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修煉:為什麼要從「上丹田」入手?

2021-02-07 東方修煉學

你看完後一定會轉發

學丹道☯ 傳播道家丹道養生智慧 

中華道家修煉,源遠流長,而丹道是修行中的最高法門,對人命運的根本改變,由之解脫生死、長生久視、天人合一是最終極的追求與嚮往。關注公眾號,這裡有最全的資料,你將獲得更多道家功法和修行的知識。



一、問:您大力闡述上丹田內修門徑,不知煉功時守的位置是在兩眼之間的皮膚上,或鼻梁骨內寸許處?


答:上丹田是祖國醫經名,傳到道家名玄關竅,儒家名明德。因為是每個人的生理固有,連後來釋家禪修也從此止觀名鼻端。這一竅理通三教,學貫人天,天人合一。煉功時的守是意念存照、返照、返觀,而不是、不能呆滯的死守——即是坐好或站好,待心平氣和後,從從容從地開始,把眼帘輕輕放下,用點兒意念,默默地存想兩眼之間鼻梁這一點子上,先不計較內外,根據練功者的年齡、體質、坐功時間長短、入靜程度,遲或早會出現:肢體融融,神怡氣暢,眼前呈現白色小團名「鼻端白」或「虛室忽生白」(莊子語)。進而出現「癢」,個別有潛在病毒處,出現「動」(鼻梁處由表入裡,如手按小蝦似的輕度跳動),出現「響」(如彈指甲聲、如魚吐泡沫聲,這即是「觀音」之名的由來),靜極後還可能恍惚間這裡豁然洞開,顯現出幽深玄遠,美妙只可意會,或出現萬裡藍天,一望無際,這名「見性」,見到「性中天」。以上都不要介意,仍繼續在此絕慮澄神,工程就會不斷深化。待到出現動響,你必容光煥發,精神大振了。指出竅內,即由表入裡寸許有內竅,是爾後大有作為處,現不計議。這是開始,年輕人切忌急燥欲速——要保持似無似有,勿忘勿助長姿態,便恰到好處。以落實垂簾守竅為主,不直接當風,收功前雙手搓熱幹沐浴臉以閉竅,都為了防虛邪賊風,以此竅最敏感,擔心一竅通萬竅通後,乘隙侵襲感冒。



二、    問:垂簾返照與閉目內視有何不同?除以意返照即觀竅外,據說還有用「眼」去看的感覺,說這是火候較重是否?


    答:垂簾返照與閉目內視,在性質上相同,只是前者自然活潑,後者呆滯執著,故應用前者。返照不是用「眼」之神內「看」,看帶有助長與執著,所以要求自然活潑的返照,功法名「迴光返照」。




答:鼓琴招鳳是要煉功靜極,鼻息轉為綿綿欲絕那樣細勻時,才把意念調來與鼻息聯成「神息」,只是隨意之出入而出入;當出時便意守之沿鼻準而出即是「鼓」:當吸入之時則意守沿鼻柱即藤橋而入玄關,此際細勻之息即太虛真氣的「鳳」。總要自然活潑,不要助長脹收。



四、問:意守玄關日久,即可上以馭下,在臍下一寸三分處形成虛無窟子,為何此虛無窟子以下丹田為核心,又不是下丹田?


答:所說臍下一寸三分,是就規定自帶量具中指中段古制而言,按現市尺只一寸許,是這個部分在一定氣化條件下聚之則「有」,散之則無,似有實無,似無似有,而不是定點一處。當呈現虛無氣窟時,即《道德經》「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的牝,玄則不言而喻。由綿綿若存若亡之胎息,一上一下,一往一來,一出一入而形成其上其出其往,亦即其呼則出玄,其吸則入牝。自50年代初真諦失傳以來,北戴河劉貴珍及其師劉渡舟開始,合動靜功法作為療養保健而名氣功療法,簡稱氣功開始以來,便以臍下一寸三分名下丹田,興不足之利,貽有餘之弊,隨著下丹田引入外功,廣泛效尤,又想改弊,致愈改愈弊:即把下丹田改到上十位數,又除最初年輕人煉功多導至遺精外,更使出偏糾偏成為前所未有的專科——按真傳,臍下橫放四拇指的下邊沿,約合市尺寸許處才是下丹田所在,下丹田在生理上是生產呼吸與胎息的「胞」——男子亦有——他與背後的「北溟」的尾閭命宮,即坎宮之命氣密切相連,由衝脈眾中聯繫,可以說下丹田命氣命根命蒂的代表,是上面形成「牝」的核心而牝又不是下丹田者此也。對一涉及性命的大問題,可止少精研黃元吉祖師《道德經注釋》關於第六章,即穀神不死這章十遍,可能從中悟出什麼。



五、問:氣機發動,開關展竅,小藥發生,是以上丹田,或是下丹田為起點?


