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的爸爸,孩子怎會不優秀!

2021-03-01 兩個孩子的好媽媽

一則


兒兩歲。某日,頭撞桌角,長一包,大哭。

一分鐘餘,我走向桌子,大聲問:

"桌子呀,是誰把你撞疼了?哭得這麼傷心?」

兒止哭,淚眼看我。我撫桌,衝兒問:

"誰呀?誰撞疼了桌子?"

"我,爸爸,我撞的!"

"哦,是你撞的,那還不快向桌子鞠個躬,說對不起!"

兒含淚,鞠躬,說:"對不起"。

自此,兒學會了責任和擔當!


二則


兒三歲。無故大哭,我問:

"咋了,哪不舒服?"

"沒有不舒服。"

"那為什麼哭!"

"就是要哭!"明顯撒嬌。

「好吧,你要哭我們都沒意見,可是你在這兒哭不合適,會打擾我們說話的,爸爸給你找個地方,你一個人好好哭,哭夠了再叫我們。」

說完將兒關進了洗手間:"哭完了敲門。"

2分鐘,兒拍門:「爸爸,爸爸,我哭完了!」。

"好,哭完了?哭完了就出來吧。"

至今,兒18歲,仍未學會操縱和遷怒!

三則

兒5歲。傍晚,牽兒散步經小橋,橋下碧水見底,暗流洶湧。兒仰頭看我:

「爸爸,小河好美,我想跳下去遊泳。"我一愣:

「好吧,爸爸跟你一起跳。不過我們先回家,換一下衣服。」

回,兒換衣畢,見一盆水在面前,困惑。

「兒子,下水遊泳得把臉埋進水裡,這你懂吧?」兒點頭。

「那我們現在就先練習一下,看看你能埋多久。"我看表。

"好!"兒把臉埋進水裡,豪氣沖天?僅10秒:

"呸呸,爸爸,嗆水了,好難受。"

"是嗎?等等跳到河裡,可能會更難受些。"

"爸爸,我們可以不去跳嗎?"

"好吧,不去就不去了。"

從此,兒學會了謹慎而不冒失,三思而後行。

四則

兒6歲,好吃。某晚,放學經麥當勞,駐足:

"爸爸,麥當勞!」垂涎欲滴。

"嗯,麥當勞!想吃?"

"想吃!"

"兒子,一個人想吃就吃呢,叫狗熊;想吃而能不吃呢,叫英雄。"

接著問:「兒子,你要做英雄呢還是做狗熊?」

「爸爸,我當然要做英雄!」

"好!那英雄,想吃麥當勞時會怎樣呢?"

"能不吃!"很堅定!

"太棒了,英雄!回家吧。"

兒流著口水,隨我回。

從此,兒學會了有所為而有所不為,經得起誘惑。

五則

兒8歲,頑皮,與大同學打架。傷痕累累,回,大哭不止。

"委屈?"

"委屈!"兒泣答。

"憤怒?"

"憤怒!"兒嚎啕。

"你打算怎麼辦?"再問,"需要爸爸為你做點什麼?"

"爸爸,我要找塊磚頭,明天從背後去砸他!"

"嗯,我看行!爸爸明天為你準備磚頭。"繼續問,"還有呢?"

"爸爸,你給我弄把刀,我明天從背後去捅他!"

"好!這個更解氣,爸爸這就去準備一下。"我上樓。

理解支持,兒漸平靜。約20分鐘,我從樓上搬一大堆衣服及棉被?

"兒子,你決定了嗎?是用磚頭,還是用刀呀?"

"但是,爸爸,你搬那麼多衣服被子幹嗎?"兒困惑。

"兒子,是這樣的:如果你用磚頭砸他,那麼警察就會把我們帶走,在監獄裡大概只要住一個月,我們就帶些短衣薄被就可以;如果你用刀子捅他,那麼我們在監獄裡至少3年回不來,我們可要多帶些衣服被子,四季都要帶齊?"

