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敗《頭號玩家》,這部小成本片才是大黑馬

2021-02-22 唔哩唔哩

最近國內最火的電影是《頭號玩家》。

之前,唔哩菌也和大家聊過,戳→豆瓣9.0,這新片把騰訊黑慘了(幹得好)

但在其他地區/國家,情形卻不太一樣。

在韓國,有部叫《昆池巖》的小成本恐怖片幹掉了《頭號玩家》,實現逆襲;

無獨有偶,在《頭號玩家》老家北美地區,也有部低投資驚悚片成了大黑馬。

不賣關子,它就是——《寂靜之地》

有多黑?

本片投資1700萬美元,卻在開畫的首周末就報收5000萬美刀。

換而言之,此片一天左右就收回成本,開始盈利了,十分生猛。

這不是因為對手太弱雞,而是它太強勢。

在這個檔期內,他的對手都是億萬量級的選手,上有《頭號玩家》和《環太平洋2》、下有怪獸大片《狂暴巨獸》。

而能從龍爭虎鬥之中殺出來,完全憑藉它過硬的質量。

IMDb8.3,爛番茄新鮮度87%,最挑剔的MTC也有82分,目前該片已經血洗各大主流影評網站。

至於為什麼能口碑票房雙詐?

從根本來說,還是源於一個紮實的劇本。

因為好的故事會永遠是電影的致勝法寶。

這個本子的精彩首先是拋出了一個讓人有共鳴的點子。

網上有句話叫「最怕空氣突然安靜」,用來形容聊天尷尬。

尬聊固然難受,但還有更難受的。

譬如氣氛一直很沉默、不見響動,這會讓人心裡很慌亂。

這也就是唔哩菌之前所說的,恐懼來源於對未知的猜測。


《寂靜之地》就很好地塑造了這種空曠的氛圍,並將其做了一定延伸。

失語一會你都有點小害怕,那持續好幾年又會怎麼樣?

《寂靜之地》的故事背景被設定在不遠的將來,地球上迎來了一種神秘生物。

它們具有無匹的攻擊力,超快的速度以及超強的適應生存能力。

僅從生存的角度來說,這是一種完美的生物。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進化論又一次上演,人類與新物種的戰爭爆發了。

毫無疑問,更快更強更狠的那一方贏了。

大量人類死亡,昔日繁華的城市現在空空如也。

當然也有僥倖生存下來的,主角一家五口就是那萬不存一中的一。

夫妻倆帶著三個孩子生活在一片林地旁邊的小屋裡。

之所以選擇這裡,是因為這裡很安靜,免得打擾到他們的鄰居。

一家子是方圓百裡內唯五的倖存者,而他們的鄰居自然不是人。

哪有惡獸,偏向惡獸靠近。

不是因為他們腦子出問題了,而是深思熟慮之後的聰明抉擇。

這種怪獸有一個特點,那就是——

沒有視覺,也沒有嗅覺,只有極度發達的聽覺。

有多發達呢?

有人哪怕在幾十公裡發出一點響動,它們都能聽出來並辨別出位置,找到並將你撕成碎片。

為此,住在這的一家子也想了很多方法,避免發聲。

譬如,在門前的地上弄上沙子,吸收噪音;

交流基本靠手語;

照明系統也變成傳遞信息的工具;

但這依然是盡人事、聽天命。

因為總是會發生一些微小的狀況。

危險不是意外,也不是因為作死,而是隱藏在日常瑣碎的生活裡。

這是影片的第一個高明之處,讓觀眾先對相近的生活產生熟悉感,

之後,又猛然地給你一記。

所謂感同身受,就是如此。

第二點值得玩味之處是,外在怪物的威脅與人類天性改變之間的互相作用。

絕大部分人,都喜歡熱鬧多於安靜。

譬如住在車水馬龍的城市裡,茶餘飯後沿著人行道走走逛逛,和他人交流,這叫煙火氣;

相反如果長時間一個人獨處,持續一段日子不和朋友親人說話,那一般認為是出問題了。

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社會性就是人類的天性。

而《寂靜之地》最為恐怖的一點在於,怪物們在逼迫人們改變這種天性。

你不能與人交流,你害怕歡喜悲傷也不能出聲傳遞自己情緒,否則就死。

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這樣活著有趣嗎?

但聯繫當下來想,又何嘗不是當下一種現實呢?

