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田音又名響堂,京劇聲樂名詞。演員歌唱時肺部蓄足氣,小腹用力,氣似從丹田(人身肚臍下約三寸處謂之丹田)發出聲。現在一般傳統演唱戲曲練聲方法,也認為丹田音最能響堂(即聲音送得遠,聽得清)。丹田音是"發音部位要正確、掌握好節奏、注意音色和音量、突出主音",但是這並不全面,因為口令指揮能力不是單一的一種技能,它涉及到語言表達、組織和管理、心理和音樂等方面的綜合因素
丹田在人體臍下三指處,用丹田的運氣方法,是各音發聲的基礎,我們稱為丹田音;用氣息運用"丹田"之氣,我們稱為底氣.是用橫隔膜來控制呼吸的方法.
下面我說一說怎樣正確的運用氣息.正確的氣息應該是提肛,收小腹,把吸的氣存在肺部,同時放鬆腰部以上的肋骨,擴張胸部,使氣像潺潺流水般的呼出,要注意的是呼出(演唱)時不要抬肩,放鬆喉肌,(不抬肩喉頭會鬆開)在唱高音時小腹緊收,找頭腔共鳴;唱中低音要沉住氣保持找胸腔共鳴.
中國民族唱法術語。用丹田之氣送出的聲音稱「丹田音」。我國傳統唱法,非常強調「上抗其喉,下墜其丹田」或「氣沉於底,貫於頂」。明魏良輔《曲律》:「但得沙喉響潤,發於丹田者,自能耐久。」強調的都是「氣沉丹田」的重要性。若能善調丹田之氣,容易得「堂音」(即有共鳴色彩之音)。臍下稱下丹田,心窩 稱中丹田,兩眉間稱上丹田。這些部位與歌唱都有直接關係,所發之音稱丹田音
首先,練習丹田呼吸,這是最重要的一步。先全身放鬆躺在床上呼吸,這時候就是丹田呼吸。丹田(位置在肚擠眼下方)呼吸和胸腔呼吸的不同在於前者腹部有縮緊膨脹的循環但是胸腔不動,後者相反,胸腔起伏而腹部幾乎不動。躺著體驗一下然後就可以站著或者坐著練習丹田呼吸,訣竅是慢慢呼氣,吐盡體內的空氣腹部自然會縮進,然後慢慢吸氣,腹部膨脹,胸腔不動,然後再呼氣……注意這過程要全身放鬆,氣息要和緩綿長。如果感覺不出是不是在用丹田呼吸請重新躺回床上感受一下再繼續練。
接著,當你學會丹田呼吸的方法時就可以學習發音了。這個時候只要在用丹田呼氣的同時試著發一個音就可以,比如發a,a……聲音要儘量綿長
氣息的訓練要慢慢體會,細細地琢磨,理解了就會大有進步了.千萬不能操之過急,很多戲迷朋友求知慾望和盼望提高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要掌握這一全身性的運動,不能只求一朝一夕,只有打下良好的基礎,循序漸進才能穩步提高.否則出了偏差就適得其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