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趙雲合
來源 | 電商之家(ID:iechome)
1、2、3,田七!
大家還記得那個「拍照喊田七」的田七牙膏嗎?如今,它要被拍賣了!
起拍價僅1.63億
難以置信!
近日,阿里司法拍賣平臺上,57個「田七」系列商標,以及商標擁有者廣西奧奇麗公司名下的房產、生產設備等資產正被打包拍賣,令人吃驚的是,起拍價居然只有1.63億元!
此次拍賣標的具體包括,奧奇麗公司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以及地上的房屋、建築物、生產設備(牙膏、溼巾),還有「田七」57個商標等。
這層次拍賣為「一站式打包拍賣」,不接受單獨購買商標或廠房設備的需求。
也就是說,從商標到廠房,奧利奇公司的軟體和硬體資產都將被拍賣。
雖然慘遭賤賣,但是拍賣公告卻對競買人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
1.競買人需是牙膏生產行業全國前二十名,或者與行業領先企業有合作關係;
2.競買人拍賣成交後一個月內,在梧州廠區的生產線恢復「田七」牙膏的生產,不能在外地生產牙膏,並且給出了誘人的優惠條件:梧州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對受買人恢復牙膏生產會給予優惠政策支持。
從歷史上來看,對競買人提出這種「恢復原生產線的使用」要求的司法拍賣並不多見。
畢竟這年頭有錢的是大爺,東西買回去之後怎麼處理,那是人家的自由,誰都管不著。
但是,要知道早在2003年,田七就取得年銷4億隻、營收10億元的業績,與佳潔士、高露潔、中華等品牌一起,並稱牙膏界的「四大天王」。
對於這樣一個擁有輝煌歷史的國貨品牌,當地政府顯然不想輕易放棄,而是希望「田七」牙膏品牌能夠捲土重來、再現輝煌!
不過,截至目前,還沒有哪怕一個人報名,設置提醒人數也僅有可憐的199人。
曾經的國民品牌,即使賤賣,也無法再引起資本市場的興趣,一個月內恢復生產的願望,看起來更是天方夜譚,讓人唏噓不已!
74年歷史國民品牌
廣西奧奇麗有限公司,誕生於抗戰勝利的1945年,距今已有74年歷史,曾經躋身中國500家最佳經濟效益企業、中國化學工業50家最佳經濟效益企業。
奧奇麗是一家綜合型日化企業,每年可以生產5億支牙膏、8萬噸液體洗滌劑、5萬噸香皂肥皂,旗下擁有「田七」、「奧奇麗」等眾多日化品牌。
而田七牙膏堪稱是奧奇麗的明星產品,在1984年就獲得「廣西名牌產品」稱號,在當地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但此時的田七也只是「一方諸侯」、在桂省稱雄。隨後的2002年,奧奇麗被哈爾濱曉升集團收入麾下,田七開始「逐鹿中原」。
曉升集團董事長於曉聲,廣告營銷出身,乃是中國廣告界的一個傳奇人物,曾創辦過曉升廣告傳媒,哈慈五行針、葡萄糖酸鋅、嚴迪、蓋中蓋、胃必治等經典醫藥廣告,都是出自他手。
經他包裝過的醫藥產品,銷量必定大漲,甚至都引起了有關監管部門的注意,出臺了專門限制藥品品牌廣告投入的規定。
這位廣告奇才入主奧奇麗之後,從營銷策略入手,對田七牙膏的品牌形象進行重塑,以草本和中藥作為訴求方向,打出了「清熱祛火止牙疼,中藥牙膏選田七」的定位。
並且砸了超過2個億的廣告費,「拍照喊田七」的廣告語,在全國60多個電視頻道一起上線,田七牙膏一炮而紅。
就這樣,奧奇麗被收購僅僅一年之後,田七牙膏就創造了2.6億支的年銷售量,銷售額近7億。
兩年後,田七更上一層樓,年銷量超過4億,一舉進入全國牙膏界前四。
至此,田七牙膏達到了巔峰,成為國內頭部牙膏品牌。
盲目多元化
在牙膏界取得輝煌戰績後,自信滿滿的奧奇麗開始擴展自己的「勢力範圍」,推出了田七洗手劑和田七洗手液。
由於當時「非典」肆虐,洗手液產品需求迅速增大,再加上田七本身的品牌影響力,這兩款產品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嘗到甜頭的奧奇麗,一鼓作氣推出田七洗髮水、田七洗衣粉等眾多產品。但是幸運女神沒有再次眷顧田七,洗髮水和洗衣粉等產品因為質量低劣、價格偏高等問題,沒能取得成功,反而在產品研發上耗費了大量資源。
