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最近總是特別能感受歲月的流逝

2020-12-20 澎湃新聞

原創 梁文道·八分 看理想

"

我們慢慢變老、慢慢成熟,是在幫助自己完成生命意義這件事。不斷去跨越界限,不斷去突破束縛,讓我們更加自由,也讓我們完成我們自己。

"

講述 | 梁文道

來源 | 看理想《八分》

最近總是特別能領會歲月的流逝。

一轉眼,過了這個月我就將50歲了,人生已經到了開始數得出餘下日子的時段,身體各方面的變化也逐漸能感受到。

「我所處的多倫多,在第二波疫情爆發的影響下封了城。每天所見的當地新聞都是與疫情相關,出行也不便,加上準備考試的壓力,我的情緒很難不失落,也時常失眠。我開始思考好像沒有答案的問題,比如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我透過窗戶看到街上的行人有方向的走著,好像都知道答案。我好奇他們小時候是否也像我一樣做過一些偉大的夢想,卻又不得放棄逐漸接受自己是普通人。

好像你之前在第242期《八分》形容當代大部分年輕人那樣,為了居住權,要背負三十年房貸,供出一生現金流的一大部分。我大概率也是要走上這樣的一條路的,我仿佛看到我未來很多年的身影,和大部分人一樣,結婚生子,工作買房,我對這樣無差別的生命形式感到無力,卻又無法改變什麼。

很多人口中的優秀,和富裕,不也只是基於普通人的一種優越感嗎?如果普通人的生命在歷史長河中意義飄渺,這些基於沒有意義的優越又怎麼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意義呢?作為個體應該怎麼找尋生命的意義呢? 」

老實說,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因為我自己也不太敢肯定有關生命的意義的答案。而且同樣的問題,如果在不同的年紀去問,可能意義都不太一樣。

01.

或許我從來不懂人生

很多年輕朋友留言給我,常常提到有關生命意義的問題。但是當這個問題到了你的30歲、40歲、50歲、60歲、70歲,不同的年齡階段遇到這同一個問題,可能都會有不同的答案。

這讓我想起來,文化史、藝術史上常有一些非常傑出的作品,往往是創作者在年紀很輕的時候寫出來的。有時候你很難想像,為什麼一個十來二十歲的人會寫出那麼深刻的東西,那可能是我們臨死之前才能領悟的道理。

若是沒有經歷過人世的滄桑,為何會有如此世故的人世觀察?比如我們都十分熟悉的張愛玲,一個二十幾歲的女孩怎麼仿佛已經見證了人世間的種種冰冷與陰暗?

然而很有意思的是,我常常覺得一個偉大的創作者有時候可能是通神的,在某一霎那,某一種靈感或某一種體悟能夠讓他得出一種超出生理年齡甚至心理年齡的限制,洞穿至時間隧道的另一邊。

不過,這並不表示他自己不會再老下去,他也還會有成長的空間和時間。當他老了的時候,看到自己年輕時寫的那些被人稱頌太過早熟的作品,又會有什麼感受呢?會不會也有不一樣的觀察和感悟?

就以音樂為例,一些非常著名的音樂作品,就常是創作人非常年輕之時寫出來的。但當他們20來歲完成了這部作品,經歷幾十年之後,自己再重新演繹,卻發現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同樣的歌詞,同樣的曲子,到了不同年齡階段,音樂人唱出來和我們聽起來,都有了完全不同的味道。

比如有一位我非常喜愛的加拿大音樂人,瓊尼·米歇爾 (Joni Mitchell)。她被認為是20世紀晚期最具影響力的搖滾與民謠歌手之一。1969年,剛剛26歲的瓊尼·米歇爾就寫了一首歌,叫做《Both Sides Now》。

Joni Mitchell

即便不知道瓊尼·米歇爾的名字,你可能也或多或少聽過這首曲子(電影《真愛至上》中就有作為插曲)。50年來,這首歌被無數民謠歌手翻唱,據統計被翻唱過的次數高達1298次,也是美國流行樂史上被翻唱最多的民謠歌曲之一。

