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智屏,1962年5月14日出生於高雄。臺灣可米瑞智文化傳播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東森戲劇臺臺長、影視製作人、經紀人。她曾製作《流星花園》《惡魔在身邊》《轉角遇到愛》《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小時代》等現象級偶像影視劇。2002年,被美國商業周刊評選為「亞洲之星」。
作為臺灣偶像劇教母級人物,柴姐曾一手挖掘了不少大神級人物,前有F4與大S,後有賀軍翔、陳妍希、柯震東,但她曾迫於生活壓力,入行寫過三級片,還擔任過綜藝節目製作人,她有哪些傳奇經歷?下面隨釋凡資料看一看。
當年柴智屏從大學戲劇系畢業的時候,臺灣只有三個電視臺,很難找工作。有朋友介紹她去當編劇,她就去了。有時候要寫三級片,她也能勝任。「其實所謂的三級片編劇,就是負責寫劇情,而床戲部分,在劇本裡是不需要特別地去描述的。」
柴智屏有天賦,又是戲劇系畢業,寫劇本上手很快,因為風格與眾不同,還頗得導演賞識。即便是三級片,她也想辦法寫得有血有肉。這份工作不用固定坐班,她寫得又快,一個晚上就能寫完,多出來的時間整天玩。後來她又寫了一些脫口秀的劇本,效果同樣不錯。
沒過多久,柴智屏的父親發生了一個小小意外,浴室洗澡摔了一跤,不得不住院休養。父親隔壁床剛好是一個綜藝節目導播的老丈人,一來二去,兩家人就互相熟識了。那個導播把柴智屏寫的劇本要過去看,覺得很不錯,於是她進入一家很大的綜藝節目製作公司工作。
柴智屏那時做的綜藝節目叫《鑽石舞臺》,是電視臺的黃金欄目,收視非常好,著名主持人胡瓜就是從那裡起步的。後來,柴智屏的父親_直說,那一跤是為我摔的。不過柴智屏是一個生性好動的人,待了兩三年後,她希望有所突破,就離開了那家綜藝節目製作公司。
製作綜藝節目期間,工作十分辛苦,但柴智屏也學到了很多東西。臺灣綜藝節目圈裡有一句話:「女生要當男生用,男生要當畜生用。」節目創辦初期,工作人員不多,柴智屏什麼都要做:發通告,寫劇本,跑電視臺盯流程,盯剪接和過帶……一天工作14個小時,還不包括回家寫劇本的時間。
除了睡覺,其它時間她都在工作。二十多年前,柴智屏的每月薪水再加上寫劇本的額外稿費,每月收入大概相當於人民幣六七千塊錢。這對於年輕的柴智屏來說,是很豐厚的一筆錢,所以雖然累,但過得很高興。
從《鑽石舞臺》離開後,柴智屏還是去做綜藝節目,一連做了十五年,最後一個是《超級星期天》。這個節目的主持人是張小燕和庾澄慶,得過很多次金鐘獎,柴智屏做得非常開心。每次走過大街小巷聽到家家戶戶都在收看《超級星期天》時,她心裡都非常滿足。
柴智屏的堅持和努力,使她不斷製作出多個大受歡迎的綜藝節目,而《超級星期天》更為她贏得三屆「金鐘獎」最佳綜藝獎,使她成為臺灣的金牌製作人。主持人胡瓜說:「她是一個好老闆,她對員工的素質比較挑剔。她是蠻有武則天、慈禧太后的氣勢的。」