"所以,兒子你決定了嗎?爸爸願意支持你!"

"要這樣的?"兒驚愕。

"是這樣的,法律是這樣規定的!"我趁機普法。

"爸爸,那我們就不幹了吧?!"

"兒子,你不是很憤怒嗎?"

"嗨嗨,爸爸,我已經不憤怒了,其實我也有錯。"兒臉紅。

"好,爸爸支持你!"

自此,兒學會了選擇和代價。

六則

兒9歲,四年級,數學不及格,悶悶不樂。

"怎麼了?考試不及格,還給我們臉色。"

"因為數學老師很討厭,她的課不愛聽。"理直氣壯。

"哦,怎麼個討厭法?"我很感興趣。

"??,??"兒說了很多,"總之她也不喜歡我。"

「哦,別人喜歡你,你就喜歡她;別人不喜歡你,你就討厭她。這說明你是個主動的人還是被動的人?」

「是個被動的人!"兒子回答。

「是強者,還是弱者?是大人,還是小人?」繼續問。

「是弱者,是小人!」兒怯怯。

"那你要做大人,還是小人?"

"做大人!爸爸,我知道了:無論老師喜不喜歡我,我都可以去喜歡她,尊敬她,主動影響她,做一個強者。」

翌日,開心上學,數學從此優秀。並知道了何為大人,何為小人。

七則


兒10歲,玩遊戲。妻屢教,子不改。

"兒子,聽說你每天玩這個?"我指著電腦。

"嗯。"承認,低頭!

"每次玩完之後,什麼感受?"

"茫然,空虛,沒勁,自責,看不起自已?"

"那為什麼還玩呢?把持不住自己,是不?"

"是的,爸爸。"兒很無助。

"好!爸爸幫助你!"我搬來電腦,給兒子一小錘,"兒子,砸了它!"

"爸爸!"兒驚愕!

"砸了它,爸爸可以沒有電腦,但不能沒了兒子!"

兒流淚,親手砸了電腦!

從此,兒懂得了什麼叫原則。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八則


兒11歲。我與妻久居異鄉,每日致電老母親,問候。一日,兒接電話:

"爸爸,您好!"很興奮!

"嗯,好!奶奶呢?請奶奶聽電話。"

"爸爸,你為什麼每天只給奶奶打電話呀?"

"這有什麼好奇怪?因為那是我媽!"

"那我呢?我也想你們!"

"你找你媽去呀!"

"哦!"

從此,妻每天6點,能接到兒子問候,風雨無阻,至今已8年!

九則


兒12歲,六年級,作業繁重,情緒焦躁。傍晚,兒放學歸,剛進門。

"臭小子,你昨天是不是把我的盤子打破了?"我妹妹開始發難。

"沒有呀,姑姑,我沒有!"一臉困惑。

"我看見你打的,還耍賴!"我母親又鐵證如山。

"我沒有呀!你們冤枉我?"大哭,躺地,情緒爆發?

約5分鐘,我從房間出,厲聲道:

"咋了?在這裡發瘋!"

"爸爸,姑姑和奶奶冤枉我!"

"冤枉?冤枉你又咋樣!冤枉你就躺下了?沒出息!你是不是男子漢?"

兒止哭,站起,低頭:

"爸爸,她們冤枉我。"

"男子漢大丈夫,就算天塌下來,也不能躺下!何況一個小小的盤子?沒出息!"我繼續,"人這一輩子,要經歷多少風風雨雨,被冤枉、污衊、背叛、出賣?你就趴下了?那是孬種!"

兒挺腰,抬頭:

"爸爸,我懂了,現在我該怎麼辦?"

"現在?問問你自已,你有很多時間嗎?"

"沒有,很多作業要做。"

"那還不去做作業!記住,哪怕山崩地裂,不理它,先做好自己的事!"

兒提起書包,向奶奶,姑姑行禮,從容走進書房。

我們仨會心一笑。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兒子,當你長大後,看到這幅對子時,或許,你會想起今天,想起奶奶,想起姑姑,想起爸爸的良苦用心!

