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女生拍性別認同故事電影 您還在忙著給孩子搶學區房呢?

2021-01-10 暗夜德古拉

今兒眼睛被大大地跌了一下,我不戴眼鏡的,就大跌眼睛好了。人大附中高中女生和班上的同學一起自費拍了部電影,有70分鐘那麼長,故事還是很有社會深度的性別認同話題,關鍵是人孩子還自己聯繫,愣是把這電影放出去了,這個有想法的孩子還立志要當女導演,馬上就要去好萊塢旁邊的大學念戲劇了。

除了獻上膝蓋,寫上一個大寫的服字,真是不知道該怎麼表達那如滔滔江水般的景仰之情了。

高中生有多大?高三的話,最大也就18、9吧,小一點也就17、8吧。人都獨立拍電影了,從導演、劇本、統籌、劃一直到劇務,偶爾兼職拍攝,真真地是一個十全十美的全能型選手啊,更重要的是,這個題材不是我們認為的二次元或是滿大街看到的校園青春劇,而是很有深度的社會邊緣問題探索,性別認同。

啥叫性別認同?看不懂,簡單說吧,就是一男人吧,有著男人的一切零件兒,偏偏認為自己不是男人,內心裡想要做個妖嬈萬分的女人,或者女人吧,比如那個安吉莉娜朱莉和布拉德皮特的大女兒希洛,明明是女兒身,卻認為自己是個男人,一直男裝打扮,這樣心裡才覺得爽。

高中女生,小導演拍的片子的主題就是這個,演員恰好是她一個已經跟父親承認出櫃的男同學,膽子很大,很有想法,是不是?有想法的人多了去了,關鍵是人這孩子把想法變成了現實,硬生生就把片子拍出來了,還東奔西跑地把這類邊緣題材的片子給放出來了,這是多麼強的行動力哦。

這樣的孩子以後要沒有大出息,你跟我都是不信的哦。

在AI和人工智慧熱熱鬧鬧,逐漸要取代一批批體力勞動者、小白領、中產的今天,這樣的孩子讓我們看到了希望,有想法、有深刻的洞察力、能玩會玩、還特靠譜,能操持著一大幫子人朝一個目標上努力,這才是未來的希望之星,才是不會被機器取代的人。

機器是能寫稿,寫詩,問題這樣直指人心的探討人對自我的認同的電影故事,機器能拍的出來嗎?要說弄個爆炸、追車、毀滅的動作電影還真有可能是機器的強項,這樣洞察人心的故事,怕是只有人能理解和寫出來的。

這跟學區房有啥關係?

唉,有時候真覺得跟腦子轉得慢的人沒法說話。學區房瞄著哪裡去的,重點小學(普及下,初中、高中要靠考試成績或者隨機派位,只有小學是就近入學),重點小學哪裡強?跟培養挖掘機一樣嘛,機械式的嘛,學習抓的緊,成績好,成績好就是說考試厲害唄,咱郭嘉的考試你又不是沒考過,總有規律可循,要不那些提分班考什麼吃飯?

然後呢?搶學區房上重點小學不好嗎?現在是好,二十年以後孩子大了,還是跟現在一樣,靠985和211的學位,做個寫匯報、ppt的工作生活嗎?恐怕不是了吧,這樣的工作早有機器人來幹了,還用得著你家娃上嗎?

那?!對,上重點小學沒錯,錯的是在強大的機械式灌輸教學模式下,你家娃的創造性和天分會一點一點地離他而去,最終他真的是跟周圍的人一樣了,成為了沒有個性的優等生,沒有個性,不會玩,也沒法帶動別人一起玩,那自然就被機器取代嘛。

