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父親節,重慶棒棒冉光輝肩扛貨物,手牽兒子,行走在路上的場景,被攝影師無意中捕捉,之後走紅網絡。2020年1月,騰訊新聞《中國人的一天》欄目回訪冉光輝後,父子倆再次引起刷屏。成為「網絡紅人」後,冉光輝父子被網紅公司看上,拍電影、拍視頻、直播帶貨……面對紛至沓來的邀約,冉光輝一一拒絕了,他說,「當網紅不適合我,我就是個下力氣吃飯的人」。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重慶棒棒火火遍全國後卻拒絕網紅籤約,「冉師傅走上過央視、踏實本分,不過我倒是希望他可以做個網紅,畢竟年齡大了也不好賺錢,撈一筆回來幹棒棒也是可以的,只要心態好。」一位好友這樣說。
看來,我們對於網紅是有誤解的。
01.
技術進步更易成就網紅產業
不得不承認,隨著攝影攝像技術、網絡技術、終端機器技術的不斷提升,成就網紅更容易了,不僅可以一夜爆紅,還能工業化市場化生產。
成就網紅時間可以更短。
自從有了直播,那些一夜爆紅的網紅比第一代網紅們容易多了。想當年,中國第一代網紅「芙蓉姐姐」走紅用了兩年時間,而如今甚至可以一夜成為網紅。
網紅市場生命持續時間更長
由於技術的更便捷,使很多網紅的市場生命得以更長久,一方面是由於攝錄技術的進步,使個體更方便製作內容,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傳播渠道、傳播技術的革命性創新,也使這些內容更易傳播,同時也使「長尾效應」更易顯現,因為這些技術已經可以讓分布在尾部、個性化的、零散的小量的需求產生更多市場價值。
網紅可以工業化、市場化生產。
技術促進的是生產力,由於技術的不斷提升,工業化生產、市場化開發網紅成為可能。
於是,出現了很多經紀人經紀公司,他們就是負責批量生產網紅和市場化開發網紅的,還有一個比經紀人更洋氣的名字——MCN(Multi-Channel Network)機構,直譯是「多頻道網絡」。也就是跟網紅籤約的經紀公司。
02.
那些平凡人當了網紅後怎樣了
稍微注意一下,就可以發現,近年來凡人一夜之間成為網紅後,走網紅市場化路線的卻都並不如意。
我們來盤點幾個近兩年的網紅以及他們的網紅之路。
1.流浪大師沈巍
2019年3月,有好事者來和一直在上海高科西路周圍徘徊的流浪漢沈巍「閒聊」,把他談《左傳》和稻盛和夫的視頻傳到了直播平臺上,沈巍一下子在網絡爆火,被稱為「流浪大師」,無數主播靠拍他講歷史、文學漲粉賺錢,他在浦東的臨時居所每天被圍得水洩不通。許多人告訴沈巍,與其讓別人蹭流量,不如自己抓住直播的機會。於是,在這一年時間裡,沈巍從街頭拾荒的流浪漢,搖身一變成了網紅文化主播。
然而,當了一年零兩個月「網紅」,5月22日,沈巍在自己的快手號上發表了一封「致網親的公開信」,宣布無限期停播,同時,刪光了自己頻道此前幾乎所有的視頻,關閉快手私信,停用手機,謝絕所有粉絲探望。此時他的快手粉絲數停留在139.5萬。
2.髮際線男孩小吳
2018 年,小吳因為提髮際線而被無良商家索要天價費用,於是就找到了媒體曝光,卻因為在鏡頭前無意中表露出來的無奈表情充滿喜感,受到大量網友的關注,小吳的眉毛意外爆紅,人稱 " 髮際線男孩 "" 眉毛哥 ",幾乎一夜之間成為網紅,而後之前做房產中介的他開始上綜藝接廣告, 一陣紅火後又沉寂了下去。之後又表示,想改行直播賣車。
然而,任何違反公序良俗的都可以終結網紅的生命周期。
小吳在享受網紅流量曝光的同時,有女網友曝出與他露骨的聊天記錄,從聊天記錄中看來,內容不堪入目,讓公眾徹底扭轉了對他的看法,這件事的爆出成了他剛剛踏足娛樂圈後的第一次公關危機。這種娛樂醜聞爆發並發酵後,致使沒有機構敢與他合作,他也從網紅逐漸在公眾的視野中淡去了。
不過,今年電商618購物狂歡節的廣告中,髮際線男孩小吳成了廣告的主角之一,看來小吳一直有著一顆重回娛樂圈的心。
3.重慶棒棒冉師傅
每年父親節這一天,不管風吹雨打,冉師傅依舊會在市場裡扛貨。
出名後,經常有網紅公司找冉光輝談合作,今年尤其多,還有公司擬了一份《獨家經紀代理協議》給冉光輝,邀請他旗下「藝人」,進軍娛樂業。對方開出的薪資條件讓他很心動,也徵詢過家人、朋友的意見,有贊成的,也有反對的。最後冉光輝還是放棄了,他覺得,籤了這份合同,就「賣身」了,「別人讓他幹嘛,就要幹嘛,不自由。」
也有幾家餐飲或電商公司,請他去直播間露露面,幫忙帶帶貨。可是,至今為止,冉師傅還未能說服自己去當主播,「主要是不曉得如何表述,怕把別人的生意搞砸了」。對此,冉光輝這樣評價自己:「我不是一個適合表演的人」。
03.