十則


兒13歲,初一,成績一般。某日突然問:

"爸爸,讀書有用嗎?考試成績有用嗎?"

"為什麼問這個?"我一怔。

"這幾天,家裡來了很多叔叔阿姨,你總跟他們講現代教育是5000年來最糟糕的教育?"哈,兒子旁聽了我與朋友們的高談闊論。

"沒錯呀,讀書,考試確實沒啥用。"

"那我為什麼還要去讀,這些沒有用的東西呢?"

"那是因為你還小,先搞些沒有用的東西,試試你的本事。如果你連這些沒用的東西都做不好,那長大以後,有用的東西也肯定搞不好。所以,讀書雖然沒有用,但你還是要去讀好它。"

"哦,爸爸,我有本事把書讀好!"

從此,兒子成績優秀。

兒子,其實人生也是虛幻不實的,但日子還得認真過,以假修真的中道精神需要我們一生去體會。

十一則


兒13歲半,走親戚歸。一身名牌,髮型前衛,得意洋洋:

"媽媽,我帥嗎?二伯伯家哥哥給的衣服、鞋子,XX牌子的,很貴的;奶奶,你看我的頭髮,哥哥帶我去剪的,前面特別長,哈哈,酷不酷?"

象一隻蝴蝶,滿屋子飛。

我視而不見?

兩日後,兒在鏡前,自我陶醉。我悄然,立其身後:

"累不累呀,兒子?"

"爸爸,嚇我一跳!"

"哈哈,累不累,時刻有牽掛;老擔心,總有不妥當;總猜測,別人怎麼想。何苦來哉,大活人,受衣冠鬚髮之累,愚呀愚,痴呀痴?"

"爸爸,取笑我。"兒臉紅。

"爸爸還你輕鬆自在,怎樣?"

"嗯。"換上校服,酷發落地,"爸爸,好輕鬆,好踏實!"

從此,兒知道了何為美,何為醜。

十二則

兒14歲,初二。一日回,悶悶不樂。

"咋了?有心事?說來聽聽。"

"沒啥事。只是很奇怪,最近有兩同學,平時關係還挺好,可這幾天,在校群裡,公然污衊攻擊我。"

"呵,你受傷了?"

"這倒沒有,爸爸,我不解的是,我沒得罪他們呀,我最近挺好的呀!"

兒子眼神裡,閃過一絲得意。

"你挺好的?來,說說你有多好。"

"這學期成績進入了前5名,作文比賽一等獎,演講比賽第一名,籃球比賽團隊冠軍,個人被評為十佳運動員,優秀班幹部??"

"停,兒子,你在找死!"我手心出汗,有點失控。

"咋了,爸爸?"

"兒子,你犯了人生之大忌!爸爸這半輩子,還從來沒見過笨死的,但見了太多能死的。人的災難,不是因為你做錯了什麼,而是因為你拿多了什麼。兒子,你拿多了,拿多了榮譽。"

"那怎麼辦?爸爸。"

"至少在一年內,禁止一切比賽,禁止任何評選;這叫雙禁。人要有能力優秀,更要有能力讓別人優秀!榮譽就象玫瑰,看著美麗,拿著扎手。"

"一年啊?別的都可以,就是籃球?"

"好,球禁兩個月!"兒接受。

老子曰,不敢為天下先。譽滿天下者,必毀滿天下。

十三則


兒十四歲半,雙禁兩月,回。

"爸爸,雙禁以後,同學關係融洽了許多,可還是有議論。"

"議論啥?"

"很多老師同學都認為我這樣,太消極,不進取。"

"哈哈,做人當然要積極,關鍵是積極索取,還是積極付出;是積極競爭,還是積極謙讓。"

"什麼都謙讓嗎?"

"是的,都可讓,名、利、權皆可讓;只有一樣東西絕對不讓。"

"啥?"

"當仁不讓!"

"???"

