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插播一條大新聞!4月10日北京時間晚上9點(休斯敦時間早上8點),全球六個地區同步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人類有史以來拍到的第一張黑洞照片!
高能劇透!首張黑洞照片正在衝洗中
黑洞照片到底怎麼拍呢?具體只能等到發布會那天才能知道了。但早在2017年中科院高能所就發布了相關科普,好奇寶寶們可以先點開過把癮
視界面望遠鏡:為黑洞拍首張照片
其實在三月份還不知道這條消息的時候,我就打算在四月寫寫黑洞,結果沒過多久就聽說了這個消息,可能這就是緣分吧!因為黑洞實在是太有趣但又太複雜了,所以今天首先介紹的是最簡單的靜止黑洞——史瓦西黑洞(Schwarzschild black hole)。
目錄什麼是黑洞
黑洞的大小
時間和空間
當兩個人都離黑洞非常遠
當悟空乘坐筋鬥雲離黑洞比較近的時候
悟空進入黑洞後
白洞和平行世界
黑洞可以算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之一了。由於巨大的引力,其周圍的時空已經完全被扭曲,以至於連光都跑不出去。它一般由壽命將近的恆星坍縮而成,但不是所有恆星死亡都會變成黑洞。
黑洞捕捉了一個路過的吃瓜恆星,視頻源自NASA
最簡單的估計黑洞半徑的辦法,就是用牛頓定律了。類似於地球和太陽,離黑洞越近,物體必須增加移動速度,以便讓離心力抵消黑洞巨大的吸引力。物體可以達到的最大速度是光速,那麼此時求出的距離便是能逃逸黑洞的最小距離,便可以當做是黑洞的半徑了。
牛頓第二定律求出的黑洞半徑
其實因為時空的扭曲,牛頓定律早已不成立了,黑洞也很難用通常意義上的球體半徑來描述。然而對於靜止黑洞,存在一個特別的位置,它的內外側時空具有非常奇異的性質,這個位置被叫做史瓦西半徑或視界(event horizon)。在視界內部,即便物體是以光速(理論上能達到最快的速度)向外逃逸,也是決決不可能逃出的。因此,把視界的位置作為黑洞的半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令人驚訝的是,用廣義相對論給出的黑洞半徑,僅是用牛頓定律求出的兩倍——數量級是一致的!
廣義相對論史瓦西度規所描述的視界半徑,和牛頓黑洞半徑只差了一個因子「2」。
為了讓大家對黑洞的大小有一個直觀的了解,我舉幾個慄子:
銀河系中心超級大黑洞,質量大約為太陽的460萬倍,半徑為1360萬千米(太陽半徑的20倍)
太陽質量的黑洞,半徑為3千米,也就兩三個商場那麼長
木星質量的黑洞,半徑2米8,還沒籃球籃板高
地球質量的黑洞,半徑9毫米,小拇指指甲蓋那麼寬
人質量的黑洞,半徑為10-25米,電子的100億分之一
可見,黑洞的密度是相當相當大的!
