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品牌金絲猴:26億「賣身」外資,倒騰3年2億「贖身」回國

2020-12-27 騰訊網

近代以來,中國市場這塊大蛋糕,一直是外資企業覬覦的對象。資本從不講什麼國貨情懷,向來都是野蠻快速的收購。這些被「外嫁」的民族品牌幾家歡喜,幾家悲。

比如2007年,國產品牌蘇泊爾被法國SEB集團收購52.74%的股權,被收購後的蘇泊爾打破了發展瓶頸,規模和業績一路提升。截至2020年12月,總市值已經達到了592.58億,實現大翻身。然而,有的品牌卻沒有這麼好的運氣,曾經家喻戶曉的金絲猴奶糖卻「被離婚」了。

在2014年到2016年期間,金絲猴奶糖被美國好時集團以26億元的價格收購。沒想到的是,兜兜轉轉三年後,金絲猴奶糖卻被國人以2億元「白菜價」買回國。曾是國人兒時回憶的金絲猴奶糖為何遭遇如此坎坷?

金絲猴奶糖的誕生

金絲猴奶糖的創始人趙啟三的富貴之路說來有趣。三十而立的趙啟三剛當上農機廠的廠長,就面臨企業負債100多萬和拖欠員工工資的局面。趙啟三沒有慌張,決定去上海考察,尋找新的發展契機。回來之後,他便將農機廠轉為食品廠,開始生產月餅和糕點。

此後,他經常前往上海考察,帶回新產品讓食品廠照著生產。由於樣式新穎,口味獨特,很快便暢銷起來。到了90年代的時候,食品廠的營業收入已經突破千萬了。

儘管食品廠不愁銷量,但一直照搬別人的產品,也不是長久之路。於是,1992年,趙啟三決定開始生產奶糖。當年是猴年,趙啟三便將奶糖的名字取名為金絲猴奶糖。金絲猴奶糖一經推出,就大受歡迎。這一年,金絲猴奶糖的營業收入超過了2000萬元。在這之後,金絲猴奶糖逐漸被人們熟知。

被「生父」拋棄的金絲猴奶糖

經過多年的發展,金絲猴奶糖已經佔據一定的市場份額。到了2008年,其營業收入已經達到20億。看著公司的發展勢頭良好,趙啟三便退居幕後,將公司交給兒子打理,不料卻被兒子「作」慘了。

他兒子接手公司之後,便急著讓金絲猴奶糖上市。由於沒有做好發展規劃,過於激進的方式,讓金絲猴奶糖的上市之路屢次受阻。2012年,金絲猴奶糖上市徹底失敗,處於不上不下的尷尬局面。

於是,趙啟三不得不重新出山。而趙啟三也是個逐利之人,這時候他沒有想著將金絲猴奶糖重新發展,而是想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於是,他以26億元的價格將金絲猴奶糖賣給了美國好時公司。將自己一手打造起來的國民品牌,拱手讓給了外資。

金絲猴奶糖與外資「不對付」?

美國好時公司覬覦金絲猴奶糖很久了。收購之後,就想像其他外資公司一樣,將金絲猴實行本土化,利用這一名頭賺取利潤,不料卻屢屢碰壁。先是銷售下滑,導致庫存大量積壓,市場份額也逐漸縮減。而後因為大量裁員,引起員工反抗。總之就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儘管好時公司使勁渾身解數,金絲猴奶糖還是沒能從困境中走出來。金絲猴奶糖從一個國貨驕傲變成了燙手山芋。外資從來都是利益至上的,沒有帶來利潤的金絲猴奶糖很快就被再次拋棄了。

於是,在2018年的時候,好時公司以2億元的價格將金絲猴賣給了河南御翔食品科技有限公司。26億元買進,2億元賣出,如此貴買賤賣,好時公司也是有苦難言。至此,「外嫁」的金絲猴奶糖終於回到了「娘家」。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回歸買賣的中間商是趙啟三,御翔食品的法人趙科是他的老鄉。不知道是說好時公司「倒黴」,還是說趙啟三「滑頭」,畢竟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誰能說誰呢。

而同樣是做奶糖的大白兔最近也是動作頻頻,2020年11月,隨著電視劇《隱秘而偉大》的熱播,我們又看到了大白兔奶糖的身影,勾起了無數人兒時的回憶。

其實這些年,大白兔奶糖一直活躍在我們視線中,還玩起了跨界營銷,從牙膏到香水都玩得不錯,儼然是國貨界的「國民流量老大哥」。

而曾經被大白兔奶糖視為「威脅」的金絲猴奶糖,被購回後,就像是被鎖進柜子一樣,遲遲不見不天日,將來我們還能看到金絲猴翻身重新奪回市場嗎?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相關焦點

