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閃光少女》並沒有卓而不群的題材,在音樂學校裡講一個「民樂對抗西洋樂」的事情,似乎有些過於尋常。不過,既然骨架普通,如何填充血肉則變得格外重要。編劇鮑鯨鯨這次用二次元亞文化做包裝、將大量極具想像力的生活細節融入劇情,填充起了一個十足熱血又青春洋溢的軀幹,影片也因此被點亮,變得與眾不同。
充滿想像力的生活細節
在講細節前,我們先來回顧下劇情。影片主角是一位其貌不揚的揚琴學生,在遭到心儀學長的嘲笑後,她拉著死黨發誓要用民樂的魅力徵服學長。不料,在此事的進展過程中,卻引發了校園老死不相往來的「民樂」與「西洋樂」兩派之間的爭鬥。緊急之下,民樂派找到4位才華橫溢的2次元少女,組成了民樂團。在最後的比賽中,民樂派贏得了尊嚴,西洋樂派也放下了偏見,彼此一起合作完成了最後的重磅演出。
兩位主演都自帶「呆萌」屬性
既然講音樂學生的故事,那一定少不了琴房練琴、排練室彩排的場景。編劇鮑鯨鯨曾自幼學習揚琴,初中成為音樂特長生,對於這些情節她再熟悉不過了。影片中,她把用來枯燥練習的琴房,寫成了一個「私密食堂」:飲水機涮火鍋、直板夾烤肉,都在這不足10平米的小地方有條不絮的進行著,腦洞大開的想法讓人驚喜不已。
用直板夾烤肉充滿想像力
在女主角被學長拒絕後,有一場戲是她在琴房說「我要學壞、我要抽菸」,結果死黨卻遞過來一根「拇指餅乾」,她特別認真的嘎嘣一下咬斷。類似這樣的設計,把影片馬上要走向沉重的氛圍,一下子又給點活了。這些新鮮大膽的創意,都是專屬學生時代的趣味,十分靈活、毫不刻意。
對二次元的客觀描述
導演在創作之初,曾設想過,如果只講「民樂」與「西洋樂」對立與和解的話,還是太過陳舊。所以,鮑鯨鯨引入了2次元的元素,並以非常高的比重呈現,將其與主角代表的三次元文化發生交集,削弱了觀眾對於亞文化的偏見。
影片中二次元少女的扮相
二次元,指動畫(Animation)、漫畫(Comics)、遊戲(Games)等構成的二維平面世界。在影片中,被校友視為異類的四位女生,在裝扮、思維和舉動上,都非常符合大眾對二次元少女的刻板印象。
影片中突破次元壁的「2.5次元」民樂團
在四位二次元少女出場沒多久,影片就以漫展表演的戲份呈現了「打call」、「宅舞」、「初音未來」、「有妖氣」、「洛天依」「cosplay」等二次元的標誌性元素。不過這些曇花一現的元素只能算點綴,影片著重刻畫的還是二次元少女的內心世界,比如他們可以為了學好民族樂器而熟讀歷史、了解從夏商周到近代每一次音樂風格的轉變;為了心中在乎的二次元世界,不管蒙受多少白眼,他們依然要堅持自己的選擇,而這並不代表他們就是異類,或者拒絕與人溝通。千指大人在漫展表演《權御天下》的那場戲,就憑藉出色的演繹吸引了廣泛的觀眾,並且初次實現了突破次元壁的初衷。
振興民樂的精神內核
影片在二次元少女身上做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設定,即原本被大眾視為非主流的人,反而是有一顆保護民樂的心。並且,鮑鯨鯨也借他們一句「我們沒在耽誤時間,我們在創造未來」,既破除了對二次元少女的偏見,又達到了為民樂翻牌的目的。
說到振興民樂的設定,影片主要跟隨女主角的心路歷程做了相應展現。從單純只是為向學長證明自己,到中途失望試圖放棄,再到母親和千指大人的善意提醒,徐璐飾演的女主角逐漸明白了堅持的意義、也發現了民樂的魅力。而陳奕迅客串的教育局領導的出現,更是起到了點題的作用,因為他的到來,民樂生才決定要在琴房與西洋樂派PK;也因為他,學校才拆除了琴房的鐵門,消除了芥蒂。
陳奕迅客串的教育部領導喜感十足
民樂的風採,主要在影片後半段以了兩場大戲來展現。一場是,民樂派與西洋樂派的「終極一戰」,民樂派以各式傳統樂器演奏《野蜂飛舞》,鏡頭隨歌曲節奏隨時切管,畫面燃到爆。另一場是,西洋樂派在表演結束後,民樂派融合「初音未來」等虛擬元素,完成了一場震撼人心的表演。
兩場鬥樂重頭戲氣氛超燃
《閃光少女》是一部始於青春,止於青春的電影。不管風格還是劇情走向,都在遵循「正在進行中的、不回憶過去的、也沒有什麼失落的故事」,這也是它區別於那些「老年意淫」青春片的根本所在。而在主題上,導演又將宏觀的社會問題和文化問題,用輕鬆詼諧的方式暗藏在影片中,予人以反思。
雖然,影片在一些劇情轉折上,還是略顯生硬(如男主秒變小鮮肉、女主突然頓悟民樂魅力等)。但它也給其他弘揚民樂電影做了一個優秀的示範,即想像力的是可以大於一切的。
文/許願池的希臘少女
[1905電影網]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