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又稱「打春」,時值公曆2月4日左右(2月3日~5日)。「立」是「開始」的意思,中國以立春為春季的開始,氣溫逐漸升高,人之陽氣步步升發,但立春之後氣溫只是暫時回暖,每天早晚仍舊低溫寒冷,老人常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因為初春天氣變化較大,乍暖還寒,體表的皮膚毛孔開始打開,禦寒能力減弱,所以不提倡馬上脫去棉衣。老年人和身體虛弱者應當尤其謹慎,穿衣也要下厚上薄,同時注意對頸、膝、足等部位的保暖。
立春前後,經常會出現「倒春寒」的現象,這往往容易誘發中風發生。為使老年人遠離中風、預防再發,這就教你立春養生怎麼做~
為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春季精神養生方面,要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態。
春季是萬物生發的季節,與人體肝臟息息相關,而肝臟與中風有直接關係,為防中風病復發或加重,要做到精神舒暢,同時要戒暴怒。
立春養肝,宜多吃辛溫發散的食物,如多用豆、蔥、姜、韭菜、蝦仁等有利陽氣生發的食物來調味,還要少酸多甘,勿吃過於辛辣及油炸食物。中風病人一般宜三低三高飲食,即低鹽、低糖、低脂,高維生素、高纖維素、高鈣質。
準備韭菜一把洗淨,雞蛋2~3個,蝦皮適量。韭菜辛溫發散,有助於人體陽氣生發、舒暢。雞蛋養血,能滋養肝養血,生發陽氣。
用芹菜150g及大米100g煮粥,芹菜有助於春陽,溫食利於養陽。可根據病證的不同選擇相應的藥膳:
脾胃不和者可適當增加白朮、山藥、蘿蔔等;
氣虛者可適當增加山藥、大棗、黃芪、西洋參等;
氣滯者可適當增加吃蘿蔔、陳皮等。
立春吃春餅歷史悠久,春餅是以麥麵烙制或蒸製的薄餅,加以豆芽、韭黃或韭菜、粉絲、雞蛋等製成的合菜作餡兒包著食用。上述食品多為辛甘發散之品,有升發和保護陽氣的作用。
據《養生論》記載:「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壽自高。」其實在古代,清晨起床後,洗漱梳理是每天必做之事。而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很少有梳頭的習慣了。
為什麼說梳頭對於健康有利,而且特別強調春天梳頭呢?
梳頭有利於陽氣生發
梳頭有利於疏通經絡
春天梳頭有利於睡眠
方法:從額頭的髮際開始,一直梳到頸後的髮根處,每個部位起碼梳50次以上,以自己感覺舒服為準。時間以早晨為佳,用牛角梳、玉梳、木梳較好。如果沒有梳子,還有一個非常好的方法,雙手搓熱後,用十指代替梳子,更有疏通經絡,升氣血之功效。另外可用艾葉加醋泡腳以溫通氣血,解鬱疏肝。
立春時節,做一下穴位按摩,不僅有助於恢復身體、緩解疼痛,還能起到祛病防病的效果,按摩療法可有:
艾灸宜用艾條灸,常用穴位:大椎、肺俞、肝俞、神闕、膽前、膈俞、中脘、太衝,起到防病保健舒肝理氣的作用。
《黃帝內經》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子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春季若能順應自然界生機勃發之景,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舒暢身體。
初春,天氣由寒轉暖,各種致病的細菌、病毒隨之生長繁殖,溫熱毒邪開始活動,古諺語說道:「百草回芽,舊病萌發。」可見立春後是疾病多發的季節,特別是南方,如肺炎、肝炎、流腦、麻疹、腮腺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
可採取以下措施:
過度疲勞是中風復發的重要誘因,中風患者要保證足夠的休息時間,早睡早起,是指晚上9點鐘上床入睡,早上6點多起床。
「春不減衣,秋不戴帽」。立春氣溫還未轉暖,不要過早減掉冬衣,特別是年老體弱者和中風患者,所以立春後最短也要再「捂」10-15天。
春季養生重要的還有加強鍛鍊,鍛鍊方式以室外活動為佳,不妨多去郊外走走,呼吸新鮮空氣,調節身心情志。
中風患者不適宜進行強烈運動,可選擇八段錦、太極拳、太極劍、廣播操、上下樓梯等運動。中風患者最簡便易行的鍛鍊是散步,一般每次15分鐘左右,每日2~3次即可。康復鍛鍊可以做患肢平舉、抬高、上舉或單橋、雙橋運動等。
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
神經內科一區
科室擅長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多種神經系統疾病,尤其在急性腦血管病的診治方面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及突出優勢,在頭痛類疾病方面有深入研究。此外,科室傳統中醫特色治療(如中藥膏方、穴位貼敷、中藥燙療等)對於常見的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痺、頭痛、失眠等有顯著療效。
醫生辦公室電話:0771-2183191
護士站電話:0771-2183190
手機:17877000191
文稿:李莉娟(神經內科一區)
編輯:張佳婕
審核:芳 華
健康資訊︱醫院動態
科普知識︱醫學諮詢
用專業做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