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慫,家裡橫」的孩子,多半有個這樣的爸爸,看看有你嗎?

2021-01-12 歷史國學智慧

發現有很多的孩子都有一個很奇怪的特點:

孩子在家裡的時候非常霸道,很自私,老愛發脾氣,但在外面卻很內向,性格很溫順,畢恭畢敬的。完全變了一個人,像是不同的兩個人。

這樣的孩子就是明顯的「外面慫,家裡橫」。

其實孩子有這樣的表現,多半是因為有個這樣的爸爸,看看有你嗎?

如果孩子有這種行為,很多都是因為家長的責任,特別是爸爸的一些行為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

1、「在家一條龍、在外一條蟲」的爸爸

在外面膽小怯弱,遇事恨不得退3米,但是一回到家裡就對自己的家人頤氣指使,對家人大喊大叫,這樣的爸爸難免會言傳身教,讓孩子成為另一個翻版。

2、對孩子百依百順,過度溺愛孩子的爸爸

家長的一味成全,對孩子並不是仁慈,而是傷害,因為他們就容易出現窩裡橫外面慫的情況,因為在家什麼事都讓著他,他也知道外面沒人讓著他,擔心被欺負,所以才會形成這種性格。

3、幾乎什麼都不管的甩手掌柜爸爸

如果在家裡,父親沒有盡到他的責任,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把所有事情都推給母親來做。回到家裡的時候,對孩子不理不睬。孩子長期缺乏父愛,心裡會缺乏安全感,對責任也沒有什麼概念,一直很難學會承擔責任。

在外面遇到一些困難或被人欺負、受氣了,也不敢說話,因為他從來都沒有被正確對待,所以也不會怎么正確去對待別人。回家後,只能把所有怨氣都發洩在家人身上,特別是一些比較親的人,對他比較好的人,因為他知道這些人是不會離開自己的。

如何引導「外面慫,家裡橫」的孩子

1、父母都不要做兩面派

千萬不要對孩子這樣的暗示:「原來在外就要客客氣氣,回家可以隨便發脾氣。」

爸爸媽媽的行為和態度,常常會被孩子照單全收,他們會複製父母的處世方式,時間一長,,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性格。所以,父母一定要學會不把最壞的脾氣留給最親近的人,孩子從小也就學會用好脾氣對待家人。

2、父母要堅持自己的原則

孩子的性格不好,家長的教育方式絕對脫不了干係,如果大家只是因為孩子哭了而選擇退讓,他們更容易無理取鬧。所以,只要家長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讓孩子有投機取巧的機會,他們自然會改掉很多陋習。

3、爸爸也要經常的參與對孩子的教育中

爸爸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英國著名文學家哈伯特曾說過,對子女來說,父親的力量抵得過一百名校長。其影響力可想而知。所以,若男人身上有以下性格特徵,養出來的孩子就很容易「外面慫,家裡橫」。

在孩子的教育上,父親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不能因為工作忙就把孩子放一邊,全都交給媽媽照顧,成為一個隱形爸爸,更不能將自己暴躁的脾氣全都發洩給家人,大家要知道,缺失父愛的孩子,更容易走向犯罪,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經過調查發現:在缺乏父愛的情況下,孩子的情感有著很多障礙。

所以,在家庭教育中,我們不要光指望媽媽去管教,爸爸的管教和父愛,對孩子來說,無疑是影響最深遠的。家教問題已經體現在眾多方方面面上,如果爸爸在外面彬彬有禮,在家裡對自己的孩子和老婆大吼大叫,孩子就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如果爸爸沒有給予孩子強大的自信心,孩子在以後的為人處事方面缺乏安全感,畏手畏腳。就像上面的目錄一樣,每個孩子都有潛能,作為父親的你不能缺席孩子的成長。

5本家教育兒書只要79元,給不懂育兒,或者育兒焦慮的你指明方向,爸爸們想想兜裡的一包煙錢,那些年因為面子為朋友們買的單,這些錢也只是個零頭,媽媽也可以為自己的丈夫買一買,裡面也有媽媽的情緒管理,全家人一起受益,何樂而不為呢?

