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後,曹操仍記得那年那天的那個下午,他仍然記得司馬懿的那個眼神,雖然那天下午曹操和司馬懿相視而笑,但心裡的震驚只有他自己知道。
「你們知道什麼叫『鷹視狼顧』嗎?司馬懿這人就是。」曹操某天對自己的兒子曹丕說。「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沒想到啊,沒想到,司馬懿你竟然是這樣的人!
確實,司馬懿是這樣的人,曹操沒想到,諸葛亮沒想到,張春華沒想到,能想到的只有一個人——吳秀波——因為他在《軍師聯盟》把司馬懿的另一面演出來了。
1
諸葛亮:神馬?司馬懿成了主角?
在《三國演義》中,司馬懿只能算一個排名靠後的配角。即使是一個「大後期」,多次成功阻止諸葛亮的北伐,他依然被塑造成被「戲弄」的「奸角」,最後還有「死諸葛嚇走活仲達」這樣的橋段。
沒想到,這個傳統的「白臉奸臣」在《軍師聯盟》裡智勇雙全,簡直是《琅琊榜》中梅長蘇那樣的人物,絕對主角光環。
這部劇開播半個月,豆瓣評分已經升到8.4分。有熱度,話題也高,很多三國迷都有疑問,以前的三國故事都是劉關張、諸葛亮當正面人物。這次司馬懿來了個大翻身,真實情況到底怎麼樣的?
正在追這部劇的歷史專欄作家張明揚的回答是:「對司馬懿肯定有美化,但這個劇的歷史大框架還是靠譜的。以前司馬懿的人設就是諸葛亮北伐的手下敗將。其實正史上的司馬懿,是和諸葛亮同一級別的人物,甚至他的重要性要遠遠高於諸葛亮。」
他表示,站在司馬懿的視角重新敘述三國故事,《軍師聯盟》是第一次,剛好可以重新認識一下這段歷史。
2
「鷹視狼顧」之相是什麼?
曹操後來應該很後悔沒有把司馬懿像楊修一樣「拉出去斬了」?特別是他發現司馬懿竟然有「鷹視狼顧」之相。
所謂的「狼顧」,這是歷史上帶有「神話」色彩的說法。什麼是狼顧之相呢?
狼顧的意思是指在肩頭不動的情況下,頭能180度轉,因為狼和狗都能做到這一點。相傳有此面相之人,都為人狠戾,且有帝王之志。
說句題外話,歷史上和這個詞相關的人物有司馬懿和袁世凱。
很多人對《軍師聯盟》中司馬懿「鷹視狼顧」之相印象深刻。
曹操知道司馬懿軋斷腿騙他,叫他去養馬,司馬懿離開大殿時回頭看了一眼,兩個人四眼相對,曹操看到司馬懿的眼神,笑了。
司馬懿狼顧之相史書上只有短短幾句話,這個鏡頭吳秀波演繹得很精彩。
3
司馬懿的人品究竟怎麼樣?
司馬懿拒絕曹操是因為忠於漢室?張明揚認為,一開始司馬懿的確拒絕了曹操的徵辟,時間應該是在建安六年(201年,官渡之戰後一年),而不是劇中的官渡之戰。而且,司馬懿的確也是以生病為理由回絕,只是具體病因不是劇中的「斷腿」,而是假借「風痺」(某種嚴重的風溼病)不能起居。
算起來,這一年司馬懿才22歲。史書中的說法是他「不欲屈節曹氏」,是一個對漢王朝心存眷念的忠臣。不過,當代很多史學家認為,這是史書中的刻意書寫,試圖為司馬懿之後顛覆曹魏政權的「不臣」行為圓謊。
到了七年後的建安十三年(208年),在曹操的帶有威脅的第二次闢任之後,29歲的司馬懿「被迫」出山。建安十三年,正好是赤壁之戰這一年,有一種說法是,曹操戰敗後不願再容忍司馬懿這樣的「不合作者」,因此採用強力手段逼迫;但還有一種說法是,赤壁之戰前曹操統一中國似乎已無懸念,因此司馬懿果斷放棄了觀望姿態,火線加入曹營。
4
司馬家和曹家哪家強?
《軍師聯盟》播出時,很多彈幕都說司馬懿最後能贏,是活得夠長,熬死了曹家三代統治者——曹操、曹丕、曹睿。在壽命這個問題上,司馬懿完勝以上3位都在政治壓制著他的人。
高平陵事變(司馬懿發動兵變控制政權)發生時,司馬懿被曹爽架空已有十年之久,所能控制的政治資源相對有限,背後更無袁世凱式的「北洋六鎮」做支撐。因此,司馬懿此次政變並非後世所想像的多麼深謀遠慮,而是冒著極大的失敗風險所作的絕命一擊,所恃無非是長子司馬師手中的三千死士,以及朝中對曹爽集團的不滿而已。
5
為什麼「奸臣」司馬懿 變成了好人?
歷史人物的是非善惡,很多都是在大家長期以來的立場下體現出來的。像《三國演義》,就是尊劉貶曹,三國以蜀漢為正統,所以劉關張是好人,曹家是壞人,更別提司馬懿家族了。
實際上,史書《三國志》是以曹魏為正統的。梁啓超曾有一篇《論正統》來分析為何會對同一段歷史有不同立場。《三國志》之所以奉曹魏為正統,因為這本書的作者陳壽是晉臣,司馬家的晉朝從曹魏手上得國,如果曹魏不是正統,那晉朝更加名不正言不順了。
西晉之後的東晉,有個叫習鑿齒的寫了本《漢晉春秋》,卻以蜀漢為正統。原因也很有趣,因為西晉被滅,東晉遷都到了南京,偏安一隅,這時的情況跟當年的蜀漢差不多,只能按照血統來證明自己的正統。
北宋的司馬光編《資治通鑑》,又以曹魏為正統,原因也一樣,北宋是從後周那裡得來的天下,跟曹魏得國類似。到了南宋,朱熹編撰《通鑑綱目》,蜀漢再次成為正統,又是因為血統這套理論。
正因為這種觀念,1919年,一個叫周大荒的人,還寫了部小說《反三國演義》。所謂反,並不是立場的反,而是把三國演義的結局反了過來,最終劉家打敗曹家統一天下,諸葛亮和五虎將都封了王,簡直是大快人心。這腦洞開得有點大,堪稱早期的「平行世界流派」小說。
現在,所謂的正統觀念已經沒那麼強烈。一些文藝作品的重點放到了主角視角,打個比方,《羋月傳》中的羋八子(秦宣太后)就必須是好人。還有一個有趣的例子,《還珠格格》裡,跟小燕子、紫薇作對的皇后是壞人,到了《如懿傳》,同樣是皇后,因為是主角,就變成了好人。不僅如此,《如懿傳》中的「容嬤嬤」(如懿侍女容珮)成了槿汐姑姑一樣的善良忠僕,而《還珠格格》中的好人令妃卻成了壞人。
《軍師聯盟》沒有正統觀念,既然司馬懿是主角,當然要「洗白」了。
(圖文整合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