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型,真的是「中國鋼琴教育的最大騙局」嗎? 琴童初學琴該學什麼

2021-02-07 音樂與生活

「握雞蛋!」

「握饅頭!」

「握石頭!」


鋼琴老師第一節課一上來就叫孩子握這兒握那兒,孩子握得手都發抖,家長在一邊看得起勁,


「這老師真是個好老師.記住!以後彈琴手都給我握起來!」


真的是這樣嗎?

可隨著學習的深入,不同的音樂風格還得配以不同的手型,不同音樂家的作品需要不同的表現方式。

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演奏家,他們的手型都是比較自然的,並不是時時刻刻都會呈現「握雞蛋」的狀態


彈琴的力量並不只是單依靠手指,而是通過身體的協調,力量從腰到背到大臂到小臂到手腕到指尖,形成一個整體


也有人認為,演奏家是經歷了長時間的打磨後才練成自然的手型的,對於剛學琴的孩子來說還太難做到,所以只能用「握雞蛋」這種方法去練習


但很有可能會出現以下問題:


◆ 握雞蛋、握饅頭、握石頭的表述都不夠準確,孩子都是具象思維,雞蛋可能太小,而饅頭又太大,會出現實際操作的偏差


◆ 部分老師理解問題的角度錯了,把手型的教育看成是一板一眼的東西,一方面正確的手型需要逐漸成長成型,不可一步到位,若一開始直接要求外形正確,是本末倒置;另一方面當老師自身水平不足,對手型的樣子的想像有部分的誤解和偏差,會直接作用在孩子身上


◆ 部分理解正確卻依然如此嚴格要求的老師,在和學生進行手型拉鋸戰的過程中心力交瘁、浪費時間,同時由於過於嚴格影響孩子學琴的積極性和興趣。


你可以說鋼琴手型沒有絕對正確的標準,可一定有錯誤的手型


他的問題在於,一旦在學習中出現了硬性的錯誤而沒有得到即使的糾正,這些錯誤的習慣會導致將來錯誤的手型


比如折指問題一開始不改,很有可能以後彈什麼曲子都是折指狀態


由於習慣是自我鞏固並且難以消除的,未來要進行調整會非常困難,即使在慢速彈音階中能夠改過來,一放回熟悉的曲子裡,又變成一塌糊塗的手型。

所謂正確的手型,應該是最初的演奏者們通過不斷的學習和驗證


總結出來的一套性價比最高的,可以覆蓋任何音樂內容表現形式的、同時又最輕鬆和科學的發力技巧和姿態形體


並且隨著時代的發展,為了適應各種新的音樂形式風格,彈奏時的手型又會不斷地優化調整。

手型的處理是需要成長的,無法一步到位的


在不斷學習更高程度的曲子的過程中,為了表達更好的音響效果,我們的手型會不斷的調整、優化、進步


在這個角度去理解手型的意義,是比較科學的思路


把手型直接理解為一種或者幾種固定的模板,按照這個模板去學習、或者硬生生地向學生灌輸這些模板的樣子,這種「正確的標準」,就沒有那麼科學,容易根據老師水平的高低和理解,出現各種各樣的偏差

霍夫曼(Josef Hofmann)提出


「手和手指處於自由的和舒適的狀體,當手鬆弛地落到琴鍵上時,首和手指的自然狀態」


就是正確的手型

3、彎曲不能過大,如果彎曲過大了,也是在用力的狀態


「握雞蛋」的說法不是非常準確,因為「握雞蛋」的感覺是向內用力,而彈鋼琴時放鬆最重要

在彈奏的時候用力的部分是哪裡呢?


第三關節,也叫做掌關節。而第一關節和第二關節始終保持一定彎曲的狀態


下鍵過後力量要儘快放鬆,不要緊緊地按著鍵盤,因為鋼琴鍵盤在彈下去過後施加的任何力量都是沒有效果的,琴槌已經敲擊琴弦了


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了這兩種情況,毫無疑問,這是必須糾正的!