在柴智屏看來,臺灣電視史上,沒有比《超級星期天》更有影響的節目了。就是這麼一檔如此成功的節目,時間長了,仍然令她感到無所適從。「當一個人發現永遠不能突破自己的時候,對於一個搞創意的人來說,是非常痛苦的。後來我發現,人應該要回歸原點,原點就是當初你為什麼要做這一行?你不要在乎收視率是多少,節目能否成功,你能否超越什麼什麼。想通了之後,人就慢慢地釋然了。但這個過程我花了七八年時間,中間也經歷了很多,內心非常焦灼痛苦。」
最終,柴智屏離開了《超級星期天》,創辦自己的公司,決心向戲劇界發展。原來快快樂樂地做綜藝節目、每個周六和周日都固定休假的柴智屏,突然要轉戰戲劇,壓力很大,加上自己開公司,壓力更大,體力慢慢下降。於是從小怕水的她,突然想到要去學遊泳,因為遊泳兼具健身和放鬆的作用。
此時,選擇的焦慮固然沒有了,但新的對於未知的恐慌接踵而至。「那時每天都要擔心,如果一個不小心,可能就會因為自己的過失而導致公司的損失。我的壓力非常大。做戲劇與做綜藝節目不同,我們要在三四個月裡共同建立起工作感情和團隊默契,還要把自己心裡的東西掏出來,去感動人心。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剛開始我很不適應。
《流星花園》能成功,和F4密不可分;F4的走紅,靠的是柴智屏的「毒辣」眼光。柴智屏說:「當時要求工作人員要找身高180公分左右,長相要跟漫畫裡面的角色比較接近的年輕演員。大約來了200多個,淘汰掉剩下50幾個,我從50幾個裡面又挑選。」
結果,朱孝天是柴智屏在燒烤店認識的;吳建豪是在健身房被柴智屏公司同事碰到的;「仔仔」周渝民是陪朋友來試鏡的,結果被柴智屏看中;言承旭在拍《麻辣鮮師》時,柴智屏就覺得這個男孩很特別。柴智屏挑選F4有自己的標準:「首先,我認為他們要有與眾不同的地方;然後,要帶有一種很乾淨的靈性。每個藝人都有不同的特質,有憂鬱的,有開朗的,有活潑的,因此最重要的是,你如何去發現他們的特質,然後把他們的特質無限放大給觀眾看。」
《流星花園》雖然紅遍亞洲,但作為製作人的柴智屏,卻並沒有賺到多少錢。「它的版權是和電視跟廣告商共同擁有,海外雖然賣了很多國家,可是初期的時候,為了要宣傳,就500、1000美金這樣子賣。希望能夠儘可能多賣一個國家。錢拿回來我們還只能抽到百分之二十,那部戲一集是70萬的製作成本,我一集花了95萬做。我自己一毛錢薪水也沒有領。」
柴智屏在製作綜藝節目時,積累了很多人脈關係,許多朋友都是包個紅包就來客串了。場景方面,她也動用了很多不要錢的關係。劇中的豪華轎跑是朋友的,一開場的飆車戲還把人家的底盤給弄壞了。不過,辛苦歸辛苦,能用這麼少的預算做出這麼好的成績,柴智屏和她的合作夥伴都覺得非常開心。
在柴智屏看來,《流星花園》的「天時」在於:「在當時的亞洲地區,幾乎所有的市場都不是以年輕演員為主流,內地和臺灣大部分都是古裝劇。所以我那時就覺得,如果我們做一個給年輕人看的戲,應該有人看,因為現在的年輕人跟老一輩人的觀念不太一致。當時沒有年輕人看的戲,也就沒有年輕的演員,更沒有年輕的帥哥演員。」
「早期的演員都是一步步走上來,從剛開始演小角色,慢慢成功,演二線演員。運氣好一點的跳到一線,到40歲的時候,還在演戲劇——以前的演員之路是這樣的。現在的條件好了,經過一兩年的培訓,你可能就變成大家都認識的演員。《流星花園》之前除了歌手,沒有所謂的年輕演員。這就是天時。」
