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防曬,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防曬?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了解紫外線、防曬指數和防曬劑。
一、紫外線
紫外線分UVA、UVB、UVC和UVD。
①UVA(長波赫斑效應紫外線)波長320~42nm,穿透力最強,能穿透玻璃(室內也要選擇帶PA值的防曬)。長波紫外線絕大部分能穿透臭氧層到達地球,可以直達我們皮膚的真皮層,使皮膚曬黑,並且能破壞彈性纖維和膠原蛋白纖維,讓皮膚鬆弛產生皺紋,是皮膚老化的一大殺手。UVA佔紫外線的絕大部分,比如低海拔地區,UVA佔95%,UVB為5%。
②UVB(中波紅斑效應紫外線)波長275~320nm,穿透力比UVA弱,中波紫外線大部分能被臭氧層吸收,只有一小部分能到達地球表面,到達我們皮膚的表皮層。長期或過量照射會曬黑皮膚甚至引起皮膚紅腫蛻皮。
③UVC(短波滅菌紫外線)波長200~275nm,穿透力最弱。短波紫外線幾乎全部能被臭氧層吸收。短波紫外線可以用來滅菌,比如紫外線殺菌燈。UVC對人體傷害極大,短時間照射就可灼傷皮膚,長時間或高強度照射可能引起皮膚癌(UVA、UVB、UVC都屬於致癌物)。南極臭氧層空洞,北極臭氧層遭到嚴重破壞,不能阻擋過量的紫外線,南極和北極的生物的生存遭到威脅。
④UVD(真空紫外線)波長100~200nm,到不了地球。
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很大,所以必須要防曬。
二、PA和SPF
UVC和UVD雖然攜帶能量最強,但是卻幾乎不能到達地球(南極北極除外),所以防曬產品主要是對UVA和UVB的防護,防止曬黑、曬傷和光老化。
防曬產品的包裝上往往有兩個指數,即PA和SPF。
①PA是防止UVA有效程度的標準,分為PA+,PA++,PA+++和PA++++,加號越多,對UVA的防護能力越強,防護能力越強,需要添加的防曬劑就越多,刺激性就越大,容易堵塞毛孔,引起粉刺暗瘡等皮膚問題。
②SPF是皮膚預防紫外線的時間倍數,通俗來說就是防止皮膚曬傷的時間,分為SPF15、SPF30、SPF50等。在不塗防曬的情況下,假如你在陽光下20分鐘皮膚就會變成淡紅色(曬傷),而使用SPF15的產品以後,就會延長15倍的時間,也就是需要20(分鐘)×15=300(分鐘),也就是塗了SPF15的防曬在陽光下5小時皮膚才會變成淡紅色(曬傷),以此類推。SPF30就是20(分鐘)×30=600分鐘,前提是你在不塗防曬在陽光下20分鐘就能曬傷,如果是15分鐘曬傷就把20換成15計算。
三、物理防曬和化學防曬
我們平常使用的防曬可以通俗地分為物理防曬劑(實際是無機防曬劑)和化學防曬劑(實際叫有機防曬劑)。
①物理防曬劑:氧化鋅、二氧化鈦。通過把光的反射、散射原理達到防曬目的。如果防曬使用的氧化鋅和二氧化鈦會泛白,那麼這類防曬一般不會滲入皮膚內部,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比較安全;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一些納米級物理防曬也出現了,納米級物理防曬的優點就是不會泛白,顆粒小,膚感細膩,但是這種納米級的物理防曬劑可能會滲入皮膚內部,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總體來說,物理防曬的安全性是要優於化學防曬的。
②化學防曬劑際:很多化學防曬劑被陽光照射後會產生刺激皮膚的成分,有的也會滲入皮膚,對人體造成安全隱患。所以對孕婦及敏感性皮膚來說,為了防患於未然,儘量不要使用化學防曬劑的防曬產品。
1、防曬產品怎麼選擇?
選擇防曬既要注意SPF也要注意PA,兩者並重,防曬效果才更佳。 秋冬季節或者陰雨天,一般情況選擇SPF15,PA+的產品就可以,但是下面三種情況需要注意:
①日系防曬因為過於追求膚感,防曬能力會降低,按照我國的標準,其標註值要比實際值低一點,而歐美防曬標註值與實際值比較統一,所以在選擇日系防曬時本來要選擇SPF15,PA+時,可以換成SPF20,PA++。
②國內品牌存在偷工減料的情況,選擇產品時參考上一條。
③我們塗抹防曬時,大部分人的塗抹厚度都達不到標準,所以在選擇產品時也參考第1條。 炎熱的夏季一般要選擇SPF30,PA++或PA+++的;如果夏季經常外出或者在海邊和高原地區活動,要選擇SPF50,PA+++或PA++++的產品比較合適。
2.室內需要防曬嗎?
紫外線長波會穿透玻璃,所以在室內不靠窗的位置不需要塗防曬,靠窗的位置要選擇帶PA的防曬產品。另外長時間在有燈光照射的地方也需要防曬。
3.使用防曬需要卸妝嗎?
對於不防水不防汗的防曬,洗面奶即可;對於防水防汗的產品,則需要卸妝產品清洗乾淨。
4.防曬霜要不要補塗,多長時間補塗?
需要補塗,補塗時間→在不塗防曬的情況下,假如你在陽光下20分鐘皮膚就會變成淡紅色(曬傷),而使用SPF15的產品以後,就會延長15倍的時間,也就是需要20(分鐘)×15=300(分鐘),也就是塗了SPF15的防曬在陽光下5小時皮膚才會變成淡紅色(曬傷),以此類推。SPF30就是20(分鐘)×30=600分鐘,前提是你在不塗防曬在陽光下20分鐘就能曬傷,如果是15分鐘曬傷就把20換成15計算。
5.潔面後可以直接擦防曬嗎?
為了避免上述介紹的安全隱患,潔面後不要直接塗防曬,使用乳液、面霜、精華等打底後再塗。
6.防曬需要提前15~30分鐘擦?
日常出門,防曬霜不需要等待15分種到半小時成膜,現在的防曬產品5分鐘以內就可成膜;如果需要下水、遊泳則可以多等待一段時間。
7.防曬指數越高越好?
spf和PA指數越大,需要添加的防曬劑就越多,刺激性就越大或者膚感就越差,越容易對皮膚造成負擔。選擇產品的時候參考上文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最合適。
8.敏感性皮膚、孕婦 敏感性皮膚儘量選擇遮陽傘、遮陽帽和物理防曬。
純物理防曬產品:
城野醫生嬰兒物理防曬
FANCL透亮防曬隔離露 30號
珂潤潤浸保溼護體防曬乳液
資生堂安耐曬倍呵嬰兒防曬 等
化學防曬&化學物理防曬產品:
安熱沙(安耐曬)防曬露
怡絲麗爾優悅活顏防護精華乳
蘭蔻新柔皙輕透防曬乳
CPB肌膚之鑰防曬隔離乳霜等
曼秀雷敦新碧水薄瑩潤防曬乳液
碧柔水活防曬保溼凝蜜
碧柔溫和防曬乳
妮維雅水感防曬啫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