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鋼琴初學需不需要注意手型一問

2021-02-16 元音鋼琴藝術頻道

我們從小跟隨老師習琴,他們絕大多數都對手型有過類似「握雞蛋」的描述和要求,德國著名鋼琴教育家卡爾·車爾尼在其著作《鋼琴理論與實用教程全集》(作品500)中也有過相關的論述(此書將在未來翻譯出版)。由於近幾年學術界自由言論日益頻繁,一些人士也提出了反面見解。

在一篇名為《手型,中國鋼琴教育的最大騙局!》文章裡,作者認為:無論拜厄也好車爾尼也罷,他們無一例外都是活躍在19世紀上半葉的人物,而兩世紀之前,當時的鋼琴音域比現在要窄,觸鍵比現在要輕,琴鍵比現在要小,音量比現在要弱,踏板的延長效果也比現在要短;用「握雞蛋」這樣的彈法去處理鋼琴文獻中極為重要的蕭邦、李斯特的大部分作品實為不適。文章還指出,被中國鋼琴老師們奉為圭臬的車爾尼作為貝多芬的學生,他的幾乎一切練習曲都是為演奏貝多芬的大型作品而服務的,說他風格單一絕不過分;而用車爾尼那一套去演奏蕭邦、李斯特、德彪西或者拉赫瑪尼諾夫,是要鬧大笑話的。

讀到這裡,筆者首先不禁要為作者點讚;能敢於對學術界一成不變的規定說「不」,實屬不易。如果說「用維也納學派的彈奏方法處理浪漫派時期的作品不倫不類」這一說法沒有太大異義,那麼筆者並不贊成原文評價車爾尼的「風格單一絕不過分」這一定論。在他的不常見的《50首連奏與斷奏練習曲》(作品335)和被埋沒的《24首前奏曲與24首賦格》(作品856),筆者聽到的是非常浪漫的風格。

朱賢傑教授曾撰文寫道:20世紀40年代,俄羅斯鋼琴家霍洛維茨發現了車爾尼的一首變奏曲(作品33),據說效果極好。車爾尼寫的《C大調託卡塔》很出色,但是讓人更為驚訝的是他的《練習奏鳴曲》(作品268),要求極高深的演奏技巧,並且「浪漫得出奇」(音樂評論家哈羅德·勳伯格語)。車爾尼還寫過交響樂、聲樂作品和室內樂等,只可惜這位多達上千部創作的作曲家大量作品沒有流傳開,除了練習曲被世界人民熟知。然而,我們不能因為國內絕大部分人士只彈車爾尼的練習曲,或者大多數人只知道車爾尼寫過上百套練習曲,就去為他貼上「風格單一絕不過分」的標籤,這在學術上可是犯了大忌!


暫且回到我們文章的重點,就是否要「追究」手型之問題,筆者認為應該一分為二地去看。說其正確,是的確文章裡所說的那都是很早期的彈法,現在的鋼琴家在音樂會上也的確不會完全按照那種方式處理音樂。但同時問題也隨之而來,初學者如果連最基本的手型「站立」都沒有,談何發力?「站立」一般是為了浪漫派時期以前,彈奏一些non legato(非連奏)、強調顆粒型的樂句而準備的,比如一部分莫扎特的作品。而浪漫派作品,比如蕭邦的,一般需要演奏者儘可能把樂句線條拉長,那麼此時,用更多指腹(也就是平躺手指)觸鍵,可以讓貼鍵的方式更助於表現音樂的抒情性,儘可能如同歌唱。而一開始如果讓孩子癟著彈,能不能把音符彈均勻都成問題。難不成彈快速的跑句也讓他們「平鋪」手指?實際上,每個時期、每個作曲家的作品都有不同要求的觸鍵方式,這在業內早已是共識,但是對於初學的孩子,如果純粹撇開手型,讓他們在琴鍵上「摸」,這真正是我們所需要的聲音嗎?