答:如以現流傳下丹田煉功,實際就不能有真的氣機發動,開關展竅,小藥發生,這三者實即穀神不死,形成「玄牝」的結果;小藥發生實即胎息產生,口鼻之息已綿綿欲絕,似乎由上丹田玄關竅取代了。出現臍下虛無窟子名「牝」,與上丹田的玄合成「玄牝」,或即「一候」,不能採取。迨至綿綿欲絕之息,如橐龠的一上一下,一呼一吸,猶如兩扇門的一開一合而實現了「天地之根」、「玄牝之門」,此即藥產生的二候,可以採藥歸爐了,採的方法是:把原守玄關之神,調來與上下往來的呼吸之息聯成「神息」,再由意念隨其上下而上下,不過應掌握上則「出玄」,實即入玄,即是採藥歸玄這一外鼎爐,此時藥名小藥外藥。如是「用之不勤」:即頻頻採取,直至飽和,如嬰兒吃乳,飽則我倦欲睡為一屆。又是以真的下丹田為核心、為樞紐而不是下丹田,是下丹田形成的「象」——牝,須臾間也可能不復存在了,所以名似有似無,似無而有。應知很難得形成的「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此時天地人三合為一了,豈僅天人相合——故此時「入牝」細微之息即天地靈陽之氣名為無為靜為陰;「出玄」之息則為有為動為陽,妙極了!不過作為高校學生的青年,尚非精研實習及此之時,知之可也,而不能想入非非,現在學功是為了強身益智,有助於我們承擔家庭社會的繼往開來任務,必任務完成之後,可精研實習。我為保存絕學,迫而背叛規戒公開,否則皮之不存而毛將焉附?幾千年祖先遺留人體生命再造之工程,失傳於我們這一代敗家子之手,愧對祖先與後代。    


【梅自強簡介】《黃帝外經*解要與直譯》作者,梅自強、男、1915年3月出生於四川省榮縣,是天府樂育堂黃元吉真人法脈第四代真傳學者。自幼跟師學習中醫藥,精研岐黃術。1999年6月因摔傷頭部辭世,享年85歲。《陰符經》《內經》和《外經》三部著作為五千多年前軒轅黃帝所著,是中華民族的國粹瑰寶。三千多年來《外經》形同失傳,直至20世紀80年代,梅自強先生對偶得的《外經微言》進行深入研究,發現它就是尋覓三千多年不得的《黃帝外經》!《外經》是《內經》的姊妹篇,《內經》主要談治已病,包括中醫的方藥、針灸、推拿,而《外經》主要談治未病,包括預防養生等非藥物療法:《外經》補充了《內經》的許多不足,糾正了《內經》的許多錯誤,在內容上大大發展了《內經》。


