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在中國人的印象中一直是個物價便宜的旅遊勝地,沒有人會把泰國和發達國家聯繫起來。不為人所知的是,泰國人在成為發達國家的路上已經苦苦掙扎了幾十年。
吸收西方產業轉移浪潮,泰國一躍成為工業國
在二戰後,隨著西方的產業轉移,東南亞是第一波享受到產業轉移潮的地區。菲律賓是亞洲地區最早進行工業化的國家,在60年代以前,菲律賓是亞洲經濟最強國家之一,僅次於日本。
在菲律賓之後,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也紛紛跟進,開始接收西方產業轉移進行工業化,讓本國的經濟迅速得到提升。泰國是東南亞接受西方產業轉移較晚的國家,在70年代晚期,泰國政府決定開放市場,實行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
泰國開始迎來西方的企業的進駐,許多國際大品牌如寶潔公司紛紛入駐泰國。隨著西方產業連續登陸泰國,帶動了泰國的電子產業和汽車產業的發展,汽車和電子產品成為泰國重要的出口產品。
成為亞洲四小虎,經濟發展問題浮現
西方的產業轉移讓泰國迅速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轉型成為亞洲地區最發達的工業國之一,工業產品出口在經濟中所佔的比重年年攀升,這些工業帶動了服務業等其他產業共同發展。
從1978年開始,泰國經濟持續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長。在1997年之前,泰國的GDP的平均增長率保持在8%左右,人均GDP從1978年的528美元增長到1996年的3044美元,翻了近6倍。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帶動下,泰國和當時的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並成為"亞洲四小虎"。光芒之下,必有陰影。泰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逐漸暴露了許多問題。受到增長刺激,當時泰國上下對未來十分樂觀,讓泰國政府忽視了這些問題。
泰國經濟增長時期的四大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作為外向型經濟,泰國經濟受國際市場波動影響大。泰國由於國內人口不多,國內市場消費能力不足,工業出口必須對外銷售才能產生效益。一旦國際經濟發展陷入低迷,泰國的經濟增長將會受到嚴重影響。
第二個問題是經濟發展受外資影響大,產業升級乏力。泰國能實現工業化得益於跨國公司對泰國的投資,跨國公司把工廠開到泰國,只是利用泰國當地的便宜的土地和廉價的勞動力。
第三個問題是政府無限制支出。從80年代開始,泰國政府在公共支出方面開始無限制的支出,造成了財政赤字激增,政府債臺高築,這在無形中也推動了泰國的通貨膨脹。
第四個問題是通貨膨脹,金融過熱。無論是日本還是韓國,都存在經濟持續發展後金融過熱物價上漲的現象。金融過熱會讓大量的社會資金流入房地產和金融市場,不斷炒高價格,形成泡沫。
80年代日本東京地價可以買下整個美國,這就是金融過熱產生泡沫的表現。在同時期的泰國,房地產市場和金融市場也是極速升溫,在狂熱的氣氛下,許多企業和個人紛紛拿錢理財和房產,以期待升值。
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這句經典老話在金融市場是一句永不過時的名言,從17世紀的"鬱金香熱"到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再到2008年次貸危機,這些危機產生的原因都可以一個詞可以概括,這個詞就是:過熱。
國際炒家戳破金融泡沫,經濟大衰退襲來
泰國的金融過熱讓以索羅斯為代表的西方財團"盯"上了泰國,他們找到了收割泰國"羊毛"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戳破泰國經濟的泡沫。
在分析了泰國當前的經濟的弱點之後,在1997年,索羅斯的及其背後的財團開始攻擊泰銖。脆弱的泰國經濟無法抵擋國際炒家的攻擊。索羅斯的行為導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泰國大量的銀行陷入破產危機,大批泰國有前景的企業因為借不到錢而無法維持正常運轉紛紛破產。
銀行破產,企業倒閉產生的連鎖反應,讓整個泰國經濟陷入空前的衰退。在經濟危機之後,大量泰國的優質企業和優質資產被西方跨國公司低價收購,泰國人辛辛苦苦幾十年創造的財富就這樣被掠奪一空。
深陷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泰國
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泰國通過六年的時間才恢復增長。比起隔壁的中國,泰國在21世紀的經濟增長速度十分緩慢,人均GDP常年在世界銀行所劃定中等收入線邊緣徘徊,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現在。泰國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
泰國要完成產業升級先要解決內部問題
通過產業升級是把原來的勞動、資本密集型產業升級為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是中等收入國家實現跨越的唯一途徑。
韓國在完成第一波工業化之後,傾盡全國之力發展鋼鐵、機械製造、化工等重工業,通過重工業讓韓國的造船和汽車產業崛起,再帶動生物和計算機產業的發展,韓國完成了從勞動、資本密集型到技術、知識密集型的跨越。
泰國政府一直在積極推動產業升級,然而泰國政府對如何升級,在哪些行業升級的規劃思路遠不如韓國政府清晰,而泰國當下的許多問題也限制著泰國經濟產業的繼續升級。
泰國缺乏產業升級的內動力。泰國政府依舊承擔著巨額的赤字,政府無法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產業升級。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泰國形成了階層分化,分配不均的現象。這些依靠資源就能牟取暴利的大家族對花費巨大的重工業沒有興趣,這些既得利益群體阻礙了泰國的產業升級。
泰國產業升級缺乏高素質勞動力。泰國在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上不重視理工科,國立大學的理工科學生只佔45%,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準的60%,這使得教育無法為泰國的產業升級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
動蕩的政局讓泰國經濟的穩定發展備受掣肘。貧富差距加大讓泰國的政局動蕩不安,泰國成為東南亞政變最頻繁的國家。不穩定的政局讓許多投資者對泰國望而卻步,也造成了大量高素質人才的外流。
中國如果不想成為下一個泰國,在經濟上完成產業升級是頭等大事。西方國家對華為等中國科技企業的瘋狂打壓說明了中國的產業升級之路必定會經歷艱難險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