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白洞和平行世界

2021-02-08 cleveron
前言

首先插播一條大新聞!4月10日北京時間晚上9點(休斯敦時間早上8點),全球六個地區同步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人類有史以來拍到的第一張黑洞照片!

高能劇透!首張黑洞照片正在衝洗中

黑洞照片到底怎麼拍呢?具體只能等到發布會那天才能知道了。但早在2017年中科院高能所就發布了相關科普,好奇寶寶們可以先點開過把癮

視界面望遠鏡:為黑洞拍首張照片

其實在三月份還不知道這條消息的時候,我就打算在四月寫寫黑洞,結果沒過多久就聽說了這個消息,可能這就是緣分吧!因為黑洞實在是太有趣但又太複雜了,所以今天首先介紹的是最簡單的靜止黑洞——史瓦西黑洞(Schwarzschild black hole)。

目錄

什麼是黑洞

黑洞的大小

時間和空間

當兩個人都離黑洞非常遠

當悟空乘坐筋鬥雲離黑洞比較近的時候

悟空進入黑洞後

白洞和平行世界


什麼是黑洞

黑洞可以算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之一了。由於巨大的引力,其周圍的時空已經完全被扭曲,以至於連光都跑不出去。它一般由壽命將近的恆星坍縮而成,但不是所有恆星死亡都會變成黑洞。

黑洞捕捉了一個路過的吃瓜恆星,視頻源自NASA


黑洞的大小

最簡單的估計黑洞半徑的辦法,就是用牛頓定律了。類似於地球和太陽,離黑洞越近,物體必須增加移動速度,以便讓離心力抵消黑洞巨大的吸引力。物體可以達到的最大速度是光速,那麼此時求出的距離便是能逃逸黑洞的最小距離,便可以當做是黑洞的半徑了。

牛頓第二定律求出的黑洞半徑

其實因為時空的扭曲,牛頓定律早已不成立了,黑洞也很難用通常意義上的球體半徑來描述。然而對於靜止黑洞,存在一個特別的位置,它的內外側時空具有非常奇異的性質,這個位置被叫做史瓦西半徑或視界(event horizon)。在視界內部,即便物體是以光速(理論上能達到最快的速度)向外逃逸,也是決決不可能逃出的。因此,把視界的位置作為黑洞的半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令人驚訝的是,用廣義相對論給出的黑洞半徑,僅是用牛頓定律求出的兩倍——數量級是一致的!

廣義相對論史瓦西度規所描述的視界半徑,和牛頓黑洞半徑只差了一個因子「2」。

為了讓大家對黑洞的大小有一個直觀的了解,我舉幾個慄子:

銀河系中心超級大黑洞,質量大約為太陽的460萬倍,半徑為1360萬千米(太陽半徑的20倍)

太陽質量的黑洞,半徑為3千米,也就兩三個商場那麼長

木星質量的黑洞,半徑2米8,還沒籃球籃板高

地球質量的黑洞,半徑9毫米,小拇指指甲蓋那麼寬

人質量的黑洞,半徑為10-25米,電子的100億分之一

可見,黑洞的密度是相當相當大的!


時間和空間

黑洞最讓理論物理學家著迷的特點,就是它奇異的時空性質了!以墨子和悟空為例:

當兩個人都離黑洞非常遠

這個時候應該是和普通時空一致的,沒有什麼特別。

當悟空乘坐筋鬥雲離黑洞比較近的時候

在墨子看來,悟空永遠跨不進視界。當悟空離視界很近的時候,墨子探測到悟空的速度將會越來越慢,悟空進入視界所花的時間將是無窮大!也就是說,外界無法窺探到黑洞內部的情況

可是在悟空自己看來,他卻可以在有限時間內跨過視界進入黑洞

悟空進入黑洞後

在墨子看來,悟空還在外面努力往裡跑。

在悟空看來,時間和空間的角色發生了變化。在黑洞內部拿起手錶一看,他發現手錶指針有時走的快一點,有時慢一點,有時甚至還能倒回去。事實上,手錶沒有出現故障,時間真的是可逆了!正在他暗自竊喜可以長生不老之時,他發現自己再也不能自由穿行,曾經走過的路再也回不去了。朝著黑洞奇點(中心)前進成了他不可逆轉的未來。

進入黑洞的悟空感受到了巨大的潮汐力(頭和腳受到的引力不同),以至於可以瞬間將他撕碎。他默默閉上了眼睛,記起了廣義相對論老師上課講的話「測地線是將固有時最大化的路線……」。於是他放棄了掙扎,順從了黑洞對他的擺弄。這樣一來,他便可以努力讓自己活得久一點。