黑洞最讓理論物理學家著迷的特點,就是它奇異的時空性質了!以墨子和悟空為例:
當兩個人都離黑洞非常遠這個時候應該是和普通時空一致的,沒有什麼特別。
當悟空乘坐筋鬥雲離黑洞比較近的時候在墨子看來,悟空永遠跨不進視界。當悟空離視界很近的時候,墨子探測到悟空的速度將會越來越慢,悟空進入視界所花的時間將是無窮大!也就是說,外界無法窺探到黑洞內部的情況。
可是在悟空自己看來,他卻可以在有限時間內跨過視界進入黑洞。
悟空進入黑洞後在墨子看來,悟空還在外面努力往裡跑。
在悟空看來,時間和空間的角色發生了變化。在黑洞內部拿起手錶一看,他發現手錶指針有時走的快一點,有時慢一點,有時甚至還能倒回去。事實上,手錶沒有出現故障,時間真的是可逆了!正在他暗自竊喜可以長生不老之時,他發現自己再也不能自由穿行,曾經走過的路再也回不去了。朝著黑洞奇點(中心)前進成了他不可逆轉的未來。
進入黑洞的悟空感受到了巨大的潮汐力(頭和腳受到的引力不同),以至於可以瞬間將他撕碎。他默默閉上了眼睛,記起了廣義相對論老師上課講的話「測地線是將固有時最大化的路線……」。於是他放棄了掙扎,順從了黑洞對他的擺弄。這樣一來,他便可以努力讓自己活得久一點。
其實對靜止黑洞再剖析深入一些,科學家們發現黑洞的魅力遠不止如此。20世紀60年代,美國物理學家Martin Kruskal和匈牙利數學家George Szekeres分別獨立發現了一套坐標系統,揭示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黑洞世界。
Kruskal-Szekeres坐標系統,極大地拓展了人們對靜止黑洞的理解。圖片源自wikipedia。
圖中的縱坐標軸T是新定義的「時間」,橫坐標軸X是新定義的「距離」,物體所在的時間空間便可以用圖中的一個點來描述。這套新的坐標系統的優點是,物體只能從下往上運動,即從「時間」小的地方到「時間」大的地方,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明確地知道「未來」在哪裡。首先來介紹一下圖中各部分所代表的含義:
第I部分:我們的世界。墨子便是在這一部分觀測悟空的運動情況。
第II部分:黑洞,時間的盡頭,只能進不能出。
第III部分:平行世界。由於被視界隔開,所以兩個世界無法探測到彼此。
第IV部分:白洞,黑洞的「對立面」,是時間的起點,只能出不能進。
兩條對角線:黑洞和白洞的視界線。悟空便是在試圖跨越這條線的時候,失去了和墨子的聯繫。
在經過前面幾節的介紹,大家已經對黑洞有所了解。但是平行世界和白洞到底是個什麼東東呢?
分隔黑洞和我們世界的視界,可以被稱作未來視界,因為在墨子(我們的世界)看來,悟空跨越這條線所對應的時間是正無窮大。同理,分隔白洞和我們世界的視界,叫做過去視界。如果我們想看到從白洞出來的東西,那麼時間得倒回到負無窮才可以。也就是說,我們永遠看不到有物體從白洞出來,我們一出生這些物體就已經存在於我們的世界了。
平行世界和我們的世界類似,只不過因為被視界隔開,所以我們無法收到它們的信號。這兩個世界可以被蟲洞連接,但蟲洞存在的時間太短以至於不可能通過。這個比較抽象,我們以後再談。
1.黑洞的密度巨大,以至於連光也無法逃脫;
2.靜止黑洞的奇點被視界包裹,外界無法探測到視界內部的情況;
3.在靜止黑洞內部,時間和空間的角色倒過來了,時間可逆、空間不可逆;
4.使用Kruskal-Szekeres坐標系研究靜止黑洞,可知白洞和平行世界的存在;
5.白洞的奇點也被視界包裹,外界無法探測到白洞內部的情況;
6.平行世界和我們的世界可以通過蟲洞連接。
後記描述時空結構的方程,叫做度規。史瓦西度規是最能全面描述球對稱系統的度規,因此它所描述的黑洞就叫做史瓦西黑洞。但史瓦西黑洞是靜止(不轉)且不帶電荷的,因此不太可能存在於真實世界。
另外,「白洞和平行世界」這一節所描寫的黑洞叫做永恆黑洞(eternal black hole),因為它從時間的起點一直存在到時間的盡頭。但真實的黑洞應該不是這樣的,畢竟我們的宇宙只有有限的年齡,去哪裡找一個具有無限年齡的黑洞呢?恆星死亡坍縮成的黑洞就更不可能了。因此,即便我們的宇宙中真的存在靜止黑洞,有沒有白洞和平行世界的結構還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