(201年,官渡之戰後一年),而不是劇中的官渡之戰。而且,司馬懿的確也是以生病為理由回絕,只是具體病因不是劇中的「斷腿」,而是假借「風痺」(某種嚴重的風溼病)不能起居。

算起來,這一年司馬懿才22歲。史書中的說法是他「不欲屈節曹氏」,是一個對漢王朝心存眷念的忠臣。不過,當代很多史學家認為,這是史書中的刻意書寫,試圖為司馬懿之後顛覆曹魏政權的「不臣」行為圓謊。

到了七年後的建安十三年(208年),在曹操的帶有威脅的第二次闢任之後,29歲的司馬懿「被迫」出山。建安十三年,正好是赤壁之戰這一年,有一種說法是,曹操戰敗後不願再容忍司馬懿這樣的「不合作者」,因此採用強力手段逼迫;但還有一種說法是,赤壁之戰前曹操統一中國似乎已無懸念,因此司馬懿果斷放棄了觀望姿態,火線加入曹營。

4

司馬家和曹家哪家強?

《軍師聯盟》播出時,很多彈幕都說司馬懿最後能贏,是活得夠長,熬死了曹家三代統治者——曹操、曹丕、曹睿。在壽命這個問題上,司馬懿完勝以上3位都在政治壓制著他的人。

高平陵事變(司馬懿發動兵變控制政權)發生時,司馬懿被曹爽架空已有十年之久,所能控制的政治資源相對有限,背後更無袁世凱式的「北洋六鎮」做支撐。因此,司馬懿此次政變並非後世所想像的多麼深謀遠慮,而是冒著極大的失敗風險所作的絕命一擊,所恃無非是長子司馬師手中的三千死士,以及朝中對曹爽集團的不滿而已。

5

為什麼「奸臣」司馬懿 變成了好人?

歷史人物的是非善惡,很多都是在大家長期以來的立場下體現出來的。像《三國演義》,就是尊劉貶曹,三國以蜀漢為正統,所以劉關張是好人,曹家是壞人,更別提司馬懿家族了。

實際上,史書《三國志》是以曹魏為正統的。梁啓超曾有一篇《論正統》來分析為何會對同一段歷史有不同立場。《三國志》之所以奉曹魏為正統,因為這本書的作者陳壽是晉臣,司馬家的晉朝從曹魏手上得國,如果曹魏不是正統,那晉朝更加名不正言不順了。

西晉之後的東晉,有個叫習鑿齒的寫了本《漢晉春秋》,卻以蜀漢為正統。原因也很有趣,因為西晉被滅,東晉遷都到了南京,偏安一隅,這時的情況跟當年的蜀漢差不多,只能按照血統來證明自己的正統。

北宋的司馬光編《資治通鑑》,又以曹魏為正統,原因也一樣,北宋是從後周那裡得來的天下,跟曹魏得國類似。到了南宋,朱熹編撰《通鑑綱目》,蜀漢再次成為正統,又是因為血統這套理論。

正因為這種觀念,1919年,一個叫周大荒的人,還寫了部小說《反三國演義》。所謂反,並不是立場的反,而是把三國演義的結局反了過來,最終劉家打敗曹家統一天下,諸葛亮和五虎將都封了王,簡直是大快人心。這腦洞開得有點大,堪稱早期的「平行世界流派」小說。

現在,所謂的正統觀念已經沒那麼強烈。一些文藝作品的重點放到了主角視角,打個比方,《羋月傳》中的羋八子(秦宣太后)就必須是好人。還有一個有趣的例子,《還珠格格》裡,跟小燕子、紫薇作對的皇后是壞人,到了《如懿傳》,同樣是皇后,因為是主角,就變成了好人。不僅如此,《如懿傳》中的「容嬤嬤」(如懿侍女容珮)成了槿汐姑姑一樣的善良忠僕,而《還珠格格》中的好人令妃卻成了壞人。

《軍師聯盟》沒有正統觀念,既然司馬懿是主角,當然要「洗白」了。

(圖文整合自網絡)