"也就是:沒人掃地時,你不讓;同學生病時,你不讓;別人需要幫助時,你不讓?國家危難之時,你不讓;凡大仁大義之事,決不退讓。"

"當仁不讓!我懂了,這才叫積極進取!"

灑脫,應對,進退,此乃立身之本。

十四則


兒15歲,暑假。我受邀參會,攜兒同往。

一路上,兒神色焦慮忐忑。晚,賓客散,問:

"兒子,你咋了,不舒服??"

"沒有,爸爸,只是有點不安。"

"不安?"

"嗯,今早出門:乘飛機,頭等倉;下飛機,大奔馳;住賓館,總統套?記得了靜師父跟我說過: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我一時無語。

"爸爸,您為眾生勞頓奔波,有德,所以叔叔阿姨們這樣款待您,您可以坦然接受;而我不同,還是個學生,還沒為社會作過任何貢獻,享受這樣待遇,叫德不配位,今後恐有災殃?"

"兒子,爸爸太高興了!"我激動,摸了摸兒子的頭,"爸爸放心了,長大了!憑你這番話,你這輩子就不會有大的災禍!"

我太高興,高興得流淚:

"兒子,這樣:今晚你就睡地上,明天去申請做義工,如何?"

"太好了,爸爸,這下我可以睡個踏實覺了。"

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當厚德載物。

十五則


兒十五歲半,某日,家來閒人,唆老母親給老師送紅包。母心動。

"奶奶,聽說您要給我老師送紅包?"

"是呀。聽說現在興這個,對老師都有禮數。"

"禮數?沒聽說過!"

"你小孩不懂的,你爸媽不在家,奶奶作主,咱可不能失了禮。"

"奶奶,您真的要送?"

"那還有假,紅包都準備了,明天奶奶親自去。"

"奶奶,如果您明天真的送去,我就不去上學了,您這樣做,對我們老師是一種汙辱,他不會收的,到時,只會讓我很丟人,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

"這小子,不聽話,奶奶是為你好,怕你吃虧?"有點生氣。

"奶奶,我知道您疼我。可您要相信我,相信您孫兒有實力,不送禮,老師一樣喜歡我。"

老母親,被孫兒的豪氣逗樂了?

後,說起此事,我偷偷誇獎了兒子。成績優秀,考入重點高中。

行有不得,反求諸已!君子,當光明磊落!

十六則


兒16歲,高一。學業繁重,周日歸。

"爸爸,我想辭去學校廣播部部長的職務。"

"為什麼?"

"高中學生,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考上名校,大多不願意承擔公共事務。而我呢,又當班長,又當團幹部,尤其是廣播部的工作特別繁瑣,我又是負責人,在同學們看來很傻冒。"

"這份工作重要嗎?"

"很重要,學校裡沒有電視,不能上網,還不能隨便走出校門,所以,廣播是近萬名學生,了解時事,放鬆身心?的幾乎唯一渠道。"

"那你不幹了,有合適的人願意幹嗎?"

"暫時沒有。老師也覺得我比較合適。"

"那就得當仁不讓,要做一個講義氣的人。"

"可是,爸爸,這樣會佔用學習時間,影響學習成績!"

"是嗎?假如,家人都病了,你只能有其他同學一半的時間去投入學習,怎麼辦?"

"我會嚴謹地安排好時間,提升專注度,提高學習效率,??"

"哈哈,為了讓你成為這樣的人,爸爸和媽媽都願意去生病。"

"不要!爸爸,兒子懂了,謝謝廣播部的這份工作,謝謝老師?"

兒子,顧此失彼的時空對立觀念,是愚人們的永遠藉口。許多人:工作時,說家庭影響了事業;在家時,說事業耽誤了親情;這是無恥之徒。人這一生,父母,老婆,孩子,朋友,上司,眾生都要照顧好,這是一種智慧和力量。

「哦,吃飯了。吃完飯,去幫姑姑洗碗。"

"好的,爸爸,家務也要做好!"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十七則


兒十六歲半,情竇開。妻告我,兒子喜歡上一女同學。

"兒子,過來一下。"

"哦,爸爸,有事嗎?"

