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詠流傳:李白《將進酒》

2021-02-23 聆聽最美好聲音

那人生不也是一條長河嘛,黃河一去不返,人生又如何呢?看第二句,「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你沒看見嗎?那華堂之上的主人公,他正對著鏡子在悲嘆,早晨還是滿把青絲,晚上怎麼就變成了一堆白雪,這是在講什麼呀?這是從大河奔流講到了時間的流逝,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有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這種青春易逝的感慨不僅李白有,我們也都有吧,可是誰能說的像他這麼誇張呢?「朝如青絲暮成雪」,從青春到垂老的人生被他就安排到了一天的時間裡,人生如此短促,誰能不震撼,誰能不心驚呢!那把這兩句詩放在一塊兒看,就更有氣勢了,前一句是空間範圍的誇張,極言黃河的壯闊,後一句是時間範圍的誇張,極言人生的短促,這不僅是用大河一去不返來比喻人生一去不返,也是用大河的壯闊來反襯人的渺小啊,無論是哪種情感,都會讓人覺得悲哀吧?可是呢,在極度的誇張之下,這悲哀又來得那麼壯闊,它不再是某一個人的感傷了,而是帶有全人類的命運感。他不是「兒女共沾巾」,而是一種巨人式的悲傷,這就是李白呀。

  那生命如此短暫,怎麼辦呢?看看李白的解決方式吧。「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既然人生短促,那就及時行樂吧,一定不要讓金樽空對著明月呀!這一句詩可是李白的經典表達,他不是還說過,「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出自李白《梁園吟》)嘛。所謂得意,其實和達命差不多。李白真的得意嗎?要知道這首《將進酒》可是李白晚年的作品,他已經經歷過大半個人生了,當年「御手調羹」、「龍巾拭吐」的時候,他是得意過,可是旋即又陷入深深的失望之中了。皇帝需要的,只是一個會寫詩的弄臣,可是呢他偏要當帝王師,偏要「為君談笑靜胡沙」,所以最後只落得一個「賜金還山」的命運。這真的是得意嗎?他並不真的得意。但是,李白不是怨婦,他不會躲在角落裡抹眼淚,也不會拉著別人傾訴,他會把失意過得和得意一樣,他會把激憤化作豪邁,這就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莫」是否定,「空」還是否定,我們之前講《金縷衣》的時候說過,雙重否定意味著格外強烈的肯定。所謂「莫使金樽空對月」,就猶如「莫待無花空折枝」,充滿了慫恿,充滿著號召。

那「人生得意須盡歡」,這是一種生命的揮霍,可是「莫使金樽空對月」,又必然意味著金錢的揮霍呀,怎麼解決金錢這個問題呢?李白說了,「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兩句詩真有氣勢,非李白不能道,非李白不能為。當年李白遊維揚,不出一年散金三十萬,這不是一般的瀟灑呀。自古以來大家都喜歡說「物物而不物於物」(出自《莊子.外篇.山木第二十》「莊子笑曰:「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遊則不然,無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一上一下,以和為量,浮遊乎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邪!此神農、黃帝之法則也。若夫萬物之情,人倫之傳則不然:合則離,成則毀,廉則挫,尊則議,有為則虧,賢則謀,不肖則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乎!」」,意思是,莊子笑著說道:「我將處於成材與不成材之間。成材與不成材之間,似乎是合適的位置,其實不然,所以還是免不了遭到禍害。如果遵循道德行事,就不是這樣了:既沒有美譽,也沒有毀辱,時而為龍,時而為蛇,隨時勢而變化,而不肯專為一物;時而上,時而下,以順應自然為準則,在萬物的原始狀態中漫遊,主宰萬物而不被萬物所役使,那麼怎麼會遭到災禍呢?這就是神農、黃帝所取法的處世原則。至於萬物之情,人倫相傳之道,就不是這樣了。成功了就會毀壞,強大了就會衰微,鋒利了就會缺損,尊貴了就會受到傾覆,直了就會彎曲,聚合了就會分散,受到愛惜就會被廢棄,智謀多了就會受人算計,不賢德就會受人欺辱。怎麼可以偏執一方而加以依仗呢?」),就是說役使金錢,但是不被金錢役使,可事實上又有幾個人能做得到呢?但是李白真能做到,因為他有這份自信哪。所謂「千金散盡還復來」,是建立在「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基礎之上的,只要我的天才還在,要想掙錢還不是舉手之勞。既然如此,今天的揮霍又有什麼可顧慮的呢。這真是一種足以讓人咋舌(以前都讀成[zǎ]舌了,應讀作[zé shé],意思是咬舌,形容吃驚、害怕,說不出話或不敢說話。咬住舌頭。謂因害怕而不敢說話。出處:1.《後漢書·馬援傳》:「豈有知其無成,而但萎腇咋舌,叉手從族乎?」 唐 劉禹錫 《劉君遺愛碑》:「訴者覆得罪,由是咋舌不敢言。」《醒世恆言·薛錄事魚服證仙》:「莫說 顧夫人 是個女娘家,就險些兒嚇得死了;便是一家們在那裡守屍的,那一個不搖首咋舌。」2. 謂因驚異而說不出話。聞一多 《畫展》:「那邊畫展熱烈的情形,真令人咋舌。」)的豪情。可是啊,我們今天說這句詩好,又不僅僅是因為它代表了李白的豪情,更因為它也代表了我們這些凡夫俗子都會有的一種精神嚮往。今天很多人都不知道《將進酒》,但是也會自然而然地說出「天生我才必有用」,用這句話來激勵自己,也激勵別人,因為這句話太有震撼力了。作為萬物之靈,作為天地之間大寫的人,我們都需要承認自己存在的意義,都渴望實現自己的價值,所以「天生我才必有用」才可以從一首具體的詩中抽離出來,表達一種抽象的情感,千百年來引起無數人的深深共鳴,這就是這句詩的偉大之處!

