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手型,彈鋼琴手型那麼重要嗎!

2020-12-22 鋼琴名師苑

達罕123:我小時候因為手型這個問題挨了無數的打,所以現在我已經不學琴了(>﹏<)。

樂晴2015:我覺得初學鋼琴的孩子應該有規範的彈奏方法和基本手型的,手臂的放鬆,手指的立住,手指第三關節如何發力,彈出來的聲音是否自然動聽,都是鋼琴老師需要注意的問題。

墨染九丘:我談彈鋼琴這麼多年就沒注意過手型,但小指習慣性翹起來,不確定是不是練舞蹈蘭花指(掌)練多了。

ASN558:我是一個零基礎的鋼琴初學者,教我彈鋼琴的老師一開始也是說要注意手型,當時和我一起學的很多人都不把這放心上,覺得只要彈出來了管他啥手型,可是學了兩年年多後我發現哪些不注意手型的彈出來容易出現翹指等狀況,看他們彈琴就感覺不好看。但是同班的有一個男生一開始就特別注意手型,現在人家鋼琴過了八級,有時候手型並沒有一直「握雞蛋」,但是看他彈琴真的很舒服。

summeryoli:對於業餘來說,手型不重要,自娛自樂就好,不要求高難度。但對於專業的來說,初學手型很重要的。現在音樂教學太小齡化了,練基礎孩子覺得乏味,彈曲子很多基礎東西見不夠…

kindzz:練習高抬指可以提高出指的速度,能使手指落鍵有力量,手掌有支撐力,最重要還鍛鍊了手指機能,讓每個手指都靈活獨立。也許不規範手型大家都很簡單很開心,但要專業,要達到某種速度,到時要多付出多少努力。當然你若是說我手型不好,但我音色速度完全不受影響,那你就是自己的標準,也不必在意老師說什麼了。

委策6J:我女兒學鋼琴天天就因為手型不對哭鼻子我女兒學鋼琴天天就因為手型不對哭鼻子。

bca457d:大家搞清楚作者並沒有反對握雞蛋手型教學,反對的是以此種手型為唯一標準過分強調。初學者練基本功是必須的,但不能說沒有作出百分之百標準手型就是一無是處,沒有統一標準,握雞蛋只是一個參考和一個推薦罷了。

10一葉知秋:文章不錯,條理清晰。以前說的什麼海歸派和師院派,爭的就是這個。個人覺得,音樂就是聽覺藝術,最終是進入人的耳朵,從而產生的情感體驗。鋼琴不是手指的舞蹈,而是情感對音律的召喚。

573223220:學鋼琴是學如何使用這架鋼琴還是學習如何用這架鋼琴表達音樂?這才是問題是關鍵。

Crien:所謂的手型只是長久以來自行總結的鋼琴最舒服的彈法,但是有的人也許有更好的方法,而且這種方法只適用於個人或少部分人,但是世界上不會有完全正確的或完全錯誤的事,也許以後會以不同的方式發展出來。

不空庢賀奇:其實讓手長時間彈琴,而且不感到太累的手型就好。

o8nsg2:各位覺得李雲迪的手型如何?看起來像不像胡亂翹手指?但我們的老師就這樣教的,爭議有點大,因為別人都是圓圓的手型。

bc牛牛888:手型是訓練出來的,不是擺拍。核心是手指的支撐能力,初學者是很有必要練習的。

大海的光輝AUGL:手型不是唯一,但卻是新手接觸鋼琴能更快掌握手指彈琴感覺的必要途徑。

蕭瑤00:其實和毛筆字手型的道理是一樣的。二指執筆法(就像拿鋼筆一樣),甚至都不被某些地方承認。但是無論怎樣的手型,寫出好字才是真理。王羲之用的就是二指,沒聽說哪位書法家的水平超過王羲之了。

本嚶嚶怪62eb3:作者的意思是相對技術而言,手型並不是那麼重要,老師完全可以讓孩子把精力放在其他彈琴的技巧和技術上,因為鋼琴是用來聽的,不是看的。

雲朵雲朵111:這篇文章是寫業餘老師的,別打擊一大片,省得讓家長們無所適從!鋼琴沒有標準手型,但是有基本手型!手型在初學的課程裡是要貫穿始終的,怎麼讓孩子知道用手的方式與音色和技術的解決息息相關,這就是業餘和專業的區別!

