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型,真的是「中國鋼琴教育的最大騙局」嗎?

2021-02-28 每晚一張音樂CD

鋼琴教學手型基本功練習的重要性探討

凌遠教授談鋼琴學習與考級丨「孩子是學音樂的,不是學手型的!」;郎朗那年方10歲丨格拉夫曼的中國弟子演奏視頻丨嚴厲的教育方式對郎朗是適合的丨但教育方式應因人而異丨彈鋼琴的手型沒那麼重要;終於有人說了:「中國鋼琴教育的最大騙局!」


鋼琴演奏是一門藝術,是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互相綜合的活動,演奏者必須具備相當高的技術,而手型手指的基本功練習是鋼琴入門階段的基礎,也將貫穿在整個鋼琴學習過程的始終,對學生今後更高層次的鋼琴學習和對鋼琴的理解與態度都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可小視。為此,本文分別從基礎中的基礎、手型手指特點、手指獨立性培養和手指基本彈奏動作幾方面進行了基礎教學的探討。 

隨著人們對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長,大量的人們在學習鋼琴,可有所成就的比例少之又少,大部分家長與學生的要求是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一定的程度去,去適應社會考級,甚至要求速成。如果老師真按照這類家長和學生的心理要求教學,造成的後果往往是基本功練習的欠缺,以致根基不穩。一番階段性練習過後,教師卻無法引領學生進入更深的層次,使很多學生不得不遺憾的終止了鋼琴的學習。因此,手型手指的基本功練習對學習鋼琴十分重要,不容忽視。 


一、鋼琴學習中手型手指基本功的相關闡述 

彈鋼琴的手型,是幾百年來人們經驗的總結,有其科學性,在學習中要遵循這種規律,另一方面,學習過程中如果手型過於固定,死板,也會產生另一種偏向,因而對手型的要求也必然更自由。有一個好的手型,關鍵是指掌關節五指指關節的站立。手腕與黑鍵鍵面基本保持在一個水平高度,掌關節站好並略突起,使手掌成拱形。保持手型,主要靠大指和小指的支撐,這兩個手指的形狀和位置不同於其它手指,大指短而粗,小指細而小,它們都位於手掌的外側,容易躺著觸鍵,致使手型七扭八歪。如果它們能站好,那麼基本手型也就容易保持。 

客觀上講,鋼琴演奏中沒有某種固定不變的手型。「幾乎任何一種手的姿勢都可以行得通,只要是這種姿勢合適,符合手的構造,符合音樂組成的高低起伏,更重要的是不破壞動作的統一。」然而,對於初學鋼琴的孩子,正處在學習鋼琴演奏的基礎階段,我們又非常強調培養一種正確的基本手型。這是因為,為適應鋼琴鍵盤的排列結構和彈奏技巧,需要人的手和手指具有一種有利於彈奏動作和彈奏力的運用與傳送的正確狀態。這種狀態要最符合人手的天然長勢和手指動作的生理機能(也就是人類最放鬆時的手型,比如睡覺時手的形狀)。於是,我們把這樣一種手的彈奏狀態叫做基本手型。我們在入門和基礎階段強調的所謂正確手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不可視為絕對的、一成不變的東西。希望家長們了解這一點,不要把某種手型,或者說某種基本手型視為一種絕對的東西,認為只有某一種手型才是正確的。 


二、兒童學鋼琴常見的困難與對策 

兒童未經訓練的柔弱小手在不具備彈奏需要的肌肉能力時、極易形成彈奏手型的不良姿勢和不良動作習慣。對種種不良手型,不在此一一例舉。概括起來,不良的手型主要表現在兩個主要方面: 

糾正不良手型主要依靠加強手指的獨立支撐能力來解決。用一個極普通的例子可以說明:凡站立有困難或缺陷的人、走路的姿勢必定不正常,出怪相。手指也是一樣,只有當肌肉能力發展到每個手指不依賴其他手指幫助而獨立支撐,不牽動其他手指產生多餘動作和多餘緊張而獨立動作時、基本手型就形成並真正得到了鞏固。 

