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能意識到防曬的重要性,也知道防曬要防紫外線,但卻不知道怎麼具體應該怎麼做。所以,在挑選一款適合自己的防曬前,一些關於防曬的必備小知識也是要明白。
01挑選防曬的SPF和PA
很多人都知道防曬上會有SPF和PA這兩個標誌,以為數字越大,加號越多越好。但在某些情況下這樣判斷並不適用。
PA(protection UVA class):PA後面的「+」越多,防護UVA的能力越強。
SPF(sun protection factor):防曬劑對於防止曬傷程度效果的衡量,這些曬黑和曬傷主要由UVB造成。所以數值越大,效果越好。這樣判斷是相對於烈日炎炎的夏天。
但如果是冬天,或者在室內工作,那麼SPF的值儘量維持在15及以下。因為過高的SPF也會對皮膚造成一定傷害。
如果外出度假,在沙灘上需要長時間暴曬,那麼SPF的數值在30以上,且越大越好。PA後面最好有三個加號。
02關於UVA和UVB
紫外線的分類有:UVA,UVB,UVC,UVD。我們大多數人選擇防曬霜主要應該防UVA和UVB。
UVB僅能達到表皮層,皮膚長時間暴露在UVB下,會出現曬傷,有灼熱感。
但UVA可以穿過表皮,達到真皮層,皮膚長時間暴露在UVA下,也會曬傷,但卻幾乎不被人們所察覺。
所以UVA比UVB所造成的傷害更大,同時也更容易被人們所忽視。
UVB的強度取決於很多因素,如時間季節等,且主要集中在夏季。長時間作用在UVB下會使表皮增厚,產生更多的死皮細胞,導致痘痘惡化。
UVA的強度不受其他因素幹擾,無論春夏秋冬哪個季節,都離不開防止UVA的照射。且UVA會造成光老化。還會使黑色素紊亂,幫助黑色素生成色斑。破壞膠原纖維,使皮膚鬆弛。
03關於三種類型的防曬
防曬劑分為化學、物理和生物三種類型。
物理性防曬簡單來講講就是屏蔽紫外線,但必須要有一定的厚度,否則也起不到防曬的效果。如二氧化鈦和氧化鋅等成分都屬於物理性防曬。
化學性防曬通過吸收一定波段的紫外線來起到防曬的效果,化學性防曬比物理性防曬要好一些。
常見的化學性防曬中的成分:
UVB吸收劑:甲氧基肉桂酸酯類、水楊酸脂類等。
UVA的吸收劑:鄰苯甲酸酯、甲烷衍生物等。
生物性防曬則兼有多重效果,防曬的同時可以起到其他作用,如維生素及衍生物,抗氧化酶,植物提取物等。
按照慣例,就以幾個單詞作結尾吧。
sunscreen lotion:防曬露;(lotion:護膚液,乳液;sunscreen:防曬霜)
zinc oxide:氧化鋅;(oxide:氧化物;zinc:鋅)
pediatrician:小兒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