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島和長崎的核爆,對於日本的投降,到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2020-12-23 騰訊網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將核武器作為對日本拒絕投降的回應,分別投擲在了廣島和長崎。一般會認為,兩次核爆促使了日本的投降,但是在戰後,很多人認為原子彈並沒有起到決定性作用,甚至有人認為,原子彈只是枉殺無辜。今天就回顧這段歷史,看看原子彈到底有多大的作用?而那些死於核爆的日本人,又是否真的無辜?

一.曼哈頓工程

眾所周知,德國在二戰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物理學研究國家,擁有大量的物理學科學家。但在希特勒上臺後,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一批科學家逃亡到了美國,因為此時德國已不再是他們研究的聖地,而是一個魔窟。

希特勒對於被「猶太人壟斷的這門學科」深恨至極,對於猶太人的抓捕也時常進行。愛因斯坦他們沒有任何辦法,只能逃離這裡,前往美國安家落戶。

但是在包括利奧·希拉德等人的思考裡,德國在希特勒這個狂人的領導下很可能開始了對核武器的研究。利奧為首的科學家對此極其擔憂,於是他起草了一份遞交給美國總統羅斯福的信件,並聯繫了愛因斯坦籤署了這封信件,這封信件在1939年8月2日呈交給了羅斯福,隨後歐洲的風雲變幻。

這促使了羅斯福成立了鈾顧問委員會,該委員就是後來美國曼哈頓計劃的起點,美國國防部科研委員會下屬的S-1執行委員會的前身。

此後的時間裡,美國在核武器理論研究上取得了許多突破,但在1941年12月7日美國就遭到了來自日本的襲擊,珍珠港內一片火海,兩千多名美國士兵戰死,史稱珍珠港事件。

此事件拉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也促使了羅斯福總統加快了核武器研究的進度,以期搶在軸心國之前製造出核武器。

1942年8月13日,美軍的曼哈頓計劃正式命名,由陸軍中將萊斯利·理察·格羅夫斯負責,最早叫「曼哈頓工程區」( Manhattan Engineer District)。就此曼哈頓計劃正式啟動,這標誌著美國核武器研究步入正式階段。一切的目標都在於,搶在軸心國之前,研發出核武器。

該計劃的隱蔽性非常良好,並且做到了對德國情報機關的完全隱身。1942年至1945年初,曼哈頓計劃取得了大量進展。依託這些為基礎,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美國方面完成了三枚原子彈,分別是內爆式實驗彈「三位一體」,槍式結構,以鈾235為材料的「小男孩」原子彈,和以鈽為材料的內爆式結構的「胖子」。

最先被引爆的就是「三位一體」,1945年7月16日5點30分,實驗彈「三位一體」在託立尼提沙漠引爆。「三位一體」爆炸後形成的蘑菇雲高達12100米,其爆炸威力相當於21000噸的黃色炸藥的威力,爆炸在沙漠造成了一個三米深,直徑有340米的輻射玻璃結晶小山。

這是因為高溫把沙子裡的矽質晶體融化後凝固為玻璃狀結晶物。本次爆炸,甚至可以讓在基地裡的人都感覺到自己「好像在烤爐旁」一樣。簡而言之,「三位一體」的爆炸十分成功。

二.核爆天譴

核爆十天後,同盟國發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否則就將遭受到毀滅性打擊,但遭到日本拒絕。美國遂決定,使用核武器對日本進行打擊,以確保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為此,美國軍方開始對日本諸多城市進行篩選,以便選出一個適合空襲的地方。

通常在制定空襲目標時,要根據人口,規模,軍事,經濟等四個方面進行考慮。如果從這一點,廣島和長崎實際上都不是很符合。在最初的四個城市中,有兩個AA級目標,所謂AA,意思是首要目標,另有兩個A級備選目標,橫濱和小倉。

這些位置有共同的特點,軍事,工業潛力高,比如京都是日本戰爭後期的軍事生產中心。對於軍隊而言,那當然是所選擇的地方越重要,人口越多,打擊效果越好,對敵人更為震撼。

但這畢竟是人類第一次投入核武器,必須考慮更多。還必須額外考慮,綜合文物保護和戰後管理等因素,所以京都這座千年古都,被劃掉,換成了長崎。最終,廣島和長崎,就成為了最後的轟炸目標。

最先遭到打擊的就是廣島。8月6日,美國一架B29轟炸機起飛,目標正是廣島。和日本而在此後半個世紀裡吹噓的「和平之城」不同,當時的日本是一座魔鬼之城。它不僅有日本本土防衛軍第二總軍司令部,更是日本陸軍重要集結地。

在廣島西面的宇品港,一批又一批的日本軍隊,在後世日本宣傳的所謂那些「愛好和平,反對戰爭」的廣島平民夾道歡送下,登上運兵船,四處徵戰。這座所謂的和平之城,其實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魔鬼之城。

