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課《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字詞梳理

2020-12-23 丹格教育

在小學語文統編版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22課是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本文作者餘心言,在選作課文時有改動。#語文學習#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肅」的筆順

「肅」,讀音「sù」,部首「肀(yù)」,獨體字。肀,古同「聿」,用作偏旁部首。該字在書寫時,注意最後兩筆分別是「撇點」和「捺點」。

組詞:甘肅、嚴肅、肅靜。

造句:老師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

「疑」,讀音「yí」,部首「匕」,左右結構。該字筆畫數較多,同時要注意筆順順徐。

組詞:疑問、懷疑、疑心、疑慮。

造句:他說話前後相反,令我們不得不懷疑

「惑」字的筆順

「惑」,讀音「huò」,部首「心」,上下結構。在書寫該字時,不要忘記「口」下面還有一「提」。

組詞:困惑、疑惑、誘惑、煽惑。

造句:對於這件事,我心裡充滿了疑惑

其它字提示:「凡」,讀音「fán」,部首「幾」,獨體字。組詞:凡是、凡人、但凡。

「斥」,讀音「chì」,部首「⺁」,獨體字。組詞:排斥、訓斥、斥責。

「振」,讀音「zhèn」,部首「扌」,左右結構。組詞:振奮、振興、振作。

「模」,多音字①「mó」,組詞:模範、勞模、模擬、模仿。

②「mú」,組詞:模樣、一模一樣。

「軋」,多音字①「yà」,組詞:傾軋,輾軋、軋死。

②「zhá」,軋鋼(壓制鋼坯,使其形成一定的形狀)。

相關焦點

  • 四年級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梳理課文條理,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年級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梳理課文條理,課文的主要內容一、學習目標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哪幾件事,能梳理課文條理,把這幾件事連起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能通過查閱資料,結合周恩來寫的七言絕句,用課文有關內容,說說周恩來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原因,感悟周恩來年少立下為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志向。能寫出自己「為什麼而讀書」的答案,並寫清楚理由。
  • 少年周恩來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故事家喻戶曉,這個故事還被餘心言寫成文學作品,編入小學語文課本。新學年開始了,修身課上,奉天東關模範學校的魏校長向學生們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 「你們為什麼而讀書?」 「為家父而讀書。」 「為明理而讀書。」 「為光耀門楣而讀書。」有人乾脆這樣回答。
  •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25課《羿射九日》字詞全解,全面,建議收藏
    關於生字記憶法我們先講到這裡,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下二年級語文下冊第25課《羿射九日》字詞全解,請孩子準備好紙和筆,和於老師一起寫一寫、讀一讀吧!二年級語文下冊第25課《羿射九日》字詞全解,全面,建議收藏1、覺「覺」讀音:jué上下結構、共9畫,部首:見,筆畫順序:點、點、撇、點、橫撇/橫鉤、豎、橫折、撇、豎彎鉤
  • 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第16課《雷雨》字詞解析,全了,建議家長收藏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下二年級語文下冊第16課《雷雨》字詞解析部分,請家長為孩子準備紙和筆,和於老師一起寫一寫吧!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第16課《雷雨》字詞解析,全了,建議家長收藏1、雷「雷」讀音:léi上下結構、共13畫,部首:雨,筆畫順序:橫、點、橫撇/橫鉤、豎、點、點、點、點、豎、橫折、橫、豎、橫
  • 第19課《霧在哪裡》二年級小學生聽得雲裡霧裡,這套筆記來幫你!
    第19課《霧在哪裡》是部編版語文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19課課文,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作者將「霧」描述為一個又淘氣又頑皮的「孩子」,寫他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充滿了童真童趣。也讓我們感受到謝爾古年科夫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 第24課《司馬光》課文筆記,孩子預習的好幫手
    在部編版語文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24課將學習一篇文言文——《司馬光》。《司馬光》字詞梳理:本文一共要學習會認的字5個,會寫的字7個,部分字重複。第23課《帶刺的朋友》小學三年級語文這樣預習和複習效果看得見
  • 第27課《手術臺就是陣地》小學語文三年級閱讀課文這樣學
    他於1938年初率領加拿大人和美國人組建成的醫療隊來到中國,以極端負責的工作態度搶救傷員,並為中國培養了大批醫務幹部,後因搶救傷員受傷,傷口惡化,於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逝世。《手術臺就是陣地》多音字字詞梳理:多音字:鬥:①「dòu」,組詞:戰鬥、鬥爭。②「dǒu」,組詞:鬥膽、北鬥。彈:①「dàn」,組詞:子彈、彈弓。
