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這麼久的鋼琴以來,發現若不是由自己一手啟蒙的學生,有些手指姿勢是錯誤的。
一旦錯誤後要改正就非常非常的困難,手型已經定型,不如更年幼時柔軟,套用時下流行的語詞來說: 需砍掉重練了。
因為這類的學生雖然簡單的樂曲沒問題,但開始遇到16分音符等快速音群後,問題就會開始浮現,有些是彈不平均,有些是彈不快。
多半從拜爾80首後就會開始遇到問題,所以錯誤的手型影響的可是非常長遠的,這也是為什麼老師在教初學學生時需要花費比中高程度的學生更多心力的原因之一。
由於標準手型的培養是需要老師花時間慢慢雕(所以習琴多半為一對一),因此上課時除了聽曲子有沒有練熟、拍子有沒有正確之外,觀察學生有沒有用正確的姿勢彈琴是老師上課很注重的。
錯誤的彈奏手型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第一指節凹陷- 5歲內的孩子此時的骨骼還沒有發育完全,因此手指是很容易凹陷的(因為關節非常軟),這點是跟成年人有很大的不同,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就無法做到凸出來,老師在一開始認識每一顆音符時就會先讓小朋友知道正確的手指關節應是如何?
掌關節凹陷會造成這種情形的有兩個情況:
1、手指肌肉僵硬:有時候小朋友長期使用電子琴練習,造成手部沒有足夠的力氣彈鋼琴,就會以全部的手力氣壓鋼琴,這是不對的,一定要提醒放鬆並讓小朋友甩甩手重新放置鋼琴上。
2、老師沒有提醒手掌保持中空:在我們那個年代學琴時,老師常常會提醒我們彈鋼琴時手中有顆雞蛋,不能壓破雞蛋所以要站好,但更好解決辦法其實是握小球(我都使用紓壓球)。 讓小朋友能實際的感受掌心有東西的感覺,重新放置鋼琴上,多半姿勢就能夠慢慢改正了。
彈琴時手指翹起:這也是小朋友彈琴時最常遇到的狀況,多半也是因為太僵硬導致在用其它指頭彈琴時牽連到其它指頭,此時一樣要提醒放鬆並甩甩手重新放置鋼琴位置,並示範讓小朋友知道如何正確的彈琴。
大拇指旋在鍵盤外面:若一開始沒有注意將五根手指頭都放在鍵盤上,久了彈琴的反應速度就會變比較慢,這類的問題發現後往往都是準備要彈快的曲子卻跟不上速度的時候了,所以在學琴一開始就要注意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老師不會提醒大拇指是側擺的。導致學生彈琴時一直無法形成漂亮的手型,且大拇指的虎口應為打開而非內凹,若形成內凹方式彈琴,極容易在彈奏音階等音型時遇到不平均的狀況(大拇指變的不靈活而笨重)。
來源:鋼琴人必讀(ID:gqrbd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