不過呢,當年李白可能並沒有想那麼多,他只是憑著一股骨子裡的豪情,想要一場不管不顧的盛宴,「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大家看,人和人是多麼不一樣啊,孟浩然的宴會是「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白居易的宴會是「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出自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韻譯:「新釀的米酒,色綠香濃;小小紅泥爐,燒得殷紅。天快黑了,大雪將要來。能否共飲一杯?朋友!」)。他們都滿足於尋常的小日子,願意享受屬於普通人那種溫暖而不張揚的快樂,但是李白不一樣啊,李白是人,但又不是凡人,他是「謫仙人」,他要鋪張的排場,他要貴族的氣派,他不要山餚野蔌,他要烹羊宰牛,他不要「能飲一杯無」,他要「會須一飲三百杯」。

那酒宴到了這裡,已經從開始的悲感轉為熱鬧,甚至轉為狂放,於是呢,李白也就發出狂歌,「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岑夫子是岑勳哪,丹丘生是元丹丘,他們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人,卻也一定不是俗人。因為李白都願意跟他們喝酒,而且跟他們喝酒的時候還能寫出那麼多好詩。你看李白說,岑夫子啊,丹丘生,請喝酒吧,杯莫停,我給你們唱首歌請你們側的耳朵仔細聽。大家想想這幾句詩多神奇啊,神奇在哪啊?首先在短促的句子,短促的節奏,幾個長句之後,突然出現這樣急促有力的短句,就好像在音樂之中忽然敲起了鼓點兒啊,噠噠噠,噠噠噠,岑夫子,丹丘生,噠噠噠,噠噠噠,將進酒,杯莫停。這不正是我們在現在的宴會上也能看到的場景嘛。本來都在斯斯文文地喝酒,可是越喝越高興之後就開始喊著名字勸酒了,「老張,來一個,老李,來一個」,這不就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嘛。這還不夠,更神奇的是「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要知道李白本來就是在寫詩啊,寫詩就是做歌,可是這裡頭呢又出現了詩中之詩,歌中之歌。這還是讓人會想到今天的宴會,本來就是勸酒嘛,越勸越熱鬧之後有人就唱上了。