感興趣的可以點擊下面的連結購買哦~

相關焦點

  •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多半與家長的這3個行為有關!
    晨媽在後臺經常收到這樣的留言:我家孩子在家裡像條龍,出門像只蟲,慫得不得了;家裡的二寶一在家就欺負姐姐,出門了連句話都不敢和別人說
  • 窩裡橫、外面慫?到底是誰把孩子「逼」成了兩面派?
    要是家裡乖,外面大方得體該有多好。這樣的場景覺得似曾相識不?自家的娃是不是也在家厲害得不行,出門卻變得膽小?為什麼有些孩子會變成窩裡橫、外邊慫的性格呢?其實,大部分的性格形成都是有跡可循的。造成孩子「窩裡橫、外面慫」的原因1、「窩裡橫」大多源自家人沒有原則的愛孩子想要個新玩具,但家裡有類似的,媽媽不同意,結果孩子嗓子一嚎,地上一躺,媽媽就繳械投降了。孩子想吃垃圾零食,父母不準,孩子嗓子一嚎,姥姥立馬現身:「不就是想吃好吃的,姥姥給拿。」
  •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怎麼辦?根本原因在父母,現在改還來得及
    有這樣一句歇後語:耗子扛槍--窩裡橫。是說耗子在窩裡相互撕咬,盡顯自己的能耐,一旦到了外面,就溜著牆根走,膽小謹慎,生怕被人抓到。引申到人的行為,也是如此。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家長都有過這樣的困惑或者煩惱:孩子在家裡無法無天,簡直就是霸王一枚,可是到了外面,卻變成了小綿羊,既溫順又膽怯,一步不離地跟在你的身後,也不敢與人打招呼,甚至受到欺負了,只會哭,沒有絲毫反抗的勇氣。
  • 孩子身上有這3個特徵,多半是高智商的表現,家長們別忽視
    她對什麼都感興趣,什麼都想要探索,她的小腦瓜裡,仿佛存放著一本「十萬個為什麼」。她每天都會向爸爸媽媽詢問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且問題也是五花八門,很多問題的答案,就連爸爸媽媽都不知道。這一天,爸爸媽媽帶著燕燕一起去郊外遊玩,燕燕看著在天上飛的小鳥,好奇地問爸爸媽媽:「爸爸媽媽,為什麼小鳥會飛,燕燕不會飛呀?」爸爸笑著對燕燕說:「這是因為我們沒有翅膀,小鳥有翅膀呀。」
  • 愛粘人的孩子,多半是因為有這些特點的媽媽,進來看看你有沒有
    作為家長的你,一定遇到過這種情況:「不要媽媽/爸爸上班,媽媽/爸爸不要走!哇——」「我不想去幼兒園,不去就是不去,去了就看不到你們了!」除了家長著上班、孩子上幼兒園這種較長時間的分開,有時候,就連媽媽上個廁所只需要幾分鐘的「小別離」,寶寶的哭聲也能嚎得驚天地泣鬼神。我的朋友小林就正在遭遇這樣的「煉獄「,她發現她的孩子總是離不開她。
  • 一起看看于震家裡的裝修設計,現在已經有5個孩子,家裡卻很普通
    一起看看于震家裡的裝修設計,現在已經有5個孩子,家裡卻很普通說到于震的時候大家應該還是很熟悉的吧很多人提到于震的時候都會想到他那張很有"正義感"的臉加上于震出道這麼長時間拍攝了很多的抗日電視劇也是因為這樣于震給大家留下的都是熒幕硬漢的形象
  • 窩裡橫的孩子,常常在外被欺負,心理專家:要給孩子找到宣洩點
    最讓一些家長接受不了的就是,孩子在家中很驕縱任性,但是一出門卻變成了慫包,試問誰家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外表現的膽小不敢說話呢?但是反觀現在很多孩子都有這樣的毛病,在家裡是小霸王,出門就成了做什麼都慫的慫包。
  • 「無情」爸爸把萌娃從超市拎走,逗笑網友:家裡有個同款寶寶
    「無情」爸爸把萌娃從超市拎走,逗笑網友:家裡有個同款寶寶爸爸帶著寶寶去逛超市,然後逛著逛著發現寶寶不動了,一直停留在一個位置,腳底就像是生根了一樣,怎麼叫她,她都不走,然後當爸爸看見萌娃在玩具面前停留,不用想,都知道自己的寶寶想幹什麼,這個時候爸爸開啟第一個辦法,好言相勸。可是這熊孩子無論怎麼勸都不願意離開這個地方,甚至還在地下擺上了姿勢,好像是要和爸爸大幹一場的意思。
  • 寶寶有這些特徵,以後多半是「大高個」,快看你家孩子有嗎?
    小問題:各位家長知道孩子的身高取決於爸爸還是媽媽呢?現在是個靠臉生活的年代,許多人因為自己的顏值不高都紛紛去做微整來改變自己的容貌,使自己變得更好看些。寶寶腿部有這些特徵,以後多半是"大高個",快看你家孩子有嗎?天天是一個小學生,是個活潑開朗樂觀的孩子。可這個一直開朗樂觀的孩子卻在3年級的時候變得內向,父母看著天天,以為是功課多了導致的,索性就免去天天除功課外的一切課程。
  • 在家像貓在外像耗子,典型的窩裡橫性格,什麼家庭最容易養出來?
