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裡,是不是也有個「炸彈」孩子?

2021-02-08 張文質

有一個父親給我留言,說他讀三年級的孩子,男孩,動不動就在家裡大喊大叫,怎麼辦?


我首先問他,是不是因為這一段疫情宅在家裡,孩子受不了了?但是這位父親告訴我,不完全是,這段時間可能會更厲害一些。但平時就是這樣,稍微不如意就大喊大叫。


我說那你對孩子這種情況,通常是怎麼處理的呢?他說,我也會很生氣的,有時候我也會對著他亂吼。我看得出來,當我對他亂吼的時候,這孩子的眼神有點可怕。


我問:「是不是他也特別憤怒?」


這個父親跟我說:「是的,我從孩子的眼神裡面看到了我自己童年的形象。」


我說:「你的童年裡,你父親是不是也經常在你大喊大叫的時候把你暴打一頓?


他連連說:「是啊,是啊!有時候還打得更狠,我覺得我父親對我的教育給我留下了非常不好的一種生命暗示。所以當我看到孩子大吼大叫的時候,我就自然而然地也很容易非常生氣,也會對孩子大吼,然後兩個人情緒都非常不好。」

 我又說:「就這個事情的想法,你有沒有跟孩子交談?」


他說:「沒有,每到這個時候我都巴望著這件事情早點過去,我不願再跟他交談。」


「那你到底明白不明白孩子這麼大喊大叫的原因所在呢?」


「我覺得孩子有時候,比如作業做得不順利,或者他某一個心願沒有滿足,或者我有時候對他說話比較兇狠一點,他經常的反應就是這個樣子的。」


「你日常狀態裡面跟孩子的交流是不是比較自然,比較正常,也比較頻繁呢?」


「說實在的,我跟孩子真的是交流很少的,偶爾交流會很容易產生衝突。要說我內心的想法,我有時候真的不知道怎麼來解決這些問題。」


其實很多父母都會對孩子憤怒的狀況,覺得蠻為難的,也挺不願意正面去面對這種情況。也可以這麼說吧,對此問題,有時候會得過且過,或會用更暴力的方式來壓制孩子。但比較少會想到怎麼跟孩子更好地進行溝通。

其實溝通是必須的,但重要的就是不要在孩子發怒的時候進行溝通。有時候孩子真的很生氣,你不妨讓他生生氣好了。作為父母要學會克制——特別是在這種家庭狀況下,沒有外人介入,不是在公共場所,你就不妨讓孩子發怒、生氣、大喊大叫。


其實宣洩也是調節自己的一種方式,雖然這種方式顯得比較粗魯,但是它對平息某種怒火,進行自我調整,還是有好處的。最可怕的事情是你壓抑了他這種憤怒,它就會轉化,有的就轉化成精神上更多的問題。


比如有一些孩子他從此不願意和你交流了,也不願意袒露自己真實的情緒跟情感了,更不願意跟你進行哪怕是一種消極的交流。所以這種怒火就轉化成了一種精神性的麻煩,你反而會更擔心孩子。


作為父母,其實你不能追著孩子的情緒走,他生氣你也生氣,你還想著用更大的怒火去壓制他的怒火,這種方式是非常不好的。當然更好的方式是平時要積極地保持跟孩子的溝通,要真實地了解孩子出現問題的原因所在。


我們首先要相信人性本身,有它的複雜性。比如憤怒,它就是人性的一部分,有時候無法自我控制,本身就是成長過程中要學習的一個問題。


當有一些人感到無助或者是感到對自己很失望的時候,他也經常會用發怒的方式來進行調節。所以你接納他這樣的怒火、這樣的無理、這樣讓你難受的狀態,也是作為父母非常重要的智慧。


作為父母,不管孩子怎麼生氣,你都不能跟著他生氣,你需要用一種父母的包容方式來接納他。更重要的是要從日常的角度來解決問題,比如保持跟孩子的溝通狀態,經常了解他所遇到的問題。包括他有時候發怒之後,第二天或者是什麼恰當的時候,我們還是可以就這件事情跟他討論的。了解真相,面對孩子真實的問題,對父母而言極為重要。


在這個基礎上,比如他有時候憤怒是跟父母有關係,那父母也要捫心自問,反躬自省。作為父母來說,我們自己改變是帶動孩子改變的最重要的一種正面力量。

所以,作為父母,你要學會接納,要學會克制。你要避免動怒,同時要用更積極的、更樂觀的方式跟孩子進行交流。有時候交流不是都能解決問題,但是交流本身就是一個解決問題的積極方式,對誰而言都是大有幫助的。