- The End -

 強烈推薦:道家上乘修煉法普傳▼ 

關 注 公 眾 號

獲得更多道家修煉知識

成真證道 |解脫生死 |長生久視 |天人合一

掌握陰陽的規律,揭開宇宙的奧秘,了悟生命的真諦,深度探索丹道修煉的精髓,領悟道家智慧的本質。煉精化氣,練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學丹道」為喜歡丹道仙學的朋友,提供更多的認識。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從「上丹田」入手?
    一、問:您大力闡述上丹田內修門徑,不知煉功時守的位置是在兩眼之間的皮膚上,或鼻梁骨內寸許處?答:鼓琴招鳳是要煉功靜極,鼻息轉為綿綿欲絕那樣細勻時,才把意念調來與鼻息聯成「神息」,只是隨意之出入而出入;當出時便意守之沿鼻準而出即是「鼓」:當吸入之時則意守沿鼻柱即藤橋而入玄關,此際細勻之息即太虛真氣的「鳳」。總要自然活潑,不要助長脹收。
  • 上丹田:丹道修煉的總開關
    答:鼓琴招鳳是要煉功靜極,鼻息轉為綿綿欲絕那樣細勻時,才把意念調來與鼻息聯成「神息」,只是隨意之出入而出入;當出時便意守之沿鼻準而出即是「鼓」:當吸入之時則意守沿鼻柱即藤橋而入玄關,此際細勻之息即太虛真氣的「鳳」。總要自然活潑,不要助長脹收。
  • 「真氣運行法」和「真正的丹道」有很大的差別!
    再比如丹田,書上寫的丹田好像很清楚了,而真正師傅教的,就會附加其他的含義,而這些含義才是進入丹道的關鍵,比如丹田這個概念在虛靜中找,在空而不空之中,在那個充滿萬物而不佔有萬物的東西裡。。。。。。。等等。看到這裡大家也許就明白了,為什麼丹道需要口傳心傳。因為一個很簡單的概念,經過師傅的心傳口授,你就找到了它的真實含義。沒有這個心傳口授。自己很容易理解成自己的丹田。
  • 過來人:丹道修煉,「百日築基」太長,十多天就夠了!
    要想有所成就,必須走到修煉正道上來,最後發現,還是道家的丹道修煉最能吸引我。於是我們開始廣搜各種丹道的資料,也拜過幾位名師,練來練去,可就是沒什麼明顯感覺。幾位老師一至認為我根器不佳,需要老老實實的進行丹道築基訓練,並說丹經上說「百日築基」對現代人不適用,因為現在的環境誘惑太多,人心難定,築基莫說是百日,就是十年,對大多數人來說也是完不成的。
  • 修真悟道 | 選擇最上乘修煉方法,丹道入門須知!
    由此可知丹道真正含義,乃先天之神意和精氣,是效法天地與日月同輝的性命之學,來自於人體「精、氣、神」三元的修煉,故又稱「三元丹法」。三元者,精為下丹田之一元;氣為中丹田之一元;神為上丹田之一元。此即「三一」之論。對於功法層級來講,稱初級人元金丹、中級地元神丹、高級天元大丹。三元不可分開來修,而是兼修,即性命雙修。
  • 上、中、下丹田修煉介紹
    為什麼「氣」會化「神」呢?實修者都能體驗到,初學時因為身上沒有什麼感覺,心無所依,故而心很難安靜下來;真正氣通大周天之後,全身各處有了比較明顯的氣感或身體有虛無感時,心很容易入靜,這種不知不覺的安靜狀態古人叫做「元神顯現」。  上丹田功的修煉,古人稱為「煉神還虛」。「虛」是虛無的意思。虛無什麼呢?是身心虛無。身怎樣才能虛無呢?內氣充滿整個身體的時候,身體就會產生虛無的感覺。
  • 丹道周天速成法
    丹道周天是從脊椎管裡走氣不是從經絡走氣。但到周天過去被認為是正統的修仙之法,是密不外傳的無上妙法,只能傳給有緣的人,傳統丹道周天練功的關鍵內容是在於「知而不守」。守丹田的位置是從肚臍到命門靠後面三分之一處。意念往那一想,想進去就完了,知而不守,知道那個地方不要認真去守,守得太死陽氣就不好發生了。
  • 中丹田的修煉方法
    中丹田功修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轉修上丹田功了,那麼這個「程度」是應該怎樣判斷呢?煉功者要感覺全身氣血流暢、入靜良好、手指和腳趾同時有明顯的氣感,甚至可以感覺到身體周圍有一層氣場、或薄霧,即可兼煉上丹田功了。為什麼這樣要求呢?
  • 金丹大道的完整修煉次第,古人保守了幾千年的秘密
    丹道周天的修煉方法,各門派入手各有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不外乎是收心止念(後世也稱煉己),即通過把意念集中在身體的一定部位上,然後慢慢地訓練到入靜的狀態
  • 注意:修成丹道的最關鍵之處居然是...
    因為丹道修煉之精氣神均不是看得見、摸得著、抓得住的,而是聚則成形、散則成氣的。在修煉中要掌握積精累氣之法,就必須有「捉霧拿雲」的手段,「於恍惚中求,杳冥內尋,庶幾近焉」。此乃丹道有成之關鍵,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一、    從細微之處入手,日積月累,自然增長古今凡修煉有成之人,均不是天生的,而是由少到多,從微至著,日積月累而成。