當網紅的餡餅砸下來
這些一夜成為網紅的平凡人,都會面臨著當網紅的餡餅砸下來時,該何去何從?
其實,從凡人的角度,一定要明白這三點:
第一,當網紅大部分人不能解決當下的問題。
很多人可能會誤以為,當了職業網紅就能改變這些偶然網紅的生活境遇,甚至以為可以撈一筆錢再回來過自己原來的生活,但其實這是對網紅職業的曲解,認為當網紅短期就能過上財務自由之路,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你能說一個銀行職員每天經手的錢就都是屬於他的錢嗎?
如果把網紅當成一種職業,那麼,就要考慮成本,就算開個小賣部或者擺個地攤兒,也得有「進貨」投入吧?而網紅的「進貨」投入也是一分投入一分收益,有了收入還需再去「進貨」,網紅的前期投資及持續投資是什麼?不僅包括外部投資(設備、服裝、造型等等),更重要的是對自身知識提升的投資,知識投資決定著一個網紅能否持久紅下去,而且無人能替代。
第二,網紅只是MCN機構的生產要素。
有流浪大師的崇拜者認為,流浪大師退網,是因為發現自己被人操控,沒有自我,是他這種內心堅持自我的人是無法忍受的,而且他從一開始就清楚網紅是一浪推一浪,很快會被新的替代。
說通俗點,就是網紅髮現自己成了MCN機構的一個賺錢工具,而很難接受。這裡面不僅僅是因為被人操控沒有自我的困擾,還有很多網紅髮現自己的收入大部分都被MCN機構分走了,這也能印證上面的第一點——網紅走向職業網紅之路,很難賺到理想中的錢,最多只是一個「銀行職員」——過路財神。
從財經角度看,網紅不過是MCN機構批量生產的產品,最多算是生產要素,而且不是不可替代的生產要素,這種情況下,每一個個體網紅都沒有多大議價空間,分給你多少就是多少,嫌少自己做自己的經紀人,不僅收入很難確保,還沒有名氣,而遇到危機公關甚至網絡暴力時,憑一已之力也無法解決。
商業的角度,有一種說法是,一定要儘量站在食物鏈的頂端,而MCN機構就是站在了網紅經濟食物鏈的頂端。
第三,能否把網紅當職業取決於自身。
任何一個職業都值得敬畏,我是指從業者內心的敬畏。
不要以為你偶然成為網紅那是自己能力爆棚,更不要奢望自己在熟悉的領域都沒能做到食物鏈頂端,卻能殺入一個陌生領域並穩居食物鏈頂端,沒餓死是因為在消費前期積攢的「網絡關注度」流量,但不「續費」就只能坐吃山空。
而「網絡關注度」流量如何「續費」呢?那就是自身具備娛樂人物的能力及素質。網紅畢竟屬於娛樂圈,娛樂圈的學費可並不低,網紅不過是起點高,但自身素質不夠就必須「續費」,要有吃苦學藝的準備,還得遇到恩師而不是騙子(新興的網紅產業圈騙子可能比娛樂圈還多)。
但是,自身能力+投資自己+苦心學藝沒有收入,這些條件其實並不適合偶然走紅的平凡人,他們本就需要掙錢養家,而不是投資自己以獲取更大收益,所以,這就成了MCN機構收割偶然網紅們自身流量的環境基礎,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