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與電影,從創作者的角度都需要進行「書寫」,筆觸之下的觀點或態度避免不了天然的立場。
近幾年受「性別政治」風暴影響,女作家與女導演成為了被熱議的一類群體,創作者的性別觀念成為了一種被泛濫解讀的視角,但勢必女性創作與女性主義意識下的創作有著本質的區別。
性別同時也需要釐清界定,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的認定會影響我們判斷藝術創作文本本身。從創作者的性別觀去看待他們的「性別自覺」,她們有主動或被動地接受與拒絕,我們是否真的需要用(生理)性別來分類創作者?逐漸建立話語權的部分女性創作者意義何在?作家與導演在進行創作過程中有哪些共性和個性?如果要平視「性別」的意義,是否作為旁觀者,更能看清它的價值所在?
2020山一國際女性電影展論壇單元「性別的檢視——當代女性創作者的主動與被動」聯合單讀,特別邀請《單讀》主編吳琦一同討論創作者的性別立場。
出席嘉賓張莉教授,著有《中國現代女性寫作的發生》,從歷史的角度梳理出中國女性寫作的脈絡,為當代青年作家群體提供了可發展的範本與多維度的解構;影評人蘇七七,從影評人與策展人的角度「觀看」電影創作,為當代中國青年女導演創作群體的影像提供出客觀的視角與評論;譯者於是,在從事大量西方文學的翻譯工作中,提供西方文學範圍下女性作家或女性主義文學的影響與異見。
嘉賓介紹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 張莉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中國現代女性寫作的發生》《姐妹鏡像》《持微火者》,主編《2019中國女性文學作品選》《2019中國短篇小說二十家》等。
影評人/策展人· 蘇七七
電影學博士,影評人,策展人。出版電影評論集《聲色現場》、《第一感》、《雨中百合般的愛情》、《幻境中相逢》、《光與真的旅途》等,主編《時鐘突然撥快——生於70年代》。杭州平行影像周策展人,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IDF)展映單元總監,曾任華語電影傳媒獎評委、中國獨立影像展(CIFF)獨立影評人獎評委、FIRST青年電影節場刊評委、北京迷影精神賞評委,策劃及主持大量電影放映活動。
譯者 / 作者 · 於是
著有《查無此人》《慌城孤讀》等小說和散文。譯有《雲遊》《證言》《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時間之間》等數十本文學作品。
《單讀》主編 · 吳琦
代入「旁觀者」之眼,以一種更為客觀的立場對創作以及性別身份進行檢視,也許可以引發更為更為多元的創作視角方向,以及更為廣闊的話語場域。
三位嘉賓將會就親臨創作者的視角,於12月30日下午15點,展開有關分享文學與電影領域創作者的性別觀念的討論,以及背後與我們一同檢視它的意義。
「性別的檢視——當代女性創作者的主動與被動」
活動流程介紹論壇主題及出席嘉賓嘉賓交流分享Q & A 環節,媒體與觀眾提問
活動時間2020.12.3015:00-17:00
活動地點
單向空間·大悅城店北京市朝陽區朝陽北路101號朝陽大悅城5F-42
報名方式
*進店請配合掃碼登記並測量體溫
活動全程請佩戴口罩
審稿 Filmdept.
撰文 Filmdept.|排版 Keni
版權說明: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歸山一國際女性電影展所有,感謝喜歡的朋友轉發,轉發時請註明出處。用於商業用途時,請務必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