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張文豔
提起民國紅顏,胡蝶可以說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她雖然落榜於後人評出的民國四大美女(才貌雙全的林徽因、文藝名媛陸小曼、一代歌后「金嗓子」周旋,以及默片時代演技最佳的女星阮玲玉),卻因電影皇后一名成為影壇巨星。在影壇飄飛幾十載,歲月的風雨曾打溼過她的翅膀,卻沒有摧毀她的意志。她幾度息影,又幾度復出,留下近百部影片,也留下段段傳奇,在黑白影片時代綻放出了耀眼的五彩光芒!本期,我們打撈舊日的檔案,還原這位酒窩美女傳奇而又多彩的一生。
初露鋒芒
翩翩蝶影飛入影壇
胡蝶的母親常說:「這丫頭就是老佛爺和皇上駕崩那年生的。」
1908年2月21日,胡蝶出生於上海提籃橋的弄堂裡,父親胡少貢給她起名叫胡瑞華,小名寶娟。父親對她關愛有加,因為母親生了她以後未再生育,所以彼時的掌上明珠胡瑞華度過了一段被愛意包圍的童年。
胡蝶的姑姑是家裡的大人物,丈夫是內閣總理唐紹儀之弟,所以娘家人獲得了不少福蔭,胡蝶的父親也就能夠從廣東老家來到上海,並後任京奉鐵路總稽查,帶著全家順著鐵路搬遷到北平、天津等地。在這種奔波中,胡蝶養成了極好的語言天分,演藝才華也初露頭角,她經常能模仿出小販們操著各種方言的叫賣聲、吆喝聲,模仿得惟妙惟肖。邊轉移邊上學,胡蝶得到了父母無盡的寵愛。後來,母親自知不能再生,決定讓丈夫納妾。五個弟弟妹妹出生後,胡蝶沒有受到冷落,父親一如既往地愛著長女,帶著胡蝶出入於電影院,讓胡蝶萌生了做電影明星的夢想,而同時代的著名影星阮玲玉,則與母親過著幫傭的苦日子。
時間來到1924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胡蝶從父親順手捎回的報紙上讀到中華電影學校的招生廣告。毫不猶豫,她第一個報了名。報名表上,填什麼名字呢?胡瑞華顯然不夠響亮,她先是給自己起了一個「胡琴」的名字,讀來朗朗上口,也不缺意蘊,後來一琢磨,這胡琴「整天被人拉來拉去」,實在不太妙。她腦海中突然靈光一閃,決定取蝴蝶的諧音,自由飛翔不乏美麗。
這個意外的名字此後震驚了整個影壇。
面試時,胡蝶的靈動打動了考官席上的陳壽蔭、洪深等人,她順利進入中華電影學校的課堂。雖然電影學校只辦了一屆就結束了,但這對胡蝶而言,卻有著非凡的意義——她從這裡出發,在演藝道路上,一走就是數十年。
如果胡蝶的一生是部電影,真正的序幕則是《秋扇怨》(1925年)。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奸詐小人拋妻棄子,謀殺情敵,最後被姘婦所騙,身陷囹圄。在這部電影裡,胡蝶與同學徐琴芳合作,同時也認識了初戀男友林雪懷。
從天一電影公司到明星電影公司,胡蝶拍攝了大量的影片,尤其是在明星,她成為公司的臺柱子,與三劍客鄭正秋、張石川、周劍雲合作,漸露鋒芒。她與阮玲玉合作拍攝了《白雲塔》,成為影壇的佳話。後來阮玲玉跳槽到聯華,與胡蝶此消彼長,當胡蝶受明星潛心培養時,阮玲玉還在明星鬱郁不得志,當阮玲玉聲名鵲起時,胡蝶卻因解除婚約和緋聞而心煩意亂,當胡蝶風風光光出訪歐洲時,阮玲玉卻留下一紙遺書,就著一碗粥吃下了大量的安眠藥,香消玉殞……
電影皇后
「落」上青島桃花枝
胡蝶與阮玲玉的競爭最激烈的是電影皇后的爭奪。
