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元穿越:《閃光少女》中的潮流元素
影片《閃光少女》的主人公是民樂班的高二女生陳驚,主修揚琴。民樂班的同學在學校裡飽受西洋樂班學生的嘲諷和打壓,校方也不重視他們的發展和教學。為了向暗戀的師哥告白以及證明自己,陳驚組建了「2.5次元樂隊」,不僅打破了西洋樂學生對民樂的偏見,還和朋友們一起登上了國家大劇院的舞臺。在這個過程中,她不僅找到了學習民樂的意義,還為世人展現了民樂的魅力。
《閃光少女》是一部具有當下流行元素的影片,首先,影片將「二次元」這一流行文化形態帶入到了大眾眼中,所謂二次元,是人類幻想出來的唯美世界,最早始於日本,早期的動畫、遊戲作品都是以二維圖像構成的,其畫面是一個平面,所以被稱為是「二次元世界」,簡稱「二次元」。我們可以看到cosplay、古風、手辦、開黑打團、b站彈幕、知名up主、漫展等ACG元素在電影裡悉數登場,衝擊著觀眾的視覺和觀念。
其次,電影將這種「二次元」文化結合了中國民樂進行傳達,可以說是古典與現代的巧妙融合。比如片中「2.5次元樂隊」第一次參加漫展,當他們帶著民族樂器登臺時,臺下觀眾立馬興致全無,轉頭去追逐剛下臺的女團,這時他們演奏起二次元古風圈的著名曲目《權御天下》,全場的目光瞬間被吸引到了他們身上,一曲結束,觀眾們為他們歡呼和讚美。影片的這類場景可以說是用潮流的方式敘述了古典的風雅,反而使得潮流更具有接受度。
箏鼓和鳴:《閃光少女》中的逆襲情節
《閃光少女》故事的內在驅動力是青春片中常見的「逆襲」情節,陳驚因為被學長拒絕告白而奮起逆襲,為的是讓學長正視自己的能力和心意。但是這種「逆襲」並不是諸如《初戀這件小事》這類青春純愛電影一般,只是在外貌和學習成績上進行逆襲,進而獲得暗戀對象的改觀和傾慕。《閃光少女》的「逆襲」是一種充滿精神力量的「逆襲」,她逆襲的方式是用音樂亦或是「理想」來逆襲。
片中的民樂班同學總是被西洋樂班同學鄙視和嘲諷,陳驚也因為民樂出身而被暗戀的學長出言拒絕和傷害,她所要做的逆襲是要像所有人證明自己的專業實力和音樂理想。整部電影的高潮便是民樂班和西洋樂班進行的「鬥琴」場面,雙方以古箏曲《廣陵散》、豎琴曲《德彪西第一號阿拉伯風華麗曲》、合奏曲《野蜂飛舞》等展開混戰。最終,一聲清脆的嗩吶吹起《百鳥朝鳳》,西洋樂陣營頓時慌了陣腳,沒有相匹配的演奏接得住,民樂班乘勝追擊取得了勝利。在疾風驟雨般的樂器聲中,觀眾的情緒被調動,仿佛和陳驚一起完成這個充滿熱血和激情的「逆襲」比賽。
閃光年代:青春題材電影的當下語境闡釋
《閃光少女》擺脫了以往的國產青春校園電影中的常見套路,不偽飾、不浮華、接地氣,影片以一種充滿青春勵志的姿態為觀眾傳遞著積極的正能量,為當下的國產青春片市場增添了一抹亮色。它不像很多青春片只是架構在作者不著邊際的想像之中,人物仿佛都活在真空裡,與現實脫節。引入「二次元」元素這個思路便可以看出導演有意識地提醒著觀眾,即使有些人暫時無法接受「二次元」文化,但我們並不能否定它已經成為當下年輕人所追逐的流行文化形態之一,正視才能更好地去表現,這也是《閃光少女》的真誠所在。
影片最後,民樂班的同學在國家大劇院演奏起《逐日》,VR影像與民樂交相輝映,恢弘大氣的曲風配合華美的視覺呈現,讓觀眾感受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聽盛宴,也讓我們感受到,青春題材電影需要新鮮的視角和血液,也需要關注當下的流行元素,同時,青春電影並不是不能融入傳統文化,當下的文化語境本就已經走向了多元化,對於青春電影的創作,還有更多更好的角度等著創作者去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