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製作:孫金行 鄒蘭斯
一提到梁博,人們想到的就是《中國好聲音》冠軍,這個標籤已經跟隨他多年,但他並不在乎在觀眾眼裡,自己是什麼樣的。
因為在他的世界裡,只有音樂。
2012年獲得《中國好聲音》冠軍後,不喜歡擺在眼前的路,留給觀眾一個背影,梁博從螢屏消失了。
中國好聲音時期的梁博 圖源網絡
他去哪兒了?
有人說梁博跑去美國進修學習。這個帶著傳奇色彩的故事符合大眾審美,卻有失真實,其實他不過是出國做新專輯,因為一點意外多在國外逗留了一段時間。
在梁博眼中,工作中所有和音樂有關的事情都等同於深造,而一個歌手最好的「深造」就是演出,去和好的樂手一起做專輯。
梁博沒有走選秀歌手的慣常路線——趁熱打鐵接商演、開演唱會,賺更多錢,他完全不受任何外界誘惑,開闢了一條自己的路:有作品突然出現,沒作品長期不營業。
在見到梁博之前,我腦海裡一直有個疑問,真正專注音樂的人,應該是什麼樣的?
在人群中看了很久,很難辨識出誰是那個舞臺上洋洋灑灑的梁博。
然而,當親眼見到梁博的那一刻,才發現他沒有任何架子,像個非常有禮貌的鄰家男孩,他言語中時不時透露出來的,全是那份對音樂的熱愛和赤誠。
《我是唱作人》中的梁博
採訪的前一天,梁博剛從崑山飛回北京,他錄完了《我是唱作人》的總決賽,談起感受,梁博說,「總決賽現場給大家留下的印象積極又深刻,所有人在那一刻都很感動。」
那種感動,是因為音樂。梁博說,《我是唱作人》所堅持的原創精神,對於一個歌手來說,難能可貴。
對梁博的採訪,一直心有餘悸。
在《我是唱作人》上半季節目裡,梁博和其它唱作人尬聊的情景歷歷在目。《我是唱作人》的總導演車澈曾在節目裡對梁博說,「我們節目組大概有兩三個人覺得你不難聊,但節目組有一百多人。」
梁博出了名的尬聊,讓人不寒而慄。於是對於梁博的採訪,我一直在降低要求,「只要不尬聊,就算成功」。
出乎意料的是,採訪中只要跟梁博聊到音樂、創作有關的話題,他就能侃侃而談。梁博說自己是一個很懶的人,不喜歡的事不做,但是自己喜歡的事情,如果每天不去做的話就會很難受。
梁博到底有多愛音樂?
他自己如此形容:「愛音樂就像你愛一個人,很長情,沒有一秒鐘想過要放棄,每時每刻都想跟它在一起。」
與音樂結緣,還得從梁博五年級學吉他開始。剛接觸到吉他這個樂器,梁博就愛上了它,一發不可收拾。一開始,梁博的父母覺得這是業餘愛好,反而狀態更放鬆一些。當梁博真正選擇把音樂作為職業時,父母也有過迷茫。
「靠這個吃飯能行嗎?」梁博說,父母也曾有過質疑。
而如今,在梁博的堅持下,在天賦和努力的加持下,他走到了今天。
梁博回憶,「家人的支持非常重要,如果父母不支持我,可能現在呈現音樂的方式,或者人生的路會截然不同。正是因為家人的陪伴,讓我在音樂道路上一直充滿力量。」
不少人都羨慕,在鎂光燈下梁博所取得的成就,但在他看來,那些成績都不足掛齒。唯有家人的陪伴,才能獲得內心深處的平靜。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都需要音樂,只是它演化為不同的展示形態,人們很難察覺出來。電影、電視有可能因為沒有背景音樂變得不好看了,喝咖啡時沒有音樂你會覺得咖啡廳沒那麼好了,音樂就像水一樣,悄悄深入我們的生命和生活。
對於現在中國音樂市場的現狀,梁博說:「我非常堅信未來會變好。」
在他看來,如今的音樂市場並不是蕭條,只是現在還是個「孩子」。「孩子」終究會長大成人,前景、發展都是這個「孩子」的未來憧憬。
《我是唱作人》在錄製時,上臺表演前是真人秀的部分,梁博不太習慣。他更理想的狀態是自己待在休息室,穩定情緒。
走上舞臺前,梁博戴好耳機、耳返,調好吉他,問樂隊中每個人的狀態,從耳機裡聽到大家的回答後,他知道一切都已經準備好,然後習慣性地讓自己沉浸在緊張情緒中,不說話。
直到音樂響起的那一刻,瞬間放鬆下來,帶著觀眾,走進梁博的世界。
音樂幾乎是梁博世界裡的全部,他對旅行不感興趣,日常沒什麼消遣,做音樂就是一件讓他快樂的事情,是他的休閒生活,是他的表達方式,是他的一生追求。
梁博是一個對音樂非常堅持的人,正如他的那首歌《你會成為你想的那個人》裡的歌詞,「你一定會成為你想的那個人,擁有一個不會感到寂寞的身份。」
梁博說,「這首歌是將自己坦誠剖析之後,對自己的正視」。
也許,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一直堅持做自己想要去做的音樂,一直堅持自己的風格,外界的一切對於他來說,都不重要。
他不擅聊天
卻把所有的熱情
放進了音樂
來源:光明日報全媒體總編室
視頻:孫金行 鄒蘭斯
圖片:網絡
責編:王子墨
編輯:邢妍妍 王遠方 宗小寧 吳亞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