福建省鋼琴協會會長楊弋夫教授,針對孩子初學琴時折指、塌指、掌關節塌陷等問題,結合多年教學經驗,編寫了一套準確訓練五指獨立性的教材


包括如何訓練手的穩定性,手指的靈活跑動,對聲音的正確概念及掌控能力,通過多種練習,行之有效的解決廣大琴童,家長,鋼琴教師,鋼琴愛好者關於鋼琴彈奏的手指獨立性的問題

很多人大概都聽過楊弋夫教授的名號


他是「聲音概念」教學法創始人

福建省鋼琴協會會長

德國漢諾瓦語言中心榮譽教授

福建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

多次擔任全國性鋼琴比賽的評委及德國柏林、美國費城、新加坡、韓國、臺灣、奧地利、香港等國際藝術節鋼琴大賽評委

▲上下滑動圖片查看更多

(楊弋夫老師所獲獎項及證書)

還有等等一系列的榮譽,就不一一贅述,總之,這就是一位十分權威的鋼琴教育家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楊老師與國際著名鋼琴家合影)


楊教授在從業的38餘年間,發現很多人學鋼琴但是並不愛鋼琴,不愛音樂的人又怎麼能彈出優美動人的旋律呢?

為了讓每一個學琴的孩子、成人都能愛上音樂,他開創了「聲音概念」教學法,幾十年間,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國內外的各家頂級音樂學院,都遍布了他的愛徒,也獲得了國家教育部、文化部、中國音協、省教育廳、省文化廳、省音協、市政府的多次表彰

曾經有一位媽媽,她的女兒每周都會上楊教授的課,她每次都在旁邊旁聽。


原本她是有一點鋼琴基礎的,在上大學時有跟著學一些鋼琴,但僅僅是皮毛。但是,長期旁聽下來,有一天她嘗試著彈一彈,竟然比之前進步了許多。


楊教授笑著說:你知道了什麼樣的聲音好聽,自然會彈得更好。


在楊教授的鼓勵下,這位媽媽也跟著女兒一起學習鋼琴,每天抽出一點時間來練習,沒多久,她的鋼琴水平就大幅提高。


她對楊教授非常感激:「女兒還沒學成呢,我就先出師了。」

楊教授平時也經常舉辦公益性的講座以及師資培訓班,每一期的師資培訓班都有數十上百名老師從天南地北趕來,就為了上楊教授的課


楊教授的培訓對象都是專業的年輕鋼琴老師,他說:每個老師都是一顆種子,我要做的就是讓他們開出花兒來


中國的鋼琴教育還是得看這些年輕老師們,只有他們教好了,孩子們才能學得好。在楊教授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孩子接受了「聲音概念教學法」的教學,從原來的沒有體系的教學慢慢變得系統化

楊教授堅信:學習鋼琴就是學習藝術學習文化,在教學中提高對音樂的感悟與熱愛才是最重要的


楊弋夫教授針對孩子初學琴時折指、塌指、掌關節塌陷等問題,結合多年教學經驗,編寫了一套準確訓練五指獨立性的教材,包括如何訓練手的穩定性,手指的靈活跑動,對聲音的正確概念及掌控能力

第一節課就是「重量彈奏」


我們知道,如果過分的追求手型反而會導致發力不正確導致整個手臂緊張,經常性出現手臂疼痛,而觸鍵不正確,則會導致彈奏不均勻,彈不出好的聲音


所以,利用手臂的自然重量下垂彈奏是最放鬆的方法


在彈奏時,我們要求手指要緊靠在琴鍵上,並且儘量縮減到最短距離,讓手腕和手臂保持在一种放松的狀態


在彈奏時,肩膀到手掌儘可能地形成一條直線,將手臂的重量放在指尖上,從而減少肌肉的緊張感,使得彈出的聲音圓潤有質感


彈奏樂曲時,指法安排是否恰當,會直接影響到演奏的效果。只有指法安排合理,樂曲才能彈的清晰流暢。尤其是在學新樂曲之時,合理安排好指法是至關重要的


由於每個人的手指條件差異,以及受彈奏技巧的影響,每個樂句的指法安排會有好幾種


但首要條件是:必須保持樂句的完整、連貫,還要考慮到樂句的最高音和最底音,使五個手指得到充分發揮。


這些內容在楊教授的課中都有詳細的講解,大家可以點擊專欄進行系統性的學習


23節系統課程+永久學習+直播指導教學

平時有錢也請不起的楊弋夫教授


現在

線上課程23節


課程總價:689 元!

優惠後總價僅需:199 元!