而且,由於品類過多,曾經為田七的成功,立下汗馬功勞的電視廣告,也因為無法集中投放而失去魔力。
就在奧奇麗大搞多元化戰略的同時,「草本」、「中草藥護理」概念在牙膏市場大行其道,而以草本和中草藥護理起家的田七,卻在眾多競爭對手的圍攻之下,丟盔棄甲、潰不成軍,市場份額喪失殆盡,陷入資金短缺危機。
2014年,因奧奇麗財務成本過高、資金短缺,田七牙膏被迫停產。
辛苦折騰兩年之後,2016年,奧奇麗宣布資產重組成功,公司將運營中心、科研中心轉移至上海,田七牙膏也得以復活。
重生的田七牙膏,繼續定位中草藥牙膏,希望依託「網際網路+」,打造口腔健康草本養護品牌。
但是今夕不同往日,牙膏市場早已是一片紅海,中藥護理已經擴展至修復、抗敏、護齦、消痛等細分領域,市場接近飽和。
高露潔、佳潔士、黑人、雲南白藥、中華等五大品牌,佔據牙膏市場75%的市場份額,田七根本無力與之爭鋒,想東山再起非常困難。
如今,隨著廣西奧奇麗被拍賣,別說捲土重來,就連以後能不能再見到田七牙膏,都成為未知數。
國產牙膏何以集體潰敗
無獨有偶。
隨著田七的被拍賣,我們發現不少知名國產牙膏品牌,都已經消失。
比如「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的藍天六必治,同樣以中草藥牙膏起家的兩面針,紅極一時的黑妹牙膏等等。
其實,國內牙膏市場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國產牙膏的天下。
但是,自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國外日化品牌,包括聯合利華、寶潔等大舉進軍中國,國產牙膏品牌紛紛潰退,僅有雲南白藥等少數民族品牌,扛住壓力、頑強生存下來。
那麼國產牙膏的問題出在哪裡,為何不是國外品牌的對手?
第一戰:金元大戰。
對進入中國的國際日化巨頭們來說,打開市場的最好方法就是買買買。上世紀90年代,上海牙膏廠的「中華」和「美加淨」先後被外資收購,收購前,美加淨牙膏出口量一度佔全國牙膏出口量的70%,但是,被收購後,美加淨就被雪藏。即使後來被上海家化花費巨資贖回,也已經風光不再。
據統計,自1990年起,共有13個知名本土品牌被外資收購或併購,其中大多數已經銷聲匿跡。
從這些血淋淋的教訓中,我們可以看到,國際資本先花高價購買,再把品牌拋棄不用,讓自己的產品搶佔市場,這樣的套路屢試不爽,眾多國產品牌紛紛中招。
第二戰:營銷戰。
在躲過外國人的「糖衣炮彈」後,國產牙膏品牌迎來了營銷戰。剛開始的時候,國產品牌還能憑藉「拍照喊田七」這樣的套路,佔據一席之地。
然而,隨著消費者認知日益成熟,歐美日化巨頭的強大營銷能力,開始發揮作用,一眾國產品牌毫無招架之力,很快就敗下陣來。
第三戰:研發戰。
國產品牌能挺過前面兩戰,已屬不易,但是戰鬥還沒有結束,接下來是研發戰。
國際巨頭向來擅長產品研發,如今市場上流行的含氟牙膏、抗敏牙膏、含鹽牙膏等,很多都是國際日化巨頭的傑作,而眾多國產品牌則是一招鮮,手裡能打的牌少得可憐,再加上國際巨頭喜歡研發戰與營銷戰雙管齊下,國產品牌只有投降的份兒了。
第四戰:內耗戰。
像田七這樣,能扛住前面三波進攻的國產品牌,數量非常稀少,但是最後卻陷入了內耗戰。
田七在巔峰時期,盲目多元化,不僅沒有更上一層樓,反而分散了自己的經營優勢,陷入巨大的虧損之中,最終落得賣身的下場。同樣的例子還有兩面針,上市後玩起了跨界,一個做牙膏的居然學人家,搞起了醫藥、房地產,結果產生諸多問題,現在也是一蹶不振。
但是,國產牙膏品牌也不是全軍覆沒,無論是後起之秀——雲南白藥,還是更晚的舒客,都在努力與國外品牌抗衡。
其實,外國人的套路我們也都清楚,無非是產品研發和營銷推廣,外加金元大棒。
一個田七倒下了並不可怕,只要其他國產品牌能夠吸取教訓,苦練基本功,必定能夠重現輝煌!
我給電商之家點亮星標 !
3個步驟,把星標點亮,
就能在第一時間獲取最喜歡的內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