不過,不知道你有沒有仔細讀過這首歌的歌詞,26歲的瓊尼·米歇爾,在這首歌中談到了她關於「愛」的理解,也談到了對於「人生」的理解。

像是天使一絲絲流動的頭髮

冰淇淋蓋起的城堡

輕飄飄的峽谷這是我曾經對雲的想像

但現在 我只看到它擋住了太陽

它造成降雨和降雪

阻卻了許多我本來想完成的事

我曾從不同角度看著雲

想著它的不同面向

但不知為何

總覺得只看見它多變的身影 卻不了解它

月亮 六月 摩天輪

像是盡情跳舞的感覺

像是所有童話故事都成真了

曾經 這是我對愛的理解

但現在卻是截然不同的情況

……

我曾經從不同角度去理解愛

曾以給予和拿取的角度體會過愛

但不知為何 當我想到愛

只覺得它像是錯覺

或許我根本就不懂愛吧

眼淚、害怕,或是驕傲

愛一個人就大聲說出來

做夢 做計劃 馬戲團般熱鬧的人生

我曾這樣看待人生

但現在 老朋友不再有相同的看法

他們認為我變了

但有失有得 生活就是如此

我從不同角度看人生

從贏和輸

但講到人生 我仍覺得只是一場幻覺

或許我根本不懂人生

我從不同角度看人生從高處或低處

但總覺得只是一場幻覺

也許我根本不懂人生吧

這是瓊尼·米歇爾20來歲寫下的歌曲,我以50歲的年紀重讀這首歌,感覺現在我也只是換了個角度來看人生,看愛情,看雲,只是和我小時候看待它們的角度不一樣了。

但是,是否能說我現在就比小時候更清醒、更成熟,看到了更多東西,懂得了更多道理呢?又或許,其實到頭來我也只是什麼都不懂,看到的只是一場幻覺。

到了2000年,已經70多歲的瓊尼·米歇爾重新演唱了自己這首《Both Sides Now》,這時的她已經見證過更多的事情,也將這首歌唱出了完全不一樣的韻味,這就是所謂的「成熟」。

02.

慢慢變老,去完成自己的生命成長

我們總希望自己能變得更成熟。一個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的確可能會變得更加成熟,但那是否意味著我們認為人的年歲越長越好呢?

現實顯然不是如此。尤其是對於女性,我們社會常常有一種奇怪的情況,比如刻意避免去詢問一位女性的年紀,仿佛這是一種冒犯。這也導致了一種既定思維,即相比於男人,一個女人的年歲好像就應該是一個不能輕易洩露的「秘密」,可是這到底是為什麼?

難道女性的成長就不能是更成熟,而只能註定是衰朽嗎?

我想起來20多年前的時候,曾經讀過一本很有意思的小書,叫做《Je, Tu, Nous: Towards a Culture of Difference》(可譯為《我,你,我們:邁向一個差異的文化》,目前暫未有中譯本),作者是路思·伊瑞葛來(Luce Irigaray)。

路思·伊瑞葛來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主義哲學家,在上個世紀末的時候影響非常大,當時顛覆了整個法國的拉康精神分析學傳統,甚至還要顛覆整個西方哲學史傳統,從一個女性的角度重新去思考西方思想史。(但是由於她之前常被曲解或歸類為本質主義者,受到很多批判,影響力也因此削減,很多人可能對她並不是十分了解。)

在她的這本書裡有一篇短文章,題目就叫做「How Old Are You?」(你今年多大了),開宗明義就指出,這個問題平時特別不適合用在女性身上,因為社會普遍存在一種心理,就是「認為女性年紀越大,就變得越來越不可被欲求」。

所以伊瑞葛來接著開始討論,到底在社會之中,我們對於時間,對於不同年齡階段,都有什麼樣的想法。她說,我們常常忽略了一點,其實人生是包含春夏秋冬的,如同大自然一樣,擁有不同的階段。

生活在都市之中,我們時常容易忘記自然的時間,春夏秋冬不斷流變。而在這樣的流變過程中,其實所有的事情都是不重複的。今年春天來了之後,明年其實就是另一個春天了。

四季萬物總在變化,你就去看樹木,每一年抽枝發芽、開花結果,每一年都在進一步成長,這個過程不是在簡單地、無意義地重複,而是不斷茁壯成長的一個過程。

儘管每一年重複的是同樣的步驟和動作,但是它的生命不斷在增長,這是一株植物的生命,這是自然的生命。

但是我們人類呢?長期生活在都市社會以及現代商業體系裡,我們很容易忘卻宇宙的本相。我們的生活每天無意義地重複,只是1+1+1+1+……這樣無窮疊加下去而已。

伊瑞葛來對此又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觀點,儘管這個觀點後來其實被許多女性主義學家所批判,因為認為是一種過於本質主義的傾向。但是不妨聽聽她對生命與時間的一種見解。