就能解決折指塌指等手型問題


總共23節課

從零到一的過程

你將輕鬆擺脫手型問題


跟著楊弋夫教授

學會鋼琴從不是妄想


長按下方二維碼

立即訂閱


今日加入,總價689元的課程

現僅需


特惠199


1、訂閱成功後加入學習打卡群,老師在線答疑

2、獲得楊弋夫教授線上直播指導機會

3、堅持學習23節,徹底擺脫鋼琴手型問題


課程適用於:

鋼琴入門

鋼琴初學兒童

鋼琴愛好者

鋼琴老師

1、專業鋼琴教授,全程教學實錄,可以反覆無限次回看學習

2、專業教師團隊指導教學,同學互相監督打卡,讓你進步看得見


為了督促你學習不懈怠,成功發揮自己的能動性,我們充分鼓勵大家加入我們的學習打卡群,互相監督每日練琴


團隊老師會對群裡有學習疑問的學生進行解答,大家也可以上傳自己的練習視頻,讓老師們幫你查缺補漏


課程一共有23節課,從第一節的重量彈奏慢慢進階,解決你彈琴手型的所有問題


如果你已經學習了一段時間,完全可以根據楊教授的課程再繼續打磨,讓你的基礎更加紮實


無論你是初學琴的幼兒、剛學琴的成年人,還是決定學琴的老年人,你都能從楊教授的課程中找到學習鋼琴的意義。


楊弋夫教授從事鋼琴教學工作三十八年,培養了眾多傑出的鋼琴人材在國內外重大的鋼琴比賽屢獲佳績,其中最突出的有:


青年鋼琴家莊園曾獲」星海杯」全國鋼琴比賽一等獎。 


著名青年鋼琴家王淳博士曾在:「李斯特國際少年鋼琴比賽」、俄羅斯「通往大師之路」國際比賽、烏克蘭「克萊涅夫」國際青少年鋼琴比賽、南美「維拉羅伯茲」國際大賽、西班牙哈恩國際鋼琴大賽均榮獲第一名。 


楊赫多次獲得國際華人藝術節鋼琴大賽特別金獎。


2018第三屆美國國際鋼琴大師節鋼琴比賽中,林葉晟獲得一等獎、 陳懿獲第四名(二等獎)、周唯獲三等獎。


2018年盲人學生林鈺寧參加維也納國際鋼琴大賽榮獲高校組第一名。


2018年8月,九歲的學生施和楨、林洛軒應著名國際鋼琴家、國際鋼琴大賽評委、頂級大師阿勞先生的關門弟子費舍爾女士的邀請,參加瑞士第29屆Blonay國際鋼琴音樂節並且音樂會上表演


23節系統課程+永久學習+直播指導教學

平時有錢也請不起的楊弋夫教授


現在

線上課程23節


課程總價:689 元!

優惠後總價僅需:199 元!


就能解決折指塌指等手型問題


線下鋼琴課程一期都要20000+

而線上鋼琴課程一套起碼也要1000+

但這套學了就能輕鬆掌握的課程

一頓火鍋都吃不了的錢

你就能靠它擺脫鋼琴手型問題!



Q. 購買後就馬上可以學習嗎?

A:是的,購買後馬上可以學習。課程共 23 個課時,永久保存,課程學習不限時間、不限次數,可反覆觀看學習.