白洞和平行世界

其實對靜止黑洞再剖析深入一些,科學家們發現黑洞的魅力遠不止如此。20世紀60年代,美國物理學家Martin Kruskal和匈牙利數學家George Szekeres分別獨立發現了一套坐標系統,揭示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黑洞世界。

Kruskal-Szekeres坐標系統,極大地拓展了人們對靜止黑洞的理解。圖片源自wikipedia。

圖中的縱坐標軸T是新定義的「時間」,橫坐標軸X是新定義的「距離」,物體所在的時間空間便可以用圖中的一個點來描述。這套新的坐標系統的優點是,物體只能從下往上運動,即從「時間」小的地方到「時間」大的地方,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明確地知道「未來」在哪裡。首先來介紹一下圖中各部分所代表的含義:

第I部分:我們的世界。墨子便是在這一部分觀測悟空的運動情況。

第II部分:黑洞,時間的盡頭,只能進不能出。

第III部分:平行世界。由於被視界隔開,所以兩個世界無法探測到彼此。

第IV部分:白洞,黑洞的「對立面」,是時間的起點,只能出不能進。

兩條對角線:黑洞和白洞的視界線。悟空便是在試圖跨越這條線的時候,失去了和墨子的聯繫。

在經過前面幾節的介紹,大家已經對黑洞有所了解。但是平行世界和白洞到底是個什麼東東呢?

分隔黑洞和我們世界的視界,可以被稱作未來視界,因為在墨子(我們的世界)看來,悟空跨越這條線所對應的時間是正無窮大。同理,分隔白洞和我們世界的視界,叫做過去視界。如果我們想看到從白洞出來的東西,那麼時間得倒回到負無窮才可以。也就是說,我們永遠看不到有物體從白洞出來,我們一出生這些物體就已經存在於我們的世界了。

平行世界和我們的世界類似,只不過因為被視界隔開,所以我們無法收到它們的信號。這兩個世界可以被蟲洞連接,但蟲洞存在的時間太短以至於不可能通過。這個比較抽象,我們以後再談。


總結

1.黑洞的密度巨大,以至於連光也無法逃脫;

2.靜止黑洞的奇點被視界包裹,外界無法探測到視界內部的情況;

3.在靜止黑洞內部,時間和空間的角色倒過來了,時間可逆、空間不可逆;

4.使用Kruskal-Szekeres坐標系研究靜止黑洞,可知白洞和平行世界的存在;

5.白洞的奇點也被視界包裹,外界無法探測到白洞內部的情況;

6.平行世界和我們的世界可以通過蟲洞連接。

後記

描述時空結構的方程,叫做度規。史瓦西度規是最能全面描述球對稱系統的度規,因此它所描述的黑洞就叫做史瓦西黑洞。但史瓦西黑洞是靜止(不轉)且不帶電荷的,因此不太可能存在於真實世界。