如果孩子掌關節凹陷,可把一隻桌球放進絲襪中,綁在孩子手上(球在手心部位)再彈琴,這樣堅持一段時間,會有一定的成效。 

讓孩子雙手十指相對作抱球狀,每對手指不停地做分開、相碰動作。(但手指必須是自然彎曲狀)。 

也可將以上兩種方法結合起來,將雙手分開平放在桌面上,十個手指不停的輪番敲打桌面,也能達到訓練目的。 

找一些簡單抒情、指法不太複雜的樂曲慢速彈奏,要求孩子彈每個音的手指動作都要達到標準要求。 


三、培養手指獨立性,適應鋼琴彈奏的需要 

鋼琴演奏的基礎是手指,手指的基礎在於手指的獨立支撐,手指的支撐是站立式鋼琴彈奏的基礎。長期的教學實踐與觀察中,我發現,很多教師或者學生沒有把手指支持的訓練放到一個重要的位置,以至於為日後的演奏帶來很多的問題和麻煩。我認為在鋼琴入門階段,手指的獨立支撐訓練要佔據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要作為一個專項予以足夠的關注。手指的支撐是相對的,並不是絕對的。手指是支撐手臂的支架,但手臂又是身體傳導力量的橋梁,他們相互作用並牽制著。以下是對每個手指的逐個分析: 

1指的特點,有些學生彈一指時掌關節不能支撐,一承受重力就會塌陷,必須加以糾正,通過外力讓關節凸出。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肌肉能力增長了,慢慢可以恢復。這個階段切不可急於求成,無所顧忌地錯誤訓練。 

2、3指的特點是比較有力,但第一關節比較薄弱,容易塌陷,所以要十分注意。 

4指是最不靈活的手指,力量比較弱,未經訓練的4指往往依賴於其他手指,不夠獨立。如忽略其特徵而非不斷加以糾正,力度便無法集中。所以,在練習中要堅持正確的鍛鍊,並給予特殊的關注。不可急於求成,欲速則不達。 

5指是最為柔弱的手指,支持力最差,所以我們見到很多學生都是讓5指躺著彈奏,這時,教師一定要加以指導。小指的關鍵在於第一關節與第三關節的凸起,教師可以讓學生練習之前把正確姿勢擺好,而後堅持幾分鐘。日積月累地訓練後,肌肉的力量增強了,小指的支持問題便迎刃而解。 

五個指的不同特徵,造成了它們容易形成不同的毛病,但我們應確信,經過認真訓練,不急於求成。完全可以改掉毛病,養成各自的彈奏獨立性,使手型規範,以適應鋼琴彈奏的需要。 

手指獨立了,支撐力強了,接下來就可以讓學生學著在琴鍵上「走路」了。斷奏相當於孩子站穩了,開始邁步的時候。抬腳相當於提腕,提腕的力量來自於手臂的肌肉,手腕要習慣放鬆,手臂手腕要協調,接下來就是降落的過程,自然地降落。降落後的手指保持的姿勢就是前面提到的獨立。彈琴的手指獨立地支撐,做好基本的手型。這個過程非常關鍵,一定要體會手指的支撐與肩、肘、腕以及身體的放鬆。必須完全達到要求,才可以繼續以後的課程,不可急於求成,這個階段是基礎階段,一旦形成不好的毛病,便很難改變。 

四、結語 

孩子彈琴時手型不標準並且很難糾正,或是糾正後又不能保持,幾乎所有學琴的孩子都遇到過這個問題。關鍵是在初學鋼琴的早期,就應注重正確手型的訓練,如果讓一些不良習慣養成便會根深蒂固,即使日後努力糾正獲得成功,也難免今後還會在無意間再度恢復,給日後的繼續學習和提高演奏技巧造成重大障礙,所以這也是最令家長頭疼的問題。小孩子正處於成長發育期,指骨、肌肉、韌帶還都十分柔嫩,缺乏力量,所以作為家長,切不可指望在短期內就能讓孩子練好手型。必須要耐心地幫助孩子,不厭其繁地提醒孩子注意保持手型。