    文|文兒相信現在的很多家庭都有小孩子,而小孩子的性格也是各式各樣的。你見過這樣的寶寶嗎?在外面十分溫順,甚至別人欺負他也不敢吭氣,而在家裡卻是十分蠻橫,甚至不講理。對了,這就是我們說的「窩裡橫」。但可氣的是,一到外面,他見了人就跟老鼠見了貓似的,有些小朋友故意欺負他,也不知應對,一個勁地往大人身後躲!別提多窩囊了!唉!」說完這話,小華媽媽總是不停地嘆氣。附近的鄰居都知道她家有個四歲的小男孩,孩子看上去挺好的呀。鄰居們印象中這個孩子一直很乖,可聽媽媽這樣說,一點也想像不出這孩子在家會這麼橫,把他媽愁成這樣。看來,萬事不能看其表面。這孩子就是人們常說的「窩裡橫、外面慫。」
  • 孩子「窩裡橫」,真相卻讓人心疼…… | 精選
    好友說,孩子在家和在外面,簡直就是兩個人,這樣的表現,真是讓人擔憂。「窩裡橫」是孩子心理補償的一種需要有時,家裡狠,外面慫,也是孩子宣洩情緒的一種方式。 中國有句古話說:攘外必先安內。對待孩子「窩裡橫」,既要「攘內」又要「安外」。 首先,在家庭裡,父母不嬌縱,給予孩子有原則的愛,孩子的言行才會有分寸。
  • 繪本《熊爸爸不怕》世上有怪物嗎?屬於孩子和爸爸的逗趣故事!
    爸爸,外面有怪物,我能跟你一起睡嗎?」熊爸爸的三個兒子都說看見了怪物,然後爬上了他的床。可憐的熊爸爸被小傢伙們折騰得再也睡不著了。「世界上根本沒有怪物!」熊爸爸煩躁地叫著。這時,一道閃電划過,窗外立著一個巨大的黑影……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繪本故事《熊爸爸不怕》吧!
  • 「小慫慫寶寶」小巫見大巫火了,內心:只要不吃我,你說啥都行
    有很多東西,可能不少人會覺得是大人們才會懂得的道理,其實很多時候孩子也是清楚明白的,只是要看是不是已經達到了自己的那個臨界點。
  • 你家裡有沒有這樣的時光機?
    是吸引你駐足的身邊美景是搬遷新居的那份喜悅是朋友親密聚會的那桌佳餚還是村裡文化廣場上的笑聲中國文明網「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報導推出#小康不小康,看看我家鄉#網絡文明傳播活動八月話題#顯擺一下我的家#火熱進行中
  • 自從家裡有了4個兒子,媽媽和爸爸睡覺就變成這樣,看完不許笑
    自從家裡添了這幾個活寶以後,爸爸和媽媽的生活嚴重受到了「影響」,為了更好的照顧幾個孩子,媽媽甚至把自己留了幾年的長頭髮都給剪了,這樣打理起來更方便,照看孩子也不用擔心頭髮會掉的到處都是。雖然剪了頭髮但是依然還是很漂亮,幾個小傢伙也都很聽話,從小到大還真沒打過架,這也讓街坊鄰居的羨慕不已。
  • 這幾種爸爸是家裡的「負能量」,媽媽再努力,孩子也很難有出息
    父親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甚至在遙遠的古代,古人們就知道家庭教育對於一個孩子的發展是很有影響力的。在我國,很多家庭都是「喪偶式育兒」,爸爸在家庭中對於孩子的教育是十分缺失,甚至是不聞不問的態度。除了爸爸的忽視,一些爸爸的生活習慣也會影響到家庭和孩子,十分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 家裡三個小孩排行老二是種什麼感受?
    」 最近大家有看韓劇《請回答1988》嗎?劇中的主人公們正值18歲的美好年華,你的18歲又有那些回憶呢?今天不煽情,來討論一個比較嚴肅的話題,「家裡三個小孩排行老二是種什麼感受?」劇中的女主人公德善的家裡就是三個孩子,不巧,她排行老二。姐姐脾氣暴躁的不行,弟弟慫慫的但又特別受寵。爸爸會偷偷的帶弟弟去吃好吃的,媽媽也偏向姐姐。
  • 有這樣的爸爸,孩子怎會不優秀!
    ""要這樣的?"兒驚愕。"是這樣的,法律是這樣規定的!"我趁機普法。"爸爸,那我們就不幹了吧?!""兒子,你不是很憤怒嗎?""嗨嗨,爸爸,我已經不憤怒了,其實我也有錯。"兒臉紅。"好,爸爸支持你!"自此,兒學會了選擇和代價。
  • 你家孩子也是「窩裡橫」嗎?這篇文章教家長改掉孩子壞毛病
    現在的家庭裡,每一個父母和老人對孩子都是寵愛有加,現在也有很多的孩子身上都存在著「窩裡橫」的毛病,就拿我家鄰居薇薇來說吧,薇薇的奶奶和我講,家裡一共兩個孩子,薇薇是老大,現在上
  • 李玫瑾: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三個特徵,建議家長好好培養
    將來會有所作為的孩子一般從小表現就很明顯,我國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就曾坦言:有這三個特徵的孩子,將來多半都有出息,建議家長好好培養。而沒有責任心的小朋友,在面對錯誤時非但不敢於承認,反倒想方設法逃避責任,比如打破了家裡的花盆,他都會撒謊說是家裡的小貓咪打翻的,這樣不敢承擔責任,對於孩子的未來發展也是很不利的,所以家長發現一定要儘早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