  • 【長城時評】開學第一課:講述「中華驕傲」
    ●汪金友  由教育部和中央電視臺合辦的大型公益節目《開學第一課》,將今年的主題確定為《中華驕傲》。這臺節目穿越五千年的時光,領略民族成長的智慧,品位祖國自強的風採,凝聚時代進步的力量。於9月1日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後,收到了很大的反響。
  • 五年級第26課《憶讀書》預習筆記,憶讀書之趣,品讀書之樂
    1、第2自然段,寫「我」七歲時開始自己讀《三國演義》。段中引號的作用:引用,引用《三國演義》的開篇語,為下文做鋪墊。2、第3自然段,寫「我」聽舅父講《三國演義》總是意猶未盡。「津津有味」「好聽極了」寫出了作者對《三國演義》的興趣,交代了自己讀《三國演義》的起因。
  • 三年級語文第3課《不懂就要問》必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可以試試下面這種方法:三年級語文第3課《不懂就要問》必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關鍵詞要記牢:起因、經過、結果,接下來我們用三年級語文第3課《不懂就要問》作為範文來細細講述:起因:孫中山不懂就是起因,孫中山背書雖然很熟練,但是他不知道書裡的意思。
  • 語文二年級下冊第7課《一匹出色的馬》字詞全解,易錯點總結
    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和家庭生活有關,這篇課文的名字叫做《一匹出色的馬》,咱們先來學習一下課文的字詞部分,明天我們再講課文段落解析部分。語文二年級下冊第7課《一匹出色的馬》字詞全解,易錯點總結本課需要孩子們熟練掌握下列九個字:1、匹「匹」讀音:pǐ
  • 第25課《掌聲》三年級語文上冊,一線老師說這樣學習更高效
    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25課是課文《掌聲》,作者董保綱。第25課《掌聲》三年級上冊01字詞梳理本課要學習會認的字13個,會寫的字11個,要求掌握多音字2個,掌握詞語16個。第25課《掌聲》三年級上冊會寫的字(重點字提示):
  • 第五單元拼音字詞專項練習,每天15分鐘,輕鬆搞定拼音和字詞
    第五單元為第二個識字單元,延續了第一個識字單元的編排特色,編排了《畫》《大小多少》《小書包》《日月明》《升國旗》五篇識字課,將識字寓於生動形象、充滿童趣的情境之中,內容淺顯,內涵豐富,形式多樣,滲透對比識字、會意字識字、歸類識字等多種識字方法。
  • 三年級語文上冊第4課《古詩兩首》字詞全解,全面,建議收藏
    這份「特別的早餐」其實就是一個手抓餅,但是它卻出自一名小男生之手,當孩子告訴我為了送給我這份禮物,早在前幾日就開始和媽媽學如何製作手抓餅,反覆試驗了好多次才得到今天的成果,我的眼睛溼潤了,這是我從教以來收到的最好的禮物!
  • 第18課《古詩二首》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夜宿山寺》和《敕勒歌》
    在寫山寺時,作者運用「誇張」的手法,從視覺上烘託出山寺之高。後兩句又從聽覺上想像「山寺」與「天上人」相距之近。寫出了星夜之奇妙,山寺之氣勢,給人以無窮的聯想。《古詩二首》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二首》字詞梳理在《古詩二首》一共有會寫的字8個,會認的字12個,部分字重複。
  • 第20課《美麗的小興安嶺》小學三年級語文課堂筆記,預習複習專用
    第20課《美麗的小興安嶺》小學三年級語《美麗的小興安嶺》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其它的一些課文走馬般換來換去,但是這篇課文卻多年穩穩入選課本。這篇課文是圍繞「壯麗的祖國山河」這一專題組織編寫,它講述了我國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色與豐富物產,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河山與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 第23課《梅蘭芳蓄鬚》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這樣學習效果更好
    《梅蘭芳蓄鬚》是部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第七單元第23課的課文,文章講述了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在抗日戰爭時期,留起鬍鬚拒絕為日本侵略者表演的故事,充分表現了梅蘭芳強烈的愛國情操和崇高民族氣節。字詞梳理02字詞梳理
  • 第6課《畫》一年級語文上冊,一線老師說這樣預習效果更好
    《畫》一年級上冊(語文)字詞梳理:本篇課文一共要學習會認的字10個,會寫的字4個,掌握部首「走之底」和「斜刀頭」。第4課《四季》小學一年級上冊,一線老師說這樣預習和複習效果好第2課《小小的船》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一線老師說這樣預習效果好
  • 第20課《陀螺》小學四年級語文,看老師筆記體會兒時快樂心情
    《陀螺》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陀螺》(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0課),這篇課文內容比較長,作者寫童年玩陀螺的這一小事,卻也有著許多快樂和自豪文章告訴我們:有些事物看上去很普通,甚至其貌不揚,但是卻有非常大的使用價值,所以我們不能以貌取人,而是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如此一來才能發現事物的有用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