現在就開始徹底拋棄你吃了二三十年的米一樣多的社會經驗,想想怎麼做一個有趣的人,再培養一個有趣的孩子吧,保你二十年後不吃虧。

你看到這裡了啊,恭喜你,以上都是我的胡言亂語,二十年後我也不知道咋樣,只是我現在在努力碼字,想做一個讓你看著覺得有點意思的人,你覺得我是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者本人聲明:該文章獨家發布於百家號平臺,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免費觀影|《學區房72小時》:一切為了孩子!
    直面父母的愛,直面學區房的痛直面信譽道德和利益至上的衝突6月28日相約維斯影城(眉山店)搶票方式詳見文末~去年,印度高分電影《起跑線》刷屏國內!關於這部電影,網友的評價是:「已經不想再問為什麼我們拍不出來這樣的片子了!」
  • 電影《學區房72小時》:一切都是為了孩子,聚焦社會教育熱點話題
    導語:在暑期檔上映的榜單中,一部毫不起眼的國產電影將目光敏銳地放在購買學區房這個現實主義題材上,形象地描繪出中國式家長的焦慮和擔憂,並反思國內學區房存在的諸多問題。這部電影的片名叫做《學區房72小時》,用發生在身邊的真實臨場感,通過豐富的鏡頭特寫,成為深刻反映社會民生和國民教育問題的國產優質電影。
  • 想通過買學區房在上海進大學名校,想多了
    中考新政策搖號入學實施一來,直接助推名校周邊學區房的價格飛漲!學區房背後的邏輯無非就是用機會金錢為孩子博取一個可能進好學校的機會,以求一個可能的好未來。有房產中介說全市比較好的學區房基本都已經清光了,又間接助推了家長們的這種焦慮。學區房背後的邏輯無非就是為孩子博取一個好學校好未來。下面我們看看這篇文章的觀點。
  • 《學區房72小時》-讓電影回歸電影
    接下來,我想圍繞《學區房72小時》的電影本體,聊一聊這部影片是如何運用電影的語言來講述故事的。會有少量劇透,請慎讀。1 敘事毛豆的出場乾淨利落地交代了故事的前史,傅重急需一套讓女兒贏在起跑線上的學區房。當毛豆站在那個老舊的弄堂口對著傅重吶喊「華明裡83弄在向你招手」的那一刻,影片的片名才千呼萬喚始出來,而時鐘的滴答聲與那緊湊密集的鼓點再一次悄然而至。
  • 【福利觀影】《學區房72小時》, 一切為了孩子!
    由青年導演陳曉鳴自編自導,知名導演劉鎮偉監製,馮郇擔任製片人的聚焦育兒熱點話題的電影《學區房72小時》將於6月28日全國公映。片方發布終極預告和海報。預告中「房事」危急,刻不容緩,為了「通行證」,男主傅重瞞著妻子賣房中途加價變更交易人,牛阿姨交完定金手握合同卻購而不得,女企業家媽媽現金加價手續不足,「搶房」風波一觸即發。傅重能否成功買房拿到「入學通行證」,時刻牽動著觀眾的心。
  • 電影《學區房72小時》6月28日按揭上映
    《學區房72小時》宣布定檔6月28日全國上映,片方發布定檔海報及15s先導預告,馮郇敢於嘗試這樣一部現實主義電影,描繪中式教育之痛,展現擇校難於上青天的困惑和無奈,將現代人的無奈描寫得淋漓盡致。「以房育人」前途未知 「窘父」演繹現代黑色寓言 電影《學區房72小時》中,主人公傅重(管軒飾)愛女心切,求購學區房無所不用其極,導致因「房」生亂,在賣與買,收與不收
  • 免費看電影——《學區房的72小時》
    本周日更新的公益電影是《學區房的72小時》 ,各位影迷朋友請帶上您的有效證件可直接在影院前臺領票。
  • 塞巴斯蒂安·利夫施茲:一個孩子的跨性別認同
    通常我們認為跨性別認同是與青春期聯繫起來的,但班比的講述讓我意識到,它完全有可能在跨性別者年齡更小的時候就出現,所以我覺得跨性別認同問題和在青春期集中出現的性別問題完全是兩碼事。能夠講一個在我們這個時代的、關於一個孩子經歷跨性別認同問題的故事,在我看來非常有價值。Q:你怎麼找到薩沙一家的?
  • 光買學區房可感動不了觀眾
    2018年,國產現實主義電影已出現力能扛鼎的《我不是藥神》,擁有了7拳。下面,通過《學區房72小時》,看看國產現實電影的7拳。  《無名之輩》,兩個小城憨賊戴頭盔,騎摩託車,去搶銀行旁邊的手機店。摩託車意外掛樹上。 《學區房72小時》,開局長鏡頭,展示華明小學附近密密麻麻的學區房。滿頭白髮的傅教授為了即將上小學的女兒誠誠,無法給學生安心上課,毅然放棄70平的不錯樓房,急買華明小學附近的30平學區老房。
  • 五年後趙薇再拍新劇!《學區房》開機,比男主大兩歲卻風採依舊?
    喜歡趙薇的觀眾終於等來好消息,五年前趙薇主演的《虎媽貓爸》贏得一片叫好聲,可是此後趙薇忙著拍電影,做導演,參加綜藝,從小燕子追逐她一路走來,觀眾一直在等待。終於,《學區房》開機!這是由汪俊執導的關於孩子上學而引發的住房的問題在家庭內部引起的矛盾,接近生活,是每個家庭曾經經歷過的或者正在經歷的,一定會產生共鳴。