她說,與男人不同,女性的生命進程更接近於前面所述的那種宇宙的自然的時間。

那是一種並不重複的時間,因為是由一連串不可回頭或不可重複的生命事件所完成的。比如初潮,比如生育,每一次這樣的生命事件的發生,都是不同的。這種不同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感受,也是對自己的生命、對於他人生命的認知和理解都在變化之中。

也就是說,她的身體、她的精神、她的靈性都在不斷增長變化,而這樣的變化其實更加接近於自然中的時間。

這是一種女人的生命的成長,而這樣的生命、這樣的成長,與今天男性所主導的世界裡的這種商業體系內,那種規定每天24小時,每小時60分鐘,每分鐘60秒,而每一秒本質是基本一樣的,不斷的反覆重複,是截然兩碼事,這是兩種生命時間。

所以,女性所屬的這種成長秩序,並不是一連串無意義的反覆,而是像樹的生長一樣,靈性也在不斷發展,不斷被發現。

這種成長秩序,在精神上、思想上,包括性格上,都可以不斷讓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接觸到邊界,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自身的界限,一次又一次地衝破社會或他人加諸在你身上的種種想法或局限。

一輩子的時間,用來完成這樣一個過程並不算太長。我們慢慢變老,是在幫助我們自己來完成這件事情,去不斷跨越界限,讓我們更加自由,也讓我們真正完成我們自己。

03.

我坐著,看著,禁不住潸然淚下

儘管伊瑞葛來的這篇短小的文章可能沒有什麼理論養分,但我依然記得當年我讀到這段話深受觸動,到底我們的生命能否不斷變化、不斷增長?

不要以為「老去」只是一歲又一年這麼簡單。而且一個人歲數的增長,也不一定意味著他就一定比以前更加智慧,更加豐滿。

假如你的生命只是在不斷進行無意義的重複,那麼你的一輩子可能都不會有什麼變化。

有的人一輩子,都只能像他10來歲時候一樣,心胸狹隘、世界狹窄,因為他看待所有事情都僅僅是圍繞著自己的感受出發,而沒有辦法擴展自己。可能即便已經到了80、90歲,他還是沒有變成一個更成熟的人。

成熟,不因為你的身體年齡自然增長而必然到來。它是一種你需要付出一些東西,體驗一些東西,不斷學會擴展自己之後,才有可能得到的一樣果實。

這讓我想起了另一位歌手,就是英國歌手瑪麗安·費斯福 (Marianne Faithfull)。今年4月份的時候,她不幸被確診了新冠肺炎,到現在好像還是說不出話來。她也是音樂史上一位非常傳奇的人物。

在她年輕的時候,正好碰上上個世紀60年代搖滾樂的狂飆年代,瑪麗安因為甜美的長相和歌聲,在當時的西方搖滾音樂界大受歡迎。

滾石合唱團的米克·賈格爾(Mick Jagger)和基思·理查斯(Keith Richards)為她寫了一首《As Tears Go by》(當淚水流逝),這首歌很快走紅,迅速登上英國排行榜第9名,年僅18歲的瑪麗安也一夕成名。

年輕時的瑪麗安·費斯福

可令人唏噓的是,在當年那個依然延續父權社會秩序、由男性所主宰的搖滾音樂界,瑪麗安註定只能是一個配角。當年滾石樂團的一些歌曲,瑪麗安儘管也參與了創作,但在作曲作詞名錄裡基本沒有出現過她的名字。

之後瑪麗安很快嫁人並生了一個兒子,但不久之後就離開丈夫,和滾石主唱米克·賈格爾開啟了一段高調的搖滾戀情。在當時那個藥物毒品泛濫的年代,瑪麗安也不幸染上,有一次在基思·理查斯家的宴會上還被警方查獲,神智恍惚,全身上下只裹著一張毛皮,名聲很快糟得一塌糊塗,沒多久她也和米克分手,還被人諷刺是「被領導搖滾樂的男人和被男人領導的搖滾樂拋棄」。