懲罰就在日本時間1945年8月6日降臨在這座魔鬼之城,編號為44-86292的B29轟炸機於8點14分,將視準儀對準了廣島,並啟動了自動投彈裝置,一分鐘後,「小男孩」被投下,飛機立刻做了一個155°的大轉彎離開。45秒後,原子彈在離地六百米空中爆炸,廣島化為沸騰的火海。

三日後,因日本方面毫無反應,美國決心復刻他們在廣島的行動,使用第二枚原子彈「胖子」。原定轟炸小倉市,但是因為當時機組連續三次都沒能確認目標,同時飛機本身油料不足,且預計將遭到日軍戰鬥機攔截,故而作罷。

B29轟炸機轉飛長崎後,將核武器丟向了這座罪惡之城,因為這裡也是日本的一座重要的軍工城市,日本的三菱重工長崎造船廠就在這裡。10點58分,胖子脫離機體,將長崎也變成了一個核火地獄。

兩次轟炸對日本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廣島直接死於核爆者有大約7萬人,年底內死於輻射者約在10萬上下。長崎死傷八萬人左右,死於輻射者則有約12萬人左右。

後續死者則難以確認,因為還有更多的人在日後,瀘西縣死於癌症或是其他併發症。據日本所稱僅廣島就有約20萬人在戰後死去,長崎則有14萬人左右。

三.對日本的影響

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下村脩也是長崎核爆的「受害者」,他在諾貝爾頒獎典禮上如此說道:「即便為了加速結束戰爭而向廣島投放原子彈可以算正當的理由,三天後將炸彈投向長崎,就明顯是在試驗新武器了,這種做法是沒有正當性的。」本人認為,這是日本人的一派胡言,全無實際根據的。

在這裡我們要確認為一個問題,核武器到底有沒有必要用在日本身上?本人認為,完全有必要使用。首先來說,日本當時已經制定了代號為「決號作戰」的本土防衛計劃。該計劃旨在集中日本本土軍力,與盟軍決一死戰。

截至到1945年投降前夕,日本本土已經集中了正規軍713萬人,國民義勇隊3000萬以上。事實上我們完全可以認為,日本當時每一個國民都是敵人,他們將對登島的盟國軍隊進行打擊。

當時的日本,寄望於通過本土慘烈的防衛作戰,給予盟軍以劇烈傷亡,以換取一個相對體面的結果。畢竟儘管他們連續輸掉了塞班島,硫磺島、衝繩島等戰役,但是他們自認對美軍造成的傷亡很大。

如果堅持下去,是可以讓盟軍對他們讓步的。美軍也同樣對此感到憂心忡忡,但美軍的反應並非對日本妥協,而是選擇讓日本人品味科技革命最新的成果——原子彈。

而核爆對於日本的打擊,則顯得更為劇烈。當時日本陸軍元帥,本土防衛軍第二總軍司令畑俊六就在廣島。此人運氣極好,當時外出巡查,在遠離爆點的火車站,所以躲過了核武的爆炸,但也被衝擊波打了一個七葷八素。

待到硝煙過去,畑俊六看到的是一個地獄一般的景象——偌大一個廣島市,如今已成廢墟。這對他刺激頗大,這個雙手沾滿鮮血的劊子手,一下子就服了軟,和海軍軍令部總長永野修身,海軍大臣米內光政等人站到了一起,主張投降。

但是日本軍國主義者,如第一總軍司令杉山元,陸軍大臣荒木貞夫等人則表示將繼續戰鬥到底。他們認為,美國只有一顆原子彈,用完了就沒有了,無非就是威懾性的。甚至於,他們為了掩蓋遭到核武打擊,不惜對國內撒謊,宣傳說廣島是遭到了隕石的撞擊。

我們可以確認,日本軍國主義者根本沒有在乎自己的國民,不是嗎?他們只打算狂熱的戰鬥到底。而那些被稱為受害者,和飽受核武威脅的日本平民?還在積極備戰呢。直到長崎又一次被原子彈轟炸,瘋狂的日本軍國主義者才低下了他們的頭,選擇了投降。