  • 法國電影《假小子》:孩子對性別的不認同,家長的包容有多重要?
    主人公是一個帶著男孩子氣的女孩子蘿拉,蘿拉對於自己是女生這一件事情一直都不認同,為了掩蓋自己的不認同,蘿拉決定要裝扮成一個男生。電影氛圍輕快明朗,簡單的故事情節環環相扣,能夠給觀眾帶來共鳴現在有很多的電影為了帶給觀眾共鳴,為了帶動觀眾的情緒,會做很多的渲染,而這一部電影給人的感覺卻是非常的簡單,日常的感覺,在電影的開頭是透光樹葉縫隙灑落下來的斑駁陽光,十分的清新,也預示著故事的結局會是美好的。
  • 做自己,這位高中女生拍了一部關於跨性別者的電影 | 穀雨報導
    時長:75分51秒張望安是一位高中男生,但心裡總覺得自己應該是女生,他只敢在家長不在的時候穿裙子、化妝、塗指甲油。 這個片段來自《逃離》,講述了一位跨性別高中生對自我性別的探索。影片的拍攝者胡然然當時是人大附中的高中生,她說:「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少數群體,電影《逃離》獻給每一個在自我探索道路上掙扎的人」。
  • 為孩子高考買學區房?《小歡喜》中宋倩說的一語中的
    去年一部家庭倫理劇火了,很多朋友都應該看過,名叫《小歡喜》,講述了幾個家庭關於教育、人生的故事,其主題是學生的高三生活——高考,不同的父母和家庭有不同的態度和方式。英子是裡面的學霸角色,她的媽媽宋倩更是整部劇的中心人物之一。
  • 西城「731」搶房大戰:只要我搶得快,多校劃片就追不上我!
    「731」因此成為想在西城購置學區房的家長們必爭的重要節點,據說政策一出,不少名校的學區房就展開了「生死時速」的搶房較量。 想要躲避黑色普通校,儘可能拿到穩進牛小的門票,有的家長甚至孩子才2歲,也加入到這次的搶房大軍中了。 02 西城區學區房到底貴在哪兒?
  • 接地氣的電影《學區房72小時》昨日上映
    昨日,聚焦社會熱點話題的《學區房72小時》全國公映,該片由青年導演陳曉鳴執導,著名導演劉鎮偉監製。這是2019年上影節展映影片最快公映的電影。片方發布口碑視頻,「現實主義」「切膚之痛」「純粹」「教育的悲哀」「赤裸裸的現實」「父母難做」「扎心」 …這些相似的感受詞彙不停的撞擊著觀眾的大腦,衝擊著觀眾心靈。
  • 「遲到半小時,錯過了那套800萬的西城學區房」
    在搶灘學區房這場戰役中,他剛剛打了場敗仗。1./ 你不要,有人搶著要 /見到張明,是在一個陰晦的午後,那時他正靠在自己的寶馬車上抽菸。 馬甸南村附近一家門店的中介早已不堪攪擾,他將我趕出門外,指著張明說,「想要故事,你可以去採訪那個人,他看中的房子剛被人搶走。」
  • 「迴旋鏢」學區房,「讓孩子一飛沖天」?一張奇葩戶型圖瘋傳,官方...
    近日,一篇反映南京市力學小學和29中學區房中存在奇葩戶型的博文引發熱議。昨天(7月16日),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產局官微發布通報稱,經現場核實,學區房奇葩戶型系不實信息,要求發布該信息的涉事地產中介門店負責人和當事人立即採取整改措施。「讓你的孩子一飛沖天!」「此房必須搶!」
  • 《學區房72小時》:抓鬮搖號+學區房下的升學,離教育還很遠!
    去年,有一部電影在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場場爆滿,叫《學區房72小時》。 電影《學區房72小時》於2019年6月22日公映,影片榮獲影評人獎、評委會大獎、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提名獎
  • 《丹麥女孩》--關於性別認同的思考
    在故事裡感受主人公對於想成為女性的那種熱烈的情感,期待,和其中的掙扎與煎熬,才讓我再次意識到這世界上有些人對於我們這習以為常的生理性別有著怎樣的嚮往,並為此附上我們很難想像的代價。突然有種如果沒有好好的欣賞和享受自己的性別好像都是對生命的一種辜負的感覺。看完書的我突然發現自己,即使在生理期的不舒服時都沒有抱怨。畢竟做女生是這麼美好的一件事。
  • 學區房「涼」一半!那些不惜購買「車庫房」的人,如今有苦難言!
    要說什麼房子最值錢,那就不得不提學區房了,以前我們可能還覺得市中心的房子是最值錢的,結果半路出現個「學區房」徹底改變了這一說法,如今的學區房甚至要比市中心的價格還要高。我們不排除大家對學區房的實際需求變大了,但是這些年來,學區房的炒作含量著實有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