我們必須弄清楚一點,無論是高抬指,還是需要漂亮的手型,出發點一定是從作品裡所需要的聲音,而不是為了純粹的「做」而做。對於孩子來說,我們一般會直截了當告訴他們我們需要什麼,而不一定去說得那麼透徹,因為他們沒法像我們成人那樣具備對聲音感知的敏銳度——他們更多地是在牙牙學語地模仿。那麼什麼時候需要用手指「撫摸」?筆者個人以為,等孩子具備對鋼琴觸鍵一定的敏感度後,可酌情根據作品所需要的音色來改變觸鍵方式。也就是說,「摸」也好,「站」也罷,教師需要根據學生自身的發展和作品的要求至少兩者來靈活變通。但其實,即便作品需要柔美的彈奏,孩子很難具備彈奏這樣聲音的能力,我們首要考慮的應該是後者;等孩子慢慢長大,具備了一定的能力,遇到這樣的作品再要求,或許並不過晚——這其實就是一個度的把握,規定僅僅是教師施教的一個途徑而非目的。

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在做四部和聲題裡,有一個明確的規定,是禁止出現明顯和隱伏的「平五平八」進行。但是現實中,很多作曲家都不可能一成不變地按照這樣的規定來創作,這未免太束縛了。那麼是否有作曲家按「規章辦事」?答案是肯定的。在很多作品裡,尤其是古典樂派,一些作品以四聲部中規中矩的和聲進行,同樣也幾乎沒有出現什麼「平五平八」。這在和聲題的規定裡實施,是為了使其不具備空洞音響;在一部分作品裡運用,恰恰是作曲家就是為了讓和聲具備空洞性,比如在德彪西的作品裡。這也說明,規定是人定的,可以遵守,但同樣可以允許其特殊性存在。

每一個孩子的理解程度、彈奏程度、手的大小、發育快慢都相差甚遠,我們無法用一個標杆去要求所有學生在一開始是高抬指還是平躺在琴鍵。比如,有些孩子年齡較大才開始學琴,其手大骨架也較結實,理解力也比一般孩子較快,教師或許在一開始就可以酌情嘗試將「站立」和「平鋪」的手型結合教授,應對不同風格的作品。但也有特例,比如六年級的孩子,發育上和一年級孩子差不多,這時候就需要有經驗的教師發揮主觀能動性,來決定觸鍵方式是「站立」還是「平躺」了。

鋼琴教學向來應該是一對一而不是集體課制的,這一點也說明了因材施教極為重要。藉此,看問題應一分為二,手指「站立」應有規矩,但是這個規矩要靈活。作為教師需要觀察和把握好這個分寸,即使用,「規矩」應是方式,其宗旨是為了更好地彈奏出美妙的聲音。就像我們從小學英文要學語法,但不是僅僅為了「糾纏」語法本身去學,而是為了在英語的運用和寫作中避免出錯。後者是我們的真正的目的,前者是一種途徑。對於孩子,我們不能本末倒置,但是如果對於成人在研究英語的領域裡,可能就不同了。教學中的方法需時時刻刻靈活運用,「糾纏手型」重要,還是側重「彈出好聲音」,這應該是作為教師一輩子需要修煉的。請記住一個不恰當但是很實際的例子:只要能彈出好聲音,哪怕你用鼻子!

