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考上了大學,在填志願的時候我就在想為了我的手我要去一個四季比較暖和的地方,或許這樣會慢慢治好,手只要不受冷了,做好保暖工作再加上氣候暖說不定就好了,於是報到了山東濟南,四年大學上完了,我的凍瘡確實奇蹟般的好了,每年冬天不會再長凍瘡了,但是一到過年回到老家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又犯了,看來我不適合呆在大北方,哈哈……開個玩笑,確實和氣候有一定的聯繫,其實最重要的還是我的體質,血流比較慢,血從心臟泵到全身的時候,由於我的血流的速度慢,泵不到神經末梢,即:手指和腳趾,前段忘記說了我的腳也長凍瘡,還有耳朵。
從此我的手因為從小長凍瘡,每年都治每年治不好,導致關節有點腫大,變形了,即使彈琴手型也不會好看,所以說我很在意手的美感。(肯定不是啦,只要彈得好手指斷都是很美的,千萬不要胡思亂想哦)
故事就這樣講完了,說到底大家看完有沒有發現,我的經歷只是冰山一角,還有比我慘的人,有的手指斷了彈琴還彈得那麼棒的人,只是我們沒有發現,我們每個人慶幸自己有健全的身體,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大膽去做,付出一些努力就能實現的,而有一些人就不一樣了,他們可能付出比我們一百倍的努力才能達到某個水平,所以我們趁年輕抓緊時間實現自己的夢想,將來老了也不會有什麼遺憾的。
下面說重點內容吧,其實有人說的「手指又細又長適合彈鋼琴」這句話太絕對了,現實中很多鋼琴老師的手又短又胖也彈得一手好琴,幾年前看過一本書,歷史中講了許多著名鋼琴家的手,大多數的手又粗又短,手掌又寬又厚。這一點就像歌劇演員大都沒有現在流行的模特身材是一個道理,當身體成為演繹音樂的「工具」時,「實用性」遠比「觀賞性」更為重要。手也一樣,鋼琴演奏是一項非常職業化的工作,因此強勁有力的手指遠比細長優雅的手指更為有利。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通常細長的手指在速度上處於劣勢,同樣完成一個動作,較長的手指要比較短的手指用的時間更長,放到音符飛速流動的樂曲中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另外,細長的手指常常在力量上也會輸給手指短粗的人,所以說速度和力量 在彈鋼琴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於彈奏鋼琴來說,最重要的是手指條件要靈活,有力,並具有柔韌性與控制能力,也不要太專注手指外形的一些問題, 最重要的還是基礎要打牢,練好基本功。著名作曲家「鋼琴詩人」蕭邦的手指作為為數不多的例子,儘管現代人都沒有聽過蕭邦本人的演奏,但從他的許多作品中完全可以感受到驚人的速度和力度的存在,而這些作品都是他當年親自演奏過並獲得成功的。
最後要說明的是,手指的美觀和長短並不會影響彈鋼琴,只要你足夠用心,堅持每天練習,每學一首曲子進行總結,用自己的方式將樂理和鋼琴譜結合起來,加一些情感不出錯的情況下演奏出來就是一種成功。通過我的經歷希望能給很多正在鋼琴路上艱難的奔跑的努力者一些動力,繼續加油吧!有什麼問題可以在下方評論,喜歡我的記得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