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是古裝劇的天下,前有《慶餘年》、《鶴唳華亭》後有《劍王朝》、《大明風華》,古裝迷們可以「大快朵頤」。然「現代控」的追劇生活卻稍顯窘迫,直到靳東帶著他的《精英律師》上線,才讓熱播劇拉回一波「現代感」。
不過,靳東這一次的新作《精英律師》並沒有按照金星老師的吐槽做出改變,而是繼續了一貫的「精英優質男」形象,乍看略有重複。全行業最棒的律師、從未有敗績的職業履歷,委實華麗到讓一眾律師大V都要「膜拜」,主角光環深厚。
不過,調侃歸調侃,雖然形象仍舊是精英男,角色卻有一定的新鮮感。理性與感性並存的律師身份、職場得意生活失意的人物色彩,給了靳東足夠演技發揮空間,更關鍵的是《精英律師》還通過卡司陣容帶出一波「情懷殺」。
尤其是《偽裝者》中的幾位演員的客串,造就「王鷗與靳東的三生三世」、「明家姐弟變同事」等回憶,老劇粉有生之年能看到他們繼續「相愛相殺」,很值得欣慰。這一「情懷殺」,也成為《精英律師》播出後的第一熱點,非常受寵。
「情懷」為電視劇錦上添花,但決定作品整體口碑的仍舊是作品本身,演員表現與劇本都至關重要。前者因《精英律師》大批實力派演員的加盟得到保障,後者則優點與瑕疵並存,有難逃犀利觀眾要求的小問題,但精彩與亮點更為突出。
《精英律師》雖有48集,但輕章節化的劇情遞進方式,巧妙地化解了體量的龐大,讓節奏輕快充實。即使碎片化觀劇也能獲取小篇章的故事核心魅力,對於當下繁忙的觀眾來說,相當友好。
但比節奏更為搶眼的,是本劇的切入點。
按以往作品來看,律師行業做主視角並不是國產劇的擅長區域,觀眾相應的記憶點多集中在TVB的《1號法院》等經典片,或者歐美作品。內地劇涉及這個普通觀眾現實中不熟悉,螢屏上又被其他地區作品帶入了既定印象的題材,極易走偏。
但《精英律師》在切入點上,找到不錯的方向,它與大螢屏接連出現的幾部災難片的切入略有相似,都是讓「真實」為藝術打底。劇中案件的取材及發展趨勢,大多數都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縮影,甚至還是曾經受到熱議的話題。
工傷的界定,這是職業「打工仔」們已經爭議多年的焦點,每年必出案例;
原創與抄襲,創作者們最深切的痛,也幹擾了影視行業多年;
誹謗與維權,網絡攻擊一時爽,賠禮道歉淚汪汪;
甚至曾經沸沸揚揚的某豪車品牌「史上最貴退一賠三案」,亦成為《精英律師》的素材,觀眾對案件的疑問,都在本劇中得到解答。很顯然,這部劇把立足點放在微「普法」之上,雖然不是100%嚴謹,卻不失專業度,增添了故事價值。
若不能打造出《一號法院》般精彩的法庭爭鋒,那麼立足現實,耐心給觀眾講有共鳴的故事,慢慢讓觀眾對這一領域產生理解,也是十分不錯的選擇。在這方面,《精英律師》與《烈火英雄》一樣,都贏在了切入點。
雖立足於生活溫度,《精英律師》仍舊沒放棄對觀賞性的追求,有極能提升衝突感的「虛擬」設定。
比如,男主角無論何種案件都能想出應對之策的高智商,以及一個每天都要把職場禁忌犯個遍的「聖母+天才」型女主角。
兩個角色之間的碰撞,是《精英律師》戲劇衝突最濃烈的一部分,即使女主的設定會讓觀眾產生非好感,亦調動了觀劇情緒。同時,女星朱珠飾演的秘書慄娜一角,更意外收穫大量好評,成核心看點之一。
睿智的頭腦與總能無聲中為男主化解困局的實力,讓這個角色極為討喜,加上朱珠性感靚麗的形象,讓觀眾無法忽略。不過,慄娜的討喜也突顯了本劇的瑕疵所在,這個角色讓觀眾眼前一亮的同時,也讓常追歐美劇的觀眾感到了一絲熟悉。
無所不能又性感動人的秘書,這是歐美職場劇的常見配置,國產劇偶有現身,與國內真實職場氛圍也相當不貼合的。顯然,這個角色借鑑感明顯,而且編劇沒有給她進行適當的「找補」,使角色後續劇情難以立穩。
比如,這位看起來偏很「壕」又自信的女秘書,在與律師的對話時經常出現「老闆娘」的氣場,看起來身份背景相當給力。這種風格之下,給她安排一個相對有說服力的家庭背景或人物背景,那麼這個角色便能接上「地氣」。
只可惜,後續劇情呈現的卻是一個破碎且普通的家庭與她映襯,瞬間將讓人物前期的氣場魅力變成了觀眾心中的疑惑。這樣的情況,同時也間接出現在其他角色身上,
人設邏輯的欠缺,略微拖了點後腿。
然,瑕不掩瑜,人設的瑕疵擋不住克制。
《精英律師》的克制主要表現在專業性上,引用現實案例之時,沒有一味地向觀眾展現「爽」感,迎合觀眾喜好。這一點,在前期一個裁員劇情中體現最為明顯,當時,男女主受客戶委託與多名老員工進行裁員談判。
在女主角簡單的思維之中,這很「不厚道」,不應該幫企業家傷害員工。但男主角仍舊堅持了自己的專業,裁員過程非常傷感,聯想到當下職場現狀,亦有一定的共情能力,可故事並沒有讓主角們拒絕擬定裁員計劃與企業家對抗。
這就是它的克制魅力。
爽劇走向的確很能讓觀眾解氣,是當下的電視劇制勝法定,但解氣之後我們還是要面對現實。我們可以在更虛擬化的故事裡追求「爽」感來解壓,但在專業性更強、又有現實基底支撐的《精英律師》裡,克制理性更顯珍貴。
很多事情有它規則,很多情感需要注意法律的尺度,我們在追求「法外有情」之時,永遠不能忽略前一句是「法不容情」。理性與情感、公平與規則、正義與罪惡,有很時候,需要我們去宏觀看待,才能認清本質。
比較有趣的是,《精英律師》在情與理的碰撞裡,做了一個能讓觀眾看到日常忽略一面的巧妙設定。它把現實中的「冷血」與「善良」進行了某種程度的調換,轉嫁到了男女主設定上,若觀眾能夠更深入地去觀察,便會發現其中的微妙。
比如,很多觀眾吐槽藍盈瑩飾演的女主角戴曦的「聖母」、不守規則,卻忽略了這個經過藝術化誇大的人物,觀念與大多數網友其實是一致的。她同情弱者,寧願違背職業要求也要幫助對方,不斷試圖用情去說服法,這不是正是我們大多數人的想法嗎?
而理性、總是把法律法規作為第一判斷力的男主羅檳,恰巧又是受大多數人厭惡的「冷血」執行者的誇大版,現實中大家普遍會忍不住將其向最深處抨擊。但在電視劇裡,觀眾反而更喜愛冷靜遵守原則的他,甚至支持他的觀點,反差極大。
很諷刺的一個現象,卻又不是電視劇扭曲的現象,因為當下環境裡,很多會喜歡一個極限的答案:全黑或全白,壓縮了包容性。但《精英律師》讓兩位主角在情與理中進行碰撞,相互改變,向觀眾傳達一個更全面的世界觀。
這一份克制與擔當,值得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