快節奏的城市生活,讓許多人活得得過且過,每天就像被上好了發條。

長時間的壓抑下,不少人甚至忘記了表達自己的情緒。

在客戶同事面前,永遠一副笑臉,安安靜靜地做事,

回到自己的出租屋,又是一個人悶著,沒人能交流。

這種生活導演和主演這兩口子都深有體會,即女主演艾米莉·布朗特和導演兼主演約瑟夫·卡辛斯基夫妻。

和卷福、抖森等一樣,艾米粒也是位標準的英國演員。

起先,從舞臺劇、話劇操練起,積累經驗、鍛鍊演技。

在英國本土有一定名氣後,她也去到好萊塢尋求發展。

但她長相硬朗,並不是好萊塢電影最受歡迎的那一類。

觀眾們最愛的還是安妮·海瑟薇這樣甜美系的,或者查理茲·塞隆那樣性感的。

因此,她只能在《穿普拉達的女王》裡給安妮·海瑟薇配戲。

不過,她好歹算個角,與她相比,她老公卡辛斯基才是完全的名利場邊緣人。

當過群演、當過小編劇,還兼職給電影電視動漫配音。

啥都幹,但哪方面都不出名。

期間,最大的幸運是追到了艾米粒。

但兩個名氣不大的人的結合,也並沒有帶來什麼。

看似機會無限的好萊塢,也只有大咖才有話語權。

這不是娛樂圈專屬,其他領域的也同樣如此。

不能表達真情實感、戴著面具做人、把自己熬成另一幅模樣,是成年人世界的常態。

而《寂靜之地》中的一家人不就是我們的變形,只不過那些財富名利權力被外化成了怪物。

這才是《寂靜之地》更深層次的勾人,它戳中了我們隱約知道卻又不敢面對的現實——成人世界的遊戲,被消音的大部分人,活成行屍走肉的你我他。

從這個角度來想,怪物到底是怎麼來的,就顯而易見了。

主角一家人長時間的靜謐會讓他們失去言語的能力,喉道退化、黑暗之中視覺也會漸漸發生改變,被迫放棄對於味道的追尋,只圖能填飽肚子,味蕾也慢慢喪失。

唯一的進化是聽覺,因為長時間注意外面的動靜。

這樣的長時間變化之下,他們不也成了下一代的怪物嗎?

