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企業這個詞來源於一家美國的風險投資機構,它將估值超過10億美元,並且創立10年以內的非上市創業公司稱為獨角獸企業。如果估值在100億美金以上則稱為超級獨角獸
雖然螞蟻金服(支付寶的母公司)目前位列全球第一估值,但在成立之初,它卻幾度夭折。
站在行業第一的風口,手握支付寶的馬雲,是如何讓那句「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 的口號變為現實的呢?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這個超級獨角獸公司的成長故事,看看它的三次渡劫涅槃?
一、第一次渡劫:ebay打壓支付寶,獨創擔保支付和快捷支付
2003年7月,馬雲在杭州高調宣布淘寶網上線,雖然是新生,但此時入場卻兇險異常,財大氣粗的ebay甚至揚言要18個月幹掉淘寶。
擔保支付
當時的網上交易無非就兩種模式:一種是同城見面交易,另一種就是遠程匯款後發貨。
馬雲通過不斷的對比,發現現有的市場工具都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於是就創造了擔保支付來改造交易流程,解決了網絡支付交易中的信任問題。
擔保支付:
一、買家先把錢打到淘寶網
二、賣家看到錢後發貨
三、買家收到貨後確認
四、淘寶網再把錢打給賣家
就這麼簡單的改變,卻是網絡支付行業的巨變,ebay從此喪失先機,一蹶不振。
隨後的支付寶開啟了野蠻生長的階段,更在2005年推出了「你敢用我敢賠」的模式,徹底引爆了支付市場。
2009年支付寶用戶達到2億,市場份額擴大到49.8%,交易額達到了2871億。
雖然自己是市場佔有率第一,但其實支付寶並不好用。好用可不單單是按鈕好看,界面好看,那麼簡單,對於支付來說,支付成功率才是關鍵。
66%,這是支付寶當時最高的支付成功率,低的時候只有40%。
其實,這並非支付寶的技術能力不行。當時用戶的購物結算時,用傳統的PC網銀支付貨款,平均要跳轉7次頁面才能實現付款,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支付的失敗。所以要想從根本上改變現狀,就必須從根上解決問題。
快捷支付
今天,你只要在支付寶綁定了銀行卡。以後在需要支付時,只要輸入支付密碼就可以支付。
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當年想實現起來可是異常困難。找銀行,但銀行也是愛答不理。不僅擔心自己掙不了多少錢,而且害怕資金損失後怎麼辦。
支付寶為了打消銀行顧慮,做了很多準備,保證銀行橫豎都不會賠錢。
首先、就預先把手續費打給銀行,讓銀行鎖定利潤。其次、支付寶在銀行會存一筆保證金,如果發生損失,銀行就從保證金裡扣錢。最後、馬雲求爺爺告奶奶地往返於各大銀行拜會個大型的董事長,終於把快捷支付這件事做成。快捷支付做成之後,支付寶的支付成功率直接從66%飆升到95%,推出不到一年,160家銀行主動上門要求綁定合作,緊接著財付通和中國銀聯流紛紛跟進,可以說也正是有了這種網際網路的快捷支付,才有了如今繁榮便捷的支付行業。
二、第二次渡劫:一紙禁令,時屬外資機構的支付寶,艱難獨立,浴火重生
2010年6月,央行出臺了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宣布對第三方支付提實行牌照制度,不達標的企業將面臨退市。辦法中規定:內資支付機構,只要符合要求就可以拿到牌照。但是外商或者外資機構另行安排,並且沒有時間表。
2004年12月,支付寶獨立,成為阿里巴巴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依據當時披露的數據:
雅虎持有阿里巴巴集團39%的股份;
馬雲及管理層持有31.7%的股份;
軟銀持有阿里巴巴29.3%的部分。
雅虎與軟銀,共同構成了支付寶的控股大股東,顯然,支付寶屬於外資企業。
支付寶此時還真就不是內資機構。換句話說:依據央行辦法,支付寶作為第三方行業支付的龍頭老大,可能馬上被退市,什麼時候會拿到牌照都是未知數。對於高速發展的網際網路來說,這足以致命,生死存亡。
艱難獨立,20億贖身
2009年6月和2010年8月,馬雲將支付寶的70%和30%股權,分別從開曼群島轉讓到了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馬雲持股80%的內資公司)。
為了能第一批拿到牌照,馬雲對支付寶的70%的股權轉讓時,雅虎的楊致遠還是知道的。但是後來的30%股權轉讓,楊致遠是在完成後的七個月才知道。
這引發了著名的雅巴戰爭,孫正義,楊致遠與馬雲的口水戰整整打了三個月。直到2011年7月29日,支付寶的贖身費才終於有了說法。三大利益相關方(阿里巴巴集團、雅虎、軟銀)就支付寶股權轉讓事宜正式籤署協議,支付寶的控股公司承諾在上市時會給予阿里巴巴集團一次性現金回報,回報金額為支付寶在上市時總市值的37.5%,不低於20億美金不超過60億美金。
交了20億贖身費的支付寶順利拿到牌照,迅猛發展,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獨角獸。
不完美,但唯一正確
支付寶獨立事件結束後,馬雲長籲了一口氣,不完美,但唯一正確。
也正是由於這件事,馬雲的誠信問題,引起了輿論的大討論:
正方認為:支付寶掌握了中國全民的基礎金融數據,而這也涉及到國家安全,即使當支付寶不內資化,早晚一天也要內資化,在安全面前經濟利益只能往後放。馬雲的決定符合形勢,而且是愛國的。
反方認為:馬雲違背了現代企業的契約精神。最近風光的美團老闆王興就曾經懟過馬雲有誠信問題,說的就是這件事。
不過,內資化後,支付寶的確就完全屬於馬雲了,這也讓馬雲獲得了巨大的個人利益。到底孰是孰非,您覺得呢?