Q. 購買後如何開始學習?

A:方法 1,關注微信公眾服務號 「音樂生活館」,在菜單 「我的已購」 中能查看到你購買過的課程,打開課程隨時學習。

戳「閱讀原文」,掌握這門炫酷又實用的技能吧~

相關焦點

  • 手型,真的是「中國鋼琴教育的最大騙局」嗎? 初學琴該學什麼?
    真的是這樣嗎?    「握雞蛋」手型真的對嗎?  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演奏家,他們的手型都是比較自然的,並不是時時刻刻都會呈現「握雞蛋」的圓形狀態。  彈琴的力量並不只是單依靠手指,而是需要通過身體的協調,力量從腰到背到大臂到小臂到手腕到指尖,整個身體形成一個整體,來共同發力。
  • 手型,真的是「中國鋼琴教育的最大騙局」嗎?
    ;郎朗那年方10歲丨格拉夫曼的中國弟子演奏視頻丨嚴厲的教育方式對郎朗是適合的丨但教育方式應因人而異丨彈鋼琴的手型沒那麼重要;終於有人說了:「中國鋼琴教育的最大騙局!」 彈鋼琴的手型,是幾百年來人們經驗的總結,有其科學性,在學習中要遵循這種規律,另一方面,學習過程中如果手型過於固定,死板,也會產生另一種偏向,因而對手型的要求也必然更自由。
  • 鋼琴手型教育指南|學鋼琴,先學好手型,居然錯了?
    手型教育的分歧是比較經常被討論的一個熱門話題。基本所有琴童家長都「知道」,手型是必須嚴格要求的,手型的教學是在第一課鋼琴課就要做的事情。這也是因為有很大一部分老師就是這麼教的。另一方面,對手型教育近幾年新的聲音和理念越來越多。
  • 如何愛上彈鋼琴——琴童啟蒙第一課正式發行 | 橄欖古典音樂專業出品
    如果各位琴童家長和老師在這本雜誌中得到了新的啟迪,或者為你打開了鋼琴教育的一扇門,那麼我們便也心滿意足了。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本mook都說了些什麼?Q:孩子到底啥時候開始學音樂呢?三四歲太早?但是這時候的小朋友已經開始蹦蹦跳跳,隨著旋律自由律動了,學鋼琴正合適吧?
  • 成年後還能學鋼琴嗎?
    有很多人都在問:鋼琴有最佳學習時間嗎?成年後還能學好鋼琴嗎?要學多久?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什麼?一是十年前,二是現在。那麼學鋼琴也是這樣。幾十年間,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國內外的各家頂級音樂學院,都遍布了他的愛徒,也獲得了國家教育部、文化部、中國音協、省教育廳、省文化廳、省音協、市政府的多次表彰新型冠狀病毒兇猛來襲,面對面教學遙遙無期,但是琴童們的學習不能停。楊教授也跟著直播教學的大流,為誠心求學的琴童、成人學琴者們開了視頻教學。
  • 王家欣老師優秀鋼琴琴童交流暨家長教育分享活動
    本琴童交流暨家長教育分享活動是琴童們相互之間展示自己鋼琴技能,與老師共同探討學習體會暨家長們分享琴童學習歷程的心得分享會。
  • 強調美育之下,學鋼琴到底在學什麼
    據中國音樂家協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琴童已超過3000萬,且數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佔全球總數80%。作為這數千萬琴童之一,家住上海的男孩Lion今年8歲,當被問及樂器那麼多,為什麼選擇學鋼琴?Lion的媽媽王女士表示,「鋼琴是樂器之王 ,音穩定,對於孩子來說容易學。」王女士的想法對嗎?
  • 那些學了鋼琴又放棄的孩子,是學了多久放棄的?
    我身邊一個例子:7歲的孩子,跟不太專業的老師學了兩年多,到了4級曲目遇到瓶頸,彈不下來,發現很大問題是手型不對,折指已成習慣,音色和速度都有障礙。換到了我們的音樂教室,期望老師專門糾正手型,但兩年多的錯誤手型很難改回來,大人孩子都急躁,老師也沒有辦法,最後慢慢放棄了。
  • 一位專業鋼琴老師的「大白話」:小孩為什麼要學琴,怎麼開始學?
    1、學鋼琴對孩子有什麼好處呢?常常也會有家長問我,讓孩子學鋼琴有什麼好處呢?特別是在許多學校已經不把鋼琴列為小升初特長加分的今天,許多家長對此感到迷茫。其實,學習鋼琴最重要的是可以讓孩子學會「堅持」。因為鋼琴的學習是一件需要長期堅持的事,少則八年,多則十幾年,甚至可以進行一輩子。
  • 全球5千萬琴童80%在中國,國人為何沉迷學鋼琴?