當我們這樣主動地去改善、去調整、去幫助孩子的時候,我們心裡也會覺得更為踏實一些。


我不知道你最近跟孩子相處得是否還好?有沒有問題需要拿出來我們一起討論的?可以在留言區說一下哦。


相關焦點

  • 家裡有個戲精上身的媽媽有多可怕?套路起孩子有千萬個理由
    昨天,和朋友聊起家裡的熊娃子。我才算是明白,當媽的具備一些演員的基本素養是多麼重要,家裡有個戲精上身的媽媽實在是太可怕。特別是遇到這種善於玩心理戰術的媽媽,熊娃子是分分鐘繳槍投降。親們不妨來看看,你是不是也有同款媽媽,或者正在往戲精媽媽的道路上發展:朋友家的女兒有段時間喜歡撒潑。於是,她特意給女兒穿上最喜歡的小熊裙子,挎上向日葵的小包包。
  • 「外面慫,家裡橫」的孩子,多半有個這樣的爸爸,看看有你嗎?
    發現有很多的孩子都有一個很奇怪的特點:孩子在家裡的時候非常霸道,很自私,老愛發脾氣,但在外面卻很內向,性格很溫順,畢恭畢敬的。完全變了一個人,像是不同的兩個人。這樣的孩子就是明顯的「外面慫,家裡橫」。其實孩子有這樣的表現,多半是因為有個這樣的爸爸,看看有你嗎?如果孩子有這種行為,很多都是因為家長的責任,特別是爸爸的一些行為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1、「在家一條龍、在外一條蟲」的爸爸在外面膽小怯弱,遇事恨不得退3米,但是一回到家裡就對自己的家人頤氣指使,對家人大喊大叫,這樣的爸爸難免會言傳身教,讓孩子成為另一個翻版。
  • 爆料 你屁股下面,正坐了個炸彈,女孩下體被擊穿!太恐怖了!
    你不知道的真相!揭露女孩下體被擊穿,碎片嵌入體內的原因!你屁股下面的東西可能爆炸!珍愛屁股,遠離升降椅!
  • 一起看看于震家裡的裝修設計,現在已經有5個孩子,家裡卻很普通
    一起看看于震家裡的裝修設計,現在已經有5個孩子,家裡卻很普通說到于震的時候大家應該還是很熟悉的吧很多人提到于震的時候都會想到他那張很有"正義感"的臉加上于震出道這麼長時間拍攝了很多的抗日電視劇也是因為這樣于震給大家留下的都是熒幕硬漢的形象
  • 手握8個廠房卻告訴孩子家裡很窮,這種中國式節儉,毀掉孩子格局
    比如有錢的父母會和自己的孩子說家裡很窮,從而希望造就孩子勤儉的美德,而貧窮的家庭也會告訴孩子家裡很窮,為了生存孩子也會變得節儉。有節儉的,也有豪奢的但這樣的教育對於孩子價值觀上的塑造是正確的嗎?我有一個堂兄,手上有8個廠房,收益頗豐,少說家產也有百萬了。
  • 故事:炸彈姻緣
    小鵝手忙腳亂地給娘掐人中,呂貴則撒腿就往家跑,到家隔著門縫一看,果見一顆水桶般粗的大炸彈,支乍著兩片鋼翅豎在堂屋正中,屋頂穿了個大窟窿。他的寶貝兒子只穿件紅兜肚,赤腳光腚站在裡屋門口,哭爹喊娘。鄰居們站在遠遠的地方,叫著「快救孩子」,可誰也不敢近前。天知道那炸彈啥時爆炸!  孩子的生命危在旦夕!
  • 故事:炸彈王啞巴
    當夥伴們看到啞巴從袋子裡拿出的並非雷管,而是一瓶土製炸彈的時候都嚇得慌忙躲到遠處。「你.你手中拿的是什麼,啞巴,你小子想要幹嘛。」啞巴用手慌忙比劃到,表示這是自己做出來的,他本來以為小夥伴們會很大吃一驚,但是卻沒想到他們都害怕的躲到遠處,啞巴心裡突然很失落。
  • 你家裡可能也有這些安全隱患!
    一、家 具之前國外發生的兒童被家裡翻倒的柜子砸中身亡的事情,估計很多朋友有所耳聞,我們認為安全的家具,對小孩來說可能就不那麼安全了。2.在選購柜子時,不要購買結構鬆散的高櫃,雖然看起來「輕盈」,但這「一推就倒」的氣質對小朋友可不是什麼好事,如果家裡確實需要,一定要做好固定工作。3.不要在柜子上層放重物,避免孩子在柜子旁邊打打鬧鬧時,有物品砸下,造成損傷。
  • 該不該告訴孩子家裡不富裕
    等我自己有了孩子,發現這個年紀的小朋友,樂趣特別簡單,就是奔跑和玩泥巴。你帶去收費的公園,玩泥巴,在小區裡,還是玩泥巴。再大一點,發現村裡多數人的生活水平都差不多,一兩家萬元戶,房子很大很漂亮,但那時只會覺得,他們是個例,多數家庭跟自己家差不多。有虛榮心之後人才有比較強烈的貧富差距意識。高中時最明顯,人家衣服都是好幾百的,球鞋子也是耐克,我買個回力都捨不得。
  • 參觀林志穎現實的豪宅,家裡面積大得過分,45歲了還像個大孩子
    參觀林志穎現實的豪宅,家裡面積大得過分,45歲了還像個大孩子林志穎應該是我們很熟悉的娛樂圈中一位不老男神,之前他參加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的時候,我們就發現林志穎和我們小時候看到的他沒有什麼變化,簡直就如同一個年輕帥氣的小夥子一般,但他的兒子卻已經很大了