我想,這也許才是此片最讓人細思極恐的。

外在的怪物不可怕,更可怕的是內心那不見底的深淵。

同時,對於中國電影也是個警醒。

綜合北美這兩年的市場來看,傳統的大製作大片已經不再大行其道。

相反倒是,一些小成本恐怖片憑藉創意和製作贏得了大家更多青睞。

像是《招魂》、《逃出絕命鎮》、《小丑回魂》,亦或接下來的《遺傳厄運》。

大片神話的破滅,對於還在迷信大製作、大明星、大IP的中國電影來說,是個警示。

——————


大家記得回復「0410」領取今日份的情話哦~


相關焦點

  • 力壓《頭號玩家》,影院嚇哭一片!這部小成本韓國恐怖片厲害了!
    史匹柏的《頭號玩家》自上映以來就刷爆朋友圈。 然而,在韓國,一部本土的小成本製作卻在票房上力壓《頭號玩家》奪冠。 就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部《昆池巖》。 眾多匪夷所思的恐怖傳說也曾被多次搬上大銀幕。 而為了做好「真實」(也有可能是成本所限),這部電影全部採取年輕演員出演。
  • 北美最火電影,不是《頭號玩家》,這部驚悚片讓星爵嚇出翔
    不是《頭號玩家》,而是一匹超級黑馬《寂靜之地》。這部成本僅僅1700萬美元的驚悚電影在4月6日北美上映以來,口碑爆棚,票房給力。上映首日就狂攬1900萬美元回本,目前上映5天票房近6000萬美元,豪取上周末北美票房冠軍。可謂是叫好又叫座。
  • 我們對《頭號玩家》的愛,源於心中那片綠洲
    因此幾個月前當我在電影媒體上首次看到《頭號玩家》的相關介紹時,除了「綠洲」兩個字以外,對影片的疑似網文輕小說世界絲毫產生不了一探究竟的好奇心,順手就把這部「利用3DCG和電影特效還原玩家在遊戲世界裡大冒險」的片子歸類為「期待度:兩星,有刻意討好玩家的嫌疑,可看可不看」。當時我的態度是:就憑男主戴個VR眼鏡有啥可拽的?
  • 《昆池巖》韓國最恐怖的恐怖電影,打敗了口碑大熱的《頭號玩家》
    《昆池巖》韓國最恐怖的恐怖電影,打敗了口碑大熱的《頭號玩家》《昆池巖》是韓國近十年來最快突破百萬觀影人次的本土恐怖片。看過的中國吃瓜眾分成了兩派。有人被嚇到只敢在指縫裡看完全片,也有人覺得電影一點都不恐怖,甚至無聊得要睡著了。
  • 日媒評2018年度十爛電影,《環太平洋2》最爛《頭號玩家》居亞
    今年《頭號玩家》《水形物語》同時入選兩個榜單。去年榜單中,《銀翼殺手2049》也同時登頂了爛片和佳片榜。2018十佳電影:1位《攝影機不要停!》類型:喜劇 / 恐怖豆瓣:8.4 IMDb:8.02018日本影壇最強黑馬,300萬日元成本逆風狂奔到30億日元票房奇蹟。
  • 口碑營銷比大數據更有效?華納兄弟是如何給《頭號玩家》做營銷的
    豆瓣評分和貓眼評分基本穩定在9分的《頭號玩家》,無疑是今年為止口碑最好的進口片。 上映一周,《頭號玩家》已經在全球63個國家拿下了累計2.3億美元(15億人民幣)的票房成績。在北美的復活節假期檔與中國的清明節檔,這部電影也都排在頭名。
  • 華納兄弟是如何給《頭號玩家》做營銷的?
    上映一周,《頭號玩家》已經在全球63個國家拿下了累計2.3億美元的票房成績。在北美的復活節假期檔與中國的清明節檔,這部電影也都排在頭名。提到早前這個慘澹的開畫預測,發行主管表示,這是因為考慮到《古墓麗影》《環太平洋2》與《黑豹》等片的強力競爭所以將預測值降低。根據PostTrak網站顯示,《頭號玩家》的評分為4.5/5顆星,好評度為83%。在這之中,超過25歲的男性比例達到了39%,為人群之最,他們給出的好評率為83%。25歲以下的男性比例為27%,但給出了最高的好評率91%。
  • 頭號玩家——騰訊
    而就在剛剛進行的UP2018騰訊新文創生態大會上,除了涵蓋影視、動漫、文學、電競、遊戲等領域的戰略布局以及多達20餘款新品發布之外,騰訊還在展示並肩負起一個「頭號玩家」的另一個使命——尋找中國遊戲產業「頭號玩家」手中的三把「金鑰匙」。
  • 看完這部超級電影,我也想成為「頭號玩家」
    一部《頭號玩家》讓人印象深刻,確實也驚豔了我。 作為史匹柏的影片,他的科幻程度肯定是我們不用懷疑。這部《頭號玩家》特效和故事以及思想都是高度統一的,絲毫沒有套路,完全符合我的思想,瞬間讓腎上腺素飆升。 地產界的「頭號玩家」則非恆大莫屬。
  • 《頭號玩家》導演:這部電影使我們再次成為了孩子
    「這部電影使我們都再次成為了孩子。」 ——導演 Steven Spielberg科幻冒險電影《頭號玩家》,改編自美國作家Ernest Cline的同名小說,由導演Steven Spielberg(史蒂芬史匹柏)執導。