所謂「地利」是指「現在是一個資訊發達的社會,不管身在何處,不管是臺灣、內地、新加坡,還是馬來西亞或者北美任何地方,大家都可以通過網絡獲得資訊。《流星花園》雖然在臺灣這麼小的地方播,但通過網絡,大家也能注意到這部戲。《流星花園》能賣到那麼多國家,和大家先看到很多資訊有關。」
所謂「人和」是指:「《流星花園》當時有很好的腳本,它改編自很好的漫畫原始素材,又有很好的導演,並且我們是在完全沒有任何戲劇包袱的情況之下,去製作我們想做的戲劇風格,所以會很與眾不同。加上四個又帥又高大的男孩子,他們即便很青澀,但卻是很純真的偶像。」
播放時段萬人空巷已不足以形容它的火爆,菲律賓平均42.9%的收視率、韓國F4歌迷會成立一周就突破20萬人、印尼政府呼籲F4到峇里島開演唱會振興當地經濟……《流星花園》在偶像劇領域立起的高峰,足以令後來者望其項背。
《流星花園》推出後大受歡迎,F4紅遍亞洲,並且為柴智屏帶來另一榮耀———被2002年美國商業周刊評為「亞洲之星」。
有了今天的榮譽,柴智屏對當初的艱難更加感慨:「我記得當初帶著F4去逛街買衣服的情形。我們預算不夠,就去買那種很便宜的衣服,我跟他們說:你們要好好演啊,如果這戲紅了,說不定以後大家可以出唱片,還可以做世界巡迴演唱會。當時朱孝天就說:柴姐,你會不會想太多?其實我在當時對未來是設定了一個期望,如果他們沒紅,就當成大家美好的記憶,如果他們紅了,這個期望就實現了。」
隨著年齡增長,《流星花園》的第一代觀眾如今已經羞於討論道明寺、花澤類、西門、美作中選誰做男朋友,但柴智屏卻沒有放任自己的心態變老。她始終把自己放在年輕人的群體裡,去理解他們的夢想、茫然、困惑與信念。
於是有了口碑之作《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有了填充無數少女燥熱暑假的《海派甜心》《轉角遇到愛》《戰神》等系列臺灣偶像劇。因為跟每個年代的18歲年輕人站在一起,柴智屏的創作一直被年輕人喜愛。
其中,《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在香港上映引來鬨動,上映73天於除夕晚上6:45分場次,終於打破《功夫》$6127萬票房成為「香港開埠以來最賣座華語片冠軍」。
最早,九把刀小說在網絡上飄紅,他比他的前輩蔡智恆厲害之處是多產,短短幾年間,書架上已有超過幾十本他的著作!《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是他第四本書,是帶自傳式的高中生愛情故事,一直都有人打這本小說的主意,但柴智屏獨具慧眼,早在幾年前就籤下了九把刀所有著作的版權,肥水當然不流外人田。
曾拍過三分一部電影、勉強也算是導演的九把刀鐵心要由自己執導,就如同小說內的男主角鐵心鍾情於女主角沈佳宜一樣!結果,是網絡的影響力,柴智屏準確的判斷———她用自己過去打造偶像的成功板斧造就了柯震東和陳妍希,再加上臺灣年輕人在銀幕上久違的共鳴感,《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攻陷了臺灣影市,成為年度最大贏家!