  • 女丹講解(二):女性丹道(女丹)修煉次第解密
    女子有經無乳者,乃腹內無胎,血脈按月來潮;若有乳無經者,乃有嬰兒食乳,血脈上升於乳而化甘汁,此所謂「上有漏,下有漏」。女工鍊形化氣,須先以導引術築基,以醫藥調理身體,待至體健神全,丹功入手仍要自己按摩全身,疏通關節,調暢血脈,為斬赤龍作準備,以便回經為乳,煉液化氣。
  • 積精累氣乃丹道有成之關鍵
    因為丹道修煉之精氣神均不是看得見、摸得著、抓得住的,而是聚則成形、散則成氣的。在修煉中要掌握積精累氣之法,就必須有「捉霧拿雲」的手段,「於恍惚中求,杳冥內尋,庶幾近焉」。此乃丹道有成之關鍵,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一、    從細微之處入手,日積月累,自然增長古今凡修煉有成之人,均不是天生的,而是由少到多,從微至著,日積月累而成。
  • 怎樣快速練出「丹田氣」並最終結成金丹呢?
    你看完後一定會轉發學丹道☯ 傳播道家丹道養生智慧 中華道家修煉
  • 金丹大道的完整修煉次第(我幾乎把古人保守了幾千年的秘密都給講出來了!)
    丹道周天的修煉方法,各門派入手各有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不外乎是收心止念(後世也稱煉己),即通過把意念集中在身體的一定部位上,然後慢慢地訓練到入靜的狀態,在入靜的狀態下,返觀內照下丹田。如此,則在下丹田慢慢聚集起精微的先天氣來。所謂先天之氣,是在無念狀態下所產生的一種內氣,它無須外來。
  • 說來說去,修煉丹道還是要有真師,而且是要講傳承的!
    丹道也是一樣的,所說的那個丹法上一屆祖師如何如何,鬼知道,除非你去下面或上面問,所以不要看他們說的祖師如何,萬一那些有成就的祖師,是他們亂說的。第一個明師特點,自己有成就,自己沒成就的,就是拉虎皮扯大旗,吹的再有名的丹法,沒有修成者,名有啥用。
  • 這是金丹大道的完整修煉次第,我幾乎把古人保守了幾千年的秘密都給講出來了!
    丹道周天的修煉方法,各門派入手各有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不外乎是收心止念(後世也稱煉己),即通過把意念集中在身體的一定部位上,然後慢慢地訓練到入靜的狀態,在入靜的狀態下,返觀內照下丹田。既要「自身本自清淨」,又要「見性」,內丹是屬於人的體內陰陽氣的相互交合,成為「坎離交、心腎交」,不論清修派(獨自一人修煉)或雙修派都必須會產生出一種類似男女交媾似的性感覺,有這種感覺也證明身體內部精足氣滿,陽氣足,氣血旺盛,所以內丹書上說:「順則排精而生人;逆取則成仙。」沒有這種人性的感覺,只能算練練氣功,要想達到無為境界,返還到先天地步,是不可能的。
  • 丹道初學者必看:如何百日築基(推薦)
    二,要有耐心,別坐沒幾分鐘就想有感覺。做到這兩點,保證一個禮拜就能找到感覺,如果,年齡大,或體弱多病,時間會延長。在開始的時候,姿勢很簡單,要怎麼坐就怎麼坐,散盤,單盤,雙盤都可以,怎麼舒服怎麼坐,坐在登子上也可以。閉上眼,通鵲橋,就是舌頭捲起抵住上顎,在初期,雙手最好採取跌伽手勢,放在丹田前。總之,要舒服,舒服才能長久。
  • 僅靠靜功就能修煉到你心目中丹道境界嗎?
    丹道修煉並不是學會一個靜坐心法就可以一路暢通無阻的練下去的,要想達到心目中金丹的大道並不是那麼簡單的,會有很多阻礙,僅憑一個靜功就想達到精神合抱的結丹狀態似乎是有點痴心妄想
  • 誤入丹道修煉的迷霧,折騰幾十年,最後得來全不費功夫!
    照常靜坐,忽於丹田中突出一物,有聲如風雷之響,有色如星電之光,是為後天中先天藥。即按第一河車運之,至於泥丸,始化為液,餌而服之,方得玉液丹頭。」但在天地間,陰陽確是無處不在,國外有一位攝影家拍攝到了宇宙間奇異的陰陽和合現象——月光彩虹:當太陽照射到月亮上時,月亮反射出瑰麗的光芒。
  • 網友丹道修煉十多年的感悟(實修分享)
    所以無論你選擇做什麼,都必須先明理,而且要多看多悟。看別人走過的路、看元老的感悟點滴,慢慢自己會積累起經驗。如果沒有師傅,又沒有較好的領悟能力,缺乏辨別和判斷能力,不善於解讀別人的感悟文字。練丹道很容易誤入歧途(走偏入魔)。尤其在當今開放性的網絡上,想要什麼都有。昨天我了解到著名詩人海子的死因可能也是與他迷上丹道有關,最後醫生的判斷是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