相關焦點

  • 朗朗的花式彈琴,學鋼琴手型是最重要的?
    有些鋼琴老師在教孩子學入門級的課程時,有些長達一兩年時間都在教孩子手型。有個老師,幾乎每一節課都提醒孩子手型、手型、手型。有些孩子很緊張,學了一年多,也沒有完整的歌曲能流暢彈下來。我們看一下鋼琴家朗朗的老師朱雅芬教授是怎麼討論手型:朗朗的鋼琴啟蒙老師就是朱雅芬教授,也是教郎朗教得最久的一位老師。朱雅芬教授認為,手型在孩子學琴的階段很重要,但是不能去過度糾正,每個孩子年齡不一樣、手的大小長短不一樣、心理承受能力也不一樣。
  • 關於彈鋼琴的手型,一定看看這幾位鋼琴家的介紹
    郎朗啟蒙老師和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周海宏聊彈鋼琴的手型學習各類樂器,放鬆是最重要的;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
  • 手型,真的是「中國鋼琴教育的最大騙局」嗎?
    ;郎朗那年方10歲丨格拉夫曼的中國弟子演奏視頻丨嚴厲的教育方式對郎朗是適合的丨但教育方式應因人而異丨彈鋼琴的手型沒那麼重要;終於有人說了:「中國鋼琴教育的最大騙局!」一番階段性練習過後,教師卻無法引領學生進入更深的層次,使很多學生不得不遺憾的終止了鋼琴的學習。因此,手型手指的基本功練習對學習鋼琴十分重要,不容忽視。
  • 彈鋼琴的坐位、坐姿、手型、觸鍵、指法和基本技術訓練
    在學習鋼琴的熱潮中,有一些同學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覺得學習鋼琴枯燥乏味,花了很長時間到最後還是不會彈,或者是彈出來又不好聽,慢慢地就失去了當初想學鋼琴的那種興趣
  • 鋼琴手型教育指南|學鋼琴,先學好手型,居然錯了?
    手型教育的分歧是比較經常被討論的一個熱門話題。基本所有琴童家長都「知道」,手型是必須嚴格要求的,手型的教學是在第一課鋼琴課就要做的事情。這也是因為有很大一部分老師就是這麼教的。另一方面,對手型教育近幾年新的聲音和理念越來越多。
  • 彈好鋼琴靠的是「手」嗎?
    「彈」鋼琴用手彈,美妙的旋律需要在指間流淌。手指的技能在彈鋼琴這件事兒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沒有好的技術,怎麼表現音樂呢?因而,我們在鋼琴的學習過程中,對手指的要求從來都不可以鬆懈。這使得我們對於鋼琴的要求和理解非常多的集中在了「手」的上面。我們盯著孩子們的手,手型擺好了嗎?手指抬高了嗎?手腕放鬆了嗎?指尖立住了嗎?有沒有折指?這些要求都是在課上,課下我們反覆要求的。但是,我們要提醒大家,千萬不要把手段當成目的。所有我們對手指的要求都是為了獲得我們想要的聲音。我們需要對指尖碰觸的每一個琴鍵所發出來的聲音進行檢驗,辨別。那麼誰來做這個聲音的評判呢?
  • 錯誤的手型對鋼琴演奏的影響深遠!
    一旦錯誤後要改正就非常非常的困難,手型已經定型,不如更年幼時柔軟,套用時下流行的語詞來說: 需砍掉重練了。 因為這類的學生雖然簡單的樂曲沒問題,但開始遇到16分音符等快速音群後,問題就會開始浮現,有些是彈不平均,有些是彈不快。
  • 手型,真的是「中國鋼琴教育的最大騙局」嗎? 初學琴該學什麼?
    真的是這樣嗎?    「握雞蛋」手型真的對嗎?  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演奏家,他們的手型都是比較自然的,並不是時時刻刻都會呈現「握雞蛋」的圓形狀態。  彈琴的力量並不只是單依靠手指,而是需要通過身體的協調,力量從腰到背到大臂到小臂到手腕到指尖,整個身體形成一個整體,來共同發力。
  • 學鋼琴手型重不重要
    很多家長都會有這個困惑,學習鋼琴手型很重要嗎?現在很多孩子都是4歲左右就開始學鋼琴了,他們的手還是軟軟的,你讓他立起來,可能堅持不到2分鐘就塌下去了。這是很正常的事,就像我們小時候握筆寫字一樣,手指沒力,所以就會握到差不多筆尖那裡去了。
  • 鋼琴常見的錯誤手型及解決辦法!
    有的同學在初學鋼琴的時候,都經歷過手型不標準的問題,確切來說,彈鋼琴的手型並沒有絕對的正確標準,因為每首樂曲的彈奏都有著不同的要求。但在日常的練習中,我們還是需要養成基本正確的彈奏手型,因為一旦形成錯誤的習慣,就會影響到曲子的彈奏質量,而且日後想要糾正過來也比較困難。
  • 手型,真的是「中國鋼琴教育的最大騙局」嗎? 琴童初學琴該學什麼