著名製片人、編劇文雋曾坦言:「《那些年》的成功未必可以複製,但柴智屏對市場的敏銳,加上九把刀對自己作品的真心,令這一年的臺灣本土電影真正地翻滾、飛躍,脫胎換骨!」
儘管她在電視、綜藝界裡名聲顯赫,《那些年》卻是她的「電影處女秀」。首次擔當電影製片人便大獲成功,柴智屏作結道,「我們這部電影的主創,差不多都是電影新人,這部電影之所以會這麼好看,就因為它是一群電影新人毫無商業企算的一次熱血。」
往後,《小時代》系列再次把郭敬明推到風口浪尖,但不管是贊是彈,18億的票房無可否認。大多數人將《小時代》的票房成功歸結於「郭敬明效應」,他們忽視了電影背後的另一個關鍵性人物,那就是監製柴智屏。當初編劇郭敬明肯把導演的擔子也挑起來,開出的惟一條件就是,請柴智屏來當監製。
《小時代》為影迷津津樂道,話題之一就是演員人選與他們讀小說後對人物的想像高度一致。片中除了楊冪是郭敬明堅持選擇的之外,其他大多數演員,都是柴智屏慧眼發掘的。「柯震東是我旗下的演員,我推薦他演顧源。鳳小嶽也是我們推薦的。宮洛這個角色人選提了很多人。當時我把鳳小嶽照片給小四看,他很開心,說這就是他心目中想要的宮洺,有些混血的樣子。」
Hold姐謝依霖是另一個例外。在柴智屏的心目,《小時代》裡的唐宛如應該是阿雅那樣的性格,最好還有運動員的身材。郭敬明說請謝依霖來演的時候,大家都很吃驚。在柴智屏印象裡,謝依霖是綜藝怪咖,她難以接受,但郭敬明說,她就是他心目中唐宛如的樣子。這一次,柴智屏沒有堅持自己的意見。最後事實也證明了,謝依霖為《小時代》加分不少。
雖然很多評論認為,《小時代》票房衝高是粉絲助推的結果,可柴智屏卻覺得,這一組「時代姐妹花」選對了人,才是最關鍵因素。「你看女王顧裡就是大S(徐熙媛)和小S(徐熙娣)的綜合體,她永遠穿得很優雅,偶爾會講講很真實很賤的話。
電影裡顧裡的造型就很像小S。南湘就像吳佩慈,永遠是最漂亮的樣子,那頭長髮,男生看到就會覺得這是個超級大美女,不是很容易親近。唐宛如就像阿雅,從小就被嘲笑說不像女人,不容易談戀愛。林蕭很像範範(範瑋琪),像傻大姐,膽小愛哭。」
有一次碰到徐熙媛,柴智屏被問:「為什麼《小時代》票房這麼厲害?」她回答:「這四個女孩選得多好啊,簡直是和書裡一模一樣。所以就算這個故事脫離了現實,只要四個女孩子的個性塑造得很成功,那電影就一定會成功。」
開拍前一個月,柴智屏天天在片場盯狀況。她覺得劇情中4女6男人物太多,假如每個人都要有篇幅,兩小時的電影,劇情過於分散。但導演郭敬明難以割愛,所以兩個人常常要花很多時間討論。根據電影最後呈現出來的狀況,可以想像,其實兩個人都做了妥協。
《小時代》上映後,遭遇兩級評論,最嚴厲的批評是「拜金主義」、「物質至上」。柴智屏表示很難認同這些批評:「電影只不過是用一種比較時尚的元素去包裹小說故事的材質,之所以用物質的東西去包裹這些女孩子,是因為這個故事發生在上海。上海本身就是一個比較繁華、物質的環境,我們是從這些環境中去發展這些女孩子的性格。背景發生在哪裡,就是那個背景的如實呈現而已。如果我們很做作地說,這樣太物質了,讓這些女孩都不穿名牌,穿的破一些,那它是不是又違反了上海的真實寫照呢?」
從《流星花園》、《轉角遇到愛》到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還有《小時代》等等這些影視作品,這十幾年來,她不停被人家重複地問著:柴老師,你是怎麼樣製作出這麼多受年輕人喜歡的作品?你如何能夠了解年輕人到底喜歡什麼?