  • 74歲國民品牌「田七」被拍賣!曾一年賣出4億隻,如今1.63億賤賣!
    但是,要知道早在2003年,田七就取得年銷4億隻、營收10億元的業績,與佳潔士、高露潔、中華等品牌一起,並稱牙膏界的「四大天王」。對於這樣一個擁有輝煌歷史的國貨品牌,當地政府顯然不想輕易放棄,而是希望「田七」牙膏品牌能夠捲土重來、再現輝煌!
  • 匯源賣身可口可樂失敗後,這一國民品牌被外企收購,是好是壞?
    在2008年,我國迎來了兩個十分重大的事件,一個是舉辦北京奧運會,還有一個就是汶川大地震,所以當年的民族情緒十分高傲。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匯源作為中國存在多年的國民品牌,卻傳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無法接受的消息,那就是要「賣身」給可口可樂,這在當時引起了巨大轟動。
  • 曾經的中國礦泉水第一品牌,「賣身」千億巨頭22年後,慘遭拋棄
    2020年,中國瓶裝水市場再起波瀾。行業巨頭農夫山泉正式開啟上市之路,該公司去年實現營收240.21億元,同比增長17.3%;淨利潤高達49.54億元,同比大漲37.15%。其中農夫山泉佔比20.9%,連續八年保持第一;緊隨其後的華潤怡寶、景田百歲山,銷售額分別為255億和157億;康師傅、冰露、娃哈哈分列4-6位。市場早已被這幾大巨頭所佔據,其他品牌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擠壓。沒落的品牌更是不計其數,其中就包括益力。
  • 經典國貨品牌 曾被美企30億收購 今僅花2億就被買回
    最近這些年,食品行業有很多老品牌的發展都呈現出了疲軟之勢,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應該就是老乾媽了。說起老乾媽,在中國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巔峰時期的老乾媽可謂是中國的驕傲,一年賣出數億瓶,並且遠銷數百個國家。但是可惜的是,老乾媽的輝煌並沒有持續下去,最近這幾年,老乾媽的銷售量連年下降。
  • 又一國產品牌「賣身」,40億賣給外企,如今一年賺走198億!
    又一國產品牌「賣身」,40億賣給外企,如今一年賺走198億!說到品牌的發展,可以說是有一段非常艱難的歷史。早期我國的經濟實力並不是很強,所以很多品牌都是從國外引進,這些進口品牌佔據了我國大部分市場,也讓國產的品牌很難有容身之地。
  • 1至11月河北實際利用外資101.5億美元,同比增長8.2%
    長城網記者 胡曉梅 攝  長城網訊(記者 胡曉梅)記者日前從河北省商務廳獲悉,1至11月,全省實際利用外資101.5億美元,同比增長8.2%,增速較上半年加快4.4個百分點,較前三季度加快2.4個百分點。  全省三次產業實際利用外資均保持增長,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其中,汽車製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等行業增長較快。
  • 中國上億書畫之古代篇2:唐寅作品1.725億,《子母猴圖》3.62億
    藍鷹書畫專注於文化領域,書畫傳播推廣領先品牌。中國上億書畫之古代篇2:唐寅作品1.725億,《子母猴圖》3.62億文/文涓價值上億的中國古代書畫有很多,這些作品每一件都堪稱精品。今天我們一起來看六幅上億的古代書畫,其中,唐寅創作的繪畫作品《仿李唐山水》價值1.725億,北宋名畫《子母猴圖》更是達到了3.62億的天價。
  • 又一「國產品牌」回歸,曾家喻戶曉10年前被外資收購,今低調回國
    而今阿里巴巴已經成為我國電商領域中的「佼佼者」之一,騰訊在社交領域中佔據了一席之地,娃哈哈更是成為了家喻戶曉的飲料品牌之一。不過,有些誕生於八九十年代的企業,卻沒有如此幸運,在外資進入了我國市場後,像丁家宜、樂百氏等品牌卻陸續被外資收購,因不受重視等原因逐漸淡出我們的視野,當然也有些品牌已經回到了國內企業的懷抱。
  • Supreme21億美元賣身Vans母公司,進軍中國倒計時
    據悉,該筆交易將在VF 2020財年結束前完成。Supreme創始人James Jebbia及其團隊將繼續留在品牌內任職。對於Supreme,VF可謂寄予厚望。前者2020財年預計將為VF貢獻至少5億美元營收和每股20美分的調整後每股盈利,這對於因疫情導致業績下滑的VF來說來的相當及時。
  • 李澤楷不惜與英皇翻臉,還花2億為她贖身:李澤楷真心想娶她進門
