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丹田的修煉方法

2021-02-22 道家功法


修煉者對「丹田」這個名詞都非常熟悉,但對於具體位置卻「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我隨師修學、親自證驗,丹田不是一個點,如是一個比較大的範圍:下丹田是以肚臍裡面為重點,包括整個小腹;中丹田是以兩乳頭連線中點的羶中穴裡面為重點,包括整個胸腔和上腹;上丹田是以兩眉之間的印堂穴裡面為重點,包括整個顱腔。修下丹田功主要是聚氣,進而通大小周天;修中丹田功主要是疏通五臟六腑裡面的氣脈;修上丹田功主要是疏通整個顱腔裡面的氣脈。我看許多古今的修煉書籍和文章,發現許多作者是沒有實修和親證的,常常是抄抄摘摘、再加上主觀猜測。自己不懂本來無可厚非,但是誤導學人,過甚大唉!望修學者慎之。

我自幼恬靜善思、好學強記。又興遇良師教導,加上勤修苦煉,略有所得。後又尊師所囑,參學諸家,以善學業。如今回首,道途歷歷。忽憶師言,利他自利。尤見時下,網絡方便。四方學人,求知若渴。我今在此,盡我修證,和盤託出,付予有緣。學人免慮,我存保守。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古今聖賢,不二教誨。

我之文字,不用術語,不談門派,不設功法名稱,是避免與墨守成規者爭議。我深知,修煉是有景有驗的。不同的程度應予以對機的方法;另者,功法和門派雖然不同,但相同的功夫層次,其效應也大致相同。所以真正修煉有成者,能一通百通、法法圓融。所以,煉功者在讀我的一切文章時,不用探究我是何種流派、師承,大可放心借鑑和交流。

前面已經談完大周天的修煉方法和作用,也談了一些注意事項,和中下丹田的位置。可能有些人會問我,中丹田功是怎樣修煉的?其實我在前面已經詳細介紹了,我是用「通大周天之後的修煉方法」這個名稱來講,而沒有用「中丹田的修煉方法」這個名稱。中丹田有名字、有範圍,是方便的說法。事實上中丹田也可以泛指整個體腔。修中丹田功的目的和作用主要是疏通五臟六腑內的氣脈,只要認識這個道理,就會明白氣功對一切疾病都可能有治療效果的,關鍵是看具體人修煉的成就。

中丹田功修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轉修上丹田功了,那麼這個「程度」是應該怎樣判斷呢?煉功者要感覺全身氣血流暢、入靜良好、手指和腳趾同時有明顯的氣感,甚至可以感覺到身體周圍有一層氣場、或薄霧,即可兼煉上丹田功了。為什麼這樣要求呢?因為手指和腳指同時有明顯的氣感,說明修煉者的十二經絡已經非常暢通了;要求入靜良好,就是因為意守上丹田時,如果意念的強度掌握不好,容易引起氣血上衝,造成頭昏、頭痛等不適。入靜良好的人他的意念都比較輕,比較穩,恰到好處。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相輔相成:經絡暢通了,氣血一般不容易上衝。縱然萬一有點上衝,也會很好回流,不會影起不適。

我讀過許多有關修煉方面的書,有古代的也有現代的。關於上丹田的煉法,有的說意守「百會」、有的說意守「印堂」、有的說意守「前額」、有的說意守「祖竅」……我很懷疑,說這些話的人根本沒有修到上丹田這個層次,因為他們完全不知道修上丹田功的作用和所需要的條件。其實,修上丹田主要的作用是疏通整個顱腔裡面的氣脈,融通天目、神庭、天門、玉枕等重要關竅,從而產生光亮的圖象和禪定的狀態。那麼,上丹田應該怎樣煉呢?是不是就象許多人所說的意守頭上某個穴位嗎?大家無妨閉上眼睛試一下吧!不是守不住就是很彆扭。正確的方法是用兩個耳朵輕輕返聽整個頭部,而且要使頭部和整個身體形成一個整體。也就是說返聽頭部的同時也要兼顧整個身體。「返聽」就是用心聽、也就是用意念聽,如果還不懂得怎樣做,就輕輕意守兩個耳朵就對了。