每晚一張音樂CD往期貝多芬專題:1、哈農庫特的天鵝之歌丨貝多芬的《命運》與「命運」無關?2、否定的浪漫旅程丨貝多芬與《英雄》丨他的作品喚起對無限的渴望丨打開通往不可能之域的衝動;3、呂正惠丨貝多芬,你在想什麼丨你有一種不知道怎麼說明的痛苦,而你用一種無法想像的方式去克服,去超越;4、必看丨耳聾的貝多芬指揮《歡樂頌》的視頻?5、貝多芬的「英雄」;6、貝多芬《第九「合唱」交響曲》六版本演繹比較;7、貝多芬九大交響曲的背景丨「誰能滲透我音樂的意義,便能超脫尋常人無以自拔的苦難!」8、蕭伯納丨貝多芬百年祭丨「他是反抗性的化身;他能使我們激動,並把他那奔放的感情籠罩著我們。」 9、每晚古典講堂丨席夫講解貝多芬丨上海大師班;10、「落花人獨立, 微雨燕雙飛」丨貝多芬是如何從《第二交響曲》走向《第三交響曲》的?11、以「英雄生活」為線索,理解貝多芬九大交響曲!12、當今天的音樂界只知訓練手的技巧,而忘記了培養心靈的神聖工作時,這部《貝多芬傳》對讀者該有更深刻的意義;13、傅雷紀念貝多芬丨「要是我犧牲了我的生命力,還有什麼可以留給高貴與優越?」 14、斯特拉文斯基帶你領會貝多芬第二至第六交響曲;15、陳必先丨演奏貝多芬,不能光把音彈出來就算了!16、肯普夫談貝多芬《 「槌子鍵「鋼琴奏鳴曲》丨「我的主要作品在50年之內不會被人們所理解。」 17、德彪西論貝多芬丨「天才可以沒有品味,貝多芬便是一例。」 18、柴科夫斯基丨我不愛貝多芬;如果貝多芬是上帝,莫扎特就是基督;19、誰是貝多芬的「永恆的愛人」丨「幸福從此只存在於你自身和藝術之中。」 20、鋼琴家斯科達講授貝多芬《熱情奏鳴曲》丨「如果由我來定名,應該叫『悲劇』奏鳴曲。」 21、如何理解貝多芬《「悲愴」鋼琴奏鳴曲》的「悲愴」意韻? 22、純粹的觀念使他害怕丨舒伯特與貝多芬的音樂思想有何不同?23、貝多芬音樂中幽默因素的運用丨兼析《第二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西方音樂評論往期貝多芬:1、必讀丨貝多芬在我們中間;2、埃利·奈伊與阿勞演繹貝多芬《月光奏鳴曲》;3、貝多芬晚期的五首鋼琴奏鳴曲丨完全失聰丨全憑內心聽覺創作的作品丨貝多芬的最高境界;4、富特文格勒論巴赫與貝多芬丨巴赫的理智與柔情丨BWV846丨BWV847;5、波利尼談貝多芬;6、上帝問貝多芬丨你知不知道你這一生為的是什麼? 7、那些演奏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大師們丨20世紀貝多芬演奏的風格變化;8、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第一樂章與德彪西《月光》分析比較;9、如何演奏貝多芬《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月光」奏鳴曲》?10、「大家論樂」第四期|杜泰航談貝多芬真的偉大嗎?11、他拋開個人不幸,只感受光明和美好丨貝多芬《第21鋼琴奏鳴曲「黎明」》;12、富特文格勒談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丨演奏者的責任在哪裡? 13、如何演奏貝多芬《悲愴》奏鳴曲?14、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早、中、晚三個時期代表作品的風格比較;15、車爾尼心目中的貝多芬丨演奏貝多芬應掌握的要點;16、「不能在45歲以前彈奏的三首作品」丨對貝多芬最後三首奏鳴曲(Op.109-110)的幾點體會…… 17、演奏貝多芬作品時,踏板標記是否應嚴格遵守丨以「月光」、「暴風雨」、「黎明」為例;18、布倫德爾丨貝多芬的鋼琴作品超越了鋼琴發展的未來!19、「解密」貝多芬丨他所有的作品都有「密碼」?20、布倫德爾丨關於貝多芬鋼琴作品錄音全集的筆記(1-2);21、「我是貝多芬」丨鋼琴家阿凡納西耶夫講述自己與貝多芬的故事(1);22、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結構初探丨以《第十六鋼琴奏鳴曲》(Op.31 No.1)為例;23、只有勤奮不懈努力才能獲得真正的鋼琴技巧丨論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演奏技巧

