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和學渣的區別,不是天賦、分數和「網課」,而是態度。
大多數學霸,面對學業和生活會顯得比較冷靜客觀,不容易受到情緒和形勢的影響,認定了一件事,制定了一個計劃,就會盡最大的可能,堅持不懈地去實現預定目標。
但你要說學霸和學渣有天壤之別,表面看上去似乎並不明顯。
不管是好學生還是差學生,在單純面對事情的時候,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其實差不多,但不同的是,學霸同學更喜歡嘗試和主動去做,而學渣同學大部分時間都只是在思考、分析,甚至是幻想。
當然學渣同學也不總是一無是處,比如他們想像力豐富,愛調皮搗蛋, 進而在生活中也比那些一本正經「讀死書」的學霸同學,在為人處世和性格情緒上更加爽朗隨和,容易溝通。但是,儘管學渣同學整天沉迷在豐富瑰麗的幻想之中,大多數孩子既聰慧又敏捷,甚至在學業、事業和生活上往往也能有所建樹,但總歸是令人感到遺憾和可惜的。
如果他們能把心思都放在學習上,其實比大部分學生都厲害!
但是,沒法克服懶惰心理,很難堅持枯燥乏味,並且習慣於為自己的放棄、拒絕和失敗找理由,這是很多同學之所以無法取得好的學習成績,淪為學渣和差生的關鍵原因。
除此以外,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只探究方法卻懶得實踐,讀書學習總是做個樣子卻不願意深入思考分析,稍微一努力就會被自己感動,這都是所謂「學渣同學」的劣根性。而學霸同學之所以學得快、學得好,與他長期以來養成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是分不開的。
大多數學生,如果看到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是預習或複習,從心理上就會感覺當天沒有作業。可實際上,「預習」功課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中小學階段,還是時間特別緊張的初三和高三複習,最關鍵的就是抓住課堂時間,提高聽課效率,將老師所講授的知識內容更充分地吸收和理解。
首先應該做的,就是認真預習。
對於課程內容的預習,既能夠幫助同學們掃清課堂學習中的難點和重點,加深對課程知識的思考和理解,還能對以往知識進行短暫地回顧和鞏固,改變被動學習的狀態。
在預習過程中,同學們應該大致了解新的課程內容和以往所學知識的框架體系,通過自己的思考分析,找到本章、本節知識點和以往內容的異同、聯繫,對於易錯易混淆的疑難知識點、原理和公式,要及時查漏補缺,勤加練習,然後將重點知識和題型,歸納整理到錯題本和筆記本上,以便將來翻看記憶。
當然,預習課程終究只是「熱身」,專心聽課,及時、透徹地掌握課堂內容,才是「主餐」。但是,有很多同學,尤其是學渣同學往往認為:聽課無關緊要。他們認為就算是沒聽懂,課堂筆記也沒記,那麼等到下課和放學以後,拿著課本自己多看兩遍,大不了報個補習班、請個家教老師,或是報名「網課」,那麼學習成績還是能夠提升的。
但實際上,就是因為沒有專心聽課,長此以往,有些學生就變成了學渣。
而學霸同學則會特別注重課堂時間,更會集中注意力仔細聆聽任課老師的授課和引導。通常來講,我們上課聽講想要高效和專注,就一定要理清思路,集中精神,將任課老師在課堂上闡述的解題思路、步驟和方法理解清楚。
況且,我們不管是在學校上課,還是在家裡「上網課」,學會如何預習和複習課程,並且在課堂時間專心聽講、做好筆記,都是從「學渣」到「學霸」的必經之路。
很多時候,我們放棄和拒絕的一堂課,就成為我們在學業和生活中「節節敗退」的起因。聽不懂老師講的課,放學以後懶得學習,周末不想翻書,假期不想努力……就這樣一步又一步地放鬆要求、妥協退讓,原本那個活在想像裡揮斥方遒,是個「學霸」的自己,最終就蛻變成了現實中這個被稱為「學渣」的自己。
學渣真的無路可走了嗎?路在腳下,唯有好好學習,才是常理。
課程學習有漏洞,基礎知識不牢固,框架體系很凌亂,都不是我們不努力讀書學習的理由。對以往的課程,可以請家教、報補習班,如果感覺傳統授課方式費用太高、效果有限,在往來通勤上特別浪費時間,還可以選擇報名網課。
至少,在複習和回顧課程的時候,能夠得到網校名師提綱挈領式的貼心指導,還是很值得期待的。但對於「上網課」來說,一是要有儀式感,二是要整理好書桌和情緒,既然要學就要好好學,不能一說「上網課」,就抱著手機平板躺在床上,只是磨洋工、裝樣子式地學習,那肯定效果有限,還浪費時間。
總之,學霸和學渣原本沒區別,但是不同的學習態度和方式,卻讓他們變得天差地別。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大學畢業生都在抱怨就業壓力大,但實際上,如果他們一開始就把心思放在學業上,堅持不懈、持之以恆,那麼即便不能一下子變成富裕家庭,從而「逆襲」人生,但是「改變」人生還是綽綽有餘的。
你必須按所想去生活,否則只能按生活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