    李澤楷不惜與英皇翻臉,還花2億為她贖身:李澤楷真心想娶她。李澤楷與梁洛施戀愛可以說是下了大本錢,為了使梁洛施變成自由身,自由人,不惜於英皇翻臉,甚至最後花2億元和解,讓梁洛施成為一個自由人,目的就是把梁洛施娶回家做太太,否則的話,他也不會如此費時費力費錢。
  • 這4個品牌的啤酒,常被誤以為是「國產貨」,卻都淪為了外資品牌
    1、哈爾濱啤酒哈爾濱啤酒是第一家中國啤酒廠,最早可以追溯到1900年,又一個俄國人在哈爾濱建立,算是外資品牌。直到1950年,啤酒廠才被轉交給中國,成為了一個正宗的國產品牌。後來哈爾濱啤酒廠不斷發展壯大,不僅佔據了當地70%市場份額,還在國內佔據了十分之一的市場,2000年以後還成功上市。
  • 偽國貨從華年賺200億 但數錢的已不是中國人 而是法國人
    201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第一次突破40萬億元人民幣,達到41.2萬億元。和2015年相比,增長了42%以上,即將超越美國,成全球最大的消費品零售市場。如今的中國市場,對於各大企業來說,可以說是「必經之地」,只要能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那以後就能實現「躺賺」。然而,奇怪的是,就在外資巨頭紛紛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我國卻有一些「民族品牌」開啟了「賣身之旅」。
  • 20億贖身:從支付寶到螞蟻金服,萬億獨角獸的渡三劫
    隨後的支付寶開啟了野蠻生長的階段,更在2005年推出了「你敢用我敢賠」的模式,徹底引爆了支付市場。2009年支付寶用戶達到2億,市場份額擴大到49.8%,交易額達到了2871億。雖然自己是市場佔有率第一,但其實支付寶並不好用。
  • 外資兩周加倉400億,一隻油服股被單周爆買5%股份|陸股通周報
    具體來看,外資流入主要集中在上周一,當日就淨流入220億元,且創下年內新高,指數方面,滬深300創出年內新高,深證成指刷新2015年7月以來新高。不過隨後四個交易日外資卻整體呈現出淨流出的態勢,拖累周度淨流入額走低。
  • 被「賣身」的國貨,遭兜售三次淪為洋品牌,創始人套現30億走人
    說起銀鷺集團,一個成立於1984年的老字號品牌,前身是興華罐頭廠,在創始人陳清淵的帶領下,興華罐頭廠慢慢發展成為了後來的銀鷺集團,而且曾經創下年銷售額110億元的佳績,雖然如今早已淪為外國品牌
  • 富時羅素提升A股權重 外資年內淨買入800億
    上述變動將在3月20日收盤後正式生效。  按照原定計劃,富時羅素於2019年6月開始分三步實施對A股的擴容。第一批次的納入因子為5%,第二和第三批次的納入因子分別為10%。第一階段納入全部完成後,A股在富時羅素全球股票指數和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權重將分別提升至0.57%和5.57%。  川財證券預計,此次擴容將為A股帶來約300億元被動增量資金。
  • 曾15億「賣身」失敗,還花40萬採購增粉
    文件顯示,巴九靈已開始接受上市輔導,輔導機構為申萬宏源,輔導期大致為2020年6月至2020年11月。據悉,杭州巴九靈第一大股東為皖新傳媒,實控人為吳曉波、邵冰冰夫婦,兩人合計持股26.68%;吳曉波擔任公司董事長,邵冰冰擔任公司總經理。 6月12日,皖新傳媒開盤走高,並漲停,報5.58元/股,最新市值111億。
  • 兩江新區去年實際利用外資32.1億美元 香港新加坡列前兩位
    兩江新區去年實際利用外資32.1億美元 香港新加坡列前兩位 日期:2017/02/21 12:02:16  來源:兩江新區官網 編輯:劉春雪     近日,記者從兩江新區獲悉,2016年1-12月兩江新區實現合同外資18.30億美元
  • 2016年中國消費者對外資品牌的好感度調查報告
    2.調查內容調查內容主要包括網民對外資品牌的整體印象、外資品牌的未來發展預估、最近一年來網民對外資品牌印象的變化情況以及消費量變化情況、網友最喜歡的外資品牌以及最不喜歡的外資品牌。3.調查時間本次調查於2016年2月22日-2月29日通過環球網以在線調查的方式展開。
  • 分析| 2020年上海引進外資迎來「開門紅」,多個高能級外資項目落戶...
    分析 | 2020年上海引進外資迎來「開門紅」,多個高能級外資項目落戶浦東 2020-01-15 16: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