相關焦點

  • 手型,真的是「中國鋼琴教育的最大騙局」嗎? 初學琴該學什麼?
    真的是這樣嗎?    「握雞蛋」手型真的對嗎?  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演奏家,他們的手型都是比較自然的,並不是時時刻刻都會呈現「握雞蛋」的圓形狀態。  彈琴的力量並不只是單依靠手指,而是需要通過身體的協調,力量從腰到背到大臂到小臂到手腕到指尖,整個身體形成一個整體,來共同發力。
  • 手型,真的是「中國鋼琴教育的最大騙局」嗎? 琴童初學琴該學什麼
    鋼琴老師第一節課一上來就叫孩子握這兒握那兒,孩子握得手都發抖,家長在一邊看得起勁,「這老師真是個好老師.記住!以後彈琴手都給我握起來!」真的是這樣嗎?,所以只能用「握雞蛋」這種方法去練習但很有可能會出現以下問題:◆ 握雞蛋、握饅頭、握石頭的表述都不夠準確,孩子都是具象思維,雞蛋可能太小,而饅頭又太大,會出現實際操作的偏差◆ 部分老師理解問題的角度錯了,把手型的教育看成是一板一眼的東西,一方面正確的手型需要逐漸成長成型
  • 鋼琴手型教育指南|學鋼琴,先學好手型,居然錯了?
    手型教育的分歧是比較經常被討論的一個熱門話題。基本所有琴童家長都「知道」,手型是必須嚴格要求的,手型的教學是在第一課鋼琴課就要做的事情。這也是因為有很大一部分老師就是這麼教的。另一方面,對手型教育近幾年新的聲音和理念越來越多。
  • 討論:手型,彈鋼琴手型那麼重要嗎!
    樂晴2015:我覺得初學鋼琴的孩子應該有規範的彈奏方法和基本手型的,手臂的放鬆,手指的立住,手指第三關節如何發力,彈出來的聲音是否自然動聽,都是鋼琴老師需要注意的問題。墨染九丘:我談彈鋼琴這麼多年就沒注意過手型,但小指習慣性翹起來,不確定是不是練舞蹈蘭花指(掌)練多了。
  • 也談鋼琴初學需不需要注意手型一問
    我們從小跟隨老師習琴,他們絕大多數都對手型有過類似「握雞蛋」的描述和要求,德國著名鋼琴教育家卡爾·車爾尼在其著作《鋼琴理論與實用教程全集》(作品500)中也有過相關的論述(此書將在未來翻譯出版)。文章裡,作者認為:無論拜厄也好車爾尼也罷,他們無一例外都是活躍在19世紀上半葉的人物,而兩世紀之前,當時的鋼琴音域比現在要窄,觸鍵比現在要輕,琴鍵比現在要小,音量比現在要弱,踏板的延長效果也比現在要短;用「握雞蛋」這樣的彈法去處理鋼琴文獻中極為重要的蕭邦、李斯特的大部分作品實為不適。
  • 學鋼琴手型重不重要
    很多家長都會有這個困惑,學習鋼琴手型很重要嗎?現在很多孩子都是4歲左右就開始學鋼琴了,他們的手還是軟軟的,你讓他立起來,可能堅持不到2分鐘就塌下去了。這是很正常的事,就像我們小時候握筆寫字一樣,手指沒力,所以就會握到差不多筆尖那裡去了。
  • 到底什麼是真的好的鋼琴教育?
    不過,撇開這些語詞,看看身邊的現實,不難發現鋼琴專業畢業生不具備彈一個小即興伴奏的能力是一個普遍現象,這算不算「天理難容的大事」不好講,卻顯而易見是一個「大問題」。  音樂院系裡的專業,都是以音樂為依據來分類,比如「民族聲樂」、「鋼琴」、「古箏」等。師大音樂教育方向下的專業劃分亦是如此。  然而,我們有沒有想過:「音樂教育」的核心詞其實是「教育」,「音樂」是修飾詞。