在60年代的倫敦,瑪麗安幾度流落街頭無家可歸,顛沛流離。沉溺毒品不僅毀掉了她的人生,也使她原本甜美的嗓音完全被破壞,變得沙啞暗淡。人生、事業與尊嚴幾乎盡毀,也讓她一度企圖自殺。

終於到了80年代,瑪麗安出人意料地重回歌壇,打算用音樂救贖自己的人生。經歷如此一段跌宕起伏,她不再是當年那個青春甜美的音樂女孩,她的嗓音也已變成「像被威士忌浸泡過一般」。但她依然重新出來演唱,在音樂的路上深耕,完全轉換了一個狀態。

直到今天,她的藝術地位終於被認可,在英國、法國都拿到了音樂的最高獎項,被認為是一代「教母級音樂人」。

她熬過來了,經歷了人生低到不可再低的低谷,1990年左右,在一場演唱會上,瑪麗安再次現場演唱了《As Tears Go by》這首歌曲。

現在讓我們再看看這首歌寫了些什麼?歌詞裡寫著:

一天傍晚時分

我坐在那裡,看孩子們玩耍

我看到很多歡笑的臉孔

但都不是對我笑的

我坐著,看著,

禁不住黯然淚下

我的財富不能購買所有東西

我想聽孩子們的歌唱

但是我能聽到的

只是雨水打在地上的聲音

我坐著,看著,

禁不住黯然淚下

我坐在那裡,看孩子們玩耍

他們做著那些我曾經做過的事情

他們認為那都是新鮮的

我坐著,看著,禁不住黯然淚下。

《八分》第三季 現已回歸

配圖:《柯明斯基理論》《年輕氣盛》及網絡

原標題:《梁文道:最近總是特別能感受歲月的流逝》

相關焦點

  • 梁文道:我的AV歲月
    今天,我們也借著這個消息,與大家分享一篇梁文道的舊文《我的AV歲月》,紀念我們那些心驚肉跳的歲月,祝福蒼井空老師。本文約2900字,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梁文道:我的AV歲月文 | 梁文道摘自《噪音》你也可以像我一樣,人家只是藉著這本書,回首自己的青春歲月,解開往日困擾心頭的迷題,例如:「點解加藤鷹咁勁?」(為什麼加藤鷹這麼厲害?)最後,對於那些又愛日本又愛國的朋友,我想你們得弄清楚市面上的日本AV幾乎無一不是老翻。所以大家盡可放心大力打擊日本人的智慧財產權,振興我民族翻版工業。
  • 人到中年不要感嘆歲月匆匆,不要抵抗時間,平心感受青春的流逝
    人生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但是人往往在中年的時候會感嘆歲月不饒人,歲月匆匆流逝地太快,很想要在這個時候能夠停留住。當我們看到鐘錶上的時針正在慢慢地移動著的時候,並且時常會感覺移動地如此之慢,讓你會有這樣一種感覺,你會覺得並沒有移動,其實人的年紀也是這樣移動著的,一年一年地過去了,當你沒有感覺到的時候,時間已經流失,當你驀然一驚的時候,已經到了中年!
  • 相聚老兵工酒店,感受流逝的激情歲月
    當我們厭倦了城市的喧囂,不如尋一處歲月靜好,讓心情放個假,覓一處心靈的存放之處。極致體驗,感受流逝的激情歲月老兵工酒店的室內設計,突破傳統的以空間為主角的方式,而以歷史記憶為線索,帶動整個空間。承載歷史的老物件,舒適的酒店設施,這裡既是酒店也是博物館。酒店內部的牆壁上都是用鐵質材料做舊的指引牌,但指示牌下方的烏黑鋥亮的工鉗和手鋸裝飾向到訪者傾訴著這塊土地的歷史責任。
  • 梁文道:賑災音樂為什麼不是好音樂?
    文/梁文道我不喜歡特別為賑災創作錄製的歌曲,也不喜歡那種群星匯聚的賑災義演音樂會。我不喜歡賑災歌曲的理由很簡單,因為從音樂上講,它們多半不是什麼好東西。假如詞曲皆為原創,那叫做急就章,為文造情。更常見的情況則是找一首現成的曲子,外國本地皆可,然後在半日的時間內填上新詞。
  • 歲月流逝,不再回頭!