三、第三次渡劫:社交支付圍堵,支付寶all in無線,餘額寶逆襲微信支付
2011年,騰訊的微信一炮而紅,短短1年半用戶數就超過了2億。
2012年,中國手機用戶首次超越了PC用戶。
2014年春節,微信紅包一夜暴紅。微信通過熟人社交關係鏈,讓大規模的用戶一夜之間完成了綁定銀行卡。甚至有評論說,微信一個除夕夜完成了支付寶幹了8年的事。支付寶擁有支付市場份額由80%迅速跌落至55%。
隨後雖然支付寶也開發出了相關的紅包玩法,但由於缺乏微信強大的社交能力,收效甚微。
可以說,支付寶又迎來了一次生死時刻。
阿里和騰訊,這兩個中國網際網路的巨頭間的大戰,不可避免。
打車場景支付
首先的戰場,在打車軟體上展開。打車場景是支付寶與微信支付都要爭奪的高頻支付場景,騰訊和阿里的資本注入讓打車軟體市場形成了嘀嘀與快的的雙寡頭局面。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為這場戰役燃燒了數10億元的資金。
不知道你在那時有沒有過免費打車的經歷?燒錢的結果是誰也沒有佔據上風,繼續燒錢,短期也看不到結果。
雙方的投資方為了節省開支,最終而選擇了合併。然而,這只是其中的一個戰場。
線下支付活動
彼時,微信支付與支付寶在線下各種拉攏商家,各種隨機立減,各種發紅包,各種補貼,可謂是琳琅滿目。
大到飛機場、大型商超、酒店、餐廳,小到路邊攤、加油站、便利店、理髮店,處處都有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也正是他們的激烈競爭,形成了我們現在不帶錢包出門的習慣。
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說,競爭對於我們這些吃瓜群眾來說,還是很有好處的,至少我自己坐過免費的車,吃過一塊錢的砂鍋,high過一折的KTV。
讓支付寶驚恐的是,無論怎麼創新,在社交支付方面,它都打不贏微信支付。
回過勁來的馬雲發現:社交雖然能夠實現高頻,但金融未必。給親戚發個紅包也許要用微信支付,可真要有大把的錢,還是要放在支付寶。
這畢竟是一個金融工具,馬雲跳出了微信支付硬剛的狀態,回歸到支付寶的金融屬性,準備打造一個超級爆款。
餘額寶橫空出世
2013年6月13日,餘額寶高調上線。幾分鐘後,用戶突破了18萬。
2014年底,餘額寶的貨幣基金規模達到了5742億元。
中國最大的華夏基金從8000萬做到3000億用了16年,而餘額寶規模超過1000億,僅用了半年時間。超過5000億隻用了一年。
而當時的天弘基金,還是一個18線不知名的小基金基金,天弘基金為支付寶量身定做了貨幣基金餘額寶,讓用戶一塊錢也可以理財。這讓那個時候很多人起床的第一件事變成了打開支付寶,看看昨天又賺了幾塊錢。
隨後的各種寶寶類理財產品紛紛上市,而餘額寶推出的這一年也被稱為中國的網際網路金融元年。
當然了,也正是由於餘額寶保得過猛發展,嚴重影響了銀行的利益:原本大家的錢都躺在銀行卡的活期帳戶裡,現在卻都存到了餘額寶。餘額寶有了大量的資金,與銀行的談判就有了議價權,就能拿到更高的利息,然後再把錢存入銀行。
這讓銀行覺得非常恐懼,錢還是那麼多錢,從餘額寶裡繞了一圈,就要高出比原來幾十倍的成本。後來的餘額寶各種改造,根本上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正是由於餘額寶的成功, 2014年10月,馬雲把支付寶更名為螞蟻金服。
如今,餘額寶低得可憐的收益率,人們也許早看不上了。但不可否認,很多人的第一次理財真的就是餘額寶。
結語
2008年,馬雲曾豪氣幹雲的說: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
如今,螞蟻金服將觸角伸到了更廣闊的金融領域。
沒有哪個獨角獸能夠一帆風順,光鮮亮麗的背後,也隱藏著許多驚心動魄,不為人知的故事。回頭來看,螞蟻金服幾度折戟,幾度站起,確實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也給人們帶來了各種便利。
螞蟻金服的成功屬於馬雲,屬於阿里巴巴,同時也屬於每一個使用它的人,您覺得未來螞蟻金服上市能衝擊到3000億美金,再造一個新的神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