    原創 荒廢童子功的編輯 四象工作室最近編輯在經濟學人看到一篇文章「中國超4000萬孩子學習鋼琴,佔全球總數80%」 。回想起小時候短暫又痛苦的學琴經歷和別人家孩子那傳說中的「8級證書」,看到這組數據深感迷惑,難道只有中國孩子在苦學鋼琴嗎?
  • 學鋼琴手型重不重要
    很多家長都會有這個困惑,學習鋼琴手型很重要嗎?現在很多孩子都是4歲左右就開始學鋼琴了,他們的手還是軟軟的,你讓他立起來,可能堅持不到2分鐘就塌下去了。這是很正常的事,就像我們小時候握筆寫字一樣,手指沒力,所以就會握到差不多筆尖那裡去了。
  • 初學鋼琴,該了解哪些事情?
    鋼琴在我國的發展歷史並不長,但如今被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所接受,家長們也紛紛讓自己的孩子接受鋼琴教育。中國的少年兒童學習鋼琴的人數比例也以驚人的數字每年遞增。作為一名鋼琴教師必須從實際出發,總結出一套自己特有的、新穎的、具有個性化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兒童鋼琴的教學質量。藝術是精神文化的外在體現,是人類文明的智慧結晶。
  • 琴童家長薦影 | 《鋼琴之森》:音樂,還是純粹點好
    電影表達的含義已經超越了勤奮與天賦的概念,而是對於每個琴童的一段段溫柔的發問——你還聽得到自己彈奏的樂曲嗎它是否已經成為了一個個毫無生命的音符而非一首動聽的曲子呢你還記得當初喜歡上鋼琴的那種快樂嗎它是否已在持續練琴的枯燥中慢慢消失殆盡只剩下機械式的重複呢你還記得學習鋼琴最初的願望嗎
  • 零基礎學鋼琴重量彈奏法|手指獨立性高效訓練私教課
    在彈帶有保持音的伴奏音型時,經常會出現猙獰的狀態,這就是沒有用重量保持,他們都是用手去摁住這個琴鍵的!當我們用重量保持時,其他的手指都將獲得最大的靈活性,後面的音控制起來就更柔和了!關於重量的運用關於自然重量的運用,包括幾個方面的要求。
  • 討論:手型,彈鋼琴手型那麼重要嗎!
    達罕123:我小時候因為手型這個問題挨了無數的打,所以現在我已經不學琴了(>﹏<)。樂晴2015:我覺得初學鋼琴的孩子應該有規範的彈奏方法和基本手型的,手臂的放鬆,手指的立住,手指第三關節如何發力,彈出來的聲音是否自然動聽,都是鋼琴老師需要注意的問題。
  • 孫儷加入琴童家長行列!為什麼這麼多人都願意讓孩子學音樂?
    前不久,演員孫儷在微博中曬出女兒小花妹妹彈鋼琴的視頻,視頻中的小花妹妹對著鋼琴譜一絲不苟地演奏著,萌化了一眾粉絲的心。從鋼琴黑鍵上貼的提示和手型來看,小花妹妹一定剛處在學琴的初級階段,而媽媽孫儷也自然而然的成為了琴童家長大軍中的一員。
  • 鋼琴常見的錯誤手型及解決辦法!
    有的同學在初學鋼琴的時候,都經歷過手型不標準的問題,確切來說,彈鋼琴的手型並沒有絕對的正確標準,因為每首樂曲的彈奏都有著不同的要求。但在日常的練習中,我們還是需要養成基本正確的彈奏手型,因為一旦形成錯誤的習慣,就會影響到曲子的彈奏質量,而且日後想要糾正過來也比較困難。
  • 鋼琴大師約瑟夫·霍夫曼 | 魯賓斯坦唯一入室弟子
    如果各位琴童家長和老師在這本雜誌中得到了新的啟迪,或者為你打開了鋼琴教育的一扇門,那麼我們便也心滿意足了。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本mook都說了些什麼?Q:孩子到底啥時候開始學音樂呢?三四歲太早?但是這時候的小朋友已經開始蹦蹦跳跳,隨著旋律自由律動了,學鋼琴正合適吧?
  • 跨時空演奏,VIP陪練攜手小琴童共譜網際網路教育新樂章
    此次攜手國際鋼琴大師郎朗共同打造「線上雲音樂會」,充分展示了VIP陪練「寓教於樂」的陪練理念,也說明了VIP陪練並不只是充當琴童課餘練琴的「工具人」,而是希望通過VIP陪練讓小琴童更能懂得音樂的價值和魅力。熱愛成就天才,讓音樂綻放價值!正是在對音樂教育理解的差異化上,讓VIP陪練變得愈發奪目。
  • 也談鋼琴初學需不需要注意手型一問
    我們從小跟隨老師習琴,他們絕大多數都對手型有過類似「握雞蛋」的描述和要求,德國著名鋼琴教育家卡爾·車爾尼在其著作《鋼琴理論與實用教程全集》(作品500)中也有過相關的論述(此書將在未來翻譯出版)。文章裡,作者認為:無論拜厄也好車爾尼也罷,他們無一例外都是活躍在19世紀上半葉的人物,而兩世紀之前,當時的鋼琴音域比現在要窄,觸鍵比現在要輕,琴鍵比現在要小,音量比現在要弱,踏板的延長效果也比現在要短;用「握雞蛋」這樣的彈法去處理鋼琴文獻中極為重要的蕭邦、李斯特的大部分作品實為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