    歲月帶走了我們的純真美好;時光帶走了我們的青春容顏;閱歷給我們帶來了價值;但沉澱下來的只是一個看破紅塵的心境;我們每天都在不斷地忙碌自己的工作;為的就是填飽飢餓的肚子和改變現有的生活;一日復一日;我們終究活在這個世俗當中;當我們看到鏡中的自己時;卻發現我們變的是容顏和青春;唯一不變的是自己的生活;生活照樣就是生活;從未改變;不知不覺,早已留下了歲月的痕跡;日子一天天的流逝;我們一天天的變化;而那雙手早已刻滿無數個繭;再也不是那個稚嫩的雙手,而是帶有粗糙的雙手
  • 關於歲月流逝的句子語錄,拿去發朋友圈吧!
    2.歲月的洪流,捲走了青春,捲走了年華,剩下的只是一個被歲月刻下深深印痕的傷痕累累的軀殼,和一顆滄桑的心。3.靜待時光清淺,歲月流轉,把酒言歡,夢裡,青春與你我不似初見。4.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萬物在更新,而我們在成長。歲月是那麼的公平,從不多給人一秒,相反也不會少給任何人一秒。
  • 梁文道談駱以軍小說:在當今我所知的文壇中最特別
    梁文道談駱以軍小說:在當今我所知的文壇中最特別 2014-12-22 00:58:0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宋宇晟 沙龍以新書《女兒》為主題,梁文道與臺灣作家駱以軍展開對談。沙龍中,說到對駱以軍作品的評價,梁文道給出的詞語是「特別」。他說:「我覺得駱以軍的小說之所以特別,不只是在華文世界,而且是在整個當今我所知道的文壇,應該是最特別的。」
  • 歲月流逝,記憶永恆|懷念我的同事陳曦
    「好啊好啊,以後有機會合作!」我的回答明顯是敷衍,而她很認真地說:「你說的哦,有節目找我哦」。過了沒多久,陳曦真的來體育部報到了。新聞部進了太多主持人,僧多粥少需要競爭上崗,年輕人的機會不多,他們得自謀出路。我的老領導白李接納了陳曦,「讓他們試試吧!」那一年我們開始嘗試體育新聞全天滾動播出,原來的兩位主持人王燕寧和唐蒙既要轉播賽事又要做新聞,顯然力不從心。
  • 梁文道:日本文化講求對流逝時間的夢境化
    鳳凰衛視4月24日《開卷八分鐘》,以下為文字實錄:梁文道:我們繼續給大家介紹法國小說家菲利浦·福雷的這本《然而》。那麼在這本書裡面,這位法國作家很奇妙地要跑到日本去,在日本尋求一個關於他的女兒去世的某種的省悟跟啟發,他認真地研究也書寫了三個作家和攝影師,或藝術家的一些故事。
  • 回味幾十年前麥可傑克遜經典照片,歲月流逝,經典不會忘
    回味經典,幾十年前麥可傑克遜照片,歲月流逝,經典不會忘。麥可傑克遜帶領伴舞在舞臺大秀,舞步非常瀟灑。回味經典,幾十年前麥可傑克遜照片,歲月流逝,經典不會忘。這個就是一直膾炙人口的45度傾斜了,據說這個動作難度係數非常高。
  • 梁文道:我們應該感激貓
    我以前一開始養貓的時候,貓跟我的關係是它很親我,但是它大了一點之後呢,它就總是隔一段距離,比如說我坐在這兒看書、做功課,它就坐在一邊瞧。梁文道:也就這麼舔的,越來越短,頭都不用剃。你半夜會聽到它打呼嚕,就貼著你的頭睡。而且貓跟人在一起的時候,如果它信任你的話,你會覺得特別感恩。
  • 同學聚會主持詞:時光流逝,歲月如歌
    本次聯誼會所有經費均由大慶地區同學贊助,特別是聯誼會主席xx先生,為此次聯誼會作了精心的策劃和安排,讓我們對他們的辛勤工作和無私的付出表示深深的謝意!  時光流逝,歲月如歌。轉眼間,我們已經離開校門十幾個春秋。回顧那些青春燃燒的歲月,是那麼的美好、那麼的親切,這是一種記憶,也是一種財富,值得我們一生去珍惜。人生能有多少個十幾年啊!
  • 梁文道馬路上「夜讀」 和你相約一千零一夜