柴智屏的答案是:「除了認真、努力、專業、敬業之外,心態非常重要。「歲月一直在走,可我覺得,如果我可以陪著每一代18歲的年輕人一起成長,那該有多好!我喜歡跟年輕人聊天,最後發現,不管哪一代的18歲,他們的世界裡,永遠有對愛情、對友情、對未來夢想的嚮往,以及與外界接軌時陷入的茫然和疑慮。他們跌跌撞撞反反覆覆的尋找著自我價值和信念,這些都是不變的主題。」
柴智屏前夫是陳詩舜從事金融行業,而且陳詩舜要比柴智屏小8歲,經常受邀上財經節目解析金融,兩人認識3年,結婚5年,於2001年離婚。柴智屏和前夫的女兒高雋雅,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在電視劇《不良笑花》和《海派甜心》中均有出鏡。
2011年5月14日,柴智屏前晚辦49歲生日派對,言承旭和吳建豪、韓國SS501成員樸政珉等現身祝賀。柴智屏的男友、臺灣索尼音樂大中華區總裁崔震東也出席派對,但兩人沒有結婚。
柴智屏至今獨身,這或許和她始終將工作放在第一位有關。她在工作上非常努力和執著,也有部分原因出自她執拗的脾氣。
在柴智屏看來,作為新版《流星花園》的製片人和總導演,最困難的地方在於,不僅要做出高規格、高技術含量的劇,還要讓越來越聰明和挑剔的觀眾相信這部作品的真實性,「仿佛劇中的演員就是你自己,或是你身邊的人,不管你想親近的、想逃離的,你都可以在裡面找到生活的影子。」
柴智屏透露「有知名度的演員可以給我半年的檔期嗎?回答是不可能,他們能給你100天就不錯了。」
「這個答案讓我蠻訝異的,我很擔心,我要拍攝50集的戲劇作品,100天有時間讀本嗎?有時間跟演員進入角色嗎?有時間培養感情嗎?這跟我以往拍片的習慣不太一樣,我要遵循發行人、出品商給我的建議,還是我要做以往我必須要做的工作經驗。這是我當時必須很掙扎做的一個選擇。」
最後柴智屏的選擇已經明朗,從F4到杉菜,她全全啟用素人。「我願意要全新投入劇組的人,沒有演技無妨,沒有經驗無礙。我要建立一個環境,劇中的人物就是他們自己,他們不是演出來的,他們是真真實實活在戲裡,彼此間的關係是真的,彼此的情感是真的,即便沒有劇本他們也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樣的情感反映。」
不過,一手打造《流星花園》奇蹟的柴智屏如今親自操刀內地新版,引來了不少質疑聲,不少人認為這是在吃老本,重拍只會毀經典。的確,臺灣娛樂業衰敗的這些年不少行業骨幹紛紛北上,製作人開始在內地進行二次創業,導演也開始執導網劇,只不過案例大多是反面教材。
如果新版被吐槽成毀經典、再留遺憾又怎麼辦呢?柴智屏回話說:「我想道歉有用的話要警察幹嗎?如果人生可以後悔的話應該就不會有遺憾,如果沒有遺憾一定是很無趣的人生。我們時時刻刻在提醒自己不要浪費一分一秒,認真感受生命中每一個發生的事情,不管痛苦、憤怒、喜悅,是沮喪還是希望,只要發生了,就可以讓你的生命更有意義,更勇敢地往前邁進。」
不過,如果說給新版《流星花園》加一個形容詞,絕對就是土味流星雨了。因為罵聲是一片一片的,尤其這幅花澤類給藤堂靜畫的畫作,真的就是憑實力單身啊。嗯,絕對是靜學姐看了想打人系列。
老版是沒經費,硬要裝作有錢;新版是明明很有錢,各種廣告滿天飛,卻還在拿遊戲幣泡妞。這馬雲爸爸和小豬短租,也真虧得你們能植入進去。
還有這段,你難道不覺得雷人嗎?
如今,《流星花園》吸睛無數,但新舊對比也在所難免,對此,柴智屏表示,「我知道它不會完美,它一定會有缺憾,但是我一定要盡我百分之百的全力,把這部戲就像當年一樣做好。」她還提到,《流星花園》將以動人、溫暖和青春的感染力為方針,給觀眾傳遞更多的正能量。
回憶起當初決定重新拍攝《流星花園》的初衷,柴智屏表示,自己在前期也有很多擔心和憂慮,但是,經過一番考慮後,她逐漸改變了想法,希望能讓這部作品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觀眾面前。因此,柴智屏選擇靜下心來,以當下的視角,重新看待《流星花園》,並稱這部作品給了她特殊的力量,讓她回歸了拍戲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