修煉是實踐,決不是單純理論上的探討,更不是文學創作。有些人喜歡自編功法教人修學,還常常大言不慚的說,「集百家之長」!阿彌陀佛,請問你自己的功夫煉得怎麼樣?如果功夫很好,好在哪裡?又為什麼不將你自己的修煉方法和體驗介紹給大家?反而東拼西湊給人家「雜貨」!假如自己的功夫很差,根本就沒有能力教人、更沒有能力編功法。修學者請特別留意,切不要誤入「小西天」和錯學「屠龍之技」,鬧出笑話。

上丹田功的煉法可以勉強分為兩種,即有為法和無為法。「有為」的煉法就是上面所說的「用兩耳輕輕返聽整個頭部、同時也兼顧整個身體」,使意識自然的分布到全身各處;「無為」的煉法是專心念「阿彌陀佛」或其他咒語等,也可以專心思考自己所要想的問題、或自然觀察周圍環境的聲響等變化。「有為」和「無為」兩種方法在同一練功時間內可以交替使用,間或也可以「溫養」中、下丹田。總之隨心所欲、自自在在、無拘無束。《人體場漫談》一文中也有這方面的論述,可以參考。收功時可以輕輕意守下丹田,也可以意守兩腳腳趾或腳底「湧泉穴」,或者心裡默念幾遍「我要收功了」。如果主要是以「無為」的方法練功,那麼,不用修功也行。因為煉功狀態以變成常態了,整天都在「不煉而煉」了。

下丹田功的修煉,古人稱為「煉精化氣」。「精」分為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先天之精是與生俱有的能量,後天之精是指交感之精。二者性質不同,但關係密切——排洩後天之精的同時,會消耗一定的先天之精。所以自古到今的修煉者,都提倡節慾。「節慾」並不是斷欲,對於一般人來說,精滿就會自溢。所以只要有所節制、量力而行就可以了。雖然會消耗一定的先天之精,但不必擔心,是會自動恢復的。在此也要請練功者相信,如果煉功得法,身體狀況會比從前更好的。所以只要適當節慾就行了。功夫高深者是「馬陰藏相」、「交而不漏」,那又是令一種局面。

 有些練功者說,煉下丹田功煉到丹田有明顯的氣感時,性慾會非常旺盛。這是氣足的現象。繼續煉下去,可能會很快通督脈(即小周天)。但千萬不要縱慾或過度手淫,偶然遺精是不大關係的。如果煉下丹田功覺的性慾實在太強、難以忍受,可改煉站樁功或行功、動功,性慾就可能沒有那麼強。不過只要督脈通了,性慾是很好控制的。有一種傳統的做法是「當生殖器勃起時,就舌頂上顎、輕輕提肛、吸氣時意想內氣從會陰穴處沿督脈上行頭頂、稍停,呼氣時意想內氣經鼻、口沿任脈回歸下丹田」。如此反覆幾次,生殖器會軟化縮回。這也屬於「煉精化氣」的範疇。這個方法,我在前面也有介紹過。

話又說回來,對於年輕的練功者來說,性慾這一關也確實難度。我是過來人,對此感受頗深:對於已婚的人,還比較好處理一點,只要適度行之即可。對於未婚的人,如果只是強制的忍耐,也不長久,心也很煩,會影響正常練功。如果想入非非,過度手淫,對修煉是有很大的影響的:因為過度地手淫,不緊是耗損精氣,而且會產生沉重的精神包袱,如悔恨、自責等,這一定要特別注意。有什麼解決的辦法呢?

古人說「大隱在鬧市」,這是什麼道理?「大隱」是什麼呢?「大隱」就是有高深功夫的人。「鬧市」又是什麼呢?「鬧市」就是繁華的地方。繁華的地方充滿「酒、色、財、氣」,時時處處都是名利得失、人我是非……如果在繁華的都市中,面對著形形色色的事物時,還能保持頭腦清醒、心平氣和、得失隨緣、精進正道,這個人一定具備高深功夫。因為他具有很深的定力和很高的智慧。反過來,要想得到真正的「定慧」,也確實需要去「鬧市」中鍛鍊。不過,這裡要特別強調的是「定慧等持」:只有自己的心比較安定時,才有可能看清事物的真相;也只有認清事物的真相,才能使自己的心真正安定下來;心越安定,事情就看的越清楚……這就是「定能生慧」,也就是「定是慧之體、慧是定之用」。

我覺得,要想過性慾這一關,還是學「大隱在鬧市」好:面對現實,修「定」修「慧」。「定」就是信心和決心。你首先要相信做這件事是不必要的,甚至是錯誤和有害的。偶然為之行不行?關係也不大。經常為之就不行了,影響身體、影響心態。得到什麼好處呢?一瞬間的刺激和快感,轉眼就消失了……經常給自己提醒、給自己解釋,手淫的壞習慣就會減少、甚至去除的。