另外,「白洞和平行世界」這一節所描寫的黑洞叫做永恆黑洞(eternal black hole),因為它從時間的起點一直存在到時間的盡頭。但真實的黑洞應該不是這樣的,畢竟我們的宇宙只有有限的年齡,去哪裡找一個具有無限年齡的黑洞呢?恆星死亡坍縮成的黑洞就更不可能了。因此,即便我們的宇宙中真的存在靜止黑洞,有沒有白洞和平行世界的結構還很難說。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人說白洞比黑洞更可怕?
    白洞是根據廣義相對論所預言的,和黑洞的性質正好相反的一種天體。我們知道黑洞的引力非常強大,很多物質進入視界以內無法逃脫,而白洞正好相反,只有白洞內的物質是可以向外運動的,外面的物質則是無法進入的。但是白洞和黑洞一樣都可以通過強大的引力將周圍的物質積吸到自己「視界」的邊緣,黑洞就是通過發光的「吸積盤」發現的。
  • 白洞比黑洞更可怕,為什麼?因為白洞的噴流對著誰就成灰,距離是600...
    什麼是白洞,白洞被認為是一種特殊的天體,這種天體和黑洞一樣,也可以將物質吸引到周圍,然後聚集成一個物質層,但白洞只會噴射物質,不會吞噬物質,這種特性剛好和黑洞相反。
  • 黑洞與白洞誰更厲害,當兩強相遇,會發生什麼?
    說白洞比黑洞更可怕,這是科學家對未知天體的一種猜想,黑洞是存在的,而白洞卻是未被證實的,所以白洞充滿了神秘色彩,各種猜想也紛紛而至。白洞:宇宙中的噴射源當你覺得黑洞很恐怖很瘋狂的時候,還有一種天體更誇張更恐怖地存在著,它就是白洞。科學家推論白洞存在於一個扭曲的多維度時空中。白洞內的超密物質由引力坍塌形成黑洞時獲得,從內部某種矛盾運動轉變成膨脹狀態,從中心奇點向外拋射出來。
  • 宇宙的黑洞最終結局是怎樣?宇宙的白洞最終結局是怎樣?
    要了解黑洞、白洞的最終結局,我們要搞清楚它們的概念、形態和相互關係。這當中,或許就與暗物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是以暗物質形式進行轉換。 暗物質,是理論上提出的一類有質量、不可見的物質。
  • 拍攝黑洞照片花費5000萬美元,科學家說還有白洞,黑洞可幫助星際旅行!
    位於智利的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陣ALMA望遠鏡 圖片來源:中國科普博覽發布黑洞照片只是開始,EHT項目的科學家說,未來會擴大陣列望遠鏡的數量規模,提高靈敏度和解析度,繼續觀測兩個黑洞在不同階段的變化,甚至對新的黑洞進行觀察
  • 什麼是黑洞?黑洞裡面究竟隱藏著什麼?不得不讓人們好奇!
    如果有一個黑洞一直吸收東西,並從另一個地方的白洞不斷吐出來,那麼是不是說,將一個黑洞與一個白洞連接而組成的體系,不用藉助任何外力,就可以把靠近黑洞的物體,移動到白洞的位置,是否有種永動機的傾向?如果它撐住了管道撕扯的力道,待到不穩定管道平息後,它會重新恢復成二維狀態,只不過已經不是它原來所在的那片二維世界了。即是說,只要能捱過高維空間的不穩定期,就能藉助黑洞進入平行宇宙。太陽讓時空床墊「凹陷」,「產生」了引力,讓地球繞自己旋轉。
  • 比黑洞更可怕的天體出現了,黑洞甘拜下風,兩者之間有何聯繫?
    在宇宙中不僅有黑洞,還有白洞,對於黑洞的信仰每個人都應該有所了解或聽說一些,但你知道白洞是什麼嗎?和黑洞有什麼區別呢?這兩者有什麼關係?我們首先要理解這兩個「洞」的意思。黑洞是什麼?說起白洞,相信每個人都很少聽說過,其實白洞其實是一些科學家和天文學家提出的,它是黑洞逆轉的產物。我們都知道黑洞可以吸收所有的物質,也可以吸收能量。白洞則相反。我們可以理解黑洞可以吸收所有的物質和能量,而白洞釋放出的物質和能量就是黑洞所吸收的。但白洞只能釋放物質或能量,不能吸收外界的物質或能量。但是科學家尚未發現已知的白色洞穴。
  • 【說電影】通俗解讀《星際穿越》.黑洞究竟是何樣存在?五維空間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這個世界萬物生息的規律,甚至是命運,是不是作為一種法則和律令早已存在於更高一個維度空間? 由著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好萊塢年度科幻巨製《星際穿越》11月12日在全國上映,短短兩天票房突破 5000萬元人民幣!克里斯多福·諾蘭就是《盜夢空間》的導演,難怪這麼牛掰!
  • 如果進入黑洞會怎樣?會穿越到另外一個世界嗎?
    要知道蟲洞理論上是可以存在的,和黑洞類似,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場方程中的一個特解就支持蟲洞的存在,又可以把它稱之為「愛因斯塔-羅森環」。通過這種特殊的時空結構可以實現從A點到B點快速移動,就像它的名字一樣,一個小蟲在蘋果表面上移動,它可以通過「蟲洞」抄近路到達另外一面。
