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同學在初學鋼琴的時候,都經歷過手型不標準的問題,確切來說,彈鋼琴的手型並沒有絕對的正確標準,因為每首樂曲的彈奏都有著不同的要求。但在日常的練習中,我們還是需要養成基本正確的彈奏手型,因為一旦形成錯誤的習慣,就會影響到曲子的彈奏質量,而且日後想要糾正過來也比較困難。
下面是幾種較為常見的不良手型
1
折指
折指是一種較常見的錯誤手型,通常我們在彈奏的時候,除了大拇指是側著彈,其餘四指始終應該有三個關節是彎曲的,如果手指的第一關節塌陷,就會變成指肚在觸鍵,造成手的力量無法流暢的傳輸到琴鍵,這樣就會嚴重影響到彈奏的力量和演奏音色。尤其是對琴童來說,他們的骨頭偏軟,手指缺乏支撐力,如果彈琴時一不小心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2
凹手腕
有些同學在彈奏時會出現凹手腕的情況,特別是當大拇指在彈黑鍵和弦時比較常見,如果長期用這種手型演奏,會導致手腕容易酸痛,造成手腕損傷。這是因為在彈奏時手腕並不是在放鬆狀態下的自然下垂,而是往下壓迫到了手腕神經的原因,同時長時間這樣彈奏的話還會使手指的運動變得不靈活,不能把力量自然暢通地傳遞給手指,造成琴鍵彈不下去。
3
抬高手腕
跟凹手腕正好相反,琴童在練習時把手腕抬得過高,這樣彈奏容易影響手腕的運動和掌關節的發力,使得演奏時的動作十分彆扭、不方便,同時也造成了手臂、手腕的疲憊。
4
掌關節塌陷
掌關節塌陷是很多初學者容易犯的一個問題,主要原因是手指的第三關節放得太平或是支撐力不足產生的,這種情況會造成手指無法抬高,使不上力等等。
關於手型的幾點建議
彈奏時手指一定要立起來,掌關節不能塌,上半身的肩膀要儘量保持放鬆,做到輕鬆自如的彈奏。
已經出現手型不規範的琴童,最好採用慢練的方式,同時一定要有耐心,不能焦躁,因為糾正手型是一場持久戰,不是短時間就可以改過來的。
練習時不要只專注琴技,要學會獨立思考,重視多元化發展,培養豐富的創造力,在保證基礎正確的前提下能夠靈活運用,形成適合自己的彈奏模式,才是最好的手型。
總而言之,對於初學者來說,不能過於追求完美的手型,但是也不能完全忽略手型,否則容易養成壞的手型和演奏習慣,這些不僅會對今後的學習留下很大的隱患,也會對手造成損傷。
⊙版權聲明:內容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點這裡,讓小白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