在這裡,我覺得有必要給練功者重點提醒一下,「煉精化氣」的「精」主要是指先天之精(內氣),但因為排洩後天之精會消耗一定的先天之精,故此要求節慾。先天之精如果順走生殖器,能使它勃起。一般人的性慾不好控制的原因是督脈不暢通,尤其是尾閭關。氣通小周天之後,先天之精可以循督脈上行頭頂回歸下丹田,古人稱逆上三關。故有「順為凡、逆為仙」之說。「仙」是泛指修煉有成就者。可以肯定地說,所有氣通小周天之後的練功者,基本都可以體驗到每當生殖器勃起時,只要配合呼吸用意念行幾次小周天,生殖器會自然變軟縮回。功夫深者只要松松會陰也能夠達到同樣的效果。明白這些道理之後,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未婚的練功者偶爾遺精或手淫對修煉影響不大;已婚的練功者可以過正常的性生活;陽萎等性能力不正常者,通過練功可能會康復;強制閉精是錯誤的;古代「房中術」提倡射精之前引氣上行頭頂、又回歸下丹田的做法對修煉可能有一定的幫助。我們是社會的人,一切要從利益家庭、利益社會出發。修煉是為了完善自己,不斷提高「德」、「智」、「體」的水平;千萬不要將自己修成一個怪物,搞得跟家庭和社會格格不入。請記住,神仙和佛菩薩絕不是木頭人,他們個個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博愛者。 

     再來談一下中丹田功吧。中丹田的修煉,古人叫做「鍊氣化神」。「神」是什麼東西呢?古人叫識神和元神,現代人叫意識和下意識,也就是第六意識和第七意識。鍊氣化神的神是指元神,也就是下意識(也有叫淺意識)。為什麼「氣」會化「神」呢?實修者都能體驗到,初學時因為身上沒有什麼感覺,心無所依,故而心很難安靜下來;真正氣通大周天之後,全身各處有了比較明顯的氣感或身體有虛無感時,心很容易入靜,這種不知不覺的安靜狀態古人叫做「元神顯現」。

     上丹田功的修煉,古人稱為「煉神還虛」。「虛」是虛無的意思。虛無什麼呢?是身心虛無。身怎樣才能虛無呢?內氣充滿整個身體的時候,身體就會產生虛無的感覺。身體虛無了,心就會非常安定,這時候你就會發現,喜怒哀樂淡化了很多;也因為喜怒哀樂淡化了,心就更加安定;心越安定對事物的觀察更加仔細,得出的結論更加正確……漸漸地,我執之心就淡化了,也即是第六意識隱退了,這就是心虛無。

   上丹田功的修煉,在形體上主要是化通顱腔裡面的氣機,同時也深入疏通五臟六腑和四肢百骸的經和絡,古人所說的「形與神俱」、「形神俱妙」就在這個階段開始真正獲得,「長生久視」也必須達到這一層次才能探討。因為只有修到這個層次,全身上下的氣機才算基本疏通。達到這個層次的人是不是百病全消了呢?不一定。普通的病可能早已痊癒,身體素質大大增強,一般來說很少染新病;比較重的舊病,從這個時候起開始有明顯的好轉,而且一定不會加重。

上丹田功的具體練法在前面已經詳細介紹了,這裡只是略加補充:練上丹田功時,主要是用雙耳返聽整個顱腔,同時堅固整個身體,包括四肢。「返聽」就是用心聽、也即是用意念聽。換一句話說,就是用很輕的意念將自己的身體想像成一個氣化的整體,好象整個身體就是一團氣,跟外界沒有什麼界線,但千萬不能將自己的身體當成不存在。如果將自己的身體當成不存在,意念全部跑到體外去守空,那是落空,是神不附體。古人稱這種叫頑空,也有人稱為空空。「落空」是修煉的歧途,修煉者如果誤入此境,則功夫就難以提高唉!古人說「忘我」和「無我」,並不是真的將自己的身體拋棄了,而是要你去除自私自利、是非人我,證悟天地萬物與我同體的境界,也就是我是宇宙的一個組成部分。那麼,怎樣才能證悟這個境界呢?當你的身體具有強大的氣場時,你就能清楚地感覺到、甚至看到,天地萬物就是通過這個氣場和你的身心融化在一起。如果你的意念跑到體外去守空,整個人體場的重點就跑到體外去了,修煉者自己的身體就不在是人體場的重心,自然界的能量就不在匯聚在你身體上,功夫就自然不會上長了;在說,你的意念經常跑到體外去守空,時間長了會產生兩個我的感覺。兩個我的思想經常是不一致的,古人叫做「真妄相攻」,弄不好會入魔,甚至精神分裂,請大家特別注意。