相關焦點

  • 秦檜、司馬懿等大奸臣,為何如今卻受追捧?專家:不能讓英雄蒙塵
    奸臣,是做出了違背禮節,違背道德,違背底線之事的人的統稱,在歷史中,總有那麼些不顧廉恥,不顧道德的人,去為了一己私利而做有損國家利益的事情,他們的做法被指責了千年,遺臭了萬年,而如今卻有很多人為他們洗白,為他們的「苦衷」苦苦地辯解,那麼是不是有所謂的「苦衷」就可以得到原諒呢?
  • 三國時的司馬懿為什麼是最後的贏家
    司馬懿對內禮遇魏主及郭太后,對外建武功討伐不臣,除了高平陵誅殺曹爽黨族為人所詬病外。不過曹爽不等於皇室,司馬懿與曹爽同為輔政大臣,並為魏主麾下的爪牙,司馬懿隡除曹爽之效果同等於曹爽排擠司馬懿。若說司馬懿對同級輔政大臣的曹爽誣以犯上欺君,那為曹爽當初對同級輔政大臣的司馬懿是否也能算上犯上欺君呢?終其司馬懿一生,君主曹芳並未失去魏國大位,硬說司馬懿篡奪曹魏,彷佛多言曹操篡奪漢室。
  • 《軍師聯盟》是在給司馬懿洗白嗎?鷹視狼顧之相是什麼?別光顧著追劇,歷史專欄作家張明揚了解歷史細節!
    沒想到,這個傳統的「白臉奸臣」在《軍師聯盟》裡智勇雙全,簡直是《琅琊榜》中梅長蘇那樣的人物,絕對主角光環。這部劇開播半個月,豆瓣評分已經升到8.4分。因為司馬懿後來寵愛柏夫人,對張春華連見都不見。」張明揚說,歷史上的張春華後來因為年老色衰,遭到了司馬懿的拋棄。《晉書》中就專門寫到,當張春華探望病中的司馬懿時,被司馬懿當著小妾面大罵「老物可憎」,這讓張春華拒絕進食,想要自殺。後來司馬懿賠禮道歉,張春華才停止絕食。但司馬懿事後又對別人說:「老東西不值得可惜,只是擔心苦了我的好兒子們罷了。」張明揚分析:「這證明帝王家並沒有什麼情比金堅。
  • 司馬懿的大「白臉」(本人篇)
    2017年,一部電視連續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火遍大江南北,該劇以全新的視角描述了司馬懿傳奇的一生,並用電視鏡頭和巧妙的劇情對一些軼事典故和人物作了詮釋,如「鷹視狼顧」、「三馬同槽」以及司馬懿晚年寵愛的柏夫人等。
  • 《軍師聯盟》:從司馬懿的視角正面解讀三國風雲與英雄內心
    於是,魏國君臣上下都被打上了一層厚厚的油彩,無論是曹氏父子還是後來的司馬懿,都被描繪成奸詐多謀的大花面。 曹操自不待言,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成為他標籤式個性名言,其本身也被《三國演義》牢牢地定在奸臣的恥辱柱上並成為歷代奸雄的鼻祖。
  • 雲歸:司馬懿、甄嬛、梅長蘇,與權謀戲的狐狸尾巴
    第一次氣諸葛亮,是司馬懿認為「子午谷奇謀」可行,諸葛亮不用此計乃是失策。按《資治通鑑》的說法,諸葛亮認為司馬懿收下女人衣服後「本無戰情,所以故請戰者,以示武於其中耳」,即他已經意識到此為激將法,本來就沒想出戰,只是想藉助曹睿對他請戰書的駁斥彈壓一下求戰的將士而已。反過來講,既然司馬懿清楚諸葛亮是在激將,可能也側面反映,以諸葛亮的一貫作風,若不是急於求戰,不會做送女人衣服給敵軍主帥這種有失身份的事情。
  • 司馬懿,從此我認吳秀波
    曹操與群臣鬥,曹操與曹丕鬥,曹丕與曹植鬥,司馬懿與楊修鬥,司馬懿與曹操鬥……智者過招,言語間多少殺機明滅,自有一番驚心動魄。 曹操,東漢評論家許劭稱其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其在權謀術上,手段高明,鮮有對手。對外,他「挾天子以令不臣」;對內,他對漢室老臣恩威並重,相互制衡;
  • 16位扮演司馬懿的演員,只有他真正在演司馬懿,其餘的只是在模仿
    裡面關於司馬懿的鏡頭也是比較少的,作品可以稱得上經典作品,但裡面的司馬懿就算了,我想現在有幾個人對裡面的司馬懿有印象?在同一年又有一個在《諸葛亮》這部作品中演繹司馬懿,他就是金童,但是也不出色。  唐振環與魏宗萬  在1994年《三國演義》當中,唐振環與魏宗萬兩個人也都演繹了司馬懿,我想很多人都會說,魏宗萬吧司馬懿演絕了,恐怕沒人能超過他了,魏宗萬真是的是將司馬懿那份沉穩,隱忍還有奸詐真的是表演的出神入化,這讓很多人不禁就反問到,司馬懿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
  • 暴君當朝,奸臣當道——韓國情色電影《奸臣》
    《大長今》等等,這部《奸臣》視角很特別,主角是燕山君時代的奸臣任崇載。奸臣的角色在影視作品中往往流於臉譜化,但是實際上人性本身有其複雜性一面,想中國歷史上的著名的奸臣秦檜,年輕時候也曾經不怕死的去斥責偽齊劉豫,汪精衛年輕時候刺殺攝政王載灃,電影《奸臣》刻畫的是一個性格扭曲又複雜的奸臣形象。
  • 延續高水準,黑化後的司馬懿在《虎嘯龍吟》搞事了!