由於胡蝶接連拍攝了武俠電影《火燒紅蓮寺》,很快進入大眾的視野。拍攝了《富人的生活》《愛人的血》《桃花湖》等大量影片後,胡蝶迎來了她的成名作,也是第一部有聲片《歌女紅牡丹》,在片中,胡蝶飾演京劇名伶紅牡丹,她雖然在舞臺上光彩無限,卻嫁給了一個無賴丈夫,收入被丈夫揮霍一空,還經常遭到毒打。糟糕的生活讓紅牡丹生了一場大病而後失聲,生活拮据後丈夫竟然賣掉了親生女兒……
這無異於胡蝶與林雪懷感情的寫照,讓胡蝶演繹時不得不推及自己。而就在拍攝中,胡蝶收到了林雪懷的解約書,令人唏噓不已。
此後,胡蝶拍攝了《戰地歷險記》《啼笑因緣》《滿江紅》《狂流》等多部電影,胡蝶的名氣如日中天。1933年3月5日,上海《明星日報》發起選舉電影皇后的活動,數萬張選票中,胡蝶收穫了21334張,名列第一,阮玲玉最終停留在7290票,位列第二,胡蝶當選為電影皇后。
多年後胡蝶在回憶錄中說起當選影后的事,只說「幾十年來這個像遊戲之舉的稱號一直跟著我,這是觀眾對我的愛護,我卻不敢妄自尊大」。然而,影后頭銜卻似天生眷顧她,此後,由英國商辦的中國肥皂公司發起的「力士電影明星競選」,及中國菸草公司發起的「1934年中國電影皇后競選」,她都當選,成為「三連冠」影后。
1935年,蘇聯舉辦莫斯科電影節以紀念蘇聯電影誕生15周年,胡蝶作為代表團中唯一的電影演員,應邀攜《姊妹花》《漁光曲》等片赴莫斯科參加了這項活動,並出訪歐洲。
胡蝶一生拍攝電影近百部,她與青島最緊密的聯繫,發生在她事業最為輝煌且感情正在甜蜜的那一年。
山海關路21號,是胡蝶與青島直接接觸的證據。
其實,這不是胡蝶第一次來青島。
1930年,上海的一些電影製片商聯合幾位資本家在青島開辦了一家電影院,為國產影片提供陣地,董事有張立堂、張石川、王召麟、文毓英、吳積慶、楊吉雲等人,董事長為劉鳴卿。電影院1930年動工,1931年12月完工,由楊吉雲擔任經理。籌備時名為青島大戲院,落成前正式定名為山東大戲院,也就是現在的中山路中國電影院。1931年12月15日,山東大戲院正式開幕,專門從上海請來胡蝶主持剪彩。當時胡蝶已經出名,剪彩之前影迷雲集,中山路上交通中斷。開幕的第一部電影是胡蝶主演的《歌女紅牡丹》。
關於胡蝶在青島的記錄,半島全媒體記者還在青島市檔案館查閱到了她於1934年10月31日參與賑災的記錄:「時值隆冬冰雪載道,哀哀窮黎凍餒……本局為實施救濟起見,業經呈準,市政府召集各公益慈善團體籌辦冬賑現已籌備就緒,並邀電影明星胡蝶女士鄭正秋先生蒞場,於本月十九二十兩日假廣西路銀星戲院放映電影,二十六二十七兩日假平度路新舞臺演唱京劇借娛樂以募捐,售票券而助賑」(青島社會局)。
而就在這一年的9月,青島迎來了一位著名的劇作家,也是胡蝶的老朋友——洪深。應國立山東大學校長趙太侔之邀,洪深接替梁實秋出任外文系系主任一職。20年前,在嶗山南九水,有洪述祖(洪深之父)的一所別墅,名為「觀川臺」,背依翠峰,前瞰溪水,是洪深在清華讀書之餘的避暑勝地。然而,一場戰爭攪亂了平靜的生活,日本人強行沒收了觀川臺。後來洪述祖又因「刺殺宋教仁」,以主謀殺人罪被判處絞刑。舊地重遊,洪深內心五味雜陳,所以在他來青島執教的這一年,《劫後桃花》劇本創作完成。
同年,折衷主義建築山海關路21號的別墅建成,由中俄兩國建築師共同設計,當時主門開在匯泉路上。1935年,張石川不惜斥巨資調集麾下所有演員,聚集到青島拍攝,主要取景地的別墅就是百姓口中的「桃花樓」——山海關路21號。最終,在洪深的幫助下,劇組僅用11天時間就順利地完成了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