修煉的過程,就是身體在不斷集聚能量的過程,也可以說是不斷的採氣和融通外界各種氣場的過程。會不會跟那些不好的氣場融通呢?一般不會。場與場之間的融通是同步共振、對號入座的。當然,如果練功者是心術不正的人,就可能和不好的場融通,造成身體不適,甚至出現嚴重的偏差。少數善良的練功者也會遭遇不好場的幹擾,則可以用至誠的懺悔心來化解,有條件可以請功夫和道德修養好的人協助,有一定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自己要有至誠懺悔的心。

練下丹田功和中丹田功的階段,身上的氣感反應比較明顯。因為是處在經絡的開通階段,氣的運行是有始有終的,比較容易被練功者覺察。練中丹田功一段時間後,尤其是轉入練上丹田功的階段,全身的經絡基本暢通了,體內的氣量也增加了許多。氣在經絡裡運行,從原來的意氣相隨、如珠滾管,變成了自來水管裡的水那樣充滿整個經絡系統,源源不斷的在全身各處同時運行。這個層次的練功者,經常可以感覺到從腰部到臉經常是溫暖的,手腳的電麻感很明顯。尤其是雙手,經常有充脹感,覺得很有力氣。全身各處都有內氣運行的感覺,但很柔和、很舒服。

請牢牢記住,修煉的過程就是身體在不斷的集聚能量的過程。佛菩薩畫像頭上的光環和神仙畫像身邊的祥雲,應該是他們的人體場的生動描繪。下丹田功是屬於命功,主要是調動練功者身體內與生俱來的先天之精,使之匯聚於身體某個特定的位置(如下丹田),成為內氣。進而疏通經絡,形成周天運轉。這個階段主要是集聚體內的能量,對於體外能量的吸附和各種場的融通,能力很差。在意識方面主要是鍛鍊精神的穩定和集中,也即是對小範圍的覺知。中丹田功階段的修煉,是開始轉入「性命雙修」,內氣自然運行、強弱自然變化。這個階段,主要是淨化心靈、使精神更加穩定,從而產生對身體大面積的感知。這有什麼作用呢?是使自身的心理場和生理場開始良好的疊加,能夠比較好地吸附周圍環境中游離態的能量(即所謂「天地靈氣、日月精華」等)和融通身邊的各種場,使功力得到較快的提高。上丹田功階段的修煉,雖然也是「性命雙修」,但主要是以「性」功為主了。「性」功是修什麼呢?是修心,就是淨化自己的心靈。這有什麼作用呢?心靈越淨化,精神越穩定;精神越穩定,心理場和生理場的疊加程度就越好;心理場和生理場的疊加程度越好,對周圍環境中游離態的能量的吸附和融通身邊的各種場的能力就越好,功夫提高就越快。

進入上丹田功階段的修煉,行住坐臥都可以,隨時隨地只要心情平靜,就有練功的感覺。只要是無須意守和不用引氣的功法,都可以同練,再也不用講什麼門派了。內氣的流暢、氣場的增強、心理的平衡、身體的舒適,是功夫提高的標準。這個階段,修煉的主要內容是如何消除心理上的各種幹擾。在這方面上,古人有一句話很值得大家借鑑,叫「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大概是說,不要跟人家鬧矛盾、常生歡喜心吧!如果修心修得好,功夫的上長是突飛猛進、日新月異的。記得當年我在修這個層次的功夫時,每天經常感覺到空中有強大的氣場籠罩著我。氣場的直徑大約有十米,是白濛霧狀的。有壓力感,覺得周圍的空氣好象是凝固起來似的。全身氣血非常流暢,頭頂有些暈重感。真是「不練自練」、「日進千裡」啊!