    你可以說鋼琴手型沒有絕對正確的標準,可一定有錯誤的手型他的問題在於,一旦在學習中出現了硬性的錯誤而沒有得到即使的糾正,這些錯誤的習慣會導致將來錯誤的手型比如折指問題一開始不改,很有可能以後彈什麼曲子都是折指狀態
  • 也談鋼琴初學需不需要注意手型一問
    我們從小跟隨老師習琴,他們絕大多數都對手型有過類似「握雞蛋」的描述和要求,德國著名鋼琴教育家卡爾·車爾尼在其著作《鋼琴理論與實用教程全集》(作品500)中也有過相關的論述(此書將在未來翻譯出版)。文章裡,作者認為:無論拜厄也好車爾尼也罷,他們無一例外都是活躍在19世紀上半葉的人物,而兩世紀之前,當時的鋼琴音域比現在要窄,觸鍵比現在要輕,琴鍵比現在要小,音量比現在要弱,踏板的延長效果也比現在要短;用「握雞蛋」這樣的彈法去處理鋼琴文獻中極為重要的蕭邦、李斯特的大部分作品實為不適。
  • 彈鋼琴手型不對,會出現這3種問題,看周廣仁老師這個教學方法
    在鋼琴彈奏與鋼琴練習中,正確的發力方式與正確的手型一直是很多學琴者所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 尤其是鋼琴初學者,對於鋼琴琴鍵的把控比較不熟悉,對自己的手指控制也非常乏力,所以在鋼琴彈奏中經常會出現以下問題。
  • 手型到底有沒有標準?正確認識良好手型的運動生理意義
    在解決琴童的手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弄清楚三個問題:1.為什麼需要良好的手型?2.良好的手型有何意義?3.這就是鋼琴演奏及教學中,追求良好手型的運動生理意義。而不是拘泥於握雞蛋還是抓桌球,也不必糾結於是把網球切成兩半放掌心,還是在裡面塞整個橘子。在鋼琴演奏中,我們再把「結構決定功能」的概念延伸一下:「結構決定功能,功能服務技術,技術服從音樂。」
  • 周廣仁教授手把手教你彈鋼琴的手型,利用重量彈奏是最自然和放鬆的方法!
    重量彈奏法是現代鋼琴彈奏技法中最重要的內容,它是指鋼琴彈奏過程中,手指正確觸鍵及合理運用手腕、手臂,保持手腕、手臂一直到肩關節都充分放鬆,沒有一處僵硬,保持其潛在的靈活性,手指緊靠琴鍵,儘量保持和鍵盤的最小距離,科學地利用身體各部分重力,人體各關節之間保持一種相互聯繫,互為依靠的協調關係
  • 關於學鋼琴的四大手型問題,一篇文章幫你搞定!
    今年夏天的《乘風破浪的姐姐》綜藝大火,每一位顏值與才藝俱佳的姐姐都是一個潛力無限的巨大寶藏,靠實力擔起「無價之姐」的頭銜,讓觀眾們喜愛得上頭,恨不得每一位姐姐都捧在懷裡認真pick,糾結在手心手背都是肉的頭腦大戰之中。
  • 如何糾正孩子彈琴中的不良手型 !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呢?最關鍵的是在學琴的初期,就應特別注重正確手型的訓練。對正確手型的訓練必須要有持久的心理準備,耐心地幫助孩子,不厭其煩地提醒孩子:注意保持手型!!在孩子的初學階段,切不可急於求成,頭3個月裡,必須認認真真的用慢速練習每一條練習曲,以使孩子每個手指的抬落動作得到充分訓練。為以後的彈奏打下堅實而又標準的手型基礎。家長在陪練時要特別注重孩子手腕、手掌和手指3個關節的支撐力訓練。時時關注孩子的掌關節、指關節是否凹陷。
  • 孩子彈鋼琴最忌這幾個錯誤手型,看看你家琴童中了幾個?
    客觀上,鋼琴演奏中沒有某種固定不變的手型,每首樂曲都會對手的彈奏姿勢產生新要求。可以說沒有一種絕對正確的手型模式,也沒有一種一成不變的固定手型模式。手型到底有多重要?!手型不僅是「門面」,而且影響到以後的鋼琴學習。正確的手型給人以美的享受,也容易彈奏出集中、有顆粒性、圓潤飽滿的聲音。
  • 成人學鋼琴基礎篇01:認識鋼琴、鍵盤、樂譜以及彈奏姿勢與手型
    鋼琴教學室(菠蘿)今天給大家分享成人學鋼琴必備的基礎知識,希望對初學鋼琴的朋友有幫助!
  • 到底什麼樣的手是彈鋼琴的手?看了讓你恍然大悟
    眾多耽美或者少女小說中都有對彈鋼琴的手進行描述,無非修長的手指、白嫩無暇、柔美無骨,此手只應天上有,但是小編要告訴各位親,這些不過都是大大的【幻想】!想像下舞蹈家的腳,哪個不是粗糲變形,尤其芭蕾更是不忍堪睹,琴人的手雖然沒那麼大壓力但是也是磨礪出來的哦,自然不會是手不能提、蓄甲擦粉的娘娘手。觀點真偽:1、彈鋼琴的手指是不是要特別修長,越長越好?[NO!假!] 當然手指太短肯定是弊端,雲卷與狼桑的前輩大師孔祥東就是短手裡的楷模,勤奮的翹楚,以勤補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