相關焦點

  • 討論:手型,彈鋼琴手型那麼重要嗎!
    達罕123:我小時候因為手型這個問題挨了無數的打,所以現在我已經不學琴了(>﹏<)。樂晴2015:我覺得初學鋼琴的孩子應該有規範的彈奏方法和基本手型的,手臂的放鬆,手指的立住,手指第三關節如何發力,彈出來的聲音是否自然動聽,都是鋼琴老師需要注意的問題。
  • 錯誤的手型對鋼琴演奏的影響深遠!
    一旦錯誤後要改正就非常非常的困難,手型已經定型,不如更年幼時柔軟,套用時下流行的語詞來說: 需砍掉重練了。 因為這類的學生雖然簡單的樂曲沒問題,但開始遇到16分音符等快速音群後,問題就會開始浮現,有些是彈不平均,有些是彈不快。
  • 初學鋼琴練習「沒效果」是為什麼?
    問題一:基本功不牢靠那麼練琴的重點就是要注意基本功、手型等基礎學習的技巧上了。無論你是初級學員還是鋼琴專業人員,哈農都是很重要的練習。有些人覺得哈農和我們彈的曲子沒有關聯,而且枯燥無味。但實際上,哈農和我們彈的曲子是息息相關的,甚至比曲子更重要。哈農就像手指的長跑鍛鍊,跑的久了,速度和駕馭力就強了。因此,初學者應保證每天的練習時間與練習效率,這是鋼琴後續學習的保證。
  • 手型,真的是「中國鋼琴教育的最大騙局」嗎?
    客觀上講,鋼琴演奏中沒有某種固定不變的手型。「幾乎任何一種手的姿勢都可以行得通,只要是這種姿勢合適,符合手的構造,符合音樂組成的高低起伏,更重要的是不破壞動作的統一。」然而,對於初學鋼琴的孩子,正處在學習鋼琴演奏的基礎階段,我們又非常強調培養一種正確的基本手型。
  • 成年人初學鋼琴Q&A|鋼琴入門教程
    模擬必竟是模擬,要達到100%的仿真是不可能的。但現在的電鋼琴技術已經有了巨大的進步,價格相對鋼琴很低,五千元左右就可買到完全勝任初學練習的電鋼琴。如果您買了一臺全新的質量好的鋼琴,您可以享受到一個完全受控的、精確的擊弦機。琴弦的張力得到優化,提供良好的音質和動力。所有的諾英德曼鋼琴都會有三年的保修。五、購買二手的鋼琴需要注意什麼 ?市面上非常多的二手鋼琴磨損非常嚴重,很難確定擊弦機的精準度和聲音的質量,也不知道是否能被調整。可能由於不熟練的維修條件或存儲不當的氣候條件,會有一些潛在的損害。
  • 鋼琴調音需要注意的事項
    絕對音高是指單位時間內物體振動的次數。琴弦在外力的作用下產生周期性振動,振動頻率越快音越高,反之音越低。一八三四年在法國召開的國際聲學大會將音樂會音高定為a1=440HZ/周秒。此高度一直延用至今,一架鋼琴用a1=440HZ/周秒的音叉,測定相應的a1音,不符合音叉的高度就說明整架鋼琴音不準,不符合絕對音高的要求。
  • 手型,真的是「中國鋼琴教育的最大騙局」嗎? 琴童初學琴該學什麼
    可隨著學習的深入,不同的音樂風格還得配以不同的手型,不同音樂家的作品需要不同的表現方式。你可以說鋼琴手型沒有絕對正確的標準,可一定有錯誤的手型他的問題在於,一旦在學習中出現了硬性的錯誤而沒有得到即使的糾正,這些錯誤的習慣會導致將來錯誤的手型比如折指問題一開始不改,很有可能以後彈什麼曲子都是折指狀態
  • 兒童初學鋼琴買琴並不急在一時
    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位媽媽的對於孩子初學買不買琴的參考意見:  兒童從下開始培養固然重要,但也要看孩子是否願意,畢竟給孩子一個健康的童年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手的確是天生彈琴的料,軟軟的,但修長有力,張開食指和拇指,跨度很大。  為了不浪費這雙手,在孩子小班的時候我查閱了大量關於幼兒學琴的文章。
  • 關於彈鋼琴的手型,一定看看這幾位鋼琴家的介紹
    2.如果腳不能踏到地面,可以墊腳踏;3.身體坐在琴凳前面的1/2或者1/3,以便身體重心可以在琴凳和腳之間移動;4.身體距離琴鍵應該大致與(肘+手)的長度相當。讓孩子在身側雙手自然的下垂,那個就是最自然的狀態,每個孩子的手指長度不一樣,請不要去跟別人的孩子一摸一樣的做,只要是發現你孩子的手是自然而放鬆的,那就是正確的。
  • 鋼琴常見的錯誤手型及解決辦法!
    有的同學在初學鋼琴的時候,都經歷過手型不標準的問題,確切來說,彈鋼琴的手型並沒有絕對的正確標準,因為每首樂曲的彈奏都有著不同的要求。但在日常的練習中,我們還是需要養成基本正確的彈奏手型,因為一旦形成錯誤的習慣,就會影響到曲子的彈奏質量,而且日後想要糾正過來也比較困難。
  • 初學鋼琴分為哪幾個教學階段為好?
