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孫悟空瞬間轉移將成真,我國實現高維度量子隱形傳態

2021-01-18 簡一點科技

從小,愛看《西遊記》的我,就希望未來能有孫悟空的一種本領就行,那就是實現空間的瞬間轉移!當看到《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從一個地方瞬間到另一個地方,我就想以後不用坐飛機就能去別的國家旅遊了,想去哪兒就去哪兒。

雖然這只是存在電視劇裡的科幻情節,但是目前的科學技術正在實現這樣的「神通」,人們把這一領域稱之為量子力學。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三位學生和維也納大學的塞林格小組合作,在國際首次實現了高維度量子隱形傳態,為什麼稱作為高維度呢?因為之前的1997年,也實現過量子隱形傳態,不過是建立在二維的條件下。

高維度意味著量子隱形傳態可以實現在任意的維度,這是一種全新的通信方式,看過科幻片《星際穿越》的同學都應該知道量子隱形傳態最終呈現的效果是可以實現穿越。它主要是藉助量子糾纏的特性,在不傳輸物質本身的情況下,將未知的量子形態傳輸到遙遠地點。

這一基礎的實現,奠定了未來實現複雜量子物理系統完整態傳輸,對於量子信息技術來說也是重要的基礎,這有望突破現如今經典信息傳輸的瓶頸。量子技術旨在改變對光子、原子等微觀粒子的精確操作,從而實現一種革命性的信息編碼、存儲和傳輸。

對於我們如今認識的宇宙,你會覺得它的運行規則似乎非常簡單卻又極其複雜,簡單是因為宏觀的直接感受,複雜則是因為進入物質的微觀世界時,宏觀表現的規則和確定性都會消失,這就是量子領域的詭異世界!