前面曾經提到過「巧練」,其實就是對外界氣場的感應和融通的現象。只是功夫比較淺時,自身的氣場薄弱和敏感度不高,所以反映不明顯,收益也不大。到了上丹田功這個階段,練功者的人體場已經比較強了,敏感度也比較高了,更加要注意「巧練」。說實在的,自古到今,修煉有成的人都是「苦練」加「巧練」的。當年我在出現強大氣場感應的四五個月之後,有一天晚上,突然感到空中有很強的氣場籠罩著我。氣場越來越強。一會兒,覺得氣場從四面八方不斷的向肚臍裡面湧入。肚臍裡面的丹田位置象個無底洞,潮水般的氣場湧到裡面就消失了。這種現象大約持續了一個小時,接下來覺的整個小腹的氣也翻騰起來,非常猛烈、不能控制,但覺得非常舒服。小腹中的內氣在激烈翻滾的同時,身外強大的氣場依舊源源不斷的從肚臍湧入小腹。大約過了兩三分鐘,覺得小腹處有很大的氣團,沿身體的中央往頭頂湧。當這個很大的氣團從頭頂衝出的那一瞬間,頓時感到整個頭頂蓋被掀飛,意識變得有些模糊。耳朵聽周圍的聲音也覺得模糊了很多,整個身體好象是融化了。過了一陣子,我反覆默念收功,待到精神恢復到比較正常時,我慢慢睜開眼睛,很奇怪,覺得整個身體還是虛無的,與外界沒有什麼界限。頭也好象變得非常大,心情非常平靜。

自此以後,整個身體一直感覺是融化的,體外那個強大的白濛霧狀的氣場整天存在了,而且經常覺得在不斷的增強和變得有光感。從前的氣場是時有時無、時強時弱的,原來身體會感覺到氣場有壓力,現在沒有了。只是頭頂經常有些重壓感,前額也經常有脹的感覺,但很舒服。頭頂的那種重壓感也好象是頭頂和房頂或天空之間在互相吸引。內氣的運行非常清晰,但又非常柔和。只要稍一安靜,就能感覺到全身各處都有氣在流動,全身虛無、非常舒服。腦海裡能夠看見內氣的流動狀況,不必用眼睛看,睜眼閉眼情景都是一樣的。身體外的氣場中開始出現一團團淡白黃色的雲狀物,離身體比較近,大約30到50公分。你走到哪裡,雲霧就跟到哪裡。不管白天黑夜,形狀和顏色都差不多。那些雲狀物會不停的轉動著,我覺得好象是身體某些大穴位冒出來的氣團。

頂門大開之後,真是和從前大不相同了。內氣的運行非常清晰,但又非常的柔和。你靜心體會,很多部位的經絡可以清楚的感覺到;你如果不特別注意,則整個身體都是融化、虛無的。身體內外充滿了淡黃白色的光霧,體內的氣和體外的場是同步運轉的;手指尖和掌心、腳趾尖和足心,它們之間的氣會互相傳感,形成渦旋,每當安靜的時候可以清晰的感覺到,手腳各有一團氣在旋轉:右手是掌心向下,順時針旋轉。右腳也是足心向下,順時針旋轉;左手是掌心向下,逆時針旋轉。左腳也是足心向下,逆時針旋轉;全身恰到好處的溫暖,只有後背和後腦經常會發熱,頭頂經常有重壓感,前額有時也發脹。雖然有這些感覺,但是很舒服,心很容易安靜,隨時隨地都會進入很深的氣功狀態。雙手十指尖和掌心經常有明顯的電麻感和充脹感,能隨心所欲的發出比較強的氣,發出的氣也是旋轉的。

「開頂」這種現象可分為兩種,即「大開頂」和「小開頂」。我出現的那種「開頂」是「大開頂」,是一次性通了整個頂門。「小開頂」是練功者首先覺得頭頂通了一個小洞,好象天上有一股氣從頭頂進入體內,通的地方很輕鬆、很舒服。以後漸漸覺得頭頂這個洞越來越大,直到和整個頭頂一樣大,那時能明顯感覺到頭部和整個身體融化在氣場之中。「大開頂」的人,有些覺得整個頭蓋掀開了,有些覺得頭頂裂成幾塊融化了,有些覺得耳朵或腦袋裡邊一聲響,整個人就融化在氣場中了。總之,「大開頂」的人都能明顯感覺到自己的身體融化在氣場之中,而且「身體融化」這種感覺是非常穩定的,不管是練功還是平時安靜的時候,都有同樣的感覺。請注意,無論練功者是感覺到自己頭頂掀開或裂開,但頭頂仍然是完好無損的。