李白其實也是唱上了。他已經擺脫了文學創作的境界,直接換回了酒宴的場景,那他唱什麼呢?「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古來聖賢皆寂寞, 惟有飲者留其名。」古代貴族吃飯是鳴鐘列鼎(【解釋】:鍾,打擊樂器,泛指一般樂器;鼎,盛物食器。謂用食時身邊響著樂器,眼前列著鼎器。後形容古代貴族高官生活的豪奢。),所以「鐘鼓」代指貴,那「饌玉」是指精美如玉的食物,所以又可以代指富,李白是說,鳴鐘列鼎、飫甘饜肥(【解釋】:飫:飽食;饜:吃飽。飽食肥美的食品。形容生活優裕、奢侈。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當此日,欲將已往所賴天恩祖德,錦衣紈褲之時,飫甘饜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訓之德,以致今日一技無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集,以告天下。」)這樣的富貴生活並不值得追求,我只想長醉,不願清醒,這是什麼情緒呀?這是歡樂嗎?這不是歡樂,這是激憤哪,所謂「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清醒的時候,就會想到「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就會想到「嫫母衣錦,西施負薪。」(出自李白《鳴皋歌.送岑徵君》,意思是嫫母雖然醜陋但是賢惠賑濟貧困中的韓信,後來韓信報答她,西施雖然美麗但是導致吳國滅亡,受後人指責)想到世上的種種不平,這樣的清醒是痛苦的,所以才會「但願長醉不願醒」。那麼詩人真的是鄙薄富貴嗎?並不盡然,李白始終有一顆入仕之心哪,始終願意追求功名,但是因為世事汙濁,富貴並不屬於真正有本事的人,所以詩人才說「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那既然願意長醉,就繼續喝酒吧,「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古來聖賢皆寂寞,詩人又豈能不寂寞呢,可是寂寞無法排遣,還是只能喝酒,而且給喝酒找理由。那他說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到底是哪個飲者留下了名字呀?「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所謂「陳王」就是陳思王曹植啊,一看李白舉的例子,我們就知道他心裡佩服誰,又自比為誰了。曹子建才高八鬥,李白豈能不引為同類呀。曹子建受人猜忌、終身蹭蹬,李白又豈能不感同身受。所以他講飲者不講別人,單單講陳王曹植,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他的自我期許了。當年曹植寫《名都篇》,裡頭有一句詩「歸來宴平樂,美酒鬥十千」,是說打獵回來,在平樂宮暢飲美酒。那李白呢,就直接借用了這句詩,所以才有「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這其實是拿古人自比身價,但是也是拿古人來澆心中的塊壘。這種感慨、這種寂寞,又豈是「及時行樂」四個字所能概括的,所以誰要是說這首詩就講及時行樂,那也是小看李白了。  

  無論是什麼情緒吧,這首詩直到這兒都是在勸人喝酒,痛快喝酒,所以大家一定會以為李白就是那個盡職盡責的好主人吧,才不是。看最後幾句,「主人何為言少錢, 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 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原來李白並不是主人,而是客人,可是他真豪邁,豪邁的直接反客為主了。事實上他比主人還主人,他是直接指揮起主人來了,「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喝的這麼痛快,你怎麼能說錢不夠了呢,你把你那名貴的五花馬,把你那珍貴的千金裘都拿出來,讓你的小童拿去換酒喝吧,這是何等快人快語,不拘小節呀!說到這兒啊,真要感慨一下李白的氣概,他才是天生的皇帝呀,無怪乎唐明皇見到他都要低下頭來,也無怪乎賀知章要拿金龜換酒給他喝,他就是那麼頤指氣使,他就該那麼頤指氣使,因為他不是酒徒,他是一個寂寞的天才,這樣的天才原本就該被人捧著,被人縱著呀。問題是他這樣痛飲狂歌,誰都不會想到,他一下子就結尾了,怎麼結尾呢?「 與爾同銷萬古愁」。一下子開頭那縈迴不去的悲哀又回來了,人生是那麼短暫,世事是那麼汙濁,我們只能是喝酒再喝酒,一醉解千愁了,可是什麼酒才能解這萬古之愁呢?什麼酒也解不了。所以詩到這兒也就戛然而止了,甚至讓你要打一個激靈,回過神來才意識到,這首詩真如江河奔騰、一瀉千裡,卻又如五色花開、參差錯落,起得驚心動魄,收的鬼斧神工。  

再讀一遍,「君不見,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 高堂明鏡悲白髮, 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 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 丹丘生, 將進酒, 杯莫停。與君歌一曲, 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 但願長醉不願醒。古來聖賢皆寂寞, 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 鬥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 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 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唐朝不止「詩仙」李白寫《將進酒》,「詩鬼」李賀也寫過《將進酒》,對照著讀,才知道什麼叫仙,什麼叫鬼,所以下一期跟大家分享李賀的《將進酒》。