"最近,我瞧你,似喜忽憂,神色不定,有心事?"

"??"低頭,坦白,臉紅。

"哈,這是好事,說明我兒子對人有興趣,取向正常,爸爸放心了。"

"爸爸,??"

"現在很多孩子,對人沒興趣,只對電腦有興趣;對異性沒興趣,而對同性有興趣。如果這樣,爸爸就得在祖宗面前羞愧而死。呵呵?"

"哈哈,爸爸,我以為您會罵我呢,糾結了很多天。"兒子也樂了,一下放鬆了。

"兒子,爸爸考考你。"

"嗯,請出題。"

"何為禮?"

"簡單講,禮就是人與人及人與天地萬物間的最合理的關係。"

"說得好!那麼,你跟那個女同學是什麼關係?"

"同學關係呀!"

"好,同學關係!那麼,保持著同學關係就叫合禮,僭越了這個關係就叫非禮。這個道理懂嗎,兒子?"

"懂,爸爸。從六歲讀經,已經10年,這個道理不懂,怎麼對得起爸爸和媽媽的苦心教誨。"

"只是懂還不夠,怎樣才能做到?"語氣嚴厲。

"克已復禮,爸爸!"語氣莊嚴。

從此,兒子順利度過了"青春期"。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相關焦點

  • 不負責任的爸爸,會經常對孩子說這3句話,孩子很難變優秀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能夠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並且會不斷豐富自己,使自己變得更優秀,只有這樣做,才能夠教育出優秀的孩子。但是有一些父母在這方面做得並不是特別好,尤其是孩子的爸爸,每天需要忙著賺錢養家,所以就忽略了自己對孩子的重要性,導致孩子感受不到父愛,甚至會通過一些話語對孩子造成了傷害。
  • 武亦姝爸爸身份曝光,網友感嘆:有這樣的爸爸,難怪這麼優秀
    有人說,一個孩子的家庭背景以及他的父母特質,其實在孩子的身上就能看穿出來。隨著「清華才女」武亦姝父親的身份被網友們扒出。網友們直呼:有這樣的爸爸,難怪這麼強!不少人紛紛誇讚這位「清華才女」的優秀,其實她能有今天的成就要歸功於爸爸的教育和引導。武亦姝的爸爸就是《令人心動的offer2》綜藝中,君合律師事務所在上海分所的合伙人,名為武雷,是上海有名的律師。
  • 「清華才女」武亦姝父親身份曝光:有這樣的爸爸,難怪這麼優秀
    有人說,優秀的父母能夠教育出一個出色的孩子,換言之,一個出色的孩子背後一定有優秀的父母。孩子的成長一定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和引導,所以要想了解一個孩子的家庭背景和父母的特質,其實從孩子的身上就能夠看出來。
  • 父親的舉止影響孩子未來,爸爸做好四點,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所以會花大量精力賺錢養家,承擔著巨大的賺錢壓力,在工作中也難免遇到煩心的事情,那麼回到家後更願自己清淨的待著,不願其他人打擾,這樣就必然導致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大大減少。 相關研究表明,三歲前,孩子最重要的發育任務就是依戀關係的形成。如果三歲前,爸爸長期缺席孩子的成長陪伴,孩子就難以跟爸爸建立安全型的依戀關係。長此以往,孩子長大後容易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
  • 「清華學霸」武亦姝爸爸身份曝光,成功孩子的背後,是優秀的父母
    想要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不僅需要孩子自身足夠努力和優秀,還需要家長教育方式得當。 不知道大家對那個之前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走紅的武亦姝是否有印象?當時她的才華可以說是驚豔了不少人。 當然,沒有哪個人的成功是偶然的,武亦姝之所以如此成功,和她爸爸的教育方式也有著很大的關係。