    世界著名鋼琴家談練琴方法寫給初學鋼琴的孩子家長貝多芬的永恆是什麼?如何聽貝多芬的音樂?如何聽懂古典音樂? 對於幼兒初學的及格教學階段,各位教師都有自己不同的劃分方法,但是基本方向是相同的。一般分為四個教學階段來進行: 第一階段:主要是讓學生學習彈奏姿勢和基本手型,體會運用手臂的自然重量彈奏。通過練習非連音、初步的跳音及簡單的雙音來增強腕、掌、指關節的支撐力和彈性。曲目以雙手共同完成一個旋律的彈奏為主。教師可適當襯託簡單的伴奏,這樣可以減少孩子初學時的孤獨單調感,增加興趣、信心和節奏感,並有益於聽覺。孩子在原調奏出後,應鼓勵他移高、移低八度彈奏或簡單的移調彈奏。
  • 初學鋼琴,該了解哪些事情?
    同時,學習鋼琴對少年兒童智力啟發、品格培養以及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智力啟發,培養兒童的靈動性。彈鋼琴是眼、耳、手、腳同時參與的一種活動,這種綜合性的活動刺激了腦細胞的發育,使孩子的智力得到了提高。孩子們通過彈奏的訓練,不但鍛鍊了克服困難的毅力,也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學鋼琴加強兒童的記憶能力。無論是學習鋼琴還是聲樂,學習者都需要背譜。
  • 關於學鋼琴的四大手型問題,一篇文章幫你搞定!
    而就在第七期節目中憑藉非洲鼓驚豔四座,一時爭奪上了熱搜寶座的,就當屬我們的張含韻小姐姐了,酷炫的舞技搭配自信的神色讓人一下子回想起她在第一期時的精彩表現,當初的韻韻子不僅憑藉「不拔罐可惜了的後背」成功出圈,而且在鋼琴面前彈奏演唱的優雅身姿也印在了大眾的腦海之中,成功圈回了大批粉絲,令人陶醉在她曼妙的歌聲和仙女的氣質裡,更引得網友集體歡呼:「這氣質真的沒誰了!」
  • 初學鋼琴要注意的風格問題
    初學鋼琴要注意的風格問題其中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更被譽為鋼琴音樂的「新約全書」,足見其經典性的歷史地位。的確,那裡有著一些至今仍被公認是鋼琴音樂中最偉大的鋼琴奏鳴曲。      學彈古典風格的作品要注意形式的嚴謹,對比要鮮明而又適度。處理好主要曲調與伴奏和聲的關係,常見的缺點是伴奏太響,喧賓奪主。此外要注意節奏準確,不要隨便改變律動,保持較多的明快音色。
  • 那些年我犯過的鋼琴初學錯誤,
    究其原因,多半是初學時養成太多不良的習慣,沒有堅實的基本功,嚴重阻礙了學習進度,也使學習興趣逐漸消失。鋼琴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初級教學尤其重要,很多不良習慣極易在初學時養成。然而,很多家長認為鋼琴啟蒙教育並不重要,只是培養興趣,因而在為孩子選擇教師上以及輔助孩子鋼琴學習上缺乏必要的認識。
  • 如何糾正孩子彈琴中的不良手型 !
    所以作為家長,切不可指望在短期內就能讓孩子練好手型。對正確手型的訓練必須要有持久的心理準備,耐心地幫助孩子,不厭其煩地提醒孩子:注意保持手型!!在孩子的初學階段,切不可急於求成,頭3個月裡,必須認認真真的用慢速練習每一條練習曲,以使孩子每個手指的抬落動作得到充分訓練。為以後的彈奏打下堅實而又標準的手型基礎。
  • 神童就在家裡:兒童學鋼琴注意事項
    它可以避免走彎路或少走彎路,可以避免一些不應有的毛病而成為日後鋼琴學習過程中的障礙,甚至是難以糾正的壞習慣。因此,兒童從剛開始接觸鋼琴時起,教師就一定要注意教學方法和教學語言的正確運用,使他們能夠順利地踏入鋼琴學習之門。五六歲學琴的孩子,大腦的形象思維比較活躍,邏輯思維尚未發展,他們的學習方法主要是模仿性的,所以教師正確的示範很重要。
  • 成人學鋼琴基礎篇01:認識鋼琴、鍵盤、樂譜以及彈奏姿勢與手型
    鋼琴教學室(菠蘿)今天給大家分享成人學鋼琴必備的基礎知識,希望對初學鋼琴的朋友有幫助!
  • 那些年我犯過的鋼琴初學錯誤
    究其原因,多半是初學時養成太多不良的習慣,沒有堅實的基本功,嚴重阻礙了學習進度,也使學習興趣逐漸消失。鋼琴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初級教學尤其重要,很多不良習慣極易在初學時養成。我們經常發現許多學生學習了兩三年鋼琴,居然不會識譜、根本不懂得如何練琴等等,這些普遍存在的問題實際上是阻礙學習進度的至關重要的方面。因此,糾正不良習慣勢在必行,讓初學者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為保證正常學習的前提條件。
  • 鍵盤樂器、管弦樂器、打擊樂器等 最佳初學年齡及優缺點詳解
    學習電子琴可以培養孩子的音準,幫助孩子唱歌不跑調,對節奏也會有一定的幫助。此外,容易攜帶的特性使它不受環境場地限制,當眾表演的機會比較多。缺點:不是樂器真實的音色;對手型訓練不利;不同廠家或型號的電子琴在功能、操作鍵上不統一,孩子一旦換了琴便不太會弄,不宜作為兒童學習樂器的入門樂器。初學年齡:5歲。