「大開頂」之後,上、中、下三個丹田徹底融為一體,也就是中脈通了。體外的氣場越來越強,身體周圍的那些淡白黃色的雲狀物越來越大、越來越多,整個身體的虛無感越來越明顯。體外的氣場永遠存在了,而且能量比較高,能使一定範圍之內的人產生氣感效應和治病效果。到這個層次,身體周圍的氣場強度和雙手發出的氣場強度是差不多的,修煉者再也不必用雙手發氣治病了,用自身的氣場就可以給人治病。

「大開頂」之後,修練者在安靜或者練功的時候,常常會感覺到有一個我從頭頂冒出往上升,進入到一個寧靜的世界。還可以看到一些人或者景物,甚至可以看到已經死去的人或動物的形象,有時也可以看到古代的一些情景,或者從來沒有想過、聽過、看過的人和物。這種現象古人叫做「出神入化」。「神」就是意識,按古人說有「陰神」和「陽神」。「化」就是化境,也即是場的世界。「出神」聽起來很玄,其實很平常:一個人在安靜的時候不知不覺想到其它事物上去,或睡覺做夢,都屬於出神;練功者在入靜時,不知不覺想到其它地方去,也屬於出神。不過,這些出神古人稱為出陰神。為什麼叫「陰神」呢?是因為在這種狀態下看到的情景基本是陰暗的。大開頂之後,從頭頂冒出的那個「我」所看到的情景多數是有些光亮的,所以古人稱這為「出陽神」。

有些人問我為什麼喜歡修煉,因為我覺得正確地修煉能使人身心健康、甚至可以開發智慧。我寫文章的目的,也就是為了幫助初學者,希望他們少走彎路,更希望他們不要誤入歧途,能夠得到真正的利益。我在文中所說的都是自己親身體證,而且經過師傅們印證的。大家可以放心借鑑,不會有誤。有些人問我為什麼不談師門的情況呢?其實,這是許多老師傅異口同聲的教導:修煉是異曲同工、殊途同歸的。各有特色的部分是初級和中級層次的功夫;修煉到較高層次就是萬法歸宗、不二法門了。也就是道家的「返樸歸真」、佛家的「常樂我淨」。是指什麼呢?就是「淨化心靈」。談師門和流派,經常會引起門派之爭,沒有什麼益處。更何況,想修成高深功夫者,必須有平等心、清靜心,這是心靈淨化的高級層次。想進入這個境界,首先要有以眾人為師、萬物為師的虛心。

「淨化心靈」為什麼這樣重要?這是修煉的根本。心靈不淨,心不安定。不管你怎樣勤修苦練、即使又有明師指點和加持,也修不成高深功夫。因為心不安定,心理場和生理場不能良好的疊加,人體場經常動蕩不安,不是以自己的身體為重心,身體不能較好地聚集能量,哪有功夫啊!


                                                                                                         