  • ...爸爸驚呆了!刺痛童年的一句話,「孩子,我竟不知道你這麼優秀...」
    經過這事,爸爸也承認,以前只盯著孩子的成績看,錯怪孩子在學校不學東西,其實現在細細想來,兒子雖然成績平平,但也有很多自身亮點,很懂事,也很守規矩,對同學和家人也都很細心。 爸爸說,自己以後會多多關注孩子全面成長,心平氣和地輔導孩子的功課,不再朝孩子亂喊生氣。
  • 為什么爸爸帶孩子越長久,孩子越優秀,答案扎心了
    記得有次帶他們逛商場,碰到兒子的兩位同學,他們熱情的和兒子打招呼,但他直接不搭理,好像對方叫的不是他,說實話這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我終於知道結果有多嚴重了。思前想後,我決定把超市轉掉,因為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錯過了,就再也回不來了,就算生活壓力大,也要想辦法陪在他身邊,因為我真的害怕了。
  • 北大教授:優秀孩子背後的好爸爸,原來這才是「拼爹」
    側面反映了孩子資質平庸,只能依靠爸爸的力量,然後有所成就。確切的說,是依靠父親的財力物力和人脈堆積出來的成就。只是在北大教授的演講中,大家對「拼爹」這個詞有了重新的認識。這位教授表示,其實這個社會很多優秀的孩子都在「拼爹」,而且是超過80%的孩子。
  • 爸爸出軌後,孩子這樣做……
    爸爸,雖然我不知道你和媽媽之間發生了什麼,但是你知道嗎,每次你們吵完架我都很害怕,我害怕你們離婚,害怕你們不要我,害怕我會成為一個孤兒。每次你們吵完架,你都摔門而出,而媽媽就在房間裡一直哭泣,我躲在沙發後面瑟瑟發抖。我是不是要成為單親家庭的孩子了?
  • 爸爸帶大的孩子更優秀?媽媽們別不服氣,這幾個優勢你可能比不上
    ,而爸爸則負責賺錢。10年的研究,結果表示:由父親帶大的孩子更加的優秀,學習成績更好。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無關 身心健康 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即使是嬰兒時期的孩子,也會因為沒有父親的關愛而感到煩躁不愛
  • 《摔跤吧,爸爸》:什麼樣的家庭,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在發現兩個女兒有摔跤天賦後,他準備重啟世界冠軍的夢想,」無論是男孩拿到,還是女孩拿到,金牌就是金牌!「。在妻子達亞卡看來,這個想法有些瘋狂,「我從來沒見過女孩摔跤,村裡人會有閒話的」。但馬哈維亞卻態度堅決,「一年為期,讓我試試。這一年的時間,不要讓她們做任何家務。」儘管內心有一萬個不願意,但達亞卡卻沒有再跟丈夫反駁,順從了他的決定。
  • 家有這三種爸爸,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別不信!
    父親的格局,決定了孩子的高度。不去積極化解孩子之間的矛盾,反而讓矛盾升級成了打架鬥毆的社會事件。這是作為父親的榜樣嗎?怎麼能做出這種壞樣子給孩子看?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很難說兩個孩子的矛盾身上,沒有父親的影子。打架一時爽,「以暴制暴」「不守法」這樣的錯誤概念也將種在孩子幼小的內心裡。
  • 博士爸爸這樣做ppt太有創意了,孩子寒暑假演講這樣做別具一格
    他的孩子上小學四年級,班上有個傳統,就是每學期的假期結束後,同學們都要用ppt在講臺上演講,講一講假期的好玩有意義的事情。這位博士爸爸每次都精心準備、精心設計,指導孩子並和孩子一起做好PPT,孩子在講臺上演講也非常成功。這不,這次的演講PPT就非常有創意,真的是別具一格,相同的內容,不同的角度。徵得朋友同意,分享給大家,家裡有小學生的家長可以借鑑參考。
  • 【英傑·分享】我想要有這樣的爸爸.