  • 「追緝:炸彈客」影評
    Un指大學(University),A指航空公(Airline),Bomber指炸彈客,譯作「校航炸彈客」。從1978年5月25日至1995年4月24日這長達17年的時間,「校航炸彈客」利用各類郵件郵寄了16個包裹,造成23人受傷、共3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大學校園精英階層的知識分子,其中一名受害者是一名即將成太空人的電力工程學碩士。
  • 火爆韓國的「炸彈吐司」,魔都也有了!
    爆紅韓國 爆屏INS的「炸彈吐司」
  • 你心中的炸彈人,絕對不是這樣的
    ,比如Windows 10上的《炸彈人94》。提到「炸彈人」,很多年輕玩家想到的是它們。「你必須在漂浮物抓到你之前放下炸彈,但是小心,別讓炸彈傷著你自己,如果一堵牆擋了你的路,你可以把它炸掉。有時候牆裡藏有一些寶藏,能給你增加額外的點數。」
  • 聽說,你家裡也有一床沒咋洗過的花毛毯?
    聽說,你家裡也有一床沒咋洗過的花毛毯?在沒有暖氣的南方唯有一床花開富貴的厚毛毯才能鎮得住冷氣逼人的寒流它是你我冬夜裡的最佳伴侶家裡沒人能準確說出花毛毯的來歷如果你向媽媽問到它的出身媽媽可能會猶豫:「好像是結婚時外婆送我的
  • 是不是你也有想尋找的好友
    從兒時到少年,再到中年,遇到過多少個玩伴,其中也有交往甚密的摯友。真猶如有心靈感應一般,初見面,真是有一種一見如故的感覺,就知道我們以後會成為最知心的朋友。別人常說:人一輩子能有一個真心朋友就是福了,而我很幸運,這樣的朋友我交了兩個。
  • 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3歲時就能看出來?你家孩子是這樣嗎?
    可事實上,就如李玫瑾教授曾說的那樣,並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讀書,都能取得好成績。而你的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3歲時的行為其實就能看出來。李教授的女兒在學生時代,就向媽媽明確表示自己對數學沒興趣,而且怎麼學都學不好,沒辦法提高成績。
  • 當孩子異想天開的時候,你是不是有種深深的無奈?
    1.為什麼孩子的腦子裡總有那麼多奇葩的為什麼?沒帶過孩子的,絕對無法感同身受帶孩子的各種無奈。別的不說,單是面對孩子的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都夠你崩潰了。家裡的小可愛就經常把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掛嘴邊。葉子為什麼有黃也有綠?燈會什麼會亮?……」如果僅僅是這些還好,關鍵是你回答了之後,小可愛又一連串的問題會讓你無言以對。什麼「殭屍會把水裡的魚吃掉嗎?豌豆射手會不會來打殭屍?我要不要去幫忙?」哎,中年老母親的崩潰在日常生活中與日俱增。
  • 孫楠,你是不是把孩子送到女德學校去了?
    一開始以為是假新聞,或者是不是有什麼誤會導致斷章取義了。仔細一看,是孫楠妻子潘蔚,前旅遊衛視主持人,出了一本書叫《素心映照》,因為出了這本書開始而宣傳自己的生活方式,接受了徐州《都市晨報》和視頻媒體「一條」的採訪。
  • 你是不是也有同款的危險設置?
    你是不是也有同款的危險設置?多設了幾個鬧鐘竟然得了慢性疲勞?!看看小編我的鬧鐘設置,是不是大家也有同款?!於是趕緊搜索了下資料,原來,這種不健康的起床方式甚至還會引發猝死!其實每天早上,與自然醒相比,被鬧鐘叫醒的感覺非常糟糕,無異於酩酊大醉後的不適。
  • 拳王鄒市明的家,明明是個硬漢,家裡還有很童心的設計
    拳王鄒市明的家,明明是個硬漢,家裡還有很童心的設計如果不是喜歡看拳擊的朋友可能不了解鄒市明他是非常有名氣的拳王>【客廳】鄒市明家裡的客廳不算太小哦在客廳的一邊擺放了很多孩子們玩耍的玩具而且在客廳的很多地方都掛了充氫氣的氣球把客廳裝飾的像孩子最愛玩的淘氣堡沙發是橢圓形的深色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