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歌神」,大家都會條件反射般說出張學友的名字,但是你知道嗎,在很多人心中,許冠傑才是初代歌神。許冠傑的出現,讓當時都在唱英文歌的香港樂壇轉變為唱自己語言,才開啟了粵語歌曲的輝煌。很多人說過,香港樂壇最應該感謝的人是許冠傑,是他開創了用廣東話唱流行歌曲的先河,才成就了之後的香港樂壇,成就了無數經典。
許冠傑出生於四十年代的香港,許冠傑的父親對5個孩子管教甚嚴,無論多辛苦,他都想方設法讓孩子上學。母親是位粵劇迷,每逢有喜慶節日,她都帶著小冠傑進城觀看。自小深受戲曲薰陶的許冠傑,更是音樂的「發燒友」,在念初中時便與幾個音樂知己組成一個名叫「蓮花」的樂隊,過盡音樂癮。74大學畢業後的許冠傑本想當一名醫生,但在哥哥許冠文影響下以及自己對音樂的興趣,他改變初衷,覺得娛樂圈更有趣味。於是,在1967年重組蓮花樂隊,並與鑽石唱片公司籤了第一個合約。
1969年許冠傑與哥哥許冠文共同主持《雙星報喜》節目。這個節目以輕喜劇的形式娛樂觀眾,觀眾們被這一新鮮的配搭徵服了。在一項電視節目民意調查中,《雙星報喜》成為無線最受歡迎節目。「嘉禾」電影公司董事周文華見此情景,認定兩顆笑星有潛質可挖,力邀兩人加盟「嘉禾」,1972年,許氏兄弟「跳槽」,投身一個新天地——電影圈。然而,因為這次「跳槽」,卻發生了一件改變華語樂壇的大事。
1973年,許冠文赴歐美等地拍攝見聞錄。回港後,深有感觸,寫了闕名為《鐵塔靈魂》的詞,冠傑聞訊,連忙向哥哥索詞譜曲。原來,六十年代時期英文歌風靡日本、香港、星馬泰。七十年代初,素有民族自豪感的日本人摒棄英文歌,自己開始創作,用自己的語言唱自己的作品。當時許冠傑便想,既然日本人能用自己的歌,我們香港人又何嘗不可呢?然而苦於一直沒機遇。現在他迫不及待地手彈吉他,嘴哼音符譜曲,終於,香港樂壇第一首現代粵語流行曲誕生了。聽膩了外語歌和國語歌的香港人乍聽到這首自己語言的歌曲,倍感新鮮、親切。
1974年,伴隨著喜劇電影《鬼馬雙星》的熱播,許冠傑出版首張個人唱片《鬼馬雙星》,一上市即全部售罄。主題曲《鬼馬雙星》及插曲《雙星情歌》成了熱門歌曲。一炮而紅的許冠傑次年推出《天才與白痴》大碟。1976年,許冠傑第四張個人大碟《半斤八兩》僅在香港的銷售量就已超越7位數字,這還是保守的數字,在當時可謂是驚人。可以說許冠傑在歌壇的地位就是因為在當時打破常規,開創了香港樂壇幾十年的輝煌造就的。
除了在歌壇開宗立派,許冠傑和哥哥在影壇也是成績斐然,自從1972年的《鬼馬雙星》大獲成功之後,之後又陸續推出了許多優秀的喜劇電影。不過在1985年11月,在籌拍《衛斯理傳奇》的時候,曾發生過這樣一件大事。1985年12月中旬,《衛斯理傳奇》攝製組赴尼泊爾拍外景。一天晚上,勞累了一天的許冠傑一進住房便栽頭而睡。由於不適應高山氣候及取暖時煤氣洩漏,導致嚴重缺氧,許冠傑昏迷不醒。第二天清早,整裝待發的攝製組人員發現他還沒起床,便大聲叫門。誰知,兩分多鐘屋裡還是一點動靜也沒有。攝製組人員見勢不妙,連忙破門而入,發現阿傑已不省人事。
經過一番波折,許冠傑被火速送回香港,當時的娛樂記者們各施各法,一名肆意製造「新聞」的娛樂記者竟報導說一代巨星許冠傑隕落了。這突如其來的「噩耗」震驚了全港每一位支持者的心。電臺反覆播放阿傑的唱片以示「哀悼"。好在後來許冠傑的出現打破了這一謠言,看來這娛樂記者這麼多年來瞎編新聞的習慣是早有發生。不過可能是由於在娛樂圈摸爬滾打這麼多年讓他產生了疲倦,許冠傑於1992年宣布退出歌壇,初代歌神就此淡出人們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