  • 銀河系現巨型黑洞,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會把地球吞噬嗎?
    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會把地球吞噬嗎? 宇宙早期黑洞為王,超級黑洞曾經一度控制宇宙,它們吸入宇宙塵埃、星體和發射出大量穿越太空至今已運行若干億年的 X 射線。
  • 《信條》中的物理學(二)時間旅行和祖父悖論
    例如,我們在上一講《時間機器》的文章裡談到:時空隧道由白洞和黑洞組成,一個物體從黑洞進去,會從白洞出來,而且出來的時間更早。小球A在進入黑洞之前被A'撞了,於是運動方向發生了改變,無法進入黑洞,這和祖父悖論是一樣的道理:如果A能進黑洞,就能撞自己,讓自己無法進入黑洞;如果A進不了黑洞,就不會撞到自己,那A又能進黑洞……這樣就出現了邏輯矛盾。
  • 【黑洞】《星際穿越》必須掌握的科普指南,內附女生通俗版
    這部以太空穿梭和時空旅行為題材的科幻片,因為觸及了大量物理學前沿理論,被不少科幻迷奉為「燒腦神作」,但也因為這些理論太過「高冷」,因而嚇退了一些對科學理論本就不感冒的普通觀眾。這個據說由30個人和數千臺計算機製作的「最準確」的模擬黑洞,就像地球上一些致命的有毒生物一樣豔麗、迷人、致命!影片中,安妮·海瑟薇飾演的布蘭德環繞黑洞飛行,而後抵達系外行星系統的一顆行星。在影片末尾,庫珀就是通過黑洞穿越到了新世界,在那裡看到了多維宇宙,看到了過去和未來。
  • 人掉入黑洞會怎麼樣?讓我們來一場黑洞之旅吧,注意旅途風光哦!
    當你距離地球越來越遠,你看到了無數衛星正圍繞地球運行,他們的大小和形狀各異,但每個衛星上都裝有天線和動力源,通常是太陽能板電源或電池電源。你到達了月球,這是一個寒冷而乾燥的雞蛋形狀的球體。月球的表面布滿的火山口和巖石,你看到了一些黑暗的區域。那是玄武熔巖灌入小行星或彗星留下的巨大空洞而形成的。那些顏色較淺的區域為月球高地。
  • 黑洞內部是什麼?諾獎獲得者作出解釋,人類疑被禁止窺視
    人類對黑洞的研究從上個世紀初期就開始了,但由於認知水平和觀測設備並沒有那麼先進,因此科學家們對黑洞的研究大多數處於猜想、理論的層面。直到前幾年人類第一次拍攝到黑洞的照片,才讓黑洞的存在板上釘釘。雖然如此,科學家們依然不知道黑洞的內部結構是什麼,也不知道黑洞裡面有什麼東西。
  • 神秘「黑洞」的另一側是什麼?或許是通往新宇宙的「星際之門」
    宇宙浩瀚無邊,有著無數的天體,其中有些天體是特殊的存在,比如黑洞。在去年4月份的時候,世界物理學和天文學上發生了一件影響深遠的事情,那就是人類首張黑洞照片被公布出來了,這張照片給人類以最直觀的方式去認識了黑洞的樣貌。那麼,黑洞到底是什麼?
  • 宇宙中的黑洞吞噬的星球,都去哪裡了?
    在黑洞周圍(即事件視界)其實是空空無也的,因此可以說黑洞的胃口是無限的,它會無休止地吞噬到所捕獲到的任何物質。 那麼黑洞為什麼會有吞噬能力呢? 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可以得到質量和引力有關,並且引力與天體的質量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說恆星的質量越大,其引力也就越大。
  • 三維空間的「記憶」:玄妙的黑洞
    前段時間,隨著人類第一張黑洞照片的面世,黑洞瞬間成為了全世界眾多專業的、非專業的、好事的、和無聊的人士所津津樂道的話題,似乎人人都隨著那張照片成為天文專家、天文攝影師、天文愛好者,同時對於黑洞的產生和構成,也成了眾說紛紜的熱門話題。這種現象雖然顯得有些好笑,但卻是件非常好的事情,至少人們熱衷於天上那些未知的星星,要比熱衷於地上那些無聊淺薄的明星要好得多。
  • 天體演化:黑洞修煉秘籍 | 老和山下的小學僧
    一張黑洞照片,讓很多讀者紛紛來信詢問。無奈,翻出一篇上古時期發的青澀拙文,修繕一番,濫竽充個數。黑洞,作為一個「科學無法解釋」的科學現象,自然不會有很多明確的信息,一張黑洞照片,絲毫改變不了這樣的窘境。所以,任憑你胡侃海吹,也不會有專家跳出來說「肯定不對」。
  • 陳奕迅《黑洞》|你相信來自平行空間的愛情嗎?
    你相信有平行時空嗎?你相信第六感嗎?浩渺的宇宙是否存在著另一個你?你相信有一天現實生活中由於種種阻礙無法在一起的他和她,在另一個空間會再度相愛嗎?陳奕迅Eason從星球的奧秘中獲得靈感創作的《黑洞》mv首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