    曹休卻擔心手握兵權的司馬懿會突襲自己,於是請皇上將司馬懿的大兒子司馬師收入自己麾下,必要時牽制司馬懿。最後在奸臣闢邪的鼓動下,換上女裝,讓畫師照著他的樣子描畫。曹叡身邊的闢邪也演得極好,一個眼神就能看出這角色絕對不是個好人。每每在曹叡身邊煽風點火,都讓人恨不得掐死他。
  • 一代權臣司馬懿,多次被後人演譯,四人塑造經典,只有一人最還原
    提起司馬懿,大多數人都不陌生,他原本是曹魏的臣子,曾被曹操逼迫出仕,被曹丕、曹叡選為託孤大臣,曹芳更是對他尊敬有加。然而他最終卻架空了曹魏王室,他的子孫則以晉代魏。也就是說,司馬懿不但是一個權臣,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奸臣。也正是因為這一點,素有大才的他,成為了一個經典的反面人物,被數度搬上螢屏。前前後後,曾有十餘人適圖還原過這一角色,其中四人最為出彩,卻只有一個人,將這一角色演活了。
  • 喜歡裝病的司馬懿玩脫了,如果不是夫人幫忙,早就被曹操殺死
    司馬懿在歷史上可以說是集合了諸葛亮和曹操兩個人而演化出來的一個人。這個人的計謀是很少有人能比得過的,他的智慧可以說成為了一種狡猾的代表,甚至是腹黑陰謀家的濫觴。不過就是這麼一個陰謀家,其實也有差點被自己的計謀給搞死的時候。首先來說說司馬懿一直以來喜歡的一個計謀,裝病。
  • 司馬懿和諸葛亮誰厲害,毛澤東評價司馬懿、諸葛亮
    如果從純功利的角度講,司馬懿的才能是要遠遠大於諸葛亮的。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可以從當年二人在渭水前線打的一仗看出來。我們都知道,在戰場上沒有什麼公理法則,不管用什麼辦法,只要最終打敗了敵人,就是勝利者,而勝利者是不受責備的。當年諸葛亮伐曹操受到司馬懿的阻擊後,一籌莫展,無計可施,說得難聽一點已經是黔驢技窮了。而反觀司馬懿,卻處之泰然,遊刃有餘。
  • 司馬懿和龐統誰更厲害?
    【導讀】司馬懿和龐統倆人都是東漢末年著名的謀士。龐統是劉備陣營中的謀士,司馬懿是曹操陣營中的謀士。
  • 司馬懿與張春華,司馬家族與兩晉命運
    編編編,只要成為男主角,就深情款款,連狠毒的司馬懿也成了多情人。 談談有關張春華的歷史事跡。 《晉書·卷三十一·列傳第一》記載:曹操徵召司馬懿為官時,司馬懿假裝有風痺疾病臥床不起。有一天家中晾曬書籍,遇暴雨,司馬懿忘了自己風痺這回事,跑出去收書。
  • 飾演過「司馬懿」的演員,倪大紅超越經典,吳秀波演技炸裂!
    司馬懿這個人物,因為三國演義這本名著,成了許多人都十分熟悉的一個角色。在歷史上司馬懿也是個非常厲害的角色,唯一一個能跟諸葛亮抗衡的人。說起司馬懿,他是重黎的後裔,原本就不姓司馬,應該姓夏官。司馬懿在三國時期是有狼顧之相的,而且頗有雄心。
  • 《虎嘯龍吟》主角是司馬懿,最後火的是諸葛亮?網友:這是必須的
    這似乎有些怪——續集題目叫《虎嘯龍吟》,虎即冢虎,就是司馬懿;龍即臥龍,就是諸葛亮,從劇名的結構來看,二人本來是戲份相當,而司馬懿作為主角戲份不會少於諸葛亮,可是最後,司馬懿沒什麼看點,反倒戲份不多的諸葛亮卻一再受到熱捧和讚揚。
  • 這5位司馬懿的扮演者,五人均是模仿,只有一人真正演出了感覺
    鄭子誠扮演的還是十分有特色的,很多人在這部電視劇中,都會覺得他演的這個司馬懿可以讓自己氣好幾年,看到他這一角色,都希望他死。李天翔魏宗萬的司馬懿可謂是經典至極啊!他將冢虎的那份沉著,老練,隱忍,表演的是深入骨髓,讓你作為讀過原著的觀眾都覺得這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不過那偶露崢嶸的霸氣和野心又恰到好處的展現出了司馬的本質,這種沉練到極致的表演,不虧是老戲骨!吳秀波
  • 該不該殺司馬懿?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一個問題,就是關於曹操,應不應該在生前殺掉司馬懿。按照事後者的觀點來說,當然應該殺了,這可是篡奪曹魏政權的大奸臣。況且曹操也不是沒有察覺,比如那個傳得神乎其神的「三馬同槽」的夢。按照曹操「寧可錯殺,不可放過」的性格,因為懷疑,殺個把人,不行嗎?還真不行。哪怕是「腹誹心謗」,哪怕是「雞肋」,你也得找出個說得過的由頭才行。無緣無故地殺人,誰不怕下一把刀砍在自己的頭上?
  • 《軍師聯盟2》為洗白奸臣司馬懿,黑化了這些原本正直之士
    小編覺得司馬懿的第二部與第一部差距不大,在同一檔次之間,對於三國迷而言,簡直是一口老血憋在心裡,不能看,看多了會吐血而亡。只能拼命告訴自己,這不是歷史,這不是歷史中的司馬懿和諸葛亮,要當架空劇來看,僅僅只看看劇中吳秀波和王洛勇的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