相關焦點

  • 經典詠流傳:王安石《梅花》
    >經典詠流傳:曹雪芹《枉凝眉》經典詠流傳:《聲律啟蒙》(朗誦視頻+全文完整版)經典詠流傳:蘇軾《定風波》經典詠流傳:馬致遠《天淨沙·秋思》經典詠流傳:余光中《鄉愁四韻》經典詠流傳:李白《將進酒》經典詠流傳:李叔同《送別》經典詠流傳: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經典詠流傳:劉楨《贈從弟》(其二)
  • 《經典詠流傳3》鳳凰傳奇再登臺,陳柯宇則演繹百家姓版的生僻字
    《經典詠流傳》從第一季開始,收視口碑都是雙豐收,這次帶三季也播出了四期,依舊是好評如潮,在這期節目中,鳳凰傳奇將再次為經典發唱,可以說他們已經是《經典詠流傳》的常客了,加上這次已經有四首歌曲了,不過記憶深刻的還是鳳凰傳奇的《將進酒》,當這首歌曲一唱出來後,就備受歡迎。
  • 《經典詠流傳》趙照呈現不一樣的李白
    本文轉自【央視網】;上周六晚,《經典詠流傳》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第九期。李玉剛驚豔重現「昭君出塞」 李治廷搖滾唱古詩獲贊「太震撼」演繹過不少古典人物的李玉剛,再次登上《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以一首《昭君出塞》重現兩千多年前的傳奇故事。值得一提的是,整首作品融合舞臺劇《昭君出塞》經典唱段和杜甫的《詠懷古蹟五首》(其三),在李玉剛一人分飾兩角的演繹下更加直抵人心。
  • 經典詠流傳歌曲:毛不易和李白,誰更孤獨?
    經典詠流傳歌曲:每天更新,免費關注!弘揚國學,傳遞正能量!讓經典永遠流傳下去。
  • 《經典詠流傳》:鳳凰傳奇合體傳唱《早發白帝城》
    《經典詠流傳》:鳳凰傳奇來了,唱詩仙的作品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李白《早發白帝城》。這一次,鳳凰傳奇又來了,我們跟著鳳凰傳奇的歌聲感受千年前詩仙眼中的景色。別人來舞臺,可能會說「小撒老師好」,鳳凰傳奇來之後會說「好久不見」,看來是經常來,都是老朋友了。
  • 「神仙」合唱"經典詠流傳"王珮瑜攜手廖昌永演繹三國情懷
    今晚八點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經典詠流傳》第三季將播出第四期。  王珮瑜廖昌永中西合璧唱響三國經典劉宇寧融合搖滾說唱震撼全場  王珮瑜和虛擬歌手洛天依曾在第一季節目中「破次元」合作,一曲《水調歌頭》驚豔眾人。如今再次來到《經典詠流傳》的舞臺,王珮瑜攜手廖昌永「跨界」唱響三國經典《南鄉子》,同樣動人心弦。
  • 「神仙」合唱「經典詠流傳」王珮瑜攜手廖昌永演繹三國情懷
    今晚八點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經典詠流傳》第三季將播出第四期。 王珮瑜廖昌永中西合璧唱響三國經典劉宇寧融合搖滾說唱震撼全場 王珮瑜和虛擬歌手洛天依曾在第一季節目中「破次元」合作,一曲《水調歌頭》驚豔眾人。如今再次來到《經典詠流傳》的舞臺,王珮瑜攜手廖昌永「跨界」唱響三國經典《南鄉子》,同樣動人心弦。
  • 經典詠流傳:《紫禁紅牆》
    》第一、二季合集(詩詞歌曲108首)經典詠流傳:王維《少年行》+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經典詠流傳:納蘭容若《長相思·山一程》經典詠流傳:鄭板橋《竹石》經典詠流傳:杜甫《絕句二首(其一)》經典詠流傳: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經典詠流傳:範仲淹《嶽陽樓記》
  • 經典詠流傳: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經典詠流傳:曹雪芹《枉凝眉》經典詠流傳:《聲律啟蒙》(朗誦視頻+全文完整版)經典詠流傳:蘇軾《定風波》經典詠流傳:馬致遠《天淨沙·秋思》經典詠流傳:余光中《鄉愁四韻》經典詠流傳:李白《將進酒》經典詠流傳:李叔同《送別》經典詠流傳: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經典詠流傳:劉楨《贈從弟》(其二)
  • 經典詠流傳:白居易《琵琶行》
    :余光中《鄉愁四韻》經典詠流傳:李白《將進酒》經典詠流傳:李叔同《送別》經典詠流傳: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經典詠流傳:劉楨《贈從弟》(其二)經典詠流傳:《木蘭辭》經典詠流傳:駱賓王《詠鵝》經典詠流傳:孟郊《遊子吟》經典詠流傳:敕勒歌經典詠流傳:孟浩然《春曉》
  • 經典誦讀:《將進酒》李白