    對於一些讀者的遺憾,梁文道卻說,「別難過,我上網帶你一起去讀書!」目前梁文道「下海」進軍新媒體,與視頻網站合作,以策劃人身份,推出戶外互動型讀書節目「一千零一夜」。  與此前讀書節目都不同,梁文道將在戶外帶領大家一起「讀書」,不介意讀者現場挑錯。昨日,華西都市報記者電話連線到梁文道。
  • 感慨歲月流逝的句子
    1.有些情,於歲月中,慢慢消融,不再刻骨銘心;有些人,於相交中,慢慢遠離,好像無影無蹤;有些事,於時光中,慢慢淡定,從此不再動心。2.人生漫漫,歲月匆匆,總有些人,來了,去了;總有些人,近了,遠了;總有些情,深了,濃了;總有些愛,入心,入骨。3.有時,我真的會願意去相信一些講述時光倒流的電影,可幻想終歸幻想,現實是如此無奈。
  • 對話梁文道&馬家輝:好的職場關係應該是什麼樣的?
    馬家輝:假如我是老闆,怎麼能賺到最多的錢,我就怎麼安排。可是我不會自己去幹,我找個總經理去幹。人盡其才,年輕人想學習就不要怕辛苦。如果總經理不肯做,那我就換個總經理。梁文道:我不會讓員工996,因為他們自願996。Q2:你的手機會24小時開機嗎?會要求員工在工作群裡回復收到嗎?
  • 馬伯庸x梁文道:長安城是「怪獸」,小心被它吞噬
    「長安十二時辰」集中了我對歷史的想像梁文道:馬先生,久仰您的作品。最近我也把《長安十二時辰》看了,我很少把一部國產電視劇從頭看下來的,這是近期讓人很意外的一部作品。梁文道:我完全同意。其實這正好也是過去幾十年,國際史學界的一個很重大的轉向,就是對生活史的關注。從日常生活面向的切入,其實可以引入很多不同史學專門學科的角度。我舉個例子,我最近跟一位專門研究三國史的老師在聊天,她的角度就很有趣,比如我們講三國通常都是,「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諸葛亮機巧算盡等等。
  • 《山河故人》:在歲月流逝中說一聲珍重
    這也從現實的角度印證了時光的流逝會在山河、故人的身上留下痕跡,但是在這種對比之中更加珍貴的就是故人的堅守,這可以在一些不變的象徵物中體現出來。例如,沈濤給兒子到樂的鑰匙出現在第二個時間段,在第三個時間段到樂把這個鑰匙掛在了胸前。
  • 歲月流逝,來日可追《歲月神偷》
    弟弟偷了能偷的一切給哥哥,可哥哥被偷走的卻是生命。在變幻的生命裡, 歲月,原是最大的小偷。我喜歡這種褪色的溫情脈脈。人生總是一日難,一日佳。 過去的總歸是好日子。每個人都有一場被歲月偷走的記憶。眼淚流了那麼多,但絲毫不覺得煸情。節奏雖慢,但不瑣碎。很喜歡李治廷的表演。
  • 《紫羅蘭永恆花園外傳:永遠與自動手記人偶》歲月流逝
    其實這點和現實很相似,很多人不再聯絡,並不是因為發生什麼矛盾,僅僅是單純的因為時間,因為歲月的流逝,兩個人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少,翻來覆去的那些記憶,也可能越講越平淡,甚至味同嚼蠟,不忍再提。沒有什麼原因,沒有什麼突變的事故,就這樣,兩條不同軌跡的人生不再交集,再無音訊。相同的觸動我在《同桌的你》裡也體會過。
  • 「文藝商人」梁文道:我不要做優衣庫,我要做極高端的東西
    比如那個用了八年的帆布包是梁文道從日本京都買的一澤信三郎帆布包,陪著他去過南極,去過巴塔哥尼亞高原,去過阿拉伯沙漠。錄《一千零一夜》時,梁文道也常常背著它,往裡裝了很多書,很重。包破了,梁文道就送回去修補,因為這個店的包都是終身保養。「這些都是你生活中常用的東西,為什麼不多一點講究呢?同樣喝咖啡,我們天天喝,你多花一點錢和時間,就能夠得到一種不一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