事實上,原子彈對於日本的破壞,確實不小。但如果說戰爭就是原子彈結束的。也不盡然,畢竟相比於用了就沒的原子彈,柯蒂斯·李梅將軍的燃燒彈攻勢對日本的威脅更大。

在原子彈使用之前,日本高層就已經有相當多的人主張投降,即便沒有原子彈,盟軍的轟炸也將壓垮日本的神經。只不過原子彈成了壓垮日本人內心的,那最後一根稻草。

事實上,正是原子彈挽救了日本人,不然盟軍真的實施進攻的話,確實盟軍固然要損失慘重,但是日本又能好到哪去呢?或許日本就將成為一個過去式,消失在地球上。

從這個意義上講,原子彈所造成的傷亡,恰恰避免了日本有更多人死去。而且也正是原子彈,徹底摧毀了日本的抵抗決心,不得不低下他們罪惡的頭顱。

相關焦點

  • 二戰時,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了原子彈,現在廣島和長崎仍然有人...
    7月26日,美國、英國和中國三國發表「波茨坦宣言」,敦促日本迅速無條件投降,但日本政府置之不理。為迫使日本迅速投降,1945年8月6日8時15分,美軍一架B-29轟炸機飛臨日本廣島市區上空,投下一顆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
  • 美國曾給了日本三次機會讓長崎避免被核爆,為何日本沒有珍惜?
    在聊起核武器這個話題的時候,是絕對離不開廣島和長崎這兩個城市的。因為這兩座城市是人類目前唯二被核彈"實戰"過的城市。但少有人知的是,廣島在被核平以後,美國至少給了日本政府三次機會,讓其避免長崎再次被挨核的命運。
  • 原子彈核爆廣島長崎:日本認為這是無辜屠殺,美國為何認為是拯救
    1945年8月6日,美軍在廣島投入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用於戰爭的原子彈,沒有經歷過原子彈爆炸的人會認為,這就是一顆名叫」小胖子「的炸彈,但對於生活在廣島經歷了核爆的人而言,這是打開地獄的鑰匙。二戰期間,中國成為人間的地獄,在中國土地上的13那邊抗戰,日本對中國發動了罄竹難書的罪行,傷亡人數達3500多萬,直接和間接財產損失共達620多億美元,中國非正常死亡累積人數至少達2.8億,經濟損失50萬億美元。日本在戰場上的瘋狂讓美國坐立不安了,尤其是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美國表示不會再袖手旁觀,杜魯門說:我們要採取行動。
  • 看看如今的廣島和長崎長啥樣?
    而1945年在日本廣島和長崎上空升起的兩朵巨大的核爆蘑菇雲,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將核武器這種具有駭人威力的武器,應用於真實的戰場之上,而二戰末期遲遲不願意投降,甚至不惜為此提出「玉碎計劃」的日本,就成為了美國原子彈下的首個試驗品。
  • 廣島應該有怎樣的核爆記憶?
    不可否認,原子彈的毀滅作用是巨大的。對於當時是否有必要使用原子彈,戰後一直存在著爭議,尤其在日本國內,否認使用原子彈必要性的呼聲尤為高。雖然不同的立場和角度,會對這個問題產生不同的認識,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日本政府在廣島、長崎遭受過核爆一事上一貫表現高調,意在藉此強調日本是二戰受害者,淡化其戰爭發動者和侵略者身份。
  • 核武器的真實威力到底有多大?廣島、長崎的原子彈威力只算入門級
    核武器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呢?自從1945年美國在墨西哥州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以來,全球已經引爆了2475枚核彈,然而其中85%都來自兩個國家,美國和前蘇聯。在數千起爆炸中只有兩枚原子彈被用在了戰場上,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投向廣島和長崎的兩枚原子彈,但是與現代武器相比,這些炸彈威力算是很小的,投入廣島的原子彈相當於15000噸TNT的爆炸威力,落在長崎的原子彈相當於21000噸TNT的爆炸威力。那麼核武器究竟有多大的威力呢?答案是令人恐懼的。
  • 美國為什麼選擇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放原子彈?天意如此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二戰結束。對於這場戰爭的結束,我們其實並沒有太多的喜悅,相反的多了一些思考,數以萬計的民眾成為戰爭的犧牲品,古城古都被毀,珍貴文物建築被毀,這是我們記憶的傷痛,也是歷史的傷痛。
  • 老照片還原長崎核爆現場,天空升起第二輪太陽,大半城區直接蒸發
    作為曠日持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最後一聲巨響,由美軍投擲的一顆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於當地時間1945年8月9日上午11時02分,在日本位於九州島西端的軍工重鎮——長崎市上空距地580米的高度上被引爆。而就在「胖子」核爆長崎的三天之前,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了人類戰爭史上第一枚實戰核武器——「小男孩」。