  • 錯誤的手型對鋼琴演奏的影響深遠!
    一旦錯誤後要改正就非常非常的困難,手型已經定型,不如更年幼時柔軟,套用時下流行的語詞來說: 需砍掉重練了。 因為這類的學生雖然簡單的樂曲沒問題,但開始遇到16分音符等快速音群後,問題就會開始浮現,有些是彈不平均,有些是彈不快。
  • 關於彈鋼琴的手型,一定看看這幾位鋼琴家的介紹
    郎朗啟蒙老師和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周海宏聊彈鋼琴的手型學習各類樂器,放鬆是最重要的;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
  • 鋼琴常見的錯誤手型及解決辦法!
    有的同學在初學鋼琴的時候,都經歷過手型不標準的問題,確切來說,彈鋼琴的手型並沒有絕對的正確標準,因為每首樂曲的彈奏都有著不同的要求。但在日常的練習中,我們還是需要養成基本正確的彈奏手型,因為一旦形成錯誤的習慣,就會影響到曲子的彈奏質量,而且日後想要糾正過來也比較困難。
  • 朗朗的花式彈琴,學鋼琴手型是最重要的?
    有些鋼琴老師在教孩子學入門級的課程時,有些長達一兩年時間都在教孩子手型。有個老師,幾乎每一節課都提醒孩子手型、手型、手型。有些孩子很緊張,學了一年多,也沒有完整的歌曲能流暢彈下來。我們看一下鋼琴家朗朗的老師朱雅芬教授是怎麼討論手型:朗朗的鋼琴啟蒙老師就是朱雅芬教授,也是教郎朗教得最久的一位老師。朱雅芬教授認為,手型在孩子學琴的階段很重要,但是不能去過度糾正,每個孩子年齡不一樣、手的大小長短不一樣、心理承受能力也不一樣。
  • 彈鋼琴的坐位、坐姿、手型、觸鍵、指法和基本技術訓練
    ,甚至是開始放棄了學習鋼琴。正確的坐位可以使彈奏者便於對琴鍵的全面控制和駕馭,為雙手雙臂在鍵盤上自由活動提供最大程度的方便,是彈好鋼琴的前提之一。(1)我們要調整好坐位與鋼琴之間的距離,上身坐直,將雙手輕輕放置於鍵盤之上,上臂與前臂形成一個稍大於90度的角。坐得太近,胳膊會有「窩曲感」而坐得太遠,會有「抻直感」,都會影響彈奏效果。(2)找好中心點。
  • 周廣仁教授手把手教你彈鋼琴的手型,利用重量彈奏是最自然和放鬆的方法!
    「重量彈奏法」這個詞在越來越多的地方可以看到,老師上課時也時常會提到,但你們真的了解了嗎?
  • 關於學鋼琴的四大手型問題,一篇文章幫你搞定!
    今年夏天的《乘風破浪的姐姐》綜藝大火,每一位顏值與才藝俱佳的姐姐都是一個潛力無限的巨大寶藏,靠實力擔起「無價之姐」的頭銜,讓觀眾們喜愛得上頭,恨不得每一位姐姐都捧在懷裡認真pick,糾結在手心手背都是肉的頭腦大戰之中。
  • 成人學鋼琴基礎篇01:認識鋼琴、鍵盤、樂譜以及彈奏姿勢與手型
    鋼琴教學室(菠蘿)今天給大家分享成人學鋼琴必備的基礎知識,希望對初學鋼琴的朋友有幫助!
  • 彈好鋼琴靠的是「手」嗎?