    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他們會有叛逆期,和父母唱反調、不服長輩管教、質疑父母的建議等等,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常和長輩有衝突,不僅父母焦慮,孩子也煩躁。在這個時候,爸爸要有耐心和孩子溝通,用爸爸的身份和立場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做一個善解人意的爸爸,在孩子的叛逆期加強和孩子的溝通,幫助孩子度過這段叛逆期。
  • 父母的信任,會讓孩子更優秀
    要知道,曉彤從接戲以來,不知道招了多少次&34;了。特別是當鄭爽爸爸提到,好的聽著,不好的就當耳朵聾時,關爸爸回復道:&34;相信自己正確的判斷。如果背後沒有爸爸的信任與鼎力支持,關曉彤怕是真的在那些不分敵我的&34;中敗下陣來。關曉彤能走到現在,與她有一個信任自己的爸爸是密不可分的。
  • 如果孩子平時有這些表現,代表嚴重缺乏父愛了,爸爸們別不重視!
    文|西紅柿媽媽孩子有爸爸,跟爸爸生活在一起,就等於能得到父愛嗎?一位鐵了心要離婚的女人,面對娘家人的反對,發出了這樣的靈魂質問。對父愛的渴望和缺失,會讓孩子從小有種自卑感,感覺自己不被人所接受,連最親近的人都未必愛自己,更何況是外人呢?小孩子有了這種思維意識,就會本能地抗拒跟外人接觸。他們內心的安全感缺失,不容易在生活中獲得喜悅感,精神上的匱乏十分嚴重,這對未來人際關係的維護沒好處。
  • 「外面慫,家裡橫」的孩子,多半有個這樣的爸爸,看看有你嗎?
    發現有很多的孩子都有一個很奇怪的特點:孩子在家裡的時候非常霸道,很自私,老愛發脾氣,但在外面卻很內向,性格很溫順,畢恭畢敬的。完全變了一個人,像是不同的兩個人。這樣的孩子就是明顯的「外面慫,家裡橫」。其實孩子有這樣的表現,多半是因為有個這樣的爸爸,看看有你嗎?如果孩子有這種行為,很多都是因為家長的責任,特別是爸爸的一些行為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1、「在家一條龍、在外一條蟲」的爸爸在外面膽小怯弱,遇事恨不得退3米,但是一回到家裡就對自己的家人頤氣指使,對家人大喊大叫,這樣的爸爸難免會言傳身教,讓孩子成為另一個翻版。
  • 孔融讓梨背後你不知道的那些事情,想要讓孩子優秀,你需要這樣做
    就這樣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便傳遍了中國,小孔融的做法也成為了許多父母教育自己子女的好例子。但是這其中的一點被很多的家長給忽略了,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是有著極強的佔有欲的,在孩子手裡的東西除非自願去給,不然的話是很難從孩子的手中拿到的。當有一個比孩子更小的寶寶出現時,並且特別想要孩子手裡的玩具,但是孩子十分不情願,這個時候你會選擇怎麼做?
  • 爸爸帶娃時「鼾聲如雷」,孩子當面哭喊都沒叫醒,網友笑翻:優秀
    前言要說起爸爸帶娃,可能很多寶媽都有發言權,現在,很多爸爸在帶娃的時候都很隨心所欲,有的甚至還拿孩子當成了玩具,在帶孩子的時候也經常和顧慮孩子的感受,很多寶媽因為爸爸的初心和惡作劇也經常惱怒,不得不說,爸爸坑娃的境界也越來越高了。
  • 「無能」的爸爸,總愛對孩子說這「3句話」,孩子長大後難有出息
    "無能"爸爸總愛對孩子說這"3句話",影響孩子一生父母是孩子整個成長道路上最重要的人生導師,父母的一句話往往能在不經意間帶給孩子不可預料的影響。而"無能"的父親常說的三句話,會讓孩子以後難有出息。小明剛上初中,正是處在青春期的叛逆階段。平時他的學習成績就不是很好,加上又處在青春期,就更加的不把學習放在心上了。小明的父親看不下去了,就想要好好的教育小明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