而量子力學中用了這樣一句話解釋:一些我們稱之為真實的事物,並非由真實之物構成。

這句話可謂是蘊涵著無窮的知識在其中,量子力學如今實現高維度的量子隱形傳態也在詮釋著這一點,相信在未來,孫悟空的瞬間轉移或者蟻人的時空穿越都會稱為現實。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大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央廣網合肥12月20日消息(記者劉軍 通訊員桂運安)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近期利用6光子系統,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結果表明,量子幹涉可見度在45小時內保持在98%,高維量子隱形傳態保真度達59.6%,為構建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基礎。該成果日前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量子隱形傳態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技術,藉助衛星網絡、光纖網絡等信道,將量子態所攜帶的量子信息傳輸到遙遠地點,而不用傳送物質本身,是建立遠距離量子網絡的關鍵技術之一。
  • 中科大團隊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科技前沿】 本報合肥12月20日電(記者常河 通訊員桂運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近期利用6光子系統,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結果表明,量子幹涉可見度在45小時內保持在98%,高維量子隱形傳態保真度達59.6%,為構建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基礎。該成果日前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量子隱形傳態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技術,藉助衛星網絡、光纖網絡等信道,將量子態所攜帶的量子信息傳輸到遙遠地點,而不用傳送物質本身,是建立遠距離量子網絡的關鍵技術之一。
  • 我科學家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合肥12月20日電 (記者吳長鋒 通訊員桂運安)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近期利用6光子系統,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結果表明,量子幹涉可見度在45小時內保持在98%,高維量子隱形傳態保真度達59.6%,為構建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基礎。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量子隱形傳態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技術,藉助衛星網絡、光纖網絡等信道,將量子態所攜帶的量子信息傳輸到遙遠地點,而不用傳送物質本身,是建立遠距離量子網絡的關鍵技術之一。
  • 迷你《星際迷航》:中科大實現單光子高維量子態「瞬間傳輸」
    《星際迷航》式的「瞬間傳輸」雖然只停留在科幻作品中,但量子信息學家們對於「瞬間傳輸」一個粒子的量子態已經有了經驗。郭光燦團隊認為,高維量子隱形傳態相比起二維系統具有信道容量更高、安全性更高等優點。相關技術可用於其他高維量子信息研究,為構建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基礎。量子隱形傳態量子隱形傳態需要基於一種量子世界裡的奇妙現象實現,那就是「量子糾纏」。
  • 穿越|「墨子」實驗:科幻中的超時空傳輸能實現嗎?
    記者:喻菲 楊春雪 編輯:高杉科幻電影《星際迷航》講述了人類這樣一個夢想:太空人在特殊裝置中平靜地說一句,「發送我吧,蘇格蘭人」,他就瞬間轉移到另一個星球。在中國最新發射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上,中國科學家將在「世界屋脊」西藏阿里和衛星之間開展量子隱形傳態實驗。這與《星際迷航》中的超時空傳輸很類似。當然,它們並不相同。
  • 量子高保真傳送實現,量子網際網路要來了,顛覆現有世界
    可行的量子網際網路(一種通過糾纏在遠距離共享量子位中存儲的信息的網絡)將改變數據存儲,精確感測和計算的領域,從而開創通信的新時代。本月,美國能源部科學辦公室國家實驗室費米實驗室的科學家及其合作夥伴朝著實現量子網際網路的方向邁出了重要一步。在PRX Quantum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該團隊首次展示了保真度大於90%的光子量子位(光量子)的持續,遠距離(光纖44公裡)的隱形傳送。
  • 「墨子號」量子衛星:太空最耀眼的「科學之星」
    這是國際上首次利用量子衛星在地球引力場中對嘗試結合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的理論進行實驗檢驗,將極大地推動相關物理學基礎理論和實驗研究。 圓滿實現三大科學目標,還將超期工作年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於2016年8月16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2017年1月18日正式開展科學實驗。
  • 【量子大咖直播預告】平行世界真的存在嗎?量子科技將怎樣改變人類...
    量子科技將怎樣改變人類未來? 我們正在經歷第二次量子革命,從被動觀測到主動量子調控,量子科技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 量子力學如何顛覆我們的世界觀? 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將怎樣改變人類未來?
  • 伏羲書院 | 王健全:以量子之名
    而他本次探討的主題更偏重於「已經實用化的、成熟度相對高的量子通信」,共劃分五個部分進行闡釋:量子信息技術發展概述、量子密鑰分發、量子密碼與密碼體系的關係、量子與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以及面向量子網際網路的演進。他提到,量子信息學屬於量子力學與信息學的交叉學科。在量子信息技術中,承載信息的載體為單個或多個量子態——目前人類已知構成物質的最小單元。
  • 量子通訊原理到底是什麼詳細資料分析
    量子通信是量子信息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利用量子力學原理對量子態進行操控,在兩個地點之間進行信息交互,可以完成經典通信所不能完成的任務。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嚴格證明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可以有效解決信息安全問題。   二、量子通訊原理   量子通信的原理只要有量子糾纏、量子不可克隆定理、秘鑰分配和隱形傳態四個部分。
  • 科幻成真!瞬間轉移有戲了
    瞬間轉移(Teleportation)是科幻電影中常見的場景,而在科學家的不斷努力下,它正在從科幻一點點走向現實,至少微觀層面已經有戲了。科學家們發現,電子可以進行遠距離量子躍遷,能夠從物質的第一層直接到達第三層,並未在第二層出現。
  • 中科大80後「量子鬼才」陸朝陽獲美國物理學量子計算獎
    策劃&撰寫:小波點 當地時間10月7日,據美國物理學會(APS)公布,授予中國科技大學陸朝陽教授「2021年度羅夫·蘭道爾和查爾斯·本內特量子計算獎」,表彰其「對光量子信息科學,尤其是固態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量子計算的突出貢獻」。
  • 地星間量子態的「瞬間傳輸」是什麼鬼?可以傳輸人嗎? | 較真big bang
    只看要點就夠了):1、雖然科幻電影中人的「瞬間傳輸」還是個夢,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已經實現了地面與量子衛星「墨子號」之間量子態的「瞬間傳輸」——量子隱形傳態。不過,很多不專業的科普文章將量子隱形傳態描述為科幻片中可以超光速傳遞信息的手段,然而它並不存在這一能力。另外,量子隱形傳態傳遞的並不是物質本身,光子並沒有千裡迢迢地跑到另一處。
  • 量子技術的應用是一個新興事物
    量子通信,把你不想通過電報的雙方連接起來,而且是量子實現的,電報可以在公裡距離內通信有其他世界通信發達,量子保密通信等等技術但有量子加密通信麼量子通信需要所有設備都得在同一個量子裡。所以量子通信太多了吧。量子密碼,量子破解,量子糾纏,量子計算,量子隱形傳態,量子測量,量子粒子糾纏等等。答:不能。
  • 量子科技:從基礎到應用
    量子科技發展具有重大科學意義和戰略價值,是一項對傳統技術體系產生衝擊、進行重構的重大顛覆性技術創新,將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 要加快基礎研究突破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量子科技發展取決於基礎理論研究的突破,顛覆性技術的形成是個厚積薄發的過程。
  • 中國量子通信再迎裡程碑,衛星加密傳輸從天而降
    在我國「墨子號」量子衛星的星地輔助下,科研團隊以量子糾纏為基礎,在全球首次完成了利用衛星中繼、達到上千公裡地面站間量子密鑰的分發,相比於以往地面沒有可信中繼的密鑰分發距離上,再次上升了整整一個數量級。而且本次量子通信能在量子衛星不完全受控的局面下,利用物理原理本身實現通信安全。
  • 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 實現200秒突破
    這一突破使我國成功達到了量子計算研究的第一個裡程碑——量子計算優越性。今天,我國在量子計算領域實現了裡程碑式的突破!北京時間12月4日,國際頂尖雜誌《Science》刊發了我國在量子計算領域的一項重磅研究成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
  • 瞬間轉移
    2002年,以澳洲華裔科學家藍屏開為首的研究隊伍,成功將一組帶有訊息的雷射由一處地方瞬間遙距傳送至另一處,向實現科幻電影中「瞬間轉移」的構想推進了一大步。據《星島日報》報導,澳洲國立大學的科研小組宣布,他們成功利用「量子糾纏」的效應,將在一個光學設備一端的雷射束,瞬間在一公尺外複製出另一個同樣的光束,這個瞬間轉移的結果穩定而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