    「彈」鋼琴用手彈,美妙的旋律需要在指間流淌。手指的技能在彈鋼琴這件事兒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沒有好的技術,怎麼表現音樂呢?因而,我們在鋼琴的學習過程中,對手指的要求從來都不可以鬆懈。這使得我們對於鋼琴的要求和理解非常多的集中在了「手」的上面。我們盯著孩子們的手,手型擺好了嗎?手指抬高了嗎?手腕放鬆了嗎?指尖立住了嗎?有沒有折指?這些要求都是在課上,課下我們反覆要求的。但是,我們要提醒大家,千萬不要把手段當成目的。所有我們對手指的要求都是為了獲得我們想要的聲音。我們需要對指尖碰觸的每一個琴鍵所發出來的聲音進行檢驗,辨別。那麼誰來做這個聲音的評判呢?
  • 劉歡談女兒音樂天賦,後悔沒從小逼迫她學音樂:教育最大的3個騙局,家長一定要注意
    不少父母可能會發現孩子都會有一個「三分鐘熱度」的現象,今天想學拉琴、明天夢想成為一名畫家,後天又幻想能腰系黑帶打遍天下無敵手。夢想的時候很積極,一旦接觸枯躁的學習和訓練時就立馬打退堂鼓,明明是自己哭著喊著要學,最後卻是每到上課都像要上刑似的。結果多半是父母讓步。
  • 彈鋼琴手型不對,會出現這3種問題,看周廣仁老師這個教學方法
    在鋼琴彈奏與鋼琴練習中,正確的發力方式與正確的手型一直是很多學琴者所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 尤其是鋼琴初學者,對於鋼琴琴鍵的把控比較不熟悉,對自己的手指控制也非常乏力,所以在鋼琴彈奏中經常會出現以下問題。
  • 劉歡談女兒音樂天賦,後悔沒從小逼迫她學音樂:教育最大的三個騙局,家長一定要注意
    與此同時,他對女兒的教育也成了網友們熱議的話題。他說:「我女兒音樂品味挺高的,我有點後悔小時候沒強迫她學音樂。」劉歡曾不次一次在採訪中說起女兒的教育,他坦然地承認了自己當年犯下的錯誤。不少父母可能會發現孩子都會有一個「三分鐘熱度」的現象,今天想學拉琴、明天夢想成為一名畫家,後天又幻想能腰系黑帶打遍天下無敵手。夢想的時候很積極,一旦接觸枯躁的學習和訓練時就立馬打退堂鼓,明明是自己哭著喊著要學,最後卻是每到上課都像要上刑似的。結果多半是父母讓步,一方面,看著孩子被逼著受罪,心疼;另一方面,我們也樂得一時輕鬆。
  • 中國雙流站丨美國鋼琴演奏博士吳易穎『解析型』鋼琴新年音樂會
    鋼琴家吳易穎現場演奏丨梅菲斯特圓舞曲+春舞片段美國鋼琴演奏博士經典解析鋼琴音樂會鋼琴音樂會中國雙流站哇,真的呀@美國演奏博士講演型鋼琴音樂會聆聽您需要點理由比賽獎項包括西雅圖國際鋼琴大賽與(羅森沙菲爾)Rosen-Schaffel協奏曲比賽,春之祭鋼琴大賽第三名(一,二名空缺)及日本交流協會鋼琴大賽第一名,演出期間吳易穎老師被多次特邀參與國內與國際鋼琴比賽評委;比賽評委身影遍及中國湖南長沙、四川成都、上海、北京、日本、美國、波蘭、西班牙等、他的學生比賽多次贏得國際與國內鋼琴比賽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