  • 同是核彈爆炸,為何廣島長崎很快能住人,車諾比至今無人敢進
    核武器威力巨大,是很多軍事強國引以為傲的有力保障,從它誕生之日起,很多人對於核武器都是談核色變,它成了人們一直想要銷毀的武器之一。核武器破壞力極強,不僅爆炸時威力巨大,其擴散速度也很快,稍一動用就會讓周邊很大範圍受到影響,其後續還會產生輻射等影響,可以說是後患無窮。
  • 日本人不怕核輻射?廣島長崎「吃」了兩枚原子彈,現在就住人了?
    二戰時,日本人就像脫韁的野馬,手中拿起的屠刀怎麼都放不下。最後還是美國人往日本扔了兩顆原子彈,日本這才算屈服,舉雙手,豎白旗,向全世界宣布投降了。很多人說經過這次教訓,日本「學乖」了,同時全世界也看到了原子彈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 核武器在二戰裡的首次實戰,為何美軍最後把核爆目標定為了廣島?
    最後美軍選來選去,綜合了多種理由之後,就把廣島、小倉作為了首要打擊目標,長崎和新瀉作為次選目標,而廣島更是首個攻擊目標。至於為什麼廣島會名列其中,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因為這個城市實在是太獨特了。不同於現在日本人把廣島包裝成"受害者"的形象,或是將其點綴為"和平之城"。
  • 為敦促日本投降,美國向廣島長崎丟下2顆原子彈,為何沒有選擇東京?
    為敦促日本投降,美國向廣島長崎丟下2顆原子彈,為何沒有選擇東京?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時候,美國在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分別是日本的廣島和長崎,造成了數十萬的人無辜傷亡以及非常大的損失。那麼有些人就問了,為什麼美國會在這兩個地方投放原子彈在東京投放呢?
  • 評論:日本無權為廣島要一個道歉
    那位記者問:「關於美國總統歐巴馬訪問日本核爆地廣島,中國政府是否收到了美國政府的有關說明?」陸慷就答了一句話:「你是覺得美國政府應當給中國政府來一個說明嗎?」對於美國乃至各國政要訪問廣島,陸慷已經兩次介紹過中方的原則立場。一次是4月11日,一次是5月11日,兩次的措辭非常接近。
  • 核爆輻射那麼高,所在之地不適合居住,為何現在長崎廣島住滿人?
    核武器是目前人類歷史發展中所擁有的最強大的武器,它們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首次研發的,後來為了迫使日本儘快投降,美國將原子彈投向日本,一下子讓日本遭受巨大的打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後期,只有日本作為法西斯國家仍在垂死掙扎。
  • 不服廣島核爆「黑雨」案判決 日本中央地方政府聯合上訴
    新華社東京8月12日電(記者姜俏梅)日本政府與廣島縣、廣島市政府12日以「科學依據不夠充分」為由,就廣島地方法院日前對廣島核爆「黑雨」訴訟案作出的判決向高等法院提起上訴。
  • 原子彈爆炸後百年內都不能住人,為什麼廣島和長崎居民卻敢住?
    美國面對頑固的日本都有點無可奈何了,最後只能是使出原子彈逼迫日本。最終兩顆原子彈分別落在了日本的廣島和長崎。這一炸,日本終於投降了,再也不敢與世界為敵。那麼原子彈威力到底有多大呢? 從科學方面來講,原子彈的殺傷力是一堆冰冷的數字,不是很讓人能體會。關於原子彈的恐怖,遭受過原子彈傷害的日本人最有資格說。有一個倖存者在採訪中透露了當時的一些經歷,她說她距離爆炸地點有數公裡,但是爆炸波依然能夠把她拋出去很遠。她還因此昏厥了好幾個小時,醒來以後看到的整個世界都不再是從前的模樣。
  • 廣島長崎被毀後,如果日本繼續頑抗美國是否會繼續使用原子彈?
    由於之前美軍飛機已經多次飛臨過廣島上空,扔下的都是勸降傳單而非炸彈,因此,對於此次美機的「再度光臨」,廣島市民並沒有驚慌失措躲進防空洞,他們紛紛抬頭仰望美機,有的人還向美機大聲歡呼。此時,他們絕對沒有想到,災難即將降臨到他們的頭上。
  • 廣島原子彈設計者,60年後參觀廣島,說了一番話令日本人很憤怒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軍分別在廣島、長崎投下了一顆原子彈。我們歷史教科書中是這樣評價兩顆原子彈投擲的,它們大大加速日本投降的步伐,在二戰歷史上佔據著重要地位。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廣島原子彈背後的故事。
  • 當年美國為何沒把原子彈丟在東京,而選擇了廣島長崎
    二戰進入尾聲的階段,日軍在全球各地的戰場節節敗退,卻執意拒絕投降,甚至揚言所謂「一億玉碎」的瘋狂計劃,為迫使日本儘快投降,也為了試一試原子彈的威力,美國決定在日本本土丟下原子彈這種此前人類從未使用過的新武器。
  • 廣島核爆75周年,蘑菇雲下的人間慘劇
    圖中男子在廣島的一家醫院,他受到了輻射。他的右臂燒傷,接受了將臀部皮膚移植到手臂的手術。1945年9月,從一個警察局看向廣島市中心的景象。一棟報社大樓、一家商場及一間銀行被摧毀。10月17日,似島附近的廣島灣,被遺棄的日本海軍潛艇。轟炸第二天,長崎核爆點以南,一匹死馬和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