相關焦點

  • 上、中、下丹田修煉介紹
    「有為」和「無為」兩種方法在同一練功時間內可以交替使用,間或也可以「溫養」中、下丹田。總之隨心所欲、自自在在、無拘無束。《人體場漫談》一文中也有這方面的論述,可以參考。收功時可以輕輕意守下丹田,也可以意守兩腳腳趾或腳底「湧泉穴」,或者心裡默念幾遍「我要收功了」。如果主要是以「無為」的方法練功,那麼,不用修功也行。因為煉功狀態以變成常態了,整天都在「不煉而煉」了。
  • 丹田修煉 | 太極拳氣沉丹田有方法
    釐米左右,氣功學上會將丹田分為上、中、下三處,氣沉丹田是中丹田。過去有人認為肚臍(經絡學說稱之為神闕穴)即為丹田,原因大抵是指它為人體先天的(胚胎時在母體中)呼吸通道。又有人認為腹部即是丹田。丹田既不是腹壁表面上的某一點,也不是全腹部。丹田指的是臍下5釐米的氣海穴至臍下12釐米中極穴,是人體真元貯聚處。中國醫學認為氣海穴乃全身氣之所聚處,此處傷則氣滯。
  • 丹道修煉:為什麼要從「上丹田」入手?
    ,源遠流長,而丹道是修行中的最高法門,對人命運的根本改變,由之解脫生死、長生久視、天人合一是最終極的追求與嚮往。——男子亦有——他與背後的「北溟」的尾閭命宮,即坎宮之命氣密切相連,由衝脈眾中聯繫,可以說下丹田命氣命根命蒂的代表,是上面形成「牝」的核心而牝又不是下丹田者此也。
  • 道家內丹修煉三關和三丹田
    心為中丹田,是神能的聚集處;又稱神舍,絳宮。腦部為上丹田,是精髓的聚集處;又稱氣舍,泥丸宮。三關分別是腦後御風玉枕關,身中夾脊轆轤關,水火之際尾閭關。元鑫子曰:意守少腹育元丹,丹爐火熾闖三關,煉精化氣上崑崙,絳宮溫養神虛幻。養生家謂精、氣、神之舍為三丹田。 元李治 《敬齋古今黈》卷六:「蓋三丹田,精、氣、神之舍也。
  • 上丹田:丹道修煉的總開關
    自50年代初真諦失傳以來,北戴河劉貴珍及其師劉渡舟開始,合動靜功法作為療養保健而名氣功療法,簡稱氣功開始以來,便以臍下一寸三分名下丹田,興不足之利,貽有餘之弊,隨著下丹田引入外功,廣泛效尤,又想改弊,致愈改愈弊:即把下丹田改到上十位數,又除最初年輕人煉功多導至遺精外,更使出偏糾偏成為前所未有的專科——按真傳,臍下橫放四拇指的下邊沿,約合市尺寸許處才是下丹田所在,下丹田在生理上是生產呼吸與胎息的「胞」
  • 氣沉丹田的作用原理
    無論是太極拳的內丹修煉,還是現代的健身氣功,都圍繞著氣沉丹田這個中心去操練。可見,氣沉丹田對人體生理有極大的益處,對修煉者的功夫有極大的促進。那麼,氣沉丹田的理論依據是什麼呢?「元氣」,是我們氣功修煉的主體。故此,《金丹四百字》中說:「鍊氣者,煉元氣,非口鼻呼吸之氣。」這指明了氣功修煉的根本所在。 人體的元氣,包括元陰之氣和元陽之氣兩部分。它是由人體的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它依靠後天水谷中的營養不斷滋生壯大。元氣發源於腎(包括命門),藏於人體臍下的下丹田。元氣藉助於人體三焦的經絡通道疏布於人體各處的組織器官,推動著五臟六腑生理活動的正常運轉。
  • 氣沉丹田和氣轉丹田,丹田功的正確認識
    就氣沉丹田而言,在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的要求,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氣沉丹田」,「氣沉」並不是用意識使氣下沉,這種下沉雖對穩定中心有幫助,但在運動中相應的就會遲緩,前賢云:「沉者滯,浮者飄」。「氣沉丹田」可以比喻潛艇潛在水中,外不露形,而不是沉入海底。
  • 氣沉丹田的作用與原理
    「元氣」,是我們氣功修煉的主體。故此,《金丹四百字》中說:「鍊氣者,煉元氣,非口鼻呼吸之氣。」這指明了氣功修煉的根本所在。人體的元氣,包括元陰之氣和元陽之氣兩部分。它是由人體的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它依靠後天水谷中的營養不斷滋生壯大。元氣發源於腎(包括命門),藏於人體臍下的下丹田。元氣藉助於人體三焦的經絡通道疏布於人體各處的組織器官,推動著五臟六腑生理活動的正常運轉。
  • 我遇良師得傳「返聽」的奧妙,是修上丹田功的絕妙方法.
    氣通小周天或大周天之後,有些練功者會看見自己丹田處(多數是下丹田)有一顆紅色或深紅色的「丹」。
  • 修煉元氣的方法
    傳統氣功講述元氣之目的,在於指導氣功的鍛鍊,因而在《元氣論》中對修煉元氣是非常重視的,下面我們把《元氣論》中所述方法簡要歸納如下:     (1)寡慾。「仙經云:我命在我,保精受氣,壽無極也。又云:無勞爾形,無搖爾精,歸心靜默,可以長生。生命之根本,決在些道。雖能呼吸、導引、修福修業、習學萬法、得服大藥,而不知元氣之道者,如樹但有繁枝茂葉,而無根 ,豈能久活耶。