    將進酒作者:李白誦讀:閃亮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前言】唐代李白沿用樂府古體寫的《將進酒》,影響最大。李白詠酒的詩篇極能表現他的個性,本詩為長安放還以後所作,思想內容更為深沉,藝術表現更為成熟。詩由黃河起興,感情發展也像黃河之水那樣奔騰激蕩,不易把握。而通篇都講飲酒,字面上詩人是在宣揚縱酒行樂,而且詩中用欣賞肯定的態度,用豪邁的氣勢來寫飲酒,把它寫得很壯美,也確實有某種消極作用,不過反映了詩人當時找不到對抗黑暗勢力的有效武器。
  • 趙照亮相央視《經典詠流傳》演繹李白《把酒問月》
    7月18日,央視大型文化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第三季第九期正式上線。民謠歌手趙照再次來到經典舞臺,演繹詩仙李白詩作《把酒問月》,用一把吉他將李白不為人知的溫柔與對時光流逝的感懷娓娓道來。作為《經典詠流傳》的老朋友,趙照最早用一首《聲律啟蒙》讓大家感受到漢語獨有的音律之美;隨後與齊豫老師共同演繹《鄉愁》,趙照用一年多時間與余光中先生家人聯繫,用誠意獲得了歌曲的授權;另一首被大家喜愛的《雨巷》,則有他在雨天撐傘一遍遍走過北京胡同的體悟。
  • 這一曲《將進酒》,唱得盪氣迴腸!
    ▌本文來源:CCTV《經典詠流傳》今年春節,央視綜合頻道推出創新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持續刷屏,
  • 阿來、趙照探秘郎酒莊園尋靈感,為經典詠流傳舞臺傳唱李白經典
    「今天這個歌是我聽到的最溫柔的李白。」7月18日,在《青花郎·經典詠流傳》第九期的舞臺上,著名音樂人趙照一首《把酒問月》,唱出詩仙李白不為人知的溫柔一面,驚豔眾人。鑑賞官廖昌永聽罷不禁感慨,「最溫柔的李白」。
  • 經典詠流傳趙照傳唱李白詩酒經典之作:曾深入郎酒莊園尋找靈感
    7月18日,在《青花郎·經典詠流傳》第九期的舞臺上,著名音樂人趙照以一首《把酒問月》,唱出詩仙李白不為人知的溫柔一面,驚豔眾人。為了將這首經典名篇改編成歌曲,趙照和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阿來此前專門前往四川省古藺縣二郎鎮郎酒莊園採風,在仁和洞對酒當歌,在青雲閣把酒臨風,終將好詩醞釀成好歌,在《青花郎·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譜就經典,讓人沉醉。2019年12月20日,為了這首經典名篇的改編,趙照特意來到郎酒莊園採風尋找靈感,並邀請著名作家阿來同行。
  • 經典詠流傳:李白《靜夜思》
    在張若虛安靜地轉身離開之後,秀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的李白來了,年輕的李白也來到揚州,與張若虛的春月相對,用極精短的、用短短的五言四句,寫下一輪秋月,竟然能與張若虛的春月相對,競相爭輝,成為千古傳頌的永恆經典。我們今天就來賞讀一下這首無與倫比的經典小詩——李白的《靜夜思》,詩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 趙照攜《把酒問月》亮相央視《經典詠流傳》,解讀最溫柔的李白
    7月18日,央視大型文化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第三季第九期正式上線。民謠歌手趙照再次來到經典舞臺,演繹詩仙李白詩作《把酒問月》,用一把吉他將李白不為人知的溫柔與對時光流逝的感懷娓娓道來。作為《經典詠流傳》的老朋友,趙照最早用一首
  • 央視又出精品,《經典詠流傳》的海報文案值得收藏
    作者 | 黃毅來源 | 公關界007(ID:PRCN007)流行的不一定會成為經典,但經典的一定要流行
  • 李白最經典的歌行體《將進酒》,你還記得哪句?
    歌行體在盛唐時期發展至最高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詩人都創作有大量的歌行體。如李白的《將進酒》、《蜀道難》等;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等。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李白著名的《將進酒》這一歌行體詩歌。將進酒唐代·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 《經典詠流傳》:趙照演唱的《把酒問月》,可謂是治癒系的民謠
    我們曾設想,蘇軾寫這首詞的時候,應該是參照了李白的這首《把酒問月》,兩首作品都有異曲同工之妙。無獨有偶,在《經典詠流傳》第九期的舞臺上,民謠歌手趙照演唱了一曲李白的《把酒問月》,他手彈吉他,輕緩地唱出那個溫柔且略帶傷感的李白。今天,不妨跟隨趙照的歌聲,探尋李白、月亮和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