  • 我敢打賭,《頭號玩家》一定是年度最佳
    不過本周有《頭號玩家》、《通勤營救》等大片來勢洶洶,《環太平洋2》的優勢保持不了多久。除了這兩個熱門種子選手,本周還有幾部口碑不錯的好片以及一批打醬油的角色,挺充實的一周。下面來詳細看看各部影片亮點:1.
  • 介紹一部《頭號玩家》男主拍的B級喪屍片,有亮點的恐怖喜劇片
    2018年的熱門影片,斯蒂文·史匹柏導演的《頭號玩家》相信大家都看過了,虛擬世界裡的遊戲冒險和數量眾多的遊戲、電影彩蛋,為網友們津津樂道。作為《頭號玩家》的男主,泰伊·謝裡丹無疑更受矚目。不過老實說,小編並不覺得這個男主有多帥,相比影片中對應的帥氣遊戲角色,有點落差呀,哈哈。
  • 影評|《頭號玩家》:玩家獨有的浪漫
    導語:《頭號玩家》是好萊塢著名導演史匹柏的最新作品,描繪了一個未來「廢土」與「綠洲」交織的世界。單從普通人的眼光來看,這可能就是一個特效炫酷的商業片,但,對這部電影定位的受眾來說可並不是這樣。說實話,在我以一個「玩家」身份走進電影院之前,我從來沒有想到過自己會因為一部商業片淚流滿面,不過我並不覺得丟臉,我為之自豪,因為,我是一個「玩家」 。如此之多的彩蛋匯集一處,恐怕沒多少影片做得到得益於史匹柏的經驗加之這部電影題材的便利,史匹柏順利的把上百個之多的彩蛋融合進去,平均每分鐘都有一個彩蛋。
  • 除了奧特曼,《頭號玩家》原本的綠洲是怎麼樣的
    通常,神器只會在打敗高級任務的boss後才有極小概率掉落。另一種獲得的方式就是殺死某個擁有該物品的角色,否則你就只能去拍賣行一擲千金賭運氣了。例如《頭號玩家》中能變身初代高達的「120級神器」和片尾的「毀滅之子」炸彈。
  • 《夏日大作戰》不輸《頭號玩家》
    由《頭號玩家》帶來的這一場遊戲宅的狂歡,似乎到今天有些疲軟了。不知道大家在日後會不會懷念坐在電影院裡帶著3D眼鏡,仿佛自己就是影片中懲惡揚善的主人公,世界等待著你去拯救,所有人的目光都牽繫在你的身上。這個故事我是真的超級喜歡。綠洲像是我們所有人精神烏託邦的具象化,是一個真正能夠實現活著為了自己的地方。
  • 《頭號玩家》頭號玩家!
    永遠的情懷,永遠的頭號玩家!史匹柏從來不會讓人失望!我一個從來沒看過高達的人,那句「俺はガンダムで行く」出來時直接淚崩了,或許這就是情懷吧!遊戲並不是消極的人逃避現實的工具,而是滿懷熱情的玩家們的精神寄託,是人類的文化瑰寶與精神結晶!僅僅是這部作品,就能給我無窮的動力,我心目中永遠的滿分!
  • 《頭號玩家》,一部看10分鐘就可以值回票價的神片!
    所以我從不同的角度寫了七八個標題,《遊戲宅拯救世界》,《VR產品失敗了,但是VR主題電影大獲成功》,《史詩級的特效電影終於來臨,》《拉升腎上激素到頂峰的一部電影》,《一部好到我願意免費打10次廣告的電影》然後又默默地刪了,因為沒有任何一個角度可以解讀完這部電影。因為這部片子,是一個劃時代級的片,沒有什麼片子可以用來參考表達出感受。
  • 《頭號玩家》:現實與遊戲 並非一步之遙
    這次,他帶來的是一部集遊戲、科幻、冒險等元素於一體的電影《頭號玩家》。該電影在北美和國內同步上映,並幾乎同時榮登各大排行榜的榜首。在國內,電影上映10天,票房已達9.89億元,豆瓣評分更是高達9.0,可謂是票房、口碑雙豐收。但即便如此,仍有網友吐槽「感覺像看了一場口水電影」。
  • 這部最不被看好的小成本喜劇電影,卻成了本周票房黑馬
    有些出乎意料的是,在《信條》和《花木蘭》的夾擊下,這部小成本喜劇成了票房黑馬,並且獲得了相當不錯的觀眾口碑。和同期上映的另外兩部好萊塢大製作相比,《我的女友是機器人》毫無疑問是部小成本作品。但是,電影是否能夠打動人心,有時候不應該用製作投入的資本來衡量,這才有了&34;這樣的tag。《信條》有著諾蘭一貫的時空玩弄技巧和驚人的想像力,但彌補不了情感內核的缺失,《花木蘭》是舉世矚目的迪斯尼大製作,但上映之後被評價為空有中國傳統&34;的外殼,但缺少實際能夠支撐的情感表達。
  • 速讀電影《頭號玩家》
    編劇    扎克·佩恩、恩斯特·克萊恩    改編自恩斯特·克萊恩的同名小說《頭號玩家》3.雄心勃勃的特效暢遊在《頭號玩家》創造的綠洲VR世界裡,我們能夠享受到酷炫爽快酣暢淋漓的視覺盛宴,《頭號玩家》有著多個製作階段,其中包括動作捕捉和後期特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