  • 丹田位置詳解
  • 站樁做到氣成丹田,意守丹田
    有的以湧泉為下丹田,肚臍上為中丹田,眉心稱之為上丹田,這種修法,就不是常見的修法了,這種是需要基礎的練法,也就是你至少要打通任督二脈之後的任意一條奇經八脈,在此基礎上去修煉,打通所有奇經八脈。「聖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說的就是這種練法,氣能下至湧泉。
  • 氣沉丹田的作用原理首次揭秘
    可見,氣沉丹田對人體生理有極大的益處,對修煉者的功夫有極大的促進。那麼,氣沉丹田的理論依據是什麼呢?我們只有明白了道理,掌握了方法,在練功實踐中,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取得最佳的練功效果。  一、關於氣  氣,古稱「炁」,是我國古代先賢對傳統文化認知的產物。
  • 丹田拍打功,強壯內氣培補元氣(丹田養生領導者-金靈元甘露)
    古代養生家,以修煉丹田為主,以期通過煉養丹田部位(包含神闕臍帶),達到煥發生機、返老還童之目的。我們希望以此丹田拍打功供養大眾,達到飲食與鍛鍊調和,身體與精神相濟的養生目的。丹田拍打功,是歷史上最簡單、馬上學會、正宗養生保健方法。
  • 丹田準確位置圖,上中下丹田的準確位置圖片
    ,主動感知和調整自身功能活動,來達到良好效果的練功方法與過程。意守丹田,是練功人將意念集中並保持在丹田部位的練功方法,是眾多意守方法中的一種。更確切地講,這種方法屬於意守自身部位類中的意守穴位法。但實際練功時,人們是無法將意念僅僅守在一個穴位上,只能意守在以穴位為中心的一個範圍內。因此,將丹田理解為這樣一個範圍更合適些。
  • 用丹田唱歌的練習方法!
    歌唱家20萬人在這裡學唱歌關注後回復「學唱歌」獲取免費教程一份基本概念①穴位,關元、陰交、氣海、石門四個穴位位於腹部臍下,都叫做丹田②人體的部位,分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上丹田在在兩眉間印堂穴。中丹田在胸部羶中穴。下丹田在臍下小腹部分,包括關元、氣海,神闕、命門等穴位。③多指人體臍下三寸處之關元穴。
  • 怎樣快速練出「丹田氣」並最終結成金丹呢?
    ,源遠流長,而丹道是修行中的最高法門,對人命運的根本改變,由之解脫生死、長生久視、天人合一是最終極的追求與嚮往。我結合自己的練功方法和心得體會,總結出幾種方法供同道們參考。首先闡明,健身強體的是丹道,行走於膚下;我金丹之炁,行於內臟和骨髓。端坐或盤坐均可,以自然舒適為度。眼帘微垂,舌尖輕抵在上齒齦處,雙手虎口相交,疊放於下丹田處,自然呼吸。在吸氣時,意想宇宙上空真氣被吸到頭頂(百會穴處),呼氣時,意想真氣從百會經印堂穴流到中丹田處(羶中穴區域)。
  • 修煉太極拳的十二個思想
    一、練拳須從無極始   修煉太極拳應處處結合太極陰陽之理來修煉。太極由混沌無極而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就是通過陰陽的變化,化生出自然界萬事萬物。因此,修煉內功和拳術時,必須從無極入手,由無極而太極,然後兩儀、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宮、十合一而返無極。無極象始,無極象終。修煉方法一是要專練一個時期的無極樁,或每天堅持練一個小時左右的無極樁。
  • 丹田與守丹田
    一、 丹田的命名及其產生年代    丹田是內丹家籍以修煉人體精氣神以成「丹」的處所。因其具有如稻田般的生生含義和面積特徵,故以田名之。早在東漢時期成書的《老子銘》中,就已有「存想丹田」的論述。在這些別名中,有部分帶有迷信色彩,  而絕大多數則是表明其性質及其在煉功中的重要地位。    三、 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的劃分    最早把丹田分為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的是晉代葛洪,他在《枸樸子•內篇》中指出:「上丹田在兩眉間,中丹田在心下,下丹田在臍下。」並未提到三個丹田的所在尺寸,也未談到它的作用。
  • 歌唱中的丹田音指的是什麼
    丹田音又名響堂,京劇聲樂名詞。演員歌唱時肺部蓄足氣,小腹用力,氣似從丹田(人身肚臍下約三寸處謂之丹田)發出聲。現在一般傳統演唱戲曲練聲方法,也認為丹田音最能響堂(即聲音送得遠,聽得清)。丹田在人體臍下三指處,用丹田的運氣方法,是各音發聲的基礎,我們稱為丹田音;用氣息運用"丹田"